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08 07:5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换热行业而言,如何提供一个稳定可靠,高能效的产品是该领域一直以来的一大命题。单纯依靠提高系统中的零部件性能或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以提高产品的效能,势必增加设备的成本,造成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翅片式换热器由于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重量和体积小、冷媒灌注量小、环保、成本低等优势逐渐的被应用于汽车和家用空调换热器上。
3.在换热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和空调系统,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包括翅片本体,所述翅片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沿翅片本体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安装孔用于安装扁管;其中,所述翅片本体上还设置有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沿所述翅片本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6.上述技术方案,在制造换热器时,扁管插入于安装孔内并通过机械胀接、气胀或液胀的方式胀接于翅片本体。本方案较未设置弹性缓冲的方案而言,通过在翅片本体上设置可以形变、具有弹性特征的弹性缓冲部,能够使得扁管在胀接过程中对应于弹性缓冲部的部位受到较小的约束力,进而降低扁管的胀接难度;结束胀接后,由于弹性缓冲部本身的弹性力,可使得翅片本体对应于弹性缓冲部的部位具有向扁管的方向收缩的趋势,以在扁管收缩后,向扁管挤压,进而避免胀接率(胀接结合率)降低。因此,在翅片本体上设置弹性缓冲部能够降低扁管的胀接难度,保证扁管的胀接率,进而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7.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
8.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缓冲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在第一方向的两侧,使得扁管在胀接时,扁管在其厚度方向上两侧的约束力均较小,以使得扁管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降低扁管的胀接难度;且在胀接结束后,扁管厚度方向上两侧的翅片本体的部分均能够具有向扁管收缩以挤压扁管的趋势,进而保证扁管的胀接率。
9.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围绕所述安装孔设置。
10.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缓冲部围绕所述安装孔设置,即在胀接时,翅片本体对应于扁管的所有部位均向扁管施加较小的约束力,使得扁管在各个方向上均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以保证扁管与翅片本体的紧密贴合,降低扁管的胀接难度;结束胀接后,翅片本体对应于扁
管的所有部位均具有向扁管收缩以挤压扁管的趋势,进而保证扁管的胀接率。
1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的横截面呈弧线形或折线形。
1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弹性缓冲部的横截面设置呈弧线形或者折线形,使得弹性缓冲部具有较好的弹性特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胀接时翅片本体对扁管的约束力,使得翅片本体在胀接结束后具有向扁管收缩以挤压扁管的趋势。
13.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本体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弹性缓冲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凹槽。
14.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缓冲部为凹槽,其能够通过简单地工艺形成于翅片本体的第一表面,以实现扁管在胀接时受到较小的约束力,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而与翅片本体紧密贴合,在胀接结束时扁管因翅片本体的收缩而与翅片本体紧密贴合。
15.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还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用于引出所述凹槽中的液压。
16.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弹性缓冲部为凹槽,会存在水分残留的问题,故为有效地排出残留于内的水分,即积液,设置排水槽,使得弹性缓冲部中的积液沿排水槽排出,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17.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部通过冲压成型。
18.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缓冲部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翅片本体,能够提高翅片本体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19.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为平面,所述第二内壁向背离所述第一内壁的方向拱起。
20.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内壁向背离所述第一内壁的方向拱起,使得扁管在胀接过程中受到的翅片本体的第二内壁的约束力不均等,实现扁管在对应位置的不同程度的形变,进而扁管在对应于第二内壁拱起的部位的最终胀接后的表面呈现一最高点,该最高点的两侧逐渐降低(扁管的对应于第二内壁的外边缘呈倾斜状,其外边缘由高点向两侧的低点倾斜,以利于液体的流动;同时,“高点”也可以指扁管胀接时,形变最大的位置),有益于换热器的后期排水。
2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翅片,所述扁管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翅片本体胀接。
2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换热器。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立体图;
26.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示意图;
28.图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示意图;
29.图6为图3中a-a视角的剖视图;
30.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8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32.图9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33.图10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34.图11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示意图;
35.图12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示意图;
36.图1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的示意图;
37.图1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的示意图;
38.图1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扁管胀接后的示意图。
39.图标:10-换热器翅片;11-翅片本体;12-安装孔;13-弹性缓冲部;14-排水槽;110-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0-第一内壁;121-第二内壁;130-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132-第三部分;133-第四部分;134-穿孔;20-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42.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本技术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技术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
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定。
46.本技术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47.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领域中,换热器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得以应用场景的作用不同,比如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48.换热器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罐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其中,翅片式换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具有传热性能良好、稳定,空气通过阻力小等优点。翅片式换热器通过在普通的换热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传统的翅片式换热器多采用机械胀接、气胀、液胀或者炉焊的方式实现换热管与翅片的紧密贴合,降低换热器工作时的换热热阻。其中胀接指根据换热管(扁管)具有塑性变形这一特点,用胀管器、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流体,将换热管胀牢固定在翅片上的连接方法。
49.对于微通道换热器(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扁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而言,由于通道较小无法实现机械胀接,现阶段多采用翅片整体炉焊的方式实现扁管与翅片的整体连接,或可考虑采取气胀、液胀。但整体过炉焊接会严重破坏换热器的亲水涂层无法保证换热器后期使用的排水性,而液胀会导致微通道内残留液体严重影响换热,因此气胀成为了最优选择。
50.翅片对扁管的约束力的大小决定扁管的胀接难度(约束力越大,胀接难度越大),扁管胀接结束后的收缩,会使得扁管与翅片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影响扁管的胀接率,因此,如何降低翅片对扁管的约束力和保证胀接率,是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的关键。
51.鉴于此,为降低扁管的胀接难度,保证胀接率,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换热器翅片,包括翅片本体,翅片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沿翅片本体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安装孔用于安装扁管;其中,翅片本体上还设置有弹性缓冲部,弹性缓冲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孔的在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沿翅片本体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翅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翅片本体的宽度方向。
52.通过在翅片本体对应于安装孔的位置设置可以形变、具有弹性特征的弹性缓冲部,一方面能够降低翅片本体对应于弹性缓冲部的部位的对扁管的约束力,使得扁管在胀接过程中对应于弹性缓冲部的位置受到较小的约束力,以使得扁管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与翅片本体的紧密贴合,进而降低扁管的胀接难度;另一方面,翅片本体对应于弹性缓冲部的部位具有向扁管的方向收缩的趋势,通过挤压的方式吸收扁管胀接结束后因收缩而与翅片本体之间的公差,进而避免扁管因收缩引起的胀接率降低。
53.本技术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换热器,换热器可以适用但不限于空调系统、热泵系统等系统中。
54.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示意图,图1示出了换热器的局部结构。
55.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翅片10和扁管20,换热器翅片10包括翅片本体11,翅片本体11
上设置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用于安装扁管20。扁管20插设于安装孔12且与翅片本体11胀接。扁管20可通过机械胀接、气胀或液胀的方式胀接于翅片本体11。本技术中,换热器可以为微通道换热器,扁管20与翅片本体11的胀接方式可以采用气胀。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换热器翅片10沿扁管20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气体能够在相邻换热器翅片10间的间隔流通。扁管20用于供冷媒通过,从换热器翅片10间的间隔流通的气体作用于扁管20的外表面,与冷媒进行热交换。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局部示意图,图2和图3示出了换热器翅片10的局部结构。在图3中,翅片本体11的第一方向以标号y指示,第二方向以标号x指示。
57.换热器翅片10包括翅片本体11,翅片本体1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2,多个安装孔12沿翅片本体11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可结合图13),安装孔12用于安装扁管20。其中,翅片本体11上还设置有弹性缓冲部13,弹性缓冲部1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且沿翅片本体11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可以为翅片本体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翅片本体的宽度方向。
[0058]“弹性缓冲部1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沿安装孔12的在翅片本体11的第二方向延伸”,可以指弹性缓冲部13的部分或者整个弹性缓冲部13,可以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且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的弹性缓冲部13的部分或者整体,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
[0059]
弹性缓冲部13,指受扁管20胀接时的作用力能够变形以降低翅片本体11对扁管20的约束力,且在胀接结束后,能够产生向扁管20方向的弹性力以使得翅片本体11挤压扁管20的部件。
[0060]
较现有的翅片本体11,即未设置弹性缓冲部13的翅片本体11而言,通过在翅片本体11上设置可以形变、具有弹性特征的弹性缓冲部13,能够使得扁管20在胀接过程中对应于弹性缓冲部13的部位受到较小的约束力,使得扁管20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以与翅片本体11紧密贴合,进而降低扁管20的胀接难度;结束胀接后,弹性缓冲部13本身的弹性力,可使得翅片本体11对应于弹性缓冲部13的部位具有向扁管20的方向收缩的趋势,以扁管20收缩后,向扁管20挤压,进而避免扁管20因收缩导致的胀接率降低。因此,在翅片本体11上设置弹性缓冲部13能够降低扁管20的胀接难度,保证扁管20的胀接率,进而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0061]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4,图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示意图。在图4中,整个弹性缓冲部13设置在安装孔1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弹性缓冲部13位于安装孔12的上侧,当扁管20插入于安装孔12并胀接时,扁管20上表面受到的约束力因弹性缓冲部13而降低,故扁管20上表面可产生较大的形变量以与翅片本体11紧密贴合;结束胀接后,因弹性缓冲部13的存在,扁管20的上表面会受到向下的挤压力,以保证扁管20和翅片本体11的紧密贴合。
[0062]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1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孔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0063]“弹性缓冲部1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可以指弹性
缓冲部13的部分或者整个弹性缓冲部13,可以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即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弹性缓冲部13。
[0064]
通过将弹性缓冲部1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的两侧,使得扁管20在胀接时,扁管20在其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两侧的约束力均较小,以使得扁管2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从而保证扁管20与翅片本体11的紧密贴合;且在胀接结束后,扁管20厚度方向上两侧的翅片本体11的部分均能够具有向扁管20收缩以挤压扁管20的趋势,进而保证扁管20与翅片本体11的胀接率。
[0065]
可选地,如图5,图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示意图。弹性缓冲部13包括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安装孔12的在第一方向的两侧,即部分弹性缓冲部13位于安装孔12的上侧,另一部分弹性缓冲部13位于安装孔12的下侧,以分别降低扁管20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翅片本体11的约束力,进而降低扁管20的胀接难度,并且能够分别向扁管20上表面和下表面施加挤压力,进而保证扁管20的胀接率。
[0066]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弹性缓冲部13围绕安装孔12设置。
[0067]
弹性缓冲部13围绕安装孔12设置,即弹性缓冲部13可看作四个部分,例如第一部分130、第二部分131、第三部分132和第四部分133,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31分别位于安装孔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三部分132和第四部分133分别位于安装孔12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3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部分132和第四部分133均呈弧形,第三部分1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31位于安装孔12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的一端,第四部分1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31位于安装孔12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的另一端。
[0068]
弹性缓冲部13围绕安装孔12设置,即在胀接时,翅片本体11对应于扁管20的所有部位均向扁管20施加较小的约束力,使得扁管20在各个方向上均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以保证扁管20与翅片本体11的紧密贴合;结束胀接后,翅片本体11对应于扁管20的所有部位均具有向扁管20收缩以挤压扁管20的趋势,进而保证扁管20的胀接率。
[0069]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7,图6为图3中a-a视角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呈弧线形或折线形。
[0070]
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指弹性缓冲部13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
[0071]
通过将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设置呈弧线形或者折线形,使得弹性缓冲部13具有较好的弹性特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胀接时翅片本体11对扁管20的约束力,保证翅片本体11在胀接结束后具有向扁管20收缩以挤压扁管20的趋势。
[0072]
在图7中,可以看出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可选地,请参见图8,图8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在图8中,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可以为波浪状的弧形,其能够有效地降低翅片本体11对应于该弹性缓冲部13部位的对扁管20的约束力,且能够有效地为扁管20提供挤压力。可选地,请参见图9,图9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在图9中,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可以为折线形,且该折线形呈角状,其能够有效地降低翅片本体11对应于该弹性缓冲部13部位的对扁管20的约束力,且能够有效地为扁管20提供挤压力。可选地,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在图10中,弹性缓冲部13的横截面可以为折线形,且该折线形呈多次折线状,可看作多个线条相互弯折,其能够有效地降低翅片本体11对
应于该弹性缓冲部13部位的对扁管20的约束力,且能够有效地为扁管20提供挤压力。
[007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翅片本体1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11,弹性缓冲部13为设置在第一表面110上的凹槽。
[0074]
当弹性缓冲部13为凹槽时,能够通过简单地工艺形成于翅片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0,以实现扁管20在胀接时受到较小的约束力,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而与翅片本体11紧密贴合,在胀接结束时扁管20因翅片本体11的收缩而与翅片本体11紧密贴合。弹性缓冲部13可以通过冲压或者一体成型的工艺形成于翅片本体1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表面11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在对应于第一表面110的凹槽位置处向背离于第一表面110的方向凸起。例如,当弹性缓冲部13经过冲压形成时,第一表面110可以形成凹槽,第二表面111也可以因冲压力而相应地形成凸起。
[0075]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1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示意图。弹性缓冲部13可以包括凹槽和多个穿孔134,凹槽形成于翅片本体11的表面,穿孔134位于凹槽中且贯穿翅片本体11,多个穿孔134沿凹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穿孔134可以呈条形,穿孔134沿垂直于扁管20的表面的方向延伸,例如当凹槽位于安装孔1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时,位于该凹槽的穿孔134沿第一方向延伸。
[0076]
当弹性缓冲部13包括凹槽和穿孔134时,能够通过简单地工艺,例如冲压工艺形成于翅片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0,以实现扁管20在胀接时受到较小的约束力,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而与翅片本体11紧密贴合,在胀接结束时扁管20因翅片本体11的收缩而与翅片本体11紧密贴合。同时较弹性缓冲部13仅为凹槽的方案而言,增设穿孔134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弹性缓冲部13的弹性特征,以实现对扁管20提供更小的约束力和更大的挤压力。
[0077]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第一表面110上还设有排水槽14,排水槽14的一端与凹槽连通,用于引出所述凹槽中的积液。
[0078]
由于增设弹性缓冲部13可能会引起换热器排水过程中部分水分残余在弹性缓冲部13中形成积液,不易排走。因此通过设置排水槽14,使得排水槽14的一端连通凹槽(弹性缓冲部13),积液由另一端排出,起到将弹性缓冲部13的残余水分排走的效果,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79]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和图3中,排水槽14设置为翅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的竖直中心线上,而本技术中,不限制排水槽14的具体位置,以能够起到排出弹性缓冲部13中残余水分的效果为准,例如参见图12,图12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示意图,图12示出换热器翅片10的局部结构。在图12中,排水槽14还可以倾斜设置于翅片本体11上,且处于翅片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竖直中心线的侧方。
[0080]
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3,图1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翅片10的示意图。排水槽14连通相邻两个弹性缓冲部。
[0081]
图13中示例性地展示出一种换热器翅片10的结构,换热器翅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四个安装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不限制安装孔的数量),每个安装孔12对应设置有弹性缓冲部13,以降低扁管20的胀接难度,保证胀接率。相邻两个弹性缓冲部13(凹槽)通过排水槽14连通。
[0082]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有效地排出残留于凹槽内的水分,设置排水槽14连通相邻两个凹槽(弹性缓冲部13),使得多个弹性缓冲部13中的积液由上自下(一般地,在实际使用
时,多个安装孔12的位置关系是由上自下依次间隔排列的)地排到换热器的最下端,进而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槽14的一端连通弹性缓冲部13,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翅片本体11的边缘。或者说,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排水槽14连通相邻两个弹性缓冲部13,部分排水槽14的一端连通弹性缓冲部13,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翅片本体11的边缘。
[0084]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缓冲部13通过冲压成型。
[0085]
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缓冲部13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于翅片本体11,能够提高翅片本体11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0086]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翅片式换热器的排水性能差,影响其换热性能,因此如何优化其排水性能,是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关键。
[0087]
鉴于此,为优化翅片式换热器的排水性能,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4和图15,图1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2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扁管20胀接后的示意图。图14中,以标号y表示安装孔12的宽度方向。
[0088]
安装孔12的内壁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120和第二内壁121,第一内壁120为平面,第二内壁121向背离第一内壁120的方向拱起。
[0089]
第一内壁120和第二内壁121分别对应于扁管20在其厚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当第二内壁121向背离于第一内壁120的方向上拱起时,可理解为第二内壁121为非平整的面,其与扁管20的表面存在非均匀间隙。扁管20对应于拱起的位置受到的约束力最小,因此扁管20胀接产生的形变量在该位置最大。
[0090]
第二内壁121向背离第一内壁120的方向拱起,使得扁管20在胀接过程中受到的翅片本体11的约束力不同,实现扁管20在对应位置的不同程度的形变,进而扁管20对应于第二内壁121的最终胀接后的表面呈现一最高点(在图15中,以标号cc表示“高点”),该最高点的两侧均逐渐降低(扁管20的对应于第二内壁121的外边缘呈倾斜状,其外边缘由高点向两侧的低点倾斜,以利于液体的流动;同时,“高点”也可以指扁管20胀接时,形变最大的位置),有益于换热器的后期排水。
[0091]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扁管20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换热器翅片10。扁管20插设于安装孔12且与翅片本体11胀接。
[0092]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换热器。
[009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翅片10,请参见图2、图3、图6、图7以及图14。换热器翅片10包括翅片本体11,翅片本体11上设置有安装孔12、弹性缓冲部13以及排水槽14。安装孔12用于安装扁管20,使得扁管20能够胀接于翅片本体11。弹性缓冲部13可为设置于翅片本体11上的凹槽,且该凹槽围绕于安装孔12。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故可将弹性缓冲部13称为弧形缓冲槽。设置弧形缓冲槽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改变扁管20胀接过程中翅片本体11对扁管20的作用力,相比于原有方案(未设置弧形缓冲槽的方案),扁管20在相同的作用力(胀接压力)下可发生更大的形变(同等变形需要更小的作用力),因此在扁管20胀接时,在同等胀接压力下,扁管20发生形变后与翅片本体11接触时,该方案可极大降低扁管20胀接时翅片本体11对扁管20的约束力,降低胀接难度。另一方面,弧形缓冲槽在胀接结束后可在其弹性作用下反向挤压扁管20外表面,避免扁管20收缩导致的胀接结合
率下降。排水槽14为设置于翅片本体11的凹槽结构,其一端连通弧形缓冲槽,起到将弧形缓冲槽中的残余水分排走的效果。为优化翅片式换热器的排水性能,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安装孔12的内壁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120和第二内壁121,第一内壁120为平面,第二内壁121向背离第一内壁120的方向拱起。第二内壁121向背离第一内壁120的方向拱起,使得扁管20在胀接过程中受到的翅片本体11的约束力不同,实现扁管20在对应位置的不同程度的形变,进而扁管20对应于第二内壁121的最终胀接后的表面呈现一最高点,有益于换热器的后期排水。
[009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