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9 14:4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led背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行业竞争也愈发强烈。对于现下主流的led背光方案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直下式背光源安装在液晶面板的正下方,通过透镜将灯珠的光进行二次扩散,再通过扩散板及膜片来实现发光的均匀性。对于背光行业,作为模组中最关键的部分,如何利用导光板将led这种点光源转化成均匀的面光源,同时保证必要的光能量利用率,是背光源面临的两大议题。
3.现有技术中,大尺寸背光模组采用加厚单层扩散板或采用多层扩散板的方式来提升散射效果,以达到出光均匀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基板11上固定安装有发光芯片12,并在发光芯片12上方设置有扩散板13,但是一方面加厚扩散板的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加厚的扩散板还会提升整体重量并提升背光模组的厚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采用大厚度的扩散板来实现出光均匀的效果,导致背光模组的成本、重量与厚度都有显著提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包括基板,基板上固定安装有发光芯片,发光芯片在基板上成多列排布,发光芯片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扩散板,第一扩散板上设置有若干排弧形板,弧形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板;
7.一个弧形板设置在一排发光芯片的正上方;
8.第一扩散板与基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反射支撑架,反射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基板的底部或反射支撑架与基板为一体结构,反射支撑架采用白色不透光材料制成;
9.反射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光芯片的空腔,空腔的宽度小于弧形板的宽度,且弧形板处于空腔的正上方;
10.所述弧形板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弧形板的出光面上设置有出光条,出光条的正截面为三角形,相邻两个出光条之间形成有出光槽,出光条在弧形板的表面沿轴向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的一面或两面上经过丝印处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基板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层,发光芯片的底部通过导热材料与导热层相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基板的侧面上对应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设置
有卡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反射支撑架的高度与第一扩散板和基板底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反射支撑架对第一扩散板进行支撑。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反射支撑架由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条形块组成,一排发光芯片设置在两个反射支撑架之间,两个相邻条形块之间形成的条形槽处于弧形板的正下方。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反射支撑架为对应发光芯片开有贯穿孔或盲孔的网板结构,弧形板的宽度大于反射支撑架上所开贯穿孔或盲孔的直径,且反射支撑架上任一贯穿孔或盲孔均处于弧形板的正下方。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反射支撑架上的贯穿孔或盲孔设置为弧形凹面。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设置两层扩散板,并在第一扩散板的下方设置发光芯片,第一扩散板的上方设置弧形板,并通过反射支撑架对发光芯片的出光角度进行限制,使发光芯片发出的光在通过第一扩散板后再通过弧形板才会通过第二扩散板,通过出光条对光线进行反复折射,从而提升出光的均匀性,经弧形板处理的光线再经过第二扩散板进行散射与折射,从而得到最终出光,第二扩散板也起到对弧形板的保护效果,由于整个过程中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对于光线扩散能力要求不高,因此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的厚度能够对应降低,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背光装置的整体重量,另外,通过多次散射处理,最终出光均匀,整体画面整洁、光线均匀,能够很好的解决了四角暗边明显的问题并减轻了亮暗带效果。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基板;2、导热层;3、发光芯片;4、第一扩散板;5、反射支撑架;6、弧形板;7、第二扩散板;8、空腔;61、出光条;62、出光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一种基于smc支架搭配带丝印扩散板的背光装置,如图2至图3所示,包括基板1,基板1上固定安装有发光芯片3,发光芯片3在基板1上均匀排布,成列设置,发光芯片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扩散板4,第一扩散板4上设置有若干排弧形板6,弧形板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扩散板7,第一扩散板4与第二扩散板7平行设置;
27.弧形板6设置在一排发光芯片3的正上方,任一发光芯片3均处于弧形板6的正投影下方;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扩散板4与第二扩散板7的一面或两面上经过丝印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扩散板的散射效果;
29.基板1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层2,发光芯片3的底部通过导热材料与导热层2相连接,从而能够将发光芯片3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通过导热层2转移,避免发光芯片3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
30.基板1的侧面上对应第一扩散板4与第二扩散板7设置有卡槽,对第一扩散板4与第二扩散板7进行限位,方便安装定位;
31.第一扩散板4与基板1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反射支撑架5,反射支撑架5固定安装在基板1的底部或反射支撑架5与基板1为一体结构,反射支撑架5采用高反射率的不透光材料制成,优选为白色且表面粗糙的不透光材料制成;
32.反射支撑架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光芯片3的空腔8,空腔8的宽度小于弧形板6的宽度,且弧形板6处于空腔8的正上方,即空腔8能够对发光芯片3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避免光线直接经第一扩散板4再通过第二扩散板7;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支撑架5的高度与第一扩散板4和基板1底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反射支撑架5能够对第一扩散板4进行支撑,提升结构的稳定性;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支撑架5由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条形块组成,一排发光芯片3设置在两个反射支撑架5之间,此时空腔8为两个相邻条形块之间形成的条形槽,优选的,两个相邻条形块之间形成的条形槽的宽度小于弧形板6的宽度,且两个相邻条形块之间形成的条形槽处于弧形板6的正下方,反射支撑架5对光线进行反射,避免光线直接由第一扩散板4至第二扩散板7;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反射支撑架5为对应发光芯片3开有贯穿孔或盲孔的网板结构,此时空腔8为反射支撑架5上开设的贯穿孔或盲孔结构,弧形板6的宽度大于反射支撑架5上所开贯穿孔或盲孔的直径,且反射支撑架5上任一贯穿孔或盲孔均处于弧形板6的正下方;
36.优选的,反射支撑架5上的贯穿孔或盲孔设置为弧形凹面;
37.所述弧形板6采用高透光材料制成且具有一定厚度,弧形板6的出光面上设置有出光条61,出光条61的正截面为三角形,相邻两个出光条61之间形成有出光槽62,优选的,出光条61在弧形板6的表面沿轴向设置;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出光条61可以在弧形板6的表面沿周向设置;
3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层扩散板,在第一扩散板4的下方设置发光芯片3,第一扩散板4的上方设置弧形板6,并通过反射支撑架5对发光芯片3的出光角度进行限制,使发光芯片3发出的光在通过第一扩散板4后再通过弧形板6才会通过第二扩散板7,整个过程中,光线经过第一扩散板4分散后进入弧形板6内,通过出光条61对光线进行反复折射,从而提升出光的均匀性,经弧形板6处理的光线再经过第二扩散板7进行散射与折射,从而得到最终出光,第二扩散板7也起到对弧形板6的保护效果,由于整个过程中第一扩散板4与第二扩散板7对于光线扩散能力要求不高,因此第一扩散板4与第二扩散板7的厚度能够对应降低,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背光装置的整体重量,另外,通过多次散射处理,最终出光均匀,整体画面整洁、光线均匀,很好的解决了四角暗边明显的问题并减轻了亮暗带效果。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
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