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8:05: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林业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2.林业工程在城市绿化中十分重要,植物可以减少城市的污染,林业工程中为了增加植物的成活率以及优质的种苗,需要利用育苗装置对种子进行培育,培育出的种苗再进行移栽可以增加植物的成活率,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化育苗装置的样式繁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要求。
3.目前的建筑图纸收纳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的面的不足,主要如下:1、不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内,导致水箱的内部断水,不便于进行及时的浇水;2、不容易将培养箱内的种苗取出,导致培养箱内培育好的种苗取出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易损坏;3、不方便将培养箱中多余的水排出,导致种苗容易被淹坏,没有到浇水的时间时培养箱中的种苗有的会缺水;4、不便于让清水与药剂均匀混合,导致混合液体喷洒的不均匀,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不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内,导致水箱的内部断水,且不容易将培养箱内的种苗取出,并且不方便将培养箱中多余的水排出,导致培养箱中的种苗缺水,同时不便于让清水与药剂均匀混合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包括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且底座的右上端固定连接有培育架,并且底座的左上端放置有水箱;同时,水箱的右上端螺栓连接有水泵;还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左右对称的镶嵌连接在培育架的左右内壁上,且支撑条的上端放置有培养箱,并且培养箱的内部左端一体化连接有第一隔板;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培养箱的下端,且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块、螺纹杆、蜗轮和蜗杆,同时连接块左右对称的固定连接在培养箱的后下端;喷头,所述喷头螺栓连接在培育架的内壁上,且喷头的位置与培养箱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其中储水管单体之间通过支管相连通,且中端喷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
管;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水箱的顶端,且连接件的上端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球;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水箱的内部下端,且搅拌机构包括连接轴、搅拌叶、齿轮和电机。
6.优选的,所述培养箱的上端内部镶嵌连接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的横截面呈网格状结构,并且培养箱内部设置的第一隔板为多孔状结构,其中培养箱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一隔板的多孔状结构相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培养箱内部设置的第一隔板为多孔状结构,其中培养箱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一隔板的多孔状结构相连通,因此方便将培养箱中多余的水排出,防止培养箱中的种苗缺水。
8.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培育架的内部,并且螺纹杆的后端一体化连接有蜗轮;其中,所述蜗轮的上端啮合设置有蜗杆,且蜗杆转动连接在培育架的后端,并且培养箱通过蜗杆以及蜗轮在支撑条的上端呈前后滑动结构,同时培养箱呈等间距的设置在培育架的内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蜗轮的上端啮合设置有蜗杆,培养箱通过蜗杆以及蜗轮在支撑条的上端呈前后滑动结构,因此容易将培养箱内的种苗取出。
10.优选的,所述储水管的下端呈等间距的螺纹连接有喷头,且喷头位于第二隔板的上侧,所述喷头通过储水管以及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且第一连接管的下端螺栓连接在水泵的上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储水管的下端呈等间距的螺纹连接有喷头,喷头通过储水管以及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因此方便将培养箱中多余的水排出,防止培养箱中的种苗缺水。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螺栓连接在水泵的前端,且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嵌套连接在水箱的内部,并且橡胶球通过调节杆以及连接件在水箱的内部呈升降结构,同时调节杆的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弹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球通过调节杆以及连接件在水箱的内部呈升降结构,因此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内,防止水箱的内部断水。
14.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下端一体化连接在连接件的中上端,且调节杆的下端贯穿连接在弹簧的内部,所述调节杆的正视纵截面呈“t”字形结构,且调节杆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开关。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调节杆的正视纵截面呈“t”字形结构,且调节杆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开关,因此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内,防止水箱的内部断水。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的位置与第二开关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且第二开关关于连接件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安装在连接件的上端,并且连接件下侧设置的水箱的左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开关的位置与第二开关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且第二开关关于连接件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安装在连接件的上端,因此便于将水自动
的添加到水箱内,防止水箱的内部断水。
18.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前后对称的转动连接在水箱的下端内部,且连接轴的外表面呈等角度的一体化连接有搅拌叶,并且连接轴的左端一体化连接有齿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轴前后对称的转动连接在水箱的下端内部,且连接轴的外表面呈等角度的一体化连接有搅拌叶,因此使得清水与药剂可以均匀混合。
20.优选的,所述搅拌叶通过齿轮以及连接轴在水箱的内部呈连动结构,且前侧齿轮的左端安装有电机,并且前后两组齿轮相啮合,其中前后两组连接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搅拌叶通过齿轮以及连接轴在水箱的内部呈连动结构,其中前后两组连接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使得清水与药剂可以均匀混合。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内,防止水箱的内部断水,且容易将培养箱内的种苗取出,并且方便将培养箱中多余的水排出,防止培养箱中的种苗缺水,同时使得清水与药剂可以均匀混合;1、设有橡胶球和调节杆,橡胶球与水箱的结构设计,使得水箱内水下降时带动橡胶球下降,通过橡胶球带动调节杆下降,第一开关的位置与第二开关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使得第一开关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开关相接触时,让进水管上端安装的电磁阀自动开启,让清水通过进水管添加到水箱的内部,从而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内,防止水箱的内部断水;2、设有调节机构,培养箱与支撑条的结构设计,使得蜗杆转动时带动左右对称设置的蜗轮转动,蜗轮转动时带动对应位置的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时带动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块在螺纹杆上向前滑动,而培养箱的下端则在支撑条的上端稳定的向前滑动,从而容易将培养箱内的种苗取出;3、设有培养箱和第一隔板,培养箱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一隔板的多孔状结构相连通,使得呈等间距设置的喷头将水喷洒到培养箱的上端内部,让多余的水通过第一隔板的多孔状结构进入到培养箱的内部下端,而培养箱内部下端储存的水可以传递到第二隔板内部的土壤中,从而方便将培养箱中多余的水排出,防止培养箱中的种苗缺水;4、设有搅拌机构,搅拌叶与水箱的结构设计,使得前后对称设置的齿轮相啮合时带动对应位置的连接轴转动,让连接轴带动呈等角度设置的搅拌叶转动,让搅拌叶对水箱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从而使得清水与药剂可以均匀混合。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连接块与螺纹杆连接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支撑条与培育架连接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培养箱与第二隔板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连接轴与搅拌叶连接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连接轴与搅拌叶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蜗轮与蜗杆连接后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蜗轮与水箱连接左侧视剖面示意图。
24.图中:1、底座;2、培育架;3、支撑条;4、培养箱;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调节机
构;701、连接块;702、螺纹杆;703、蜗轮;704、蜗杆;8、储水管;9、喷头;10、支管;11、第一连接管;12、水泵;13、第二连接管;14、水箱;15、连接件;16、调节杆;17、弹簧;18、第一开关;19、第二开关;20、连接绳;21、橡胶球;22、进水管;23、搅拌机构;2301、连接轴;2302、搅拌叶;2303、齿轮;230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包括底座1、培育架2、支撑条3、培养箱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调节机构7、储水管8、喷头9、支管10、第一连接管11、水泵12、第二连接管13、水箱14、连接件15、调节杆16、弹簧17、第一开关18、第二开关19、连接绳20、橡胶球21、进水管22和搅拌机构23,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且底座1的右上端固定连接有培育架2,并且底座1的左上端放置有水箱14;同时,水箱14的右上端螺栓连接有水泵12;还包括:支撑条3,所述支撑条3左右对称的镶嵌连接在培育架2的左右内壁上,且支撑条3的上端放置有培养箱4,并且培养箱4的内部左端一体化连接有第一隔板5;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设置在培养箱4的下端,且调节机构7包括连接块701、螺纹杆702、蜗轮703和蜗杆704,同时连接块701左右对称的固定连接在培养箱4的后下端;喷头9,所述喷头9螺栓连接在培育架2的内壁上,且喷头9的位置与培养箱4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其中储水管8单体之间通过支管10相连通,且中端喷头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连接件15,所述连接件15固定连接在水箱14的顶端,且连接件15的上端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调节杆16,所述调节杆16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绳20,且连接绳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球21;搅拌机构23,所述搅拌机构23设置在水箱14的内部下端,且搅拌机构23包括连接轴2301、搅拌叶2302、齿轮2303和电机2304;在使用该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时,结合图1和图5,由于橡胶球21通过调节杆16以及连接件15在水箱14的内部呈升降结构,第一开关18的位置与第二开关19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第二开关19关于连接件15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安装在连接件15的上端,因此当水箱14内部的水下降时,让橡胶球21下降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橡胶球21下降时通过连接绳20拉动调节杆16下降,让调节杆16在连接件15的上中端的内部向下移动,调节杆16向时带动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开关18下降,直至第一开关18的下端抵在对应位置的第二开关19的上端,第一开关18和第二开关19相接触时,让进水管22上安装的电磁阀开启,使得清水进入水箱14的内部,而水箱14后端固定连接的进液管上安装的电磁阀开启,让药水进入水箱14的内部;清水进入水箱14的内部后随着液体的上升,带动橡胶球21上升,橡胶球21上升时
通过连接绳20让调节杆16在连接件15的内部向上移动,通过弹簧17带动第一开关18上升,使得第一开关18与第二开关19分离,而第一开关18与第二开关19分离后,进水管22上安装的电磁阀以及进液管上安装的电磁阀关闭,让清水和药水不会再进入水箱14的内部,从而便于将水自动的添加到水箱14内,防止水箱14的内部断水;结合图1、图5、图6和图8,清水和药水进入水箱14的内部后通过连接轴2301、搅拌叶2302、齿轮2303和电机2304组成的结构对水箱14内进行搅拌,由于搅拌叶2302通过齿轮2303以及连接轴2301在水箱14的内部呈连动结构,其中前后两组连接轴2301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电机2304工作时带动前侧的齿轮2303转动,前侧的齿轮2303转动时与后侧的齿轮2303相啮合;前后两组齿轮2303转动时带动前后对称设置的连接轴2301转动,前后两组连接轴2301在水箱14内部的转动方向相反,通过连接轴2301带动呈等角度设置的搅拌叶2302在水箱14的内部下端转动,让搅拌叶2302对水箱14内的清水和药水进行混合,从而使得清水与药剂可以均匀混合;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由于喷头9通过储水管8以及第一连接管11与第二连接管13相连通,储水管8单体之间通过支管10相连通,培养箱4的上下两端通过第一隔板5的多孔状结构相连通,因此水泵12工作时将水箱14内部的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13抽到第一连接管11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1进入到中端的储水管8的内部,而中端储水管8内部的液体通过前后对称设置的支管10进入到对应位置的储水管8的内部,储水管8内部存储的液体通过呈等间距设置的喷头9喷洒到培养箱4的内部;其中横截面呈网格状结构的第二隔板6镶嵌连接在培养箱4的上端,使得每个网格状结构的内部放置有土壤等培育所需的物体,将种子种植在土壤内后,是对的喷头9喷洒的液体对种子进行浇水,培养箱4内部上端多余的液体通过第一隔板5的多孔状结构漏到培养箱4的内部下端,同时在缺水时培养箱4内部存储的多余的液体通过第一隔板5的多孔状结构传递给培养箱4内部上端的土壤内,从而方便将培养箱4中多余的水排出,防止培养箱4中的种苗缺水;结合图1、图2、图3和图7,通过连接块701、螺纹杆702、蜗轮703和蜗杆704组成的结构将培养箱4内培育的种苗取出时,培养箱4呈等间距的滑动连接在培育架2的内部,由于培养箱4通过蜗杆704以及蜗轮703在支撑条3的上端呈前后滑动结构,因此转动对应位置的蜗杆704转动,让蜗杆704在培育架2的后端转动,蜗杆704转动时与左右对称设置的蜗轮703啮合,左右对称的蜗轮703转动时带动对应位置的螺纹杆702在培育架2的内部转动,让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块701带动培养箱4在左右对称设置支撑条3的上端向前滑动,直至培养箱4的中前端滑出培育架2的内部,将培养箱4内部的种苗移出;种苗移出后转动蜗杆704让其与左右对称设置的蜗轮703啮合,通过蜗轮703带动螺纹杆702转动,让连接块701在螺纹杆702上向后端滑动,直至培养箱4完全进入培育架2的内部,使得培养箱4的左右两端位于支撑条3的上端,从而容易将培养箱4内的种苗取出,这就是该林业工程的高效自动化育苗装置的工作原理。
27.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
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