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10:3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气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储气筒为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气体储存装置。储气筒用来储存空气压缩机(气泵)压缩出来的气体,用于汽车制动、鸣笛等系统。卡车上用气的地方有许许多多,小到汽笛,大到刹车等,如果没有储气筒,单凭空压机泵出的气量,远远不够。这时就需要先将空压机泵出的空气存储在储气筒中,等待关键时刻使用。就如同山涧的小溪,不足以带动发电机组,而经过水库的积攒之后,才能推动是一个道理。
3.安装在汽车上的储气筒在出厂之前需要对其气密性进行检测,但常规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检测方式复杂,当储气筒的外壁存在裂缝时很难第一时间检测出裂缝的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箱体底部内壁上的底座、焊接于底座顶部外壁上的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柱、焊接于支撑柱顶部外壁上的弧形支撑板;
7.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箱体内壁上的安装板、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一侧外壁上的对称分布的限位柱、安装于两个限位柱之间的皮带轮、连接于其中一个限位柱一端外壁上的第一伺服电机。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外壁的顶部螺接有丝杆,且箱体顶部外壁安装有固定架,丝杆一端外壁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的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丝杆另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一侧外壁上。
10.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外壁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尺寸与安装板尺寸相适配,箱体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放置有盖板。
11.优选的,所述箱体一侧外壁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道,且箱体一侧外壁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道,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外壁均安装有水阀。
12.优选的,所述弧形支撑板内壁放置有筒体,且箱体另一侧内壁连接有套管,筒体一端外壁套设在套管的内壁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设计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在箱体的底部设置了支撑机构,储气筒能放置到支撑机构中的弧形支撑板上,为后续储气筒在转动下检测气密性提供了稳定性;
15.2、本设计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在限位柱和皮带轮的相互配合下,通过第一
伺服电机带动限位柱转动能够带动筒体转动,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储气筒是否存在裂缝的检测,且裂缝所处的具体位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的转动机构示意图。
19.图中:1箱体、2支撑机构、21底座、22支撑柱、23弧形支撑板、3转动机构、31安装板、32限位柱、33皮带轮、34第一伺服电机、4丝杆、5固定架、6第二伺服电机、7滑槽、8安装槽、9盖板、10进水管道、11出水管道、12水阀、13筒体、14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3,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2,且支撑机构2包括底座21、支撑柱22、弧形支撑板23,所述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柱22焊接于底座21的顶部外壁上,弧形支撑板23焊接于支撑柱22的顶部外壁上,在箱体1的底部设置了支撑机构2,储气筒能放置到支撑机构2中的弧形支撑板23上,为后续储气筒在转动下检测气密性提供了稳定性;
22.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转动机构3,且转动机构3包括安装板31、限位柱32、皮带轮33、第一伺服电机34,所述对称分布的限位柱32转动连接于安装板31的一侧外壁上,皮带轮33安装于两个限位柱32之间,第一伺服电机34连接于其中一个限位柱32的一端外壁上,在限位柱32和皮带轮33的相互配合下,通过第一伺服电机34带动限位柱32转动能够带动筒体13转动,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储气筒是否存在裂缝的检测,且裂缝所处的具体位置;
23.所述安装板31外壁的顶部螺接有丝杆4,且箱体1顶部外壁安装有固定架5,丝杆4一端外壁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5的内壁上,所述丝杆4另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6,且第二伺服电机6固定连接在固定架5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箱体1顶部外壁开设有滑槽7,且滑槽7尺寸与安装板31尺寸相适配,箱体1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壁放置有盖板9;
24.所述箱体1一侧外壁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道10,且箱体1一侧外壁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道11,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外壁均安装有水阀12,所述弧形支撑板23内壁放置有筒体13,且箱体1另一侧内壁连接有套管14,筒体13一端外壁套设在套管14的内壁上。
25.工作原理:首先打开盖板9,将筒体13放入到弧形支撑板23上,然后启动第二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6带动丝杆4转动,使得安装板31在滑槽7内壁移动,从而将筒体13固定在限位柱32和套管14之间,同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4,第一伺服电机34带动其中一个限位柱32旋转,由于两个限位柱32之间安装有皮带轮33,故第一伺服电机34能够带动筒体13旋转,然后在进水管道10内通入清水,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水中是否存在气泡来判断储气筒气密性,检测完毕后将箱体1内部的清水从出水管道中11放出。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2),且支撑机构(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箱体(1)底部内壁上的底座(21)、焊接于底座(21)顶部外壁上的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柱(22)、焊接于支撑柱(22)顶部外壁上的弧形支撑板(23);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转动机构(3),且转动机构(3)包括滑动连接于箱体(1)内壁上的安装板(31)、转动连接于安装板(31)一侧外壁上的对称分布的限位柱(32)、安装于两个限位柱(32)之间的皮带轮(33)、连接于其中一个限位柱(32)一端外壁上的第一伺服电机(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1)外壁的顶部螺接有丝杆(4),且箱体(1)顶部外壁安装有固定架(5),丝杆(4)一端外壁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5)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4)另一端外壁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6),且第二伺服电机(6)固定连接在固定架(5)的一侧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外壁开设有滑槽(7),且滑槽(7)尺寸与安装板(31)尺寸相适配,箱体(1)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壁放置有盖板(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一侧外壁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管道(10),且箱体(1)一侧外壁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道(11),进水管道(10)和出水管道(11)外壁均安装有水阀(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板(23)内壁放置有筒体(13),且箱体(1)另一侧内壁连接有套管(14),筒体(13)一端外壁套设在套管(14)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气筒技术领域,尤其是储气筒气密性检测装置,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检测储气筒气密性的方式复杂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支撑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箱体底部内壁上的底座、焊接于底座顶部外壁上的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柱、焊接于支撑柱顶部外壁上的弧形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在箱体的底部设置了支撑机构,储气筒能放置到支撑机构中的弧形支撑板上,为后续储气筒在转动下检测气密性提供了稳定性,在限位柱和皮带轮的相互配合下,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限位柱转动能够带动筒体转动,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于储气筒是否存在裂缝的检测,且裂缝所处的具体位置。且裂缝所处的具体位置。且裂缝所处的具体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金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