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盖体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8:3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以能够将容器的口部封盖的方式形成的盖体。


背景技术:

2.在便利店或超市等中,将各种饮料和熟食等饮食品装入简易容器后进行售卖。以往,在这些店铺中,多在店前陈列将饮食品预先收纳到容器中并以盖体将容器的口部封盖所形成的商品来进行售卖。但是,近年来,除了这种形态下的售卖以外,购买者在店内将咖啡等各种饮料装入杯子形状的容器内后盖上盖子带回等形态的售卖也在广泛进行。因此,关于近年来的盖体,也提出了与以往相比容器的内容物(例如咖啡等各种饮料)在用手拿着时不会溢出的各种盖体。
3.这种盖体从以往就广泛利用使用了塑料材料的成形品。但是,近年来,由于塑料制品有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的隐忧,所以正在广泛呼吁削减作为用于形成短时间内用完就扔的饮食品用的简易容器和盖体的原材料而使用的塑料材料的量。因此,近年来还提出了使用纸浆材料或纸材料形成的盖体来代替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的盖体(例如专利文献1、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8530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16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但是,通常纸材料与塑料材料相比原材的弹性和成形性低,难以如塑料材料那样成形为复杂形状。因此,不容易以纸浆材料或纸材料形成如以塑料材料形成的盖体那样将容器的口部可靠地封盖并使封盖时的容器内部的密闭性良好、以及具有即使在容器的内容物为液体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漏到容器外部的隐忧的形状和构造的盖体。
9.以往,对于使用纸材料来提高向容器口部的密接性的盖体,在构造上下了各种工夫。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成为具有壁面部和顶盖部、且嵌合于容器口部的内侧的盖体,其中该壁面部具有与纸制容器的圆锥状的主体部的内表面卡合的圆锥形状的外表面,该顶盖部被该壁面部包围。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作为饮料杯用而使用纸浆成形纸形成的盖体。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盖体以开口方式形成有用于即使在封盖着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容器的内容物(例如咖啡等饮料)排出到容器外部的饮料出口。
10.但是,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盖体,很难说在封盖时容器口部与盖体的壁面部之间的密接性是足够的,有容器内的液体漏出的隐忧。在纸制的盖体或容器的情况下,从纸材料的特性来说,容易受到湿度等影响而在盖体或容器口部产生尺寸偏差。另一方面,以往的纸制的盖体由于形成为与容器口部卡合的部位与侧壁和顶盖重叠的构造、或侧壁被以加强材料加强,所以与容器口部嵌合的部分会变硬而缺乏弹性。因此,在盖体或容器口部的尺寸产生了细微的偏差的情况下,具有无法再可靠地将容器封盖、难以确保稳定的密闭性的问
题。
11.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盖体那样,在例如容器的内容物为饮料的情况下在盖体上以开口方式形成饮料出口的情况较多。但是,若像这样形成饮料出口,则即使确保了容器与盖体之间的密闭性,也具有在携带时有内容物突然从饮料出口溅出的隐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可以想到只要设为在携带时也能够封堵饮料出口那样的结构就能够解决。但是,若像这样封堵饮料出口,则下次喝内容物时等又必须使被封堵的饮料出口开口,产生繁琐度增加等其他问题。针对这种问题,也可以考虑将封堵着饮料出口的封堵体(盖片)按入容器内部来使饮料出口开口。但是,像这样将盖片按入容器内部而将饮料出口开口很难说是卫生的。另外,对于将盖片向外侧拉起而将饮料出口开口,也会产生拉起盖片的操作变繁琐、或为了使盖片容易拉起而必须使盖体自身的构造或形状复杂等问题。
12.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容器的密闭性、并且使内容物容易从盖体的口部排出的盖体。
13.本发明的主旨为:
14.(1)一种盖体,具备由纸类原材制成的顶盖,上述盖体的特征在于,上述顶盖具有:将上述顶盖的内外连通的口部;以能够开闭上述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盖片;和在上述口部开口的状态下保持上述盖片的保持部,上述盖体具备在上述口部开口的状态下保持上述保持部的保持承接部,
15.(2)在上述(1)所记载的盖体中,在上述盖片上连接有用于拉起该盖片而使上述口部开口的密封部件,
16.(3)在上述(2)所记载的盖体中,上述保持部形成于上述密封部件,
17.(4)在上述(1)所记载的盖体中,上述保持部形成为爪状,上述保持承接部呈切口状形成于上述顶盖,上述保持部以能够插入上述保持承接部的方式形成,
18.(5)在上述(1)所记载的盖体中,具备形成为将上述顶盖周围包围的环绕状的侧壁部,上述保持承接部形成于上述侧壁部,
19.(6)在上述(5)所记载的盖体中,上述保持承接部为上述侧壁部。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的盖体,具备由纸类原材制成的顶盖,该顶盖具有:将该顶盖的内外连通的口部;以能够开闭该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盖片;和在口部开口的状态下保持盖片的保持部,具备在口部开口的状态下对保持部进行保持的保持承接部,因此通过操作保持部而拉起盖片,口部就会开口,顶盖的内外连通。并且,由于保持部被保持承接部保持,所以能够维持口部开口的状态。此时,由于保持部被保持承接部保持,所以盖片的位置能够保持在固定位置,例如在使用者进行将安装了盖体的容器倾斜而从口部倒出容器的内容物的动作的情况下(例如在喝饮料的情况下等),盖片也不会朝向口部倒过来而能够维持固定位置。因此,在将安装了盖体的容器倾斜的情况下盖片不会接触到使用者的面部(鼻子等)而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感,能够舒适地进行倒出内容物的动作(喝饮料的动作)。
22.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盖体,由于是操作保持部而拉起盖片,所以能够不与盖片的背面侧接触地使口部开口。因此,由于使用者的手指也不会接触到例如附着于盖片背面的内容物,所以在使口部开口时也能够舒适地进行操作。另外,由于该盖体仅通过操作保持部就能够拉起盖片,所以也能够以简单的操作拉起盖片。
23.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盖体,通过对由保持承接部保持的状态下的保持部进行操作,能够使盖片也向封闭口部的方向动作。因此,通过对保持部进行操作,也能够简单地进行盖片的多次开闭动作,因此在短时间内没有喝完容器内的内容物例如饮料的情况等下也能够简单地关闭盖片,另外也能够持续维持关闭的状态。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也可针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的盖体。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盖体的实施方式,是表示盖片关闭的状态下的盖体的外观立体图。
25.图2是表示盖片打开的状态下的盖体的外观立体图。
26.图3是表示盖片关闭的状态下的盖体的俯视图。
27.图4是表示盖片打开的状态下的盖体的俯视图。
28.图5是图1中的盖体的a-a线纵剖视图。
29.图6是盖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0.图7是用于说明打开盖体的盖片时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31.图8是表示将盖体安装于容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32.图9是用于说明将盖体安装于容器时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33.图10是表示将盖体堆叠的状态的说明图。
34.图11是用于说明饮用口形成部的其他方式的说明图。
35.图12是用于说明与盖片连接的密封部件的其他方式的说明图。
36.图13是用于说明与盖片连接的密封部件的其他方式的说明图。
37.图14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另一其他方式的说明图及立体图。
38.图15是表示使用图14所示的密封部件打开了盖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39.图16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另一其他方式的俯视图。
40.图17是表示使用图16所示的密封部件打开了盖片的状态的俯视图。
41.图18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另一其他方式的俯视图。
42.图19是表示使用图18所示的密封部件打开了盖片的状态的俯视图。
43.图20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另一其他方式的俯视图。
44.图21是表示使用图20所示的密封部件打开了盖片的状态的俯视图。
45.图22是用于说明使用在图20及图21中示出的密封部件打开盖片时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46.图23是表示具有保持承接部的其他方式的盖体的外观立体图。
47.图24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48.图25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49.图26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50.图27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51.图28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52.图29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53.图30是表示盖体的其他方式的截面结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盖体。此外,关于本发明的盖体,列举针对咖啡杯那样的装入各种饮料物的容器(杯子)使用的盖体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装入饮料物的容器的盖体,也能够作为收纳饮料物以外的食品的容器的盖体1而适用。另外,本发明的盖体也能够作为适用于收纳饮食物品以外的各种物品、例如螺栓或螺母等零部件、上述以外的物品的容器的盖体而适用。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盖体,使用俯视时的形状为圆形状的盖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但该盖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状,也能够适用于椭圆形状、矩形状、三角形等多边形状、倒角矩形状、倒角多边形状等圆形状以外的形状。
55.如图1至图6所示那样,盖体1由顶盖2和形成为围绕该顶盖周围的环绕状的侧壁3形成。侧壁3将纸类原材的两端部接合成环绕状而形成为筒状地构成。另外,侧壁3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形成为尖端变细状。此外,在此“尖端变细状”表示侧壁3的外壁的形状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作为整体形成为尖端变细状。在该“尖端变细状”中,除了包含侧壁3的外壁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大小逐渐变小的形状以外,还包含即使在侧壁3的外壁的一部分具有鼓出部或突出部等或形成有这些鼓出部或突出部而侧壁3的外壁仍整体成为尖端变细状的形状。另外,即使是侧壁3的一部分为没有形成为尖端变细形状的直筒形状但侧壁3的外壁整体上成为尖端变细形状的形状也包含于该“尖端变细状”。即,在此所说的“尖端变细状”是指只要侧壁3的外壁的形状为作为侧壁整体尖端变细的形状则即使是外壁的一部分为与尖端变细形状不同的形状的形态也包含在内的概念。
56.顶盖2在周缘弯曲形成有立起部4。另外,侧壁3具有上部壁5和下部壁6。该顶盖2和侧壁3通过将顶盖2的立起部4接合到侧壁3的上部壁5的内表面侧而被一体化。如图8所示那样,在侧壁3的下部壁6上形成有环状凹槽状的卡合部7,该卡合部7形成为与设于在容器101上所形成的容器口部102的卷曲部103卡合的形状。卡合部7并不限定于形成为环状凹槽状的情况,只要能够与容器101的卷曲部103卡合,则能够形成为任意形状。另外,若将侧壁3的下部壁6的内周面挤压压制而形成环状凹槽状的卡合部7,则能够减小将矩形状或扇形状的纸类原材的两端部接合而形成的侧壁3的下部壁6上所形成的卡合部7处的接合部分的层差,在盖体1与容器101之间难以形成间隙,封盖时的基于盖体1的密闭性提高。此外,在图1至图6所示的例子中,虽然通过挤压压制等形成的环状凹槽状的卡合部7的外侧面(下部壁6的外侧面)以鼓出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为在下部壁6的内表面侧形成有环状凹槽状的卡合部且下部壁6的外侧面没有鼓出形成的情况。为了减小侧壁3的接合部分处的层差,也可以在将用于形成侧壁3的矩形状或扇形状的纸类原材的两端部接合之前,将该两端部附近以朝向端缘部方向(侧壁3的周向)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压缩后,将两端部接合,从而形成侧壁3。此外,为便于说明,在图8至图10中,省略了后述的密封部件的记载。
57.在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中,侧壁3以将上端侧的弧长度比下端侧的弧长度长的扇形状的两端部接合而形成为环绕状的方式构成。因此,侧壁3形成为侧面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朝向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的方向)整体上形成为尖端变细形状(朝向图8的箭头a方向整体上呈倾斜状),且卡合部7的下端侧的内尺寸比卡合部7的上端侧内尺寸小。
58.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由于侧壁3形成为尖端变细倾斜状,所以如图10所示那样将多个盖体1层叠时的堆叠性优异。即,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通过使多个盖体1沿上下层叠在一起而能够在较少的空间中进行保管和搬运,从而能够实现保管时和搬运时的成本低减
化。侧壁3并不限定于侧面整体上形成为倾斜状的情况,也可以是仅侧壁3的一部分、例如侧壁3的上端侧或下端侧形成为倾斜状。另外,也可以是在侧壁3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形成为不同的倾斜角。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也可以通过以矩形状的纸类原材将侧壁3形成为环绕状而构成为非倾斜状的筒状。而且,通过以倒扇形状的纸类原材构成,也能够形成为与图10所示的情况相反的倾斜状,但侧壁3优选设为非倾斜状,或者如图10所示那样设为以按照容器101的侧壁104的倾斜角的方式向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倾斜成尖端变细状的结构。其中,通过将侧壁3设为侧面以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成为尖端变细形状的方式倾斜的筒状,从而盖体1的堆叠性提高,并且盖体1相对于容器101的封闭性、密闭性更优异。
59.形成盖体1中的筒状侧壁3的纸类部件的两端部的接合、顶盖2与侧壁3的接合能够利用从以往就公知的接合方法而接合一体化。作为接合方法,能够列举普通的粘结剂、热熔粘结剂、双液式粘结剂、热封、超声波接合、高频接合等方法,从制造效率方面的观点考虑优选以具有热封性的原材构成顶盖2及侧壁3的接合面并通过热封接合。
60.图8示出了将盖体1覆盖于容器101而将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密封的状态,图9示出了将盖体1覆盖于容器101的中途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以卡合部7与容器101的卷曲部103卡合的方式形成。该卡合部7在下部壁6的内壁侧形成为环绕状的凹槽状。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形成为在使卡合部7与容器101的卷曲部103卡合时下部壁6的下端部8不与容器101的侧壁104接触的构造。本发明的盖体1不仅能够以高密闭性将容器101封盖,而且还由于下部壁6具有弹性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容器101的拆下。另外,盖体1通过设为在安装于容器101时下部壁6的下端部8不与容器101的侧壁104接触的构造,在从容器101拆下盖体1时,通过将手指等搭于下部壁6的下端部30等并拉起下部壁6,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的卷曲部103、容器口部102的卷曲部103与盖体1的卡合部7的卡合就会脱离。并且,通过进一步将盖体1向上方拉起而能够更容易地从容器101拆下盖体1。
61.本发明的盖体1具有在将纸类原材以成为环绕状的方式形成的侧壁3的下部壁6上形成有与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卡合的卡合部7的结构。另外,设有卡合部7的侧壁3的下部壁6与将侧壁3的下部壁6翻折而与顶盖2接合的情况相比弹性优异。因此,即使将盖体1的卡合部7的直径设计成比容器101的卷曲部103的外径小,也能够使盖体1与容器101可靠地卡合。另外,通过像这样将卡合部7的直径设计成比容器101的卷曲部103的外径小,即使在由于在容器101中所形成的空间部105中收纳咖啡等液体制品、尤其是热的液体制品等而空间部105的压力变高的情况下,也不会有盖体1容易脱落的隐忧,能够在维持着高密闭性的状态下将容器101封盖,能够与侧壁3从上端侧向下端侧整体上形成为尖端变细倾斜状相辅相成地以高密闭性进行封盖。
62.另外,本发明的盖体1由于侧壁3的下部壁6具有弹性,即使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的尺寸存在误差,也能够可靠地将容器101的容器口部102封闭而保持高密闭性。另外,由于是将侧壁3从上端侧向下端侧呈尖端变细状倾斜,且将呈扩开倾斜状立起形成的立起部4与该侧壁3的上部壁5的内表面5a接合而将顶盖2和侧壁3接合一体化,所以顶盖2的立起部4与侧壁3的上部壁5的内表面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尤其是,关于图1等所示的盖体1,形成将侧壁3的上部壁5向立起部4的内表面4a侧翻折而成的翻折部9,且立起部4的内表面4a和翻折部9的与该内表面的4a相对的相对面9a被接合。因此,上述的顶盖2与侧壁3的接合强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即使在对盖体1施加了载荷力时,在盖体1也难以产生扭曲等,也不会有卡合
部7与容器101的卷曲部103的卡合脱离的隐忧,即使在收纳了热饮等时密闭的容器101的内压提高了的情况下,盖体1从容器101脱落的隐忧也极低。
63.通常,越是顶盖2的大小较大的盖体1,则顶盖2越容易因向盖体1施加的载荷而扭曲。但是,通过如本发明的盖体1那样设为将侧壁3以从上端侧朝向下端侧倾斜成尖端变细状的方式形成并在该侧壁3的上部壁5的内表面接合呈扩开倾斜状立起形成的立起部4的结构,且进一步设为将该立起部4和翻折部9接合的结构,即使在大型的盖体的情况下,盖体1因施加于盖体1的载荷而从容器101脱落的隐忧也会变低。本发明的盖体1通过使顶盖2的立起部4与侧壁3的上部壁5的接合部分的下接合点10间的大小(在圆形的顶盖2的情况下为下接合点10的直径)形成得比卡合部7的下端部8间的大小(在圆形的顶盖2的情况下为卡合部7的下端部的内径)大,能够保持可靠的封盖状态。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在顶盖2的上侧作为突出壁而形成有侧壁3的上部壁5与顶盖2的立起部4的接合部,该突出壁在容器101的内容物为咖啡等饮料的情况下,能够用作喝饮料时的嘴接触部,并且能够用作饮料的防溢壁。
64.容器101并不限于如咖啡杯或杯面的容器那样侧壁104倾斜的形状的容器,也可以为坚果罐等圆筒状容器。本发明的盖体1能够在纸容器、塑料容器、发泡塑料容器、金属罐等各种容器中使用,并不限于收纳液体物的容器,也能够用作干燥食品等的收纳容器和非食品容器等的盖体。本发明的盖体1除了咖啡杯、杯面、坚果罐等容器以外,还能够用作汤、酸奶、冰淇淋、各种熟食、便当的容器等的盖体,但并不限于饮食品用的容器,能够用作所有容器的盖体。
65.关于侧壁3从上端侧向下端侧形成为尖端变细倾斜状的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盖体1的侧壁3的倾斜角α和容器101的侧壁104的倾斜角β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侧壁3的倾斜角α可以比容器101的侧壁104的倾斜角β大也可以比倾斜角β小,在倾斜角α比倾斜角β小的情况下(倾斜大的情况下),盖体1向容器101的嵌合力变得更高,密闭性被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盖体1的密闭性,盖体1的侧壁3的倾斜角α相对于容器101的侧壁104的倾斜角β的大小能够根据容器101的大小(盖体1的大小)等的不同而任意变更。另外在多边形状的容器那样的非圆形容器的情况下,通过根据供盖体1嵌入的容器部位的形状的不同而改变盖体1的侧壁3的倾斜角α,也能够防止因容器部位的不同导致密闭性发生变化。
66.上述实施方式的盖体1以侧壁3的上部壁5和顶盖2的立起部4成为相同高度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于侧壁3的上部壁5和顶盖2的立起部4以高度相等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也可以是侧壁3的上部壁5、顶盖2的立起部4中的某一方形成得比另一方短。
67.作为构成本发明的盖体1的侧壁3的纸类原材,除了将纤维原料的料浆抄取到网上、干燥或挤压干燥、抄纸后形成为片状所得到的所谓纸、通过空气流将使利用粉碎机粉碎由纸浆类纤维等构成的原料片得到的粉碎纸浆等开纤纤维原料堆积且将堆积体的纤维彼此以粘合剂固定而得到的所谓气流成网片等、使植物纤维、其他纤维胶结而制造的所谓纸类以外,还可列举化学纤维纸、合成纸、耐水纸、铜版纸、替代纸、羊皮纸、羊毛纸、玻璃纤维纸、石头纸、陶纸等以及将多张这些纸层叠得到的纸。作为纸类原材,除了仅由纸浆构成以外,也可以包含非纸浆类的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等纤维,但优选含50质量%以上的纸浆,更优选含70质量%以上的纸浆,进一步优选含80质量%以上的纸浆,尤其优选由100质量%的纸浆构成。纸类原材能够使用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的膜、无纺布、木箔等木质类原材等,而且也能够使用与铝箔等原材的复合材料,但在设为复合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作
为复合材料整体含有50质量%以上的纸浆,尤其优选含80质量%以上的纸浆。由于纸浆含有量越高,则纸类原材越容易生物降解,所以优选。
68.作为纸浆,能够列举木浆、非木浆、废纸纸浆、合成纸浆等。更具体而言,能够列举从以下中适当选择一种或多种后使用的纸浆:磨木浆(gp)、磨石磨木浆(sgp)、木片磨木浆(rgp)、加压式磨木浆(pgw)、热磨机械浆(tmp)、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等机械浆(mp)、化学机械浆(cgp)、半化学浆(scp)、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lbkp)、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nbkp)等硫酸盐浆(kp)、碱性纸浆(ap)、亚硫酸盐浆(sp)、溶解纸浆(dp)等化学浆(cp)、以尼龙、人造丝、聚酯、聚乙烯醇(pva)等为原料的合成浆、渣浆(tp)、以棉、亚麻、麻、黄麻、马尼拉麻、苎麻等为原料的碎布浆、秸秆浆、西班牙草浆、甘蔗渣浆、竹浆、红麻浆等茎秆浆、韧皮浆等辅助浆等。纸浆能够使用赤松、库页冷杉、鱼鳞云杉、花旗松、铁杉、云杉等针叶木浆、山毛榉、枹树、桦树、桉树、杨树、桤木等阔叶木浆、针叶木浆与阔叶木浆的混合物等木浆、红麻、甘蔗渣浆、竹浆、谷物浆、秸秆浆、蕉麻浆、棉浆等非木浆、废纸纸浆等。由于针叶木浆的纤维长度比阔叶木浆长,所以使用了针叶木浆等纤维长度长的纸浆的纸材料的纤维彼此的缠绕程度提高,另外将使用了针叶木浆等的原料片粉碎得到的粉碎纸浆也是与将由阔叶木浆构成的原料片粉碎得到的粉碎纸浆相比纤维长度长,因此纸类原材的强度通过纤维彼此的缠绕而提高。
69.纸类原材优选具有耐水性,也可以使用耐水纸等事先被赋予了耐水性的原材,或使用至少在纸类原材的位于容器侧的表面设有涂层的原材。涂层能够通过贴膜或涂布涂层剂而设置。
70.作为形成涂层的树脂,能够使用例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氰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尼龙、聚碳酸酯;聚己内酯、聚羟基链烷酸酯、聚羟基丁酸酯、聚乳酸、酯化淀粉等淀粉类树脂、醋酸纤维素、聚乙烯丁二酸酯、聚乙烯醇、聚乙醇酸、壳聚糖/纤维素/淀粉、聚(羟基丁酸酯/羟基己酸酯)、聚(己内酯/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酸酯)、聚(丁烯己二酸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亚甲基己二酸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自然降解性树脂或自然降解性树脂混合物;自然降解性生物质树脂或自然降解性生物质树脂的混合物;氟树脂、硅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构成上述树脂的单体的共聚物、天然树脂、石蜡、明胶、赛璐玢、聚甲基戊烯等。涂层优选为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链烷酸酯、淀粉类树脂等自然降解性树脂、自然降解性生物质树脂、天然树脂等自然降解性树脂或由它们形成。
71.作为自然降解性树脂,能够列举天然树脂、自然降解性塑料和生物质塑料等。作为自然降解性塑料、生物质塑料,能够列举例如聚己内酯、聚羟基链烷酸酯、聚羟基丁酸酯、聚乳酸、酯化淀粉等淀粉类树脂、醋酸纤维素、聚乙烯丁二酸酯、聚乙烯醇、聚乙醇酸、壳聚糖/纤维素/淀粉、聚(羟基丁酸酯/羟基己酸酯)、聚(己内酯/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酸酯)、聚(丁烯己二酸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亚甲基己二酸酯/对苯二
甲酸丁二醇酯)等自然降解性树脂或自然降解性树脂混合物。
72.另外,自然降解性树脂也可以含有例如硬脂酰胺、脂肪酸酯、脂肪酸金属盐、脂肪酸、油脂、甘油脂肪酸酯等润滑剂;磷酸三苯酯、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三丁酯、醋酸酐等稳定剂;二氧化钛、高岭土、云母、膨润土、硅藻土、氧化镁、硅砂铝、碳酸钙、氢氧化钙、贝壳粉等无机材料;高级脂肪酸酰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甘油脂肪酸酯等表面活性剂;柠檬酸、碳酸氢钠、丁烷等发泡剂;防静电剂、热熔粘结剂等其他材料等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准许名单(positive list)内所记载的添加剂。
73.另外,“自然降解性”是指在空中、土中、水中的某一个中通过微生物、紫外线、气候的变化等而被分解从而能够减少环境负荷的性质。另外,本发明的盖体并不受安装该盖体的容器的内容物限定,能够针对将可装入所有种类的内容物的容器封闭的盖体适用。
74.本发明的盖体1中的顶盖2能够由与侧壁3相同的纸类原材制成,但除了纸类原材以外,还能够由膜或片材制成。若以膜或片材制成顶盖2,则由于与顶盖2由纸类原材制成的情况相比弯曲性高,所以盖体1更容易向容器101嵌入。另外若以透明的膜或片材制成,则在安装于容器101时,能够容易目视确认容器101内的收纳物。作为膜或片材,能够使用例如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聚乙烯醇、亚克力类树脂即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赛璐玢、尼龙、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甲基戊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链烷酸酯、淀粉类树脂和它们的复合体等,但优选聚醋酸乙烯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链烷酸酯、淀粉类树脂等具有生物降解性的材料。另外也能够使用通过蒸镀等在纸等上形成铝层而得到的材料、或进一步在纸等的表面设置铝层并且在其一面或两面设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的叠层或涂层的层叠体。在以膜或片材制成顶盖2的情况下,若在使用pet等难以热封的材质的情况下对与侧壁3接合的面涂上例如聚乙烯、聚丙烯(opp、cpp等)则能够容易进行基于热封的接合。
75.本发明的盖体1无论在由纸类原材制成顶盖2的情况下还是在以膜或片材制成的情况下,在顶盖2的与容器101的口部接触的一侧以具有热封性的原材制成时,可以通过热封将顶盖2与容器101的口部(在图3所示的形态下为容器101的卷曲部103)接合,也可以在使用时一边拆开密封一边从容器101拆下盖体1。由此,能够在使用容器101的内容物之前将内容物相对于外部气体阻隔。在由膜或片材制成顶盖2的情况下,若使用具有耐透气性和耐透湿性的材质,则相对于外部气体的阻隔性提高而优选。
76.在利用本发明的盖体1将容器101封盖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4a所示那样将盖体1的一端侧的卡合部7嵌入容器101的卷曲部103,接着,如图14b所示那样,朝向盖体1的相反侧将卡合部7依次嵌入进卷曲部103,使顶盖2翘起,将盖体1的另一端侧的卡合部7嵌入容器101的卷曲部103,由此能够将盖体1嵌入容器101而封盖。本发明的盖体1具有作为整体的挠曲性,且侧壁3的下部壁6在壁厚方向上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在下部壁6的下端部的内尺寸比容器101的口部的外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容器101中嵌入盖体1,容器口部(卷曲部103)和盖体1的下部壁内表面及顶盖下表面侧密接而能够以高密闭性可靠地将容器101封盖。本发明的盖体1并不限于具有卷曲部的容器,能够嵌入容器口部而维持高密闭性。
77.接下来,说明顶盖2中的口部形成部11等的结构。如图1等所示,口部形成部11具有口部12及盖片13,以成为如图1及图3所示那样盖片13封闭口部12的状态、和成为如图2及图
4所示那样盖片13打开而口部12开口的状态的方式形成。构成口部形成部11的口部12以将顶盖2的内外连通且在顶盖2的表面2与背面2b之间贯穿形成的方式形成。该口部12用于例如在将盖体1安装于容器101的情况下以开口方式形成处于容器101的空间部105中的内容物(例如饮料物或饮食物等)的出入口。如图1等所示那样,口部形成部11在顶盖2中设于从顶盖2的中央部偏移至朝向外侧的方向上的规定位置的位置。另外,形成于顶盖2的盖片13以位于从顶盖2的中央部朝向外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的一端部13a成为自由端、位于比一端部13a靠中央的位置的另一端部13b成为固定端的方式形成。在该另一端部13b形成有铰链部14,盖片13以能够经由该铰链部14进行开闭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口部形成部11构成为一端部13a将盖片13的另一端部13b中的铰链部14作为支点相对于顶盖2进行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另外,口部形成部11在盖片13打开时以开口方式形成口部12。此外,优选在盖片13进行开闭动作时,在铰链部14形成有折曲线15。另外,该折曲线15也可以形成于顶盖2的表面2a侧及/或背面2b侧。像这样,通过将折曲线15形成于铰链部14,能够容易以该折曲线15为基准进行盖片13的开闭动作,并且,由于在形成有折曲线15的部位处盖片13的另一端部13b折曲,所以在以铰链部14折曲时、即在盖片13打开时容易折曲,且能够整齐地折曲。换言之,通过形成折曲线15,能够防止形成有该折曲线15的部位以外的场所成为支点而盖片13被折曲的情况。此外,该折曲线15例如能够通过冲压成形而挤压成线状。即,通过利用冲压成型机等对形成折曲线15的规定部位进行线状冲压,能够形成折曲线15。由于盖片13仅在这样形成了折曲线15的特定场所被折曲,所以能够大幅减少该盖片13被折曲的位置偏差。此外,关于折曲线15的形成,能够适当选择并使用从以往就已知的任意方法。
78.口部形成部11形成为若在容器101上安装有盖体1的状态下打开盖片13,则能够通过口部12视觉确认容器101的空间部105。此外,期望形成有该口部12的部位形成于在容器101上安装有盖体1的状态时口部12的一端侧端部12a(与盖片13的一端部相同的那一侧的端部)与容器101的内侧壁106相比位于外侧的场所。
79.如图1及图2所示,口部形成部11在形成有铰链部14的部位中形成有折曲线15,在形成有铰链部14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处形成有切口线16,并且通过形成在该切口线16与切口线16之间的点状接合部17与顶盖2接合。通过像这样形成口部形成部11,构成为能够在使用前的状态下通过点状接合部17的存在而维持盖片13关闭的状态,并且在被后述的密封部件21拉拽、或被密封部件21拉起时,点状接合部17切断而解除该点状接合部17处的接合。
80.另外,口部形成部11除了如上述那样由切口线16和点状接合部17形成以外,还可以形成为半切部,该半切部形成有能够整体上沿着盖片13的形状(换言之整体上沿着口部12的形状)切断的线。在形成为半切部h(参照图18)的情况下,不再有上述那样的切口线16和点状接合部17,而是沿着盖片13(或口部12)的形状整体上形成有切口。该半切部中的切口的深度以比顶盖2的整体壁厚薄、且不会如切口线16那样以将顶盖2的表面2a与背面2b之间贯穿的方式形成。此外,在使用这些切口线16及点状接合部17和半切部h时,在该盖体1中除了代替切口线16及点状接合部17而形成半切部h的情况以外,还可以分别使用切口线16及点状接合部17和半切部h。
81.如图1等所示,在盖片13中,在形成有铰链部14的另一端部13b,形成有用于使相对于在拉起盖片13时施加的力而产生的应力减轻的应力减轻部18。该应力减轻部18形成为,在图1等所示的例子中在形成有铰链部14的部位中向相邻的切口线16之间的距离朝向与形
成有盖片1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远离的方向弯曲形成。该应力减轻部18以切口线16的另一端部侧的端部成为从形成有铰链部14的径向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即与该径向的位置相比朝向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通过在应力减轻部18中使切口线16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位置成为上述的位置,能够通过形成与铰链部14相邻的位置处的切口线16来降低施加于该位置的应力的大小。此外,为了像这样减小在该位置处产生的应力的大小,不是在与形成有铰链部14的部位相同的部位形成切口线16的另一端侧的位置,而是只要以切口线的另一端侧端部的位置位于与形成有铰链部14的部位不同的部位的方式形成即可。通过像这样形成应力减轻部18,能够在打开了盖片13时减少施加于切口线16的另一端侧端部侧的应力,也能够消除在打开盖片13的同时在顶盖2中产生破裂或破损的不良情况。
82.此外,如图6的(a)所示,切口线16可以从顶盖2的表面2a与背面2b垂直地切入形成,也可以如图6的(b)所示那样从顶盖2的表面2a朝向背面2b以具有规定角度的方式切入形成。在如图6的(a)所示那样从顶盖2的表面2a朝向背面2b垂直地形成了切口的情况下,能够沿着该切口线16比较容易地打开盖片13。另外,在如图6的(b)所示那样切入形成了切口线16的情况下,形成在顶盖2侧的形成为斜面状的切口面、和形成在盖片13侧的形成为斜面状的切口面相互抵接在一起。因此,即使在试图拉起盖片13时、或在以盖体1将容器101封盖了的情况下由于空间部105内的蒸气压的变化等而被从顶盖2的背面2b侧朝向表面2a侧推压时,盖片13侧的切口面和顶盖2侧的切口面会相互抵接在一起,能够使盖片13难以打开。因此,若像这样形成盖片,则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盖片13突然打开。此外,在如图6的(b)所示那样在顶盖2侧和盖片13侧相互形成斜面状的切口面的情况下,顶盖2侧的切口面优选是表面侧的切口面端部与背面2b侧的切口面端部相比靠中央形成的斜面。另外,并且盖片13侧的切口面优选形成为背面2b侧的切口面的端部与表面2a侧的切口的端部相比靠径向外侧。
83.口部形成部11能够任意选择被称为所谓冲制(punching)的方法或相当于冲制的从以往就公知的方法来形成。另外,为了在上述的冲制中形成口部形成部11,优选在进行冲裁加工时所使用的冲裁刀片的厚度为1.0mm以下。更具体而言,更优选为0.7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mm以下。在冲裁刀片的厚度为0.4mm以下的情况下,虽然会形成切口线16,但由于切断后的纸材料的特性,也难以形成因该切口线16导致的间隙。因此,能够大幅减少从该切口线16的漏出。
84.口部12是以能够作为饮用口发挥功能的方式形成的开口,该饮用口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装入饮料物的容器的盖体1的情况下利用者饮用容器101内的饮料物时能够使容器101内的饮料物向容器101外流出。另外,口部12也可以作为能够将吸管那样的物体向容器101的空间部105插入的插入口而发挥功能。
85.如图1等所示,在盖片13上安装有密封部件21。在该密封部件21的一端部21a形成有接合部22。该接合部22是用于利用超声波接合、热封、基于粘结剂的接合等各种方法与盖片13接合的部位。作为接合部22中的接合方法,在上述方法中,从接合容易度和接合强度等观点考虑,优选通过超声波接合进行。相对于该盖片13安装有密封部件21的一端部21a侧的部位被安装于从盖片13的中央部偏离的位置,更进一步安装于在该盖片13中从顶盖2的中央部离开的位置,且更进一步安装于从该顶盖2的中央部最大程度地离开的位置。即,密封部件21在盖片13中安装于与一端部13a侧接近的位置。换言之,在盖片13中密封部件21以与顶盖2的一端侧接合的方式形成。尤其是,盖片13及密封部件21接合的接合部22优选在盖片
13中形成于相对于铰链部14离开的一端部13a侧。
86.像这样,在盖片13中,只要密封部件21在与铰链部14相比远离的位置处被接合,就能够扩大到相对于铰链部14(支点)的力点为止的距离。由此,在提起密封部件21等时,会经由密封部件21对盖片13赋予力,而能够解除点状接合部17或半切部中的接合,使盖片13更容易开闭。
87.密封部件21具有安装于盖片13的一端部21a、和与该一端部21a相对的另一端部21b。在该密封部件21的另一端部21b,形成有通过在密封部件21上刻上切口线而形成为爪状的保持部23。该保持部23形成于在密封部件21中与另一端部21b接近的位置且具有规定范围的位置。该保持部23以如下方式形成:在为图1及图3所示的状态时成为相对于密封部件21形成有切口线的状态,但在由形成于顶盖2的保持承接部26保持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爪状的保持部23被插入到形成为保持承接部26的切口线时成为形成为从密封部件21朝向顶盖2的表面2a突出的爪状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该保持部23的形状为三角形状且以成为前端变尖的状态的方式形成,但该保持部2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三角形状。例如,如图18及图19所示那样,也可以通过将保持部23形成为半圆形状、且将该形成为半圆形状的爪状的保持部23插入于保持承接部26而被保持。另外,保持部2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只要以由保持承接部26保持的方式形成则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外,在图2及图4等中以附图标记27所示的是在捏住密封部件21的捏持部24而使保持部23朝向顶盖2突出形成时所形成的折线。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之前列举的粘结剂等事先将另一端部23b粘结于顶盖2。由此,能够防止在使用前密封部件21破损等。
88.此外,形成该密封部件21的原材能够通过适当选择并使用与形成顶盖2和侧壁3的原材相同的原材、例如上述的纸类原材或除此以外的上述原材而形成。此外,作为能够形成密封部件21的原材,也能够使用例如木片、膜状的部件、金属制的部件等。但是,在使用这些部件时,需要能够形成保持部23、以及能够维持保持部23在保持承接部26中被保持的状态。也就是说,密封部件21只要以如下方式形成则也可以适当选择并使用任意材料:通过使用者捏住捏持部24并进行操作而能够拉起盖片13,而且保持部23被保持于保持承接部26,并且在保持部23被保持于被保持部的期间能够维持口部12开口的状态。
89.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盖体1中口部形成部11的作用效果。首先,如图7的(a)所示,在盖体1中使用者捏住密封部件21的捏持部24,将密封部件21的另一端部21b提起。此时,如先前所说明那样,在另一端部21与顶盖2接合的情况下,在使用者捏住密封部件21的另一端部21b时通过将该密封部件21从顶盖2的表面2a剥下而解除它们的接合,从而捏住密封部件21的另一端部21b中的捏持部24并提起。接着,如图7的(b)所示,当使用者一边捏住捏持部24一边将密封部件21向b方向拉拽时,通过密封部件21的一端部21a中的接合部22而被接合的盖片13以铰链部14为基准被向图中c方向提起。此时,由于密封部件21在与盖片13的一端部13a侧接近的位置被接合,所以在以铰链部14为支点并将接合部22考虑为力点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者经由接合部22施加的b方向的力,容易作用向c方向提起的力。此外,此时若在形成有铰链部14的部位形成有折曲线15,则盖片13更容易被向c方向提起。并且,当使用者进一步向b方向拉拽密封部件21时,盖片13以另一端部13b为中心向c方向继续转动,从而以开口方式形成口部12。此外,此时,使用者可以一边捏住捏持部24一边以使保持部23朝向顶盖2的表面2a侧突出的方式将密封部件21的另一端部21b折曲,也可以在到达保持承接部26附
近之前不将另一端部21b折曲而是在将要将保持部23向保持承接部26插入而保持部23被保持之前将密封部件21的另一端部21b折曲而形成该保持部23。接着,如图7的(c)所示,使用者将保持部23插入到保持承接部26。通过像这样将保持部23插入到保持承接部26而密封部件21的位置及盖片13开口的位置被物理性固定。即,例如若要使用具有粘接性的密封件来维持盖片13打开的状态,则尤其是若内容物为饮料或热的东西则盖片13的背面侧附着热气或饮料的可能性高,即使密封也多会立刻剥落。因此,即使试图以具有粘接性的密封件固定盖片13,随着时间的经过粘接力会逐渐减弱,早晚会发生密封件剥落而盖片13要返回到封闭口部12的原来位置的现象。这样的盖片13的动作若在例如使用者为了喝饮料而使顶盖2的表面2a接近面部时发生,则由于盖片13与使用者的鼻子或面部接触,所以有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感的隐忧。但是,本发明的盖体1由于通过利用保持承接部26使保持部23保持而物理性地固定密封部件21,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随着时间经过盖片13试图返回到原来位置的动作,能够持续维持口部12开口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使用者想要将处于容器101的空间部105的内容物倒入口中那样的情况下,盖片13也不会与面部接触而能够舒适地使用。
9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盖体1,由于使用者对保持部23进行操作而拉起盖片13,所以能够不与盖片13的背面侧接触地使口部12开口或以封闭口部12的方式对盖片13进行操作。因此,由于使用者的手指也不会接触到例如附着于盖片13的背面的内容物,所以卫生,并且也能够在使口部12开口时舒适地进行操作。
91.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盖体,通过对由保持承接部保持的状态下的保持部进行操作,能够使盖片也向封闭口部的方向动作。因此,通过对保持部进行操作,也能够简单地进行盖片的多次开闭动作,因此在没有在短时间内喝完容器内的内容物、例如饮料的情况等下也能够简单地关闭盖片,另外也能够持续维持关闭的状态。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盖体1,由于是使用纸类原材形成,所以能够提供也可针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的盖体。
92.图11的(a)至(f)所示的是口部形成部11的例子。此外,图11的(d)的形态是形成于先前所说明的盖体1的口部形成部11的例子,但在此也进行了记载。此外,具体而言,该口部形成部11与盖片13的形状相同,且在盖片13打开了的情况下口部12也成为相同的形状。在此,虽然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形状进行说明,但作为也包含盖片13及口部12的形状进行说明。首先,该口部形成部11并不限定于先前所说明的形状,例如也如后述的变形例所示那样,可以为任意选择的形状。例如,图11的(a)所示的口部形成部11在合计三处形成点状接合部17,即在该口部形成部11中的成为一端部13a侧的一端部侧有一处,并且在从一端部侧到达成为另一端部13b侧的另一端部侧的中途左右分别各有一处。另外,在成为另一端部13b侧的另一端部侧,形成口部形成部11的切口线16以从另一端部侧朝向一端部侧描绘圆弧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切口线16的另一端部13b侧形成有应力减轻部18。该应力减轻部18形成为圆弧状,切口线16的另一端部13b侧端部与口部形成部11中的另一端部13b侧端部相比位于上方。另外,该应力减轻部18以与口部形成部11相比位于外侧的方式形成。通过像这样形成应力减轻部18,在为了使口部12开口而使盖片13移动时等,能够防止因对该盖片13等施加的力导致的顶盖2的破损等。
93.图11的(b)所示的口部形成部11为与上述的图11的(a)中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图11的(b)所示的口部形成部11中,是除了切口线16以外在基端部侧还形成有折曲线15的形态,另外图11的(c)所示的是除了切口线16以外在盖片13的前端部侧还形成有折曲
线31的形态。这样形成的折曲线15及折曲线31是用于在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从平放的状态(即将口部12封堵的状态)成为立起的状态(即将口部12打开的状态)时,对作为该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的另一端部13b侧端部折曲的位置进行特定而形成的。像这样,通过折曲线15形成在口部形成部11的基端部侧,能够有效地抑制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成为立起的状态时的立起方式或立起时的偏差等。另外,折曲线31通过形成在口部形成部11的一端部13a侧端部,能够对形成有该口部形成部11的顶盖2被折曲的部位进行特定。因此,在口部形成部11从平放着的状态向立起的状态移动时,能够减轻对口部形成部11的一端部13a侧端部的影响。
94.在图11的(d)所示的口部形成部11中,与上述图11的(a)中的形状相比在一端部13a侧的宽度尺寸比另一端部13b侧的宽度尺寸大的方面不同。通过像这样形成口部形成部11,不仅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而且例如在容器101内的内容物存在冰等那样的固体的情况下,在供利用者利用时,对于该冰等那样的固体,在本例的口部形成部11中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这样的固体等突然跳入利用者的嘴内等隐忧。
95.在图11的(e)所示的口部形成部11中,具有与图11的(d)中的形状相反的宽度尺寸。即,该口部形成部11在另一端部13b侧的宽度尺寸比一端部13a侧的宽度尺寸大的方面不同。通过像这样形成口部形成部11,也是不仅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而且例如在容器101内的内容物存在冰等那样的固体的情况下,在供利用者利用时,对于该冰等那样的固体,在本例的口部形成部11中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这样的固体等突然跳入利用者的嘴内等隐忧。
96.图11的(f)所示的口部形成部11是以应力减轻部18朝内的方式形成的形态。像这样,即使使应力减轻部18朝内,切口线16的端部也会位于与铰链部14不同的位置,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防止顶盖2的破损等。
97.此外,更优选的是,点状接合部17至少形成在一端部13a侧的端部即一端侧端部的最前端部。能够大幅减轻如下情况下的隐忧:通常口部形成部11在经由密封部件21被赋予了使用者的力时,若在上述的部位没有形成点状接合部17,则在被赋予了使用者的力的地方会发生翘起而容器101的内容物会从口部12漏出。此外,在图7的(a)至图7的(c)所示的形态中,在形成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时,可以通过形成切口线16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形成半切部h来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除这些以外的方式来形成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
98.图12至图23所示的是密封部件21的形态。
99.图12的(a)所示的是先前说明的密封部件21的例子,图12的(b)所示的是在密封部件21中与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在接合部22中接合、且进一步与接合部22相比延伸至前端侧的例子。另外,图12的(c)所示的是以整体上通过密封部件21覆盖口部形成部11的方式进行接合的例子。例如,若如该图12的(c)所示那样通过密封部件21整体上覆盖作为口部形成部11的盖片13,则也能够防止作为内容物的饮料物等从形成盖片13周围的切口线16等间隙漏出到顶盖2的表面。即,能够使密封部件21覆盖上述的间隙。由此,即使在例如配送时或外带时等安装了盖体1的容器101处于容易摇晃的状况下,或者安装了盖体1的容器101处于容易倾斜的状况下,也能够避免快要向顶盖2的外部漏出的作为内容物的饮料物通过密封部件21向外部漏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供不会漏的盖体1。
100.图12的(d)所示的是以覆盖口部形成部11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使上述的形成于另
一端部的捏持部变细的方式形成密封部件21的例子。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例如上述的作为内容物的饮料物的漏出,并且能够使利用者容易捏着另一端部21b而容易进行操作。而且在图12的(e)中,是使密封部件21的前端部分与口部形成部11的前端部平齐的例子。即使如此也能够有效地起到作为密封部件21的功能。
101.并且,图13所示的密封部件21是整体上覆盖口部形成部11、并且将该密封部件21的一端部21a的接合部22形成于比盖片13的一端部13a突出的位置的例子。若在这样的位置形成接合部22,则不仅能够进行盖片13与密封部件21的接合,还能够进行顶盖2的表面2a与密封部件21的接合。因此,在使用者操作密封部件21前的状态(例如在盖体1为未使用状态时)的情况下,能够使口部形成部11处的密闭状态进一步强化。另外,图13的(b)所示的形态也是同样的,仍然是通过将密封部件21与盖片13和顶盖2双方接合而能够提高口部形成部11处的密闭状态和密闭性。
102.图14的(a)及图14的(b)所示的是密封部件21的其他形态。该密封部件21与此前例示的密封部件21不同,保持部23的形状不同。即,在图14的(a)所示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1的保持部23在密封部件21的长边32形成有以宽度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凹部33。关于该凹部,另一端部21b侧的端部形成为钩挂部34。另外,该密封部件21在靠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21b的位置形成有可折曲的折线35。关于这样形成的密封部件21,若如图15所示那样将折线35外折,则形成于长边32的两个凹部33成为保持部23。并且,在拉起盖片13而使口部12开口的状态下,密封部件21的保持部23中的凹部33嵌入侧壁3的上端部,并且钩挂部34与侧壁3的外壁侧卡合而被保持。此时的保持承接部26为侧壁3。即,保持承接部26不仅形成于顶盖2,而且也可以形成于侧壁3,另外还可以使侧壁3本身作为保持承接部26发挥功能。
103.图16及图17所示的是密封部件21的其他例子。该密封部件21形成为保持部23朝向图中的左方向突出的钥匙状。并且,保持承接部26以能够承接形成为该钥匙状的保持部23的方式,形成在可插入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的位置。这样形成的保持部23通过将前端部23插入到保持承接部26,能够保持打开了盖片13的状态、进而保持将口部12开口的状态。
104.图20及图21所示的是密封部件21的其他例子。在该例子中,保持部23形成于顶盖2,保持承接部26形成于密封部件21。在像这样形成了保持部23及保持承接部26的情况下,事先使顶盖2中的保持部23与顶盖2的表面2a相比朝上,然后通过插入形成于密封部件21的保持承接部26,从而成为保持部23被保持的状态。即,盖片13打开而口部12开口的状态被保持。
105.图23所示的是保持承接部26的其他例子。在该例子中,保持承接部26形成于顶盖2的多个部位的方面与此前的例子不同。若像这样将保持承接部26阶段性地形成于多个部位,则能够选择插入保持部23的位置。即,若像这样将保持承接部26形成于多个部位,则能够调节盖片13的打开方式,换言之能够调节口部12的开口状况。若像这样形成,则例如在安装于容器101的状态下在使少量的内容物从口部12排出时在保持承接部26a中插入保持部23、在使大量的内容物从口部12排出时在保持承接部26b中插入保持部23等情形下,能够由使用者调节排出内容物的量等。
106.图24至图30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盖体的顶盖2及侧壁3的其他例子。此外,在此所示的只是例示,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顶盖2及侧壁3。此外,为便于说明,图24至图27省略了密封部件21的记载。
107.图24所示的盖体1是顶盖2的立起部4和侧壁3的上端平齐的形态。在该情况下,如图24的(a)所示,不仅可以是立起部4和侧壁3的上端平齐的形态,也可以如图24的(b)所示那样将立起部4穿插到内侧而使立起部4的成为上端的弯曲部分的高度位置和侧壁3的上端位置平齐。另外,如图24的(c)所示,也可以形成为使立起部4的弯曲部分的高度位置和侧壁3的上端的位置平齐且使立起部4的翻折部不到达至顶盖2。而且,也可以如图24的(d)、(e)所示那样使将侧壁3向外侧翻折而成的翻折部分的上端位置和立起部4的上端位置一致而平齐。
108.图25所示的是在盖体1的上端部形成了作为伸出部的卷曲部41的例子。该卷曲部41的形状可以如图25所示那样形成为卷曲状,也可以为将形成为卷曲状的形状压溃而使其成为凸缘状的形状。此处的伸出部为包含与侧壁3相比朝向外侧伸出的形状的概念。在图25的(a)中,为立起部4和侧壁3形成为平齐且在侧壁3形成有卷曲部41的例子。另外,图25的(b)是在侧壁3形成有卷曲部41的方面与图25的(a)相同但立起部4形成得比侧壁3低的例子。图25的(c)所示的是在侧壁3形成有卷曲部41且立起部4突出得比侧壁3的上端位置高的例子。而且,图25的(d)所示的是立起部4的上端部分位于侧壁3的上端之上、并且与侧壁3相比向外侧伸出而形成卷曲部41的例子。也能够像这样形成卷曲部41。
109.此外,若形成卷曲部41,则不仅能够增加侧壁3和顶盖2的强度,还能够提高隔热作用。例如,在饮用热饮料时等,通过形成有该卷曲部41而能够使嘴唇难以感受到不舒服的热度,或者能够使嘴的触感良好。
110.图26所示的是立起部4与侧壁3相比向上方突出的形态。例如,在图26的(a)中,立起部4与侧壁3相比向上方突出,在图26的(b)及图26的(c)中,立起部4向内侧翻折形成,其翻折端部的位置与侧壁3的上端相比向上方突出。在图26的(d)及图26的(e)中,侧壁3向外侧翻折形成,与其翻折端部的位置相比立起部4的上端的位置向上方突出。
111.图27所示的是与图26相反地立起部4的上端形成在比侧壁3的上端低的位置的形态。在图27的(a)中,侧壁3的上端的位置处于比立起部4的上端高的位置,在图27的(b)及图27的(c)中,是立起部4向内侧翻折形成且与该翻折部分的上端位置相比侧壁3的上端位置位于上方的例子。另外,在图27的(d)及图27的(e)中,是侧壁3向外侧翻折形成且该翻折部分的高度位置与立起部4的上端位置相比处于上方的例子。
112.图28的(a)及图28的(b)所示的是在顶盖2形成有倾斜部51的例子。若像这样在顶盖2形成有倾斜部51,则例如在喝完饮料等后从将容器101或安装于容器101的盖体1倾斜的状态返回到顶盖2成为水平那样的状态时,残留在立起部4的内表面的饮料容易在倾斜部51上传递而返回到口部12。通过像这样形成倾斜部51,饮料难以残留在顶盖2的表面2a等。此外,在像这样将倾斜部51形成于顶盖2的情况下,口部12的位置可以如图28的(a)所示那样形成于避开了倾斜部51的位置,也可以如图28的(b)所示那样以在倾斜部51的一部分形成有口部12的方式形成。图28的(c)所示的是在此前说明过的盖体1中在下部壁6的下端部形成了引导部52的例子。该引导部52是用于在向容器101安装时容易使盖体1安装于容器101的部件。通过形成该引导部52而能够相对于容器101更顺畅地进行安装。
113.图29所示的是在此前说明过的盖体1中形成于下部壁6的卡合部7的形态的其他例子。该图29的(a)所示的是此前说明过的盖体1的形态,以卡合部7不朝向外方向鼓出而呈直线状成为尖端变细锥形状的方式形成。另外,图29的(b)至(e)所示的是卡合部7的形状与在
图29的(a)中所说明的形状同样地在呈直线状形成为尖端变细锥状的基础上不形成立起部4而是具有朝下立起形成顶盖2的周缘部的朝下立起部61的结构。也可以为这样的形态的盖体1。
114.图30所示的是如下形成的盖体1的例子:具有顶盖2的周缘朝下立起的朝下立起部61,以包围该朝下立起部61周围的方式形成侧壁3,且该朝下立起部61和侧壁3接合。图30的(a)是卡合部7形成为直线状的尖端变细锥状,图30的(b)的盖体1是卡合部7向外方向鼓出的形态。
115.如此前所说明那样,本发明的盖体1能够相对于这样的多种形态的盖体1适用。另外,也能够相对于上述以外的形态的盖体1适用。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盖体,但上述的说明只不过是例示了本发明的盖体,并不限定于这些盖体。因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另外,上述的盖体的结构可以独立地使用各个例子的盖体的结构,也可以将各个例子的盖体的结构适当组合后适用。
116.附图标记说明
117.1 盖体
118.2 顶盖
119.3 侧壁
120.4 立起部
121.5 上部壁
122.6 下部壁
123.7 卡合部
124.11 口部形成部
125.12 口部
126.13 盖片
127.21 密封部件
128.23 保持部
129.26 保持承接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