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工程胎成型机的胎体端部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6:4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胎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程胎成型机的胎体端部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使用的各类运载器(如应用于矿山的矿车机械)所使用的工程轮胎,主要组件包括钢丝胎圈、胎体组件、带束层复合件和胎基胎面。在现有的工程机械轮胎胎胚制造装置和方法中,通常采用三鼓、四鼓和五鼓成型机及其方法。
3.根据工程胎结构工艺要求,在成型机贴合鼓上制成胎体组件后通过向反包鼓传递或拆卸贴合鼓鼓板的方式向后进行正包工艺,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造成鼓宽宽度减小。当鼓宽宽度减小后,现有鼓宽不足以支撑原有胎体组件宽度,导致胎体组件两边端部悬空,发生向下垂坠的现象。处于鼓轴上方的胎体下垂后,胎体底面与鼓轴表面发生接触,从而导致胎体底面被鼓轴润滑油污染,直接影响到与胎体底面相接触的橡胶部件之间的粘合性,带来窝气脱层等严重影响工程机械车辆安全行驶的不良后果。
4.现有专利一种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3144332a)。该发明采用磁性吸附式的夹持机构,能够将胎体组件按工艺要求进行定位、吸附拾取与传递,有利于提高胎胚整体制备质量。但是上述发明未考虑到向后进行正包时的胎体垂坠问题,由于成型机结构特点,该传递装置必须在正包前移出工作位置,因此胎体端部不可避免地发生垂坠。
5.由于目前尚无专门用于防止胎体端部垂坠的装置,因而无法避免胎体表面被鼓轴润滑油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胎成型机的胎体端部吸附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胎成型机的胎体端部吸附装置,特别是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胎体,保证胎体表面的清洁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胎成型机的胎体端部吸附装置,包括连接杆、左吸附单元、右吸附单元和中心连接结构,所述左吸附单元与右吸附单元对称相同。
9.所述左吸附单元包括下表面设置有电磁铁的弧形板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转动结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弧形板的上表面。
10.所述左吸附单元的弧形板与所述右吸附单元的弧形板通过所述中心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吸附单元的弧形板与所述右吸附单元的弧形板可在所述液压缸的带动下下压或上提。
11.进一步,所述中心连接结构包括轴承端盖、弧形板连接轴、轴承和弧形板轴承座。
12.进一步,所述弧形板的侧投影视图为圆弧形。
13.进一步,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轴承端盖、液压杆轴承座和轴承。
14.进一步,所述轴承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5.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铁对胎体进行吸附,可以保证胎体不会因下垂而受到油污染,避免了窝气脱层等严重影响工程机械车辆安全行驶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减少了因此而产生的胎体油污清除工作。
17.目前为了使反包胶囊伸入胎体组件内部,现有的操作方法是转鼓,通过鼓旋转带动胎体组件旋转,产生离心力使胎体组件端部甩开以呈现圆形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下,通过电磁铁对胎体的吸附,保证了胎体组件端部的圆度,扩张了胎体组件内空间,便于实现反包胶囊快速伸入。节省了转鼓动作与时间,提高了操作效率与自动化程度。
18.同时弧形板可通过转动来实现对不同半径胎体组件的匹配,保证了该装置的高适应性,可以应用于各种规格工程轮胎的胎体组件。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23.图5为胎体组件端部垂坠现象立体示意图。
24.图6为胎体组件端部垂坠现象侧视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26.图中,1、弧形板;2、轴承端盖;3、液压杆轴承座;4、液压杆;5、液压缸;6、连接杆;7、弧形板连接轴;8、双列角接触球轴承;9、弧形板轴承座;10、电磁铁;11、胎体端部吸附装置;12、鼓轴;13、反包鼓;14、胎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胎成型机的胎体端部吸附装置,包括连接杆6、左吸附单元、右吸附单元和中心连接结构,所述左吸附单元与右吸附单元对称相同。所述连接杆6用来连接固定左、右吸附单元,所述左、右吸附单元用来吸附胎体端部。
29.所述左吸附单元包括下表面设置有电磁铁10的弧形板1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杆6一端的液压缸5,所述弧形板1的侧投影视图为圆弧形,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通过转动结构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弧形板1的上表面。其中,所述液压缸5的缸体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连接杆6上。
30.进一步,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轴承端盖2、液压杆轴承座3、转轴和轴承,所述液压杆轴承座3固定在所述弧形板1的上表面。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端部,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液压杆轴承座3上。所述轴承端盖2罩在所述转轴的端
部,用于保护所述转轴和轴承。
31.所述左吸附单元的弧形板1与所述右吸附单元的弧形板1通过所述中心连接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吸附单元的弧形板1与所述右吸附单元的弧形板1可在所述液压缸5的带动下下压或上提。所述中心连接结构包括轴承端盖2、弧形板连接轴7、轴承和弧形板轴承座9,所述弧形板轴承座9设置在所述左吸附单元弧形板1的一端,所述弧形板连接轴7设置在所述右吸附单元弧形板1的一端,所述弧形板连接轴7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弧形板轴承座9上,所述轴承端盖2罩在所述弧形板连接轴7的端部。
32.进一步,所述轴承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所述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实现液压杆4对弧形板1的下压和上提作用,使弧形板1绕双列角接触球轴承8中心轴旋转,实现两侧弧形板1的打开和闭合状态。
33.最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6可通过行吊吊挂或轨道滑移传递实现对整个装置的空间移动。
34.如图5~6所示,在胎体组件14被传递到反包鼓13上后、或者胎体鼓鼓板拆卸后,两种情况的下一步动作均是进行正包,此时位于鼓轴12上方的胎体端部处于悬空状态。
35.如图7所示,在胎体组件14传递装置移出反包鼓13工作位置前,或者胎体鼓鼓板拆卸前,通过行吊吊挂方式或者通过轨道滑移传递方式,将胎体端部吸附装置11(即本实用新型)移动至胎体端部上方,位置精度不作要求,以能实现电磁铁10能够吸附胎体端部为准。
36.两侧液压装置同时动作,进行液压杆4的上升或下降,带动两侧弧形板1按照打开或闭合趋势进行动作。此时,两侧弧形板1端部之间的水平弦长距离会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规格半径的胎体组件14。然后胎体端部吸附装置11下降,直到电磁铁10与胎体端部上表面相接触,接通电源,实现电磁铁10的吸附功能,防止胎体下垂。
37.最后,等待反包胶囊伸入,此时胎体端部下方是反包胶囊,已不存在与鼓轴12接触的风险。电磁铁10断电,两侧液压装置同时动作,进行液压杆4的上升动作,带动弧形板1按照打开趋势进行动作,此时,两侧弧形板1之间的水平弦长距离拉长,以方便胎体组件14脱出。通过行吊吊挂方式或者通过轨道滑移传递方式,升起胎体端部吸附装置11并退出工作位置,回归起始位置,结束工作。
38.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