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注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4-30 13:36: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系统,包括:注塑模具(10)、注塑机构(11)以及用于控制注塑模具(10)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机构(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机构(2)和清洗机构(15),其中,所述注塑模具(10)至少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至少由两个模具分体(110)构成,且各模具分体(110)能够通过驱动机构(12)控制相互拼合或远离,当模具分体(110)拼合时,模具分体(110)之间形成注塑腔(111);热交换腔(112),形成于所述模具分体(110)内且贯穿模具分体(110),且能够供介质活动,并对注塑腔(111)进行预热或冷却;所述预热机构(2)至少包括:热交换棒(20),能够通过驱动器(21)控制升降,并能够插入或离开热交换腔(112);热交换装置(21),至少具有加热区和/或冷却区;所述热交换棒(20)在加热区内加热后通过驱动器(21)控制插入热交换腔(112)内对注塑腔(111)进行预热;所述热交换棒(20)在冷却区内制冷后通过驱动器(21)控制插入热交换腔(112)内对注塑腔(111)进行冷却;所述清洗机构(15)至少包括:清洗棒(150),所述清洗棒(150)的外表分布有刷条(151),且能够通过驱动器(152)控制升降;当模具分体(110)相互分离后,驱动器(152)控制清洗棒(150)自上而下贯穿热交换腔(112)并对热交换腔(112)进行刷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至少包括:第一驱动齿条(121)和第二驱动齿条(122),所述第一驱动齿条(121)和第二驱动齿条(122)分别与各模具分体(110)连接;驱动齿轮(123),安装于任意的模具分体(110)或机架(1220)上,并与第一驱动齿条(121)和第二驱动齿条(122)啮合;驱动气缸(124),用于驱动第一驱动齿条(121)或第二驱动齿条(122)活动;当所述驱动气缸(124)驱动第一驱动齿条(121)活动时,驱动齿轮(123)旋转,第二驱动齿条(122)受驱动齿轮(123)影响而朝着与第一驱动齿条(122)相反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机构(2)包括:半导体加热体(30),所述半导体加热体(30)的热面能够提供热量,所述半导体加热体(30)的冷面能够提供冷量;导热体,由热导热体(31)和冷导热体(32)构成,所述热导热体(31)贴于所述半导体加热体(30)的热面(30a),所述冷导热体(32)贴于所述半导体加热体(30)的冷面(30b);加热体(33),所述加热体(33)通过所述热导热体(31)传递热,并弯曲形成弧形;制冷体(34),所述制冷体(34)通过所述冷导热体(32)传递冷,并弯曲形成弧形,且所述制冷体(34)的弯曲部分和加热体(33)的弯曲部分形成弧度至少等于或大于半圆的活动区;活动筒体,能够通过驱动器控制旋转,且外壁至少存在能够与加热体(33)和/或制冷体(34)接触的接触区以及与加热体(33)和/或制冷体(34)分离的分隔区;
其中,所述热交换棒(20)均匀间隔的分布在活动筒体的内侧壁上,且能够通过驱动器控制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筒体包括:半接触筒(41),截面形状为半圆,且具有半径r1),所述半接触筒(41)在活动区内旋转时能够与加热体(33)和/或制冷体(34)接触;半分离筒(42),截面形状为半圆,且具有半径r2,且r2小于r1,所述半分离筒(42)在活动区内旋转时与加热体(33)和制冷体(34)分离;其中,所述半分离筒(4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供热交换棒(20)活动的活动槽(420),且所述半接触筒(41)和活动槽(420)内均设有供热交换棒(20)活动的导轨(42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筒体内还设有能够产生雾气的雾化系统(5),所述雾化系统(5)包括:保温体(50),至少具有一储水腔(50a),并能够通过水管(50b)和水泵(50c)注入水;外壳体(51),设于所述保温体(50)外围,且与所述保温体(50)之间形成有吸热腔(51a),且所述外壳体(51)内还形成有保温腔(51b),并在所述保温腔(51b)内设有引流器(51c),所述保温腔(51b)上还设有与所述吸热腔(51a)连通的喷气口(51d)以及与活动筒体内连通的进气口(51e);驱动外轴(52),所述驱动外轴(52)中空设置且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并在所述驱动外轴(52)位于外壳体(51)内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52a),且与所述保温体(50)的底部连接,并一端自外壳体(51)的底部穿穿出;驱动内轴(53),设于所述驱动外轴(52)内,且能够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驱动内轴(53)一端自保温体(50)的底部穿入保温体(50)内,并在该端设有控制阀(53a),且驱动内轴(53)的另一端自驱动外轴(52)的底部穿出,所述驱动内轴(53)内部设有喷水腔(53b),所述驱动外轴(52)和驱动内轴(53)之间形成有用于对喷水腔(53b)进行保温的保温区(53c);雾气产生装置(54),所述雾气产生装置(54)安装于所述驱动内轴(53)上,且具有若干个能够展开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的外表面设有雾化喷嘴(54a),所述喷射部的端部设有水流控制阀(54b);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雾气产生装置(54)旋转时,各个喷射部展开;在驱动内轴静止时,各个喷射部自由下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区(53)通过若干个隔板(60)分隔成若干个与排气孔(52a)连通的保温槽(53f),所述保温槽(53f)的一端自驱动外轴(52)的底部穿出;所述雾气产生装置(54)包括:若干个铰接座(540),间隔的安装于所述驱动内轴(53)上,且与各个保温槽(53f)对应;铰接体(541),与各铰接座(540)铰接,且内设有喷射腔,所述铰接体(541)远离驱动内轴(53)的一侧端面嵌设有所述雾化喷嘴(54a),且该端形成与保温槽(53f)对应并用于引导气流的引流面(541v),引流面(541v)经过各个雾化喷嘴(54f),所述铰接体(541)远离铰接座(540)的端部设有所述水流控制阀(54b);输水管(542),连接于喷射腔与驱动内轴之间;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驱动内轴(53)旋转时,各个铰接体(541)以铰接座(540)为基点展
开并用于引导从保温槽(53f)排出的气流,同时依靠雾化喷嘴喷雾(54a)或依靠水流控制阀(54b)喷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受动皮带轮(70),设于所述驱动内轴(53)和驱动外轴(50)上;驱动器,能够通过支架安装于外壳体上;传动皮带轮(71),通过驱动器驱动旋转,并在传动皮带轮(71)和受动皮带轮(70)之间设有传动皮带(72)。8.一种注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当模具分体分离时,驱动器控制清洗棒自上而下穿入热交换腔,并对热交换腔进行刷洗,热交换腔内的杂质自下排出;s2:在清洗完毕后,驱动机构控制模具分体相互靠近;s3:预热机构对热交换棒进行加热后,驱动器控制热交换棒插入热交换腔内对注塑腔进行预热,并在预热完毕后,注塑机构将原料打入注塑腔内;s4:在打入原料的期间内,预热机构的冷却区对其他的热交换棒进行制冷;s5:当注塑腔内被充满后,位于热交换腔内的热交换棒移出,并将制冷结束的热交换棒送入热交换腔内,辅助注塑腔内的原料降温,提高成型效率;s6:当注塑腔内的产品成型后,驱动机构控制模具分体分离,并利用驱动器再次利用清洗棒自上而下穿入热交换腔内,并对热交换腔进行刷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棒的加热、制冷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制冷方法包括:s-1:在驱动机构控制模具分体相互靠近的期间,旋转活动筒体,使得活动筒体的接触区仅与加热体接触,从而完成对热交换棒的加热;s-2:在对部分热交换棒加热完成后,在驱动活动筒体旋转,使得活动筒体的接触区仅与制冷体接触,并将与热交换腔对应的热交换棒送入热交换腔内完成对注塑腔的预热,同时利用制冷体对其他位于活动筒体内的热交换棒进行制冷;s-3:在对注塑腔预热完成,并在原料注塑完毕后,将热交换棒从热交换腔内移出,同时旋转互动筒体,将制冷完成的热交换棒送入热交换腔内,用以辅助注塑腔的冷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注塑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热交换棒的湿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湿处理方法包括:s-4:首先,利用水泵和水管向保温体内送入一定的水;s-5:并控制活动筒体的接触区仅与加热体接触,利用加热体对活动筒体进行加热,同时,控制引流器将外壳体外的热气送入外壳体内,同时利用第一驱动机构控制驱动外轴旋转,带动保温体旋转,对保温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形成热水;s-6:在保温体内的水加热完成后,水泵继续向保温体内供水形成温水,同时打开控制阀,使得保温体内的温水通过驱动内轴进入铰接体内,同时驱动内轴旋转带动铰接体展开,水并从雾化喷嘴喷出,配合活动的铰接体,在外壳体外产雾气的旋流,同时外壳体内的热气从驱动外轴上的排气孔进入,并从保温槽排出,从保温槽排出热气能够经过引流面的引导,
加速雾气的流动,使得雾气能够快速的吸附在热交换棒上,完成热交换棒的湿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注塑模具、注塑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注塑模具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机构和清洗机构,其中,所述注塑模具具有热交换腔;所述预热机构至少包括:热交换棒,能够通过驱动器控制升降,并能够插入或离开热交换腔;热交换装置,至少具有加热区和/或冷却区;所述热交换棒在加热区内加热后通过驱动器控制插入热交换腔内对注塑腔进行预热;热交换棒在冷却区内制冷后通过驱动器控制插入热交换腔内对注塑腔进行冷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注塑前的预热和注塑后的辅助冷却来提高成型效率和成型质量,同时为了确保预热或制冷的有效性,本发明还设置了清洗机构与热交换腔进行清洗。进行清洗。进行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嘉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1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