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地会遇到一些需进行水下成槽或成孔等的施工项目,如地下连续墙及钻孔灌注桩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水下土体的挖掘和切削必然会使施工层的槽与孔内产生沉渣,沉渣指钻孔和清孔过程中沉淀或塌孔留下的,未被循环泥浆带走的沉淀物,一般是较粗颗粒,因此,对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3.现有的对施工层进行厚度进行检测时,只可对单一位置的槽与孔之间的沉渣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效果不精确,且检测装置本身质量较大,在使用时无法较好地将其进行移动与安装,浪费时间与人力,还容易因装置自主移动造成测量不精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体、双向传动机构和厚度检测机构,位于右侧的所述检测架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位于左侧的所述检测架体的左端与位于右侧的检测架体的右端均设置有定位支撑机构,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转动支板、圆槽架、转动轴承、螺纹套筒、螺纹插杆、转动杆和内螺纹块,位于左右两侧的检测架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双向传动机构,所述双向传动机构包括上导轨、下导轨、第一电机、丝杆、主动锥齿轮、传动锥齿轮、滑动块和梯形卡块,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呈上下设置,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环,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滑动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导杆与定位螺杆,所述厚度检测机构包括升降座、施工层顶面放置块、齿槽测针、电液推杆、动力座、第二电机、螺纹传动杆、全齿轮、全齿环、摩擦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升降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施工层顶面放置块,所述升降座与施工层顶面放置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齿槽测针,所述升降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动力座,所述动力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固定连接于升降座的内侧,所述动力座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传动杆,所述螺纹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全齿轮,所述升降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全齿环,所述全齿环设置在定位螺杆的外侧,且全齿环与定位螺杆螺纹旋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齿槽测针的右端内侧开设有齿槽,所述螺纹传动杆的左端通过齿槽与齿槽测针啮合,所述全齿环与全齿轮的高度位置相同,且全齿轮与全齿环相互啮合。
8.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右端设置在齿槽测针的内侧,所述摩擦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升降座的内侧。
9.优选的,所述检测架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呈左右对称分布在上导轨的内侧,所述丝杆穿设在位于上方的滑动环的内侧,且传动锥齿轮与位于上方的滑动环螺纹旋合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丝杆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丝杆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在上导轨的内侧。
10.优选的,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底端啮合有传动锥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上导轨的底端内侧,所述滑动块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梯形卡块,所述梯形卡块滑动连接于上导轨的内侧,位于左侧的所述梯形卡块的左端与位于右侧的梯形卡块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上导轨的内侧。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板转动连接于检测架体的一侧,所述转动支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圆槽架,所述圆槽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内壁面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内侧螺纹旋合连接有螺纹插杆。
12.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块,所述内螺纹块内侧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插杆螺纹旋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固定导杆与定位螺杆呈左右设置在上下两侧的滑动环之间,所述厚度检测机构设置在固定导杆与定位螺杆的外侧,且固定导杆与厚度检测机构滑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厚度检测机构、固定导杆和定位螺杆,可以通过动力座的滑动,使全齿轮与全齿环啮合或螺纹传动杆与齿槽测针的啮合,实现厚度检测机构的升降与齿槽测针的升降之间的切换,从而保证施工层顶面放置块完全与施工层顶面接触,齿槽测针在插入施工层内侧后的测量数值更加准确;
16.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双向传动机构,可以对左右两侧的厚度检测机构进行带动,方便对不同位置的施工层厚度进行检测,且通过传动锥齿轮的传动,使左右两侧的螺杆可以同步转动,从而使左右两侧的厚度检测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同步且对称运动,方便厚度检测机构对施工层厚度的检测;
17.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定位支撑机构,可以将螺纹插杆从不同角度插入地面或施工层内侧,从而实现对检测架体进行安装与支撑,使检测架体更加稳定,减少因检测架体的运动导致在对施工层厚度进行检测时发生的偏差现象。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图1的b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厚度检测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图4的c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动力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转动支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位本发明梯形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检测架体、2-定位支撑机构、201-转动支板、202-圆槽架、203-转动轴承、204-螺纹套筒、205-螺纹插杆、206-转动杆、207-内螺纹块、3-双向传动机构、301-上导轨、302-下导轨、303-第一电机、304-丝杆、305-主动锥齿轮、306-传动锥齿轮、307-滑动块、308-梯形卡块、309-第一弹簧、4-厚度检测机构、401-升降座、402-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3-齿槽测针、404-电液推杆、405-动力座、406-第二电机、407-螺纹传动杆、408-全齿轮、409-全齿环、410-摩擦块、411-第二弹簧、5-控制器、6-滑动环、7-固定导杆、8-定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体1、双向传动机构3和厚度检测机构4,位于右侧的检测架体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5,这种设置通过控制器5对用电器进行控制,位于左侧的检测架体1的左端与位于右侧的检测架体1的右端均设置有定位支撑机构2,定位支撑机构2包括转动支板201、圆槽架202、转动轴承203、螺纹套筒204、螺纹插杆205、转动杆206和内螺纹块207,位于左右两侧的检测架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双向传动机构3,双向传动机构3包括上导轨301、下导轨302、第一电机303、丝杆304、主动锥齿轮305、传动锥齿轮306、滑动块307和梯形卡块308,上导轨301与下导轨302呈上下设置,上导轨301与下导轨302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环6,位于上下两侧的滑动环6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导杆7与定位螺杆8,这种设置通过滑动环6对固定导杆7与定位螺杆8进行固定,厚度检测机构4包括升降座401、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2、齿槽测针403、电液推杆404、动力座405、第二电机406、螺纹传动杆407、全齿轮408、全齿环409、摩擦块410和第二弹簧411,升降座4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2,升降座401与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齿槽测针403,这种设置通过齿槽测针403插入施工层的内侧,实现对施工层的厚度检测,升降座40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动力座405,动力座40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电液推杆404,电液推杆404固定连接于升降座401的内侧,这种设置通过电液推杆404可以带动动力座405左右滑动,动力座405的底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06,第二电机406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螺纹传动杆407,螺纹传动杆4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全齿轮408,这种设置通过第二电机406带动螺纹传动杆407与全齿轮408转动,升降座40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全齿环409,全齿环409设置在定位螺杆8的外侧,且全齿环409与定位螺杆8螺纹旋合连接。
30.齿槽测针403的右端内侧开设有齿槽,螺纹传动杆407的左端通过齿槽与齿槽测针403啮合,全齿环409与全齿轮408的高度位置相同,且全齿轮408与全齿环409相互啮合,这种设置通过螺纹传动杆407与齿槽测针403的啮合可以带动齿槽测针403上下滑动,通过全齿轮408可以带动全齿环409转动;升降座40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摩擦块410,摩擦块410的右端设置在齿槽测针403的内侧,摩擦块4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11,第二弹簧411固定连接于升降座401的内侧,这种设置通过第二弹簧411对摩擦块410的弹力,使摩擦块410可以与*齿槽测针403贴合,从而实现齿槽测针403在升降座401与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2内
侧的定位;检测架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3,第一电机303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丝杆304,丝杆304呈左右对称分布在上导轨301的内侧,丝杆304穿设在位于上方的滑动环6的内侧,且传动锥齿轮306与位于上方的滑动环6螺纹旋合连接,位于左侧的丝杆304的右端与位于右侧的丝杆304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305,主动锥齿轮305设置在上导轨301的内侧,这种设置通过第一电机303带动丝杆304转动,丝杆304带动主动锥齿轮305转动;主动锥齿轮305的底端啮合有传动锥齿轮306,传动锥齿轮30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307,滑动块307滑动连接于上导轨301的底端内侧,滑动块307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梯形卡块308,梯形卡块308滑动连接于上导轨301的内侧,位于左侧的梯形卡块308的左端与位于右侧的梯形卡块308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09,第一弹簧309固定连接于上导轨301的内侧,这种设置通过第一弹簧309的弹力使梯形卡块308对滑动块307进行夹持,实现滑动块307位置的固定,从而使传动锥齿轮306与主动锥齿轮305可以啮合;转动支板201转动连接于检测架体1的一侧,转动支板20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圆槽架202,圆槽架20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203,转动轴承203的内壁面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204,螺纹套筒204的内侧螺纹旋合连接有螺纹插杆205,这种设置通过螺纹插杆205在螺纹套筒204内侧的滑动,使螺纹插杆205的底端可以插入地面或施工层内,通过转动轴承203与螺纹套筒204使螺纹插杆205可以自由转动;转动支板20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06,转动杆2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块207,内螺纹块207内侧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插杆205螺纹旋合连接,这种设置通过内螺纹块207与螺纹插杆205的螺纹旋合,对螺纹插杆205的位置进行限位,保持螺纹插杆205的竖直,从而避免螺纹插杆205因自身重力带动螺纹套筒204转动并影响检测架体1的运动;固定导杆7与定位螺杆8呈左右设置在上下两侧的滑动环6之间,厚度检测机构4设置在固定导杆7与定位螺杆8的外侧,且固定导杆7与厚度检测机构4滑动连接,这种设置通过固定导杆7对厚度检测机构4的运动进行限位,使厚度检测机构4只可上下运动。
31.工作流程:本发明在使用之前通过外接电源进行供电,通过控制器5对装置进行控制,首先将装置通过检测架体1底部的滚轮运动至需要测量的施工层上方,之后将转动杆206转动使内螺纹块207不再与螺纹插杆205螺纹旋合,将转动支板201转动,使圆槽架202的角度与高度可以自由调节,通过对螺纹套筒204的固定并旋转螺纹插杆205,使螺纹插杆205在螺纹套筒204的内侧向下运动,通过转动轴承203可以带螺纹套筒204转动,通过螺纹套筒204可以带动螺纹插杆205的角度进行调整,直至螺纹插杆205的底端可以插入不同位置的施工面或地面上,实现对检测架体1进行安装与支撑,启动电液推杆404,使电液推杆404带动动力座405向右滑动,直至全齿轮408与全齿环409啮合,之后启动第二电机406,使第二电机406带动螺纹传动杆407与全齿轮408转动,全齿轮408在转动后通过与全齿环409的啮合,带动全齿环409转动,全齿环409在转动后会通过与定位螺杆8的螺纹旋合,使全齿环409在定位螺杆8的外侧上下运动,在固定导杆7对升降座401的限位下,实现升降座401的上下运动,之后直至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2与施工层的顶面接触,之后启动电液推杆404伸长,使电液推杆404带动动力座405向左滑动,直至螺纹传动杆407与齿槽测针403内侧的齿槽啮合,此时螺纹传动杆407的转动会带动齿槽测针403向下运动,使齿槽测针403的底端从施工层顶面放置块402的底端伸出,通过齿槽测针403插入施工层的内侧深度,实现对施工层厚度的检测,当需要对左右两侧的厚度检测机构4的位置进行同步调节时,启动使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机303同步转动,并在传动锥齿轮306的传动下使左右两侧的主动锥齿轮305同步转动,
从而使左右两侧的丝杆304同步转动,丝杆304的转动会带动位于上方的滑动环6在上导轨301的内侧滑动,从而实现对左右两侧的厚度检测机构4的位置进行同步调整,方便对不同位置的施工层进行厚度检测。
32.实施例2:
33.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4.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施工层厚度检测装置,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在本发明中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工作流程中。
35.工作流程:当需要对不同位置的施工层进行检测,而检测位置不对应时,可以将滑动块307滑动,使滑动块307不再被梯形卡块308卡合,此时滑动块307带动传动锥齿轮306运动,使传动锥齿轮306不再将左右两侧的主动锥齿轮305相连接,可以通过对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机303进行不同控制,使第一电机303带动左右两侧的丝杆304以不同的方式转动,从而使丝杆304带动位于上方的滑动环6的位置进行改变,使滑动环6带动厚度检测机构4可以到达不同的位置,方便对不同位置的施工层进行厚度测量。
3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