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2:48: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装饰装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
3.传统的吊顶在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龙骨安装于墙壁上,然后再利用螺钉或者胶水对吊顶板逐一进行固定。这种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影响施工周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缩短施工周期,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包括龙骨和吊顶板,所述龙骨包括框架和一对隔离杆,一对所述隔离杆将所述框架形成的区域分隔成中间孔和一对侧孔;所述吊顶板包括分别嵌设于所述中间孔和所述侧孔内的中间板和侧板,所述侧孔内设置有抵触所述侧板下端面的侧挡环,所述中间孔内设置有抵触所述中间板上端面的中间挡环;所述侧孔的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压紧所述侧板上端面的压板,所述中间孔内设置有固定所述中间板的锁定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每个吊顶单元时,利用悬架将龙骨固定于屋顶上,然后将一对侧板由中间孔穿设,并铺设于侧孔内的侧挡环上。随后旋转压板压紧侧板的上端面,实现侧板的固定。随后将中间板嵌设于中间孔内,并使中间板抵触中间挡环,最后利用锁定机构对中间板进行固定,即可实现整个吊顶单元的安装固定。因此通过设置拼装式的组装方式代替传统的螺钉连接或胶水连接,使得吊顶的安装过程更加轻松方便,同时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周期。
7.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一对锁定杆和复位件,一对所述锁定杆分布于所述中间孔的两侧,且与所述隔离杆水平滑动连接,所述复位件用于对所述锁定杆施加向外滑移的作用力,同时所述中间板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锁定杆插接的锁定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中间板时,将中间板嵌入中间孔内,然后推动中间板向上运动,此时中间板将锁定杆压入隔离杆内。当中间板抵触中间挡环时,复位件控制锁定杆插接中间板上的锁定孔,实现中间板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操作方便的锁定机构,实现中间板的快速固定,保证施工周期。
9.可选的,所述隔离杆背离所述锁定杆的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用于压紧所述侧板的上端面,所述锁定杆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压杆水平滑移的驱动机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定杆插接锁定孔时,锁定杆控制驱动机构工作,并使压杆赶紧侧板的上端面,实现侧板的进一步固定,增大侧板安装后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上齿条、下齿条和齿轮,所述压杆位于所述锁定杆的上方,所述上齿条设置于所述压杆的下端面,所述下齿条设置于所述锁定杆的上端面,所述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之间,且与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相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定杆先滑移至隔离杆内时,将会在上齿条、下齿条和齿轮的作用下,控制压杆回缩至隔离杆内。当锁定杆插接锁定孔时,将会在上齿条、下齿条和齿轮的作用下,控制压杆滑出,并压紧侧板的上端面,实现压杆的滑移控制。因此通过采用锁定杆的滑移,控制压杆同步运动,采用联动的方式使得侧板与中间板的固定过程更加方便。
13.可选的,所述压板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于所述所述侧孔,且连接位置设置有扭簧,所述压板背离压紧所述侧板的一端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固定于所述压杆的侧壁,同时所述侧孔的顶角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拉绳跨过的导向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侧板时,侧板先铺设于压板和压杆的上端面,当锁定杆以及压杆回缩至隔离杆内时,压杆将拉动拉绳运动,并控制压板翻转,最后使侧板自动掉落至侧挡环上。当锁定杆插接锁定孔并实现中间板的固定时,压杆和压板均反向运动,并压紧侧板的上端面,以实现侧板与中间板的同步固定和快速固定。因此采用联动式的结构设计,利用中间板的拼装实现侧板的固定,实现侧板与中间板的快速拼装。
15.可选的,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侧板的下端面均粘结设置有拉手。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手方便工人拿起中间板和侧板,同时也方便工人调整中间板和侧板的位置。
17.可选的,所述框架的两侧均横向设置有抵触墙壁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水平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供所述滑动杆水平滑移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设置有固定所述滑动杆的固定机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框架安装于屋顶时,控制固定杆以及滑动杆朝向墙壁方向运动,使固定杆抵紧墙壁。最后利用固定机构对滑动杆进行固定,使框架紧固的固定于屋顶,增大框架的结构强度。
19.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卡齿和下卡齿,所述上卡齿设置于所述滑动杆的下端面,所述下卡齿设置于所述滑动孔的底壁,所述上卡齿朝向背离所述固定杆的方向倾斜,所述下卡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上卡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与所述上卡齿相卡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固定杆抵紧墙壁时,将撬棍伸入固定杆与框架之间的空隙内,然后撬动固定杆抵紧墙壁。与此同时,在上卡齿和下卡齿的单向运动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固定杆只能抵紧墙壁,而不能反向运动,以实现整个框架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操作方便的固定机构,实现框架的快速固定。
21.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壁设置有海绵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海绵垫适配墙壁的凹凸不平,增大固定杆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固定杆与墙壁之间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拼装式的组装方式实现吊顶的固定,代替传统的螺钉连接或胶水连接,使吊顶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周期;通过采用锁定杆的滑移,控制压杆和压板同步运动,采用联动的方式使得侧板与
中间板的固定过程更加方便;通过设置固定杆抵紧墙壁,使框架紧固的固定于屋顶,增大框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杆和框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板和压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龙骨;11、框架;12、隔离杆;13、中间孔;14、侧孔;15、侧挡环;16、中间挡环;17、凹槽;18、压板;19、压杆;2、吊顶板;21、中间板;22、侧板;3、固定杆;31、海绵垫;32、滑动杆;33、滑动孔;4、固定机构;41、上卡齿;42、下卡齿;5、锁定机构;51、锁定杆;52、复位件;53、凹孔;54、锁定孔;6、驱动机构;61、上齿条;62、下齿条;63、齿轮;64、拉绳;65、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
32.参照图1,该吊顶单元模块包括龙骨1和吊顶板2。
33.参照图1、图2,龙骨1包括矩形的框架11和一对隔离杆12,框架11通过悬架固定于屋顶上,并呈水平状。一对隔离杆12并排设置于框架11内,且将框架11形成的区域分隔成面积相同的中间孔13和一对侧孔14,同时一对侧孔14分布于中间孔13的两侧。
34.参照图1、图2,吊顶板2包括中间板21和一对侧板22,中间板21和侧板22用于分别嵌设于中间孔13和侧孔14内,并且中间板21和侧板22的下端面相平齐。其中中间板21和侧板22的下端面均粘结设置有拉手(图中未示出),以方便对中间板21和侧板22进行提拉和搬运,同时也方便控制中间板21和侧板22嵌入中间孔13和侧孔14内。
35.参照图1、图2,侧孔14的下端内壁设置有一圈侧挡环15,侧挡环15用于抵触侧板22的下端面,实现侧板22的限位。中间孔13的上端内壁设置有一圈中间挡环16,中间挡环16用于抵触中间板21的上端面,实现中间板21的限位。
36.当安装每个吊顶单元时,先利用悬架将龙骨1固定于屋顶上,然后将一对侧板22倾斜着自下由上从中间孔13穿设。然后将侧板22由上至下嵌设于侧孔14内,并使侧板22平整的铺设于侧孔14内的侧挡环15上,并对侧板22进行固定。随后将中间板21嵌设于中间孔13内,并使中间板21水平铺设于中间挡环16上,最后再对中间板21进行固定,即可实现整个吊顶单元的拼装固定。
37.参照图2、图3,框架11的两侧均横向设置有固定杆3,固定杆3用于抵触墙壁,且抵触墙壁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31,以用于使框架11稳定的固定于屋顶上。固定杆3靠近框架11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多个滑动杆32,多个滑动杆3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38.参照图2、图3,框架11的侧壁水平设置有供滑动杆32水平滑移的滑动孔33,并且滑
动孔33内设置有固定滑动杆32的固定机构4,以保证固定杆3稳定的压紧固定于墙壁上。
39.参照图2、图3,固定机构4包括上卡齿41和下卡齿42,上卡齿41设置于滑动杆32的下端面,下卡齿42设置于滑动孔33的底壁。上卡齿41朝向背离固定杆3的方向倾斜,下卡齿42的倾斜方向与上卡齿41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与上卡齿41相卡接,以用于限制滑动杆32只能向外滑移。
40.当安装框架11时,先徒手拉动固定杆3靠近墙壁,然后再将撬棍伸入固定杆3与框架11之间的空隙内,然后撬动固定杆3朝向墙壁方向运动,并牢固的抵紧墙壁。
41.与此同时,当固定杆3运动时,将带动滑动杆32同步运动,此时上齿条61与下齿条62相对位移,并相互卡接,限制固定杆3只能紧固的抵紧墙壁,同时也实现固定杆3的固定,以保证整个框架11牢固的固定于屋顶上。
42.最后再将发泡胶打入固定杆3与框架11之间的空隙内,并对发泡胶进行修整,即可实现框架11的固定。
43.参照图1、图2,侧孔14的两端内壁均设置有凹槽17,凹槽17内转动连接有压板18,压板18用于旋转后压紧侧板22的上端面,实现侧板22的固定。隔离杆12靠近侧孔14的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压杆19,压杆19用于压紧侧板22的上端面,实现侧板22的进一步固定。
44.因此当安装侧板22时,控制压板18旋转,使压板18压紧于侧板22的两端上端面,然后控制压杆19水平滑移,同时使压杆19也压紧于侧板22的上端面,即可实现侧板22的牢固固定和快速固定。
45.参照图4,中间孔13内设置有固定中间板21的锁定机构5,锁定机构5包括一对锁定杆51和一对复位件52,一对锁定杆51分布于中间孔13的两侧,隔离杆12靠近中间孔13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凹孔53,锁定杆51与凹孔53水平滑动连接,且位于凹孔53外部的一端为圆弧状。
46.参照图4,复位件52为弹簧,复位件52位于凹孔53内,且用于对锁定杆51施加向外滑移的作用力。中间板21的两侧均设置有锁定孔54,锁定孔54用于供锁定杆51插接嵌入,以实现中间板21的固定。
47.因此当安装中间板21时,将中间板21嵌入中间孔13内,然后推动中间板21向上运动,此时中间板21先将锁定杆51压入隔离杆12内。当中间板21抵触中间挡环16时,锁定杆51对准中间板21侧壁的锁定孔54,此时复位件52控制锁定杆51插接中间板21上的锁定孔54,即可实现中间板21的固定。
48.参照图4,压杆19位于锁定杆51的正上方,且两者的长度方向相同,锁定杆51上设置有控制压杆19水平滑移的驱动机构6。
49.参照图4,驱动机构6包括上齿条61、下齿条62和齿轮63。上齿条61设置于压杆19的下端面,下齿条62设置于锁定杆51的上端面。齿轮63转动设置于上齿条61和下齿条62之间,且与上齿条61和下齿条62相啮合。
50.参照图2、图5,压板18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于凹槽17,且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扭簧(图中位置处)。压板18的其中一端用于压紧侧板22的上端面,且另一端设置有拉绳64,拉绳64由框架11的内部进行延伸,并固定于压杆19的侧壁,同时框架11内在拉绳64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供其跨过的导向轮65。
51.当先铺设侧板22时,侧板22先水平铺设于压杆19和压板18的上端面。当中间板21
嵌入中间孔13内时,先压动锁定杆51锁定杆51回缩至隔离杆12内,此时锁定杆51带动下齿条62同步运动。随后再齿轮63的配合作用下,控制上齿条61和压杆19同步运动,并使压杆19逐渐缩回至隔离杆12内。
52.当压杆19滑移的同时,将拉动拉绳64同步运动,此时拉绳64拉动压板18旋转,并逐渐嵌入凹槽17内。直至压杆19嵌入隔离杆12内,并且压板18嵌入凹槽17内时,侧板22失去支撑,此时侧板22自动掉落至侧孔14内,并平铺与侧挡环15上。
53.随着中间板21的继续滑移,直至中间板21抵触中间挡环16时,锁定杆51插接中间板21上的中间孔13。此时锁定杆51将会控制压杆19反向运动,并且压杆19带动压板18反向旋转,并压紧侧板22的上端面,实现中间板21与侧板22的同步固定。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饰装修用吊顶单元模块的实施原理为:当安装每个吊顶单元时,先利用悬架将龙骨1固定于屋顶上,并控制框架11两端的固定杆3抵紧墙壁,实现整个龙骨1的稳定固定。然后将一对侧板22由中间孔13穿设,并铺设于侧孔14内的压板18和压杆19上,最后将中间板21嵌设于中间孔13内,并控制中间板21向上滑移。中间板21的滑移过程中,先控制压板18和压杆19运动,并脱离对侧板22的支撑,使侧板22掉落至侧挡环15上。然后再控制压板18和压杆19反向运动,使其压紧侧板22的上端面,在中间板21的安装和固定过程中,实现侧板22的同步固定。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