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钢框轻型墙体房屋的制作方法

2022-05-06 07:57: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钢框轻型墙体房屋。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
3.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建筑中,钢结构是很常见的,它为人们的衣食住行中的住提供了保障,但是现有的钢结构房屋框架,在拼接安装时都较为麻烦,不易安装,这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轻型墙体房屋,解决了现有的房屋钢架不方便安装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钢框轻型墙体房屋,包括若干第一钢框,所述第一钢框为“z”形,所述第一钢框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钢框内设有轻质填充物,所述轻质填充物内嵌装有第一轻钢龙骨,所述第一钢框外壁设有石膏板,所述石膏板的外侧设有挤塑板,相邻一对所述挤塑板之间填充有密封胶,石膏板和挤塑板做装饰。
6.优选的,相邻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插接相连,所述第一钢框包括第一冷弯型钢和第一加筋板,所述第一冷弯型钢与所述轻质填充物相连接,所述第一冷弯型钢为“z”形,所述第一加筋板均布安置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的空腔一侧,所述第一冷弯型钢与靠近外侧的所述第一加筋板之间设有加强套管,所述加强套管内螺旋安装有第一螺栓。
7.优选的,相邻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呈镜像对称,相邻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之间安插有第二钢框架,所述第二钢框架包括第二冷弯型钢和第二加筋板,所述第二冷弯型钢呈“匚”形,所述第二冷弯型钢安插于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之间,所述第二冷弯型钢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加筋板。
8.优选的,一部分所述第一钢框架的底部安插有钢骨架墙体,所述钢骨架墙体与所述第一钢框架之间安插有第一钢骨架楼板;所述钢骨架墙体包括第三冷弯型钢以及第三加筋板,所述第三冷弯型钢为“z”形,所述第三冷弯型钢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相接触,所述第三冷弯型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所述第一钢骨架楼板安插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与所述第三冷弯型钢之间,所述第一钢骨架楼板内螺旋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钢骨架楼板以及所述第三冷弯型钢,所述第三冷弯型钢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三加筋板,所述第三加筋板的
内侧安装有第二轻钢龙骨。
9.优选的,还包括若干第二钢骨架楼板,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与地面相接触,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的左右两侧呈阶梯状,相邻一对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之间安插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形状为“十”字形,所述连接架上插装有第三钢框架,所述第三钢框架与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相接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配式钢框架轻型墙体房屋,通过不同的第一钢框架、第二钢框架、第三钢框架以及钢骨架墙体和第一钢骨架楼板、第二钢骨架楼板,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组合拼接而成,每种物品可以根据所建造的房子规定其使用的数量,从而形成房子中的不同节点,最后组成一个房屋框架,结构之间,通过螺栓两两相连,不仅方便拆装,而且每样结构都是工业化生产得来,方便准备,只需要计算出每样产品的数量即可,非常方便,有利于挺高房屋整体的快速搭建。
附图说明
11.图1为钢框架轻型墙体的转角节点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钢框架轻型墙体的直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钢框架轻型墙体的竖直t型节点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钢框架轻型墙体的横放t型节点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钢框架轻型墙体和钢骨架墙体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钢框架轻型墙体和钢骨架楼板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发明房屋参考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冷弯型钢;2、第一加筋板;3、第一轻钢龙骨;4、第二冷弯型钢;5、第二加筋板;6、挤塑板;7、加强套管;8、第一螺栓;9、轻质填充物;10、石膏板;11、密封胶;12、钢骨架墙体;121、第三冷弯型钢;122、第三加筋板;13、第二轻钢龙骨;14、第一钢骨架楼板;15、第二钢骨架楼板;16、连接架;17、第三钢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钢框架轻型墙体房屋,包括若干第一钢框架,所述第一钢框架为“z”形,所述第一钢框架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钢框架内设有轻质填充物9,所述轻质填充物9内嵌装有第一轻钢龙骨3,所述第一钢框架外壁设有石膏板10,所述石膏板10的外侧设有挤塑板6,相邻一对所述挤塑板6之间填充有密封胶11。
21.相邻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插接相连,所述第一钢框架包括第一冷弯型钢1和第一加筋板2,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与所述轻质填充物9相连接,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为“z”形,所述第一加筋板2安置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与靠近外侧的所述第一加筋板2之间设有加强套管7,所述加强套管7内螺旋安装有第一螺栓8,在第一钢
框架两两插接时,当如图1的方式插接时,这是为图7中的1-1处,即为转角节点的连接方式,当如图2的插接方式时,此时为图7中的2-2处,即为两个第一钢框架平着,的直接连接方式,两个第一钢框架之间设有若干连通二者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顺着顶部的第一加筋板插入下方第一钢框架的第一冷弯型钢1内,用螺母拧紧,从而连接两个第一钢框架。
22.相邻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呈镜像对称,相邻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之间安插有第二钢框架,所述第二钢框架包括第二冷弯型钢4和第二加筋板5,所述第二冷弯型钢4呈“匚”形,所述第二冷弯型钢4安插于一对所述第一钢框架之间,所述第二冷弯型钢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加筋板5,当两个第一钢框架平放时,即为图3的连接方式,即为图7中的3-3处,而竖直放置时,则为图4的连接方式,即为图7中的4-4处,第一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加筋板、第一冷弯型钢以及第二冷弯型钢,最后在第二冷弯型钢内侧的第一螺栓端面上拧上螺母,用于将第一钢框架与第二钢框架相互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当3-3的情况时,第二钢框架充当了钢骨架隔断墙体,而4-4时,第一钢框架充当了钢骨架墙体,而第二钢框架充当了钢骨架楼板。
23.一部分所述第一钢框架的底部安插有钢骨架墙体12,所述钢骨架墙体12与所述第一钢框架之间安插有第一钢骨架楼板14;所述钢骨架墙体12包括第三冷弯型钢121以及第三加筋板122,所述第三冷弯型钢121为“z”形,所述第三冷弯型钢121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相接触,所述第三冷弯型钢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所述第一钢骨架楼板14安插于所述第一冷弯型钢1与所述第三冷弯型钢121之间,所述第一钢骨架楼板14内螺旋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钢骨架楼板14以及所述第三冷弯型钢121,所述第三冷弯型钢12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三加筋板122,所述第三加筋板122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轻钢龙骨13,钢骨架墙体12的内部也会有轻质填充物,然后其外部也有石膏板与挤塑板,钢骨架墙体与第一钢框架之间也安装有第一螺栓,连接方式与上述相同,而第一钢骨架楼板与第三冷弯型钢之间设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依次贯通二者,最后在第三冷弯型钢的一侧拧入螺母,将二者固定。
24.还包括若干第二钢骨架楼板15,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15与地面相接触,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15的左右两侧呈阶梯状,相邻一对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15之间安插有连接架16,所述连接架16的形状为“十”字形,所述连接架16上插装有第三钢框架17,所述第三钢框架17与所述第二钢骨架楼板15相接触,第二钢骨架楼板、连接架以及第三钢框架都是由冷弯型钢以及加筋板组成的,第三钢框架的顶部与钢骨架墙体或是第一钢框架的底部一体成型,内部也填装有轻质填充物以及外部有挤塑板和石膏板,连接架通过螺栓与第二钢骨架楼板相连接,连接架通过螺栓与第三钢框架相连接。
25.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26.实施例:该装配式钢框架轻型墙体房屋,通过不同的第一钢框架、第二钢框架、第三钢框架17以及钢骨架墙体12和第一钢骨架楼板14、第二钢骨架楼板15,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组合拼接而成,每种物品可以根据所建造的房子规定其使用的数量,从而形成房子中的不同节点,最后组成一个房屋框架,结构之间,通过螺栓两两相连,不仅方便拆装,而且每样结构都是工业化生产得来,方便准备,只需要计算出每样产品的数量即可,非常方
便,有利于挺高房屋整体的快速搭建。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