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01 00:1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人行道是指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是市民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发生场所,做好公路的人行道施工及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当遇到暴雨天气时人行道上会积留雨水,雨水积留在道路的表面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而且为行人带来不便,且雨水会渗透入道路内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雨水先积留在道路表面,进而渗透入道路内,且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进而影响道路质量,存在有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雨水渗透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方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上方铺设有排水沥青路面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沿垂直于长度的方向设置有两个排水渠,所述排水渠内铺设有砂石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和所述排水沥青路面层之间设置有引水件,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和所述基层之间设置有隔水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留在排水沥青路面层表面的雨水通过排水沥青路面层之间的间隙流入透水混凝土层内,在引水件的作用下使雨水汇集于排水渠内,雨水向路面的两侧排出,实现路面排水的效果,并在隔水层的作用下,对基层起到防护作用,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9.可选的,所述排水渠包括预制的两个第一拼接板、第二拼接板以及连接板,所述第一拼接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插块,所述连接板顶端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块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一拼接板竖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拼接板靠近于彼此的一侧沿高度方向均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远离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边缘设置,所述连接板靠近于所述第一卡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拼接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卡接于所述第一卡孔内,所述第二拼接板卡接于所述第二卡孔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拼接板的插块插接于连接板的插孔内,将第一拼接板和连接板连接起来,第二拼接板通过卡板和第一卡孔卡接于两个第一拼接板之间,将第二拼接板与第一拼接板连接,且第二拼接板底端插接于第二卡孔内将第二拼接板与连接板连接,即实现对排水渠的安装效果,简单便捷,既便于运输,又可对第一拼接板、第二拼接板以及连接板循环使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
11.可选的,所述引水件设置为预制的引水板,所述引水板截面形状设置为朝向所述
排水沥青路面层凸起的弧形,所述引水板与所述排水渠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透入排水沥青路面层的雨水在引水板的导水作用下从引水板滑落至排水渠内,加快了雨水流入排水渠内的速度,使得雨水快速地从路面内向外排出,降低排水沥青路面层表面雨水的积留率,又防止雨水渗透入基层内,既提高了行车安全,又为人们在人行道上行走提供了便利。
13.可选的,所述引水板两端端面沿长度方向均固定连接有联结板,所述第二拼接板顶端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联结板分别插接于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排水沥青路面层和所述引水板之间、所述引水板和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之间均铺设有稳固层,所述引水板上、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和所述排水沥青路面层之间以及所述排水渠内均设置有防水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板的联结板插接于第二拼接板的连接孔内,将引水板和排水渠连接起来,同时,在稳固层的作用下稳固引水板与排水沥青路面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之间的连接,并在防水层的作用下使雨水通过引水板的弧形行径滑落至排水渠内。
15.可选的,所述稳固层设置为碎石层,所述碎石层铺设在所述排水沥青路面层和所述引水板、所述引水板和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之间,所述引水板两侧的所述碎石层与所述引水板的形状相适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将排水沥青路面层和透水混凝土层与引水板连接起来,碎石层对排水沥青路面层起承重作用,且渗透入排水沥青路面层内的雨水能通过碎石层内碎石和碎石之间的间隙流向引水板,进而滑落至排水渠内。
17.可选的,所述隔水层设置为不透水混凝土层,所述不透水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和所述基层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是整个道路的承重层,对路面起到稳定作用,不透水混凝土层的设置使得雨水不能通过不透水混凝土层渗透入基层内,将雨水隔离在透水混凝土层,保护基层免受雨水的损坏,延长了基层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基层对路面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和所述不透水混凝土层之间铺设有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的防渗作用使得雨水隔离在透水混凝土层,与不透水混凝土层起到协同作用,对雨水的防渗效果进行叠加,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防护作用。
21.可选的,所述基层内设置有钢筋网。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筋网的作用下加强基层对路面的支撑作用,并增强了基层的抗裂能力,加强了整个路面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积留在排水沥青路面层表面的雨水通过排水沥青路面层之间的间隙流入透水混凝土层内,在引水件的作用下使雨水汇集于排水渠内,雨水向路面的两侧排出,实现路面排水的效果,并在隔水层的作用下,对基层起到防护作用,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25.2.雨水渗透入排水沥青路面层和引水板之间的碎石层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从引水板的坡面滑落至引水渠内,然后雨水从路面内横向排出,提高了雨水的排出率,降低了雨水对路面的损坏。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拼接板、第二拼接板、连接板、插块、联结板以及引水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基层;2、透水混凝土层;3、排水沥青路面层;4、砂石层;5、不透水混凝土层;6、第一拼接板;7、连接板;8、插块;9、插孔;10、引水板;11、联结板;12、连接孔;13、碎石层;14、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15、钢筋网;16、第二拼接板;17、防水层;18、卡板;19、第一卡孔;20、第二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参照图1-图2,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包括基层1,基层1内设置有钢筋网15,基层1作为路面的承重层,对路面起到稳定的作用,钢筋网层15的设置加强了基层1的承重性能,使得基层1对路面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31.基层1上方铺设有排水沥青路面层3,排水沥青路面层3和基层1之间设置有隔水层,隔水层设置为不透水混凝土层5,不透水混凝土层5铺设在基层1和排水沥青路面层3之间,且不透水混凝土层5和排水沥青路面层3之间铺设有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14。
32.雨水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14和不透水混凝土层5的协同作用下被隔离在排水沥青路面层3内,防止雨水继续向下渗透而进入基层1内,降低了雨水对基层1的损坏。
33.排水沥青路面层3和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14之间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层2,透水混凝土层2内设置有两个排水渠,两个排水渠沿透水混凝土层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4.排水渠包括预制的两个第一拼接板6、第二拼接板16以及连接板7,第一拼接板6、第二拼接板16和连接板7均设置为长方体,第一拼接板6端面窄的一侧沿长度方向焊接有两个插块8,连接板7端面宽的一侧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插孔9,两个插孔9沿连接板7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插孔9靠近于连接板7的边缘处开设,第一拼接板6的插块8分别插接于相对应的插孔9内,且第一拼接板6为竖直设置,第一拼接板6的长度尺寸等于连接板7的宽度尺寸,从而实现第一拼接板6和连接板7的连接效果。
35.两个第一拼接板6靠近于彼此一侧沿第一拼接板6的高度方向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卡孔19,且第一卡孔19远离于透水混凝土层的边缘设置,第一卡孔19靠近于连接板7的一端为闭口设置,第二拼接板16沿高度方向的两个窄端均焊接有卡板18,卡板18的高度尺寸小于第二拼接板16的高度尺寸,两个卡板18分别卡接于相对应的第一卡孔19内,且第二拼接板16和第一拼接板6垂直设置,第一拼接板6和第二拼接板16的高度尺寸相同,且连接板7上开设有第二卡孔20,且第二卡孔20靠近于第一卡孔19设置,第二拼接板16底端卡接于第二卡孔20内,即完成了对排水渠的安装,排水渠的拼接安装便于操作,既便于运输,又可重复使用,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
36.排水渠内铺设有砂石层4,渗透入排水沥青路面层3的雨水通过透水混凝土层2之间的间隙流入排水渠内,从排水渠的侧边开口处将雨水排出路面,降低了雨水渗透入基层1的渗透率。
37.排水沥青路面层3和透水混凝土层2之间设置有引水件,引水件设置为预制的引水板10,引水板10截面形状设置为朝向排水沥青路面层3凸起的弧形,引水板10两端端面沿长度方向焊接有联结板11,第二拼接板16顶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孔12,两个联结板11分别插接于相对应的连接孔12内,将引水板10和排水渠连接起来。
38.排水沥青路面层3和引水板10之间、引水板10和透水混凝土层2之间均铺设有稳固层,稳固层设置为碎石层13,碎石层13铺设在排水沥青路面层3和引水板10之间、引水板10和透水混凝土层2之间,且碎石层13与引水板10的形状相适配,引水板10、透水混凝土层2和排水沥青路面层3之间以及排水渠内均设置有防水层17。
39.雨水通过排水沥青路面层3之间的间隙流入至排水沥青路面层3和引水板10之间的碎石层13,在防水层17的作用下雨水渗透到引水板10处,并在重力作用下雨水滑落至排水渠内,雨水从排水渠侧边开口处排出路面外,将排水沥青路面层3表面积留的雨水通过路面内排出,降低积水率,提高了行车安全,也为人们行走提供了方便。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节能型市政人行道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雨水通过排水沥青路面层3之间的间隙渗透入碎石层13,并通过碎石层13之间的间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引水板10上滑落至排水渠内,然后从排水渠侧边开口处排出路面外,并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14和不透水混凝土层5的双重防水作用下,将雨水隔离在透水混凝土层2,防止雨水渗透入基层1,对基层1造成损坏,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