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3:5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角膜接触镜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


背景技术:

2.角膜接触镜如何除蛋白的问题困扰了行业半个多世纪,引发了各国的眼视光行业对接触镜佩戴安全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因角膜接触镜上的角膜感染案例频发,从而将接触镜在2012年便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类,作为高风险管理,其原因在于:接触镜材质结构有大量肉眼不见的纤维透痒孔,人眼时刻分泌大量的泪液,泪液里含有大量泪蛋白,泪蛋白极易渗透到纤维透痒孔中,造成镜片dk值降低(透氧率),造成角膜缺氧、水肿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角膜受损,细菌感染,角膜炎症甚至是视力受损等问题。
3.为了清除接触镜表面的细菌,传统的清洗方法是配合护理液对镜片进行物理揉搓,或者使用化学活性剂浸泡以达到除蛋白的目的,但是无论是国内外的实验数据还是用户反馈,都证明这些手段的除蛋白效果甚微,且手指揉搓,尤其是硬性角膜接触镜很容易造成镜片划伤、破损。
4.电泳(electrophoresis,ep)是电泳现象的简称,指的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而蛋白电泳(spe)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分析技术,蛋白质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称为电泳,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电解(electrolysis)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又称电解液),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化学电池在外加直流电压时可发生电解过程。
5.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角膜接触镜清洗仪,只需将清洗液和角膜接触镜放入至清洗仓的清洗槽内便可以实现自动清洗。而清洗槽一般采用的是开放式设计,因此为了保证在清洗时,清洗液不会从清洗槽内溅出,需要对清洗槽进行封闭。
6.另外,现有的角膜接触镜清洗仪大多为分体式设计,清洗仓在设计时一般是将导电元件设置在清洗仓的底部,为了避免造成清洗底座上的积液对导电元件进行浸泡,本公司设计人员将清洗底座上弹簧探针周围进行加高处理,因此,需要设计一款与之匹配的清洗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清洗仓,通过采用按键式的上盖解锁设计,保证清洗上盖的卡接牢靠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对清洗槽的密封设计。同时,底盖在导电元件的位置进行凹陷设计,以匹配清洗底座上的凸起结构,保证清洗仓与清洗底座之间的安装紧密性。
8.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包括清洗外壳、清洗底盖和清洗上盖,所述清洗外壳具有容置腔,所述清洗外壳在高度方向一侧设
有开口,所述清洗底盖卡合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清洗外壳在高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清洗槽,每一个所述清洗槽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电极探针,若干个所述电极探针分别通过所述清洗底盖与外部连通,所述清洗上盖卡合在所述清洗外壳设有所述清洗槽的一侧,所述清洗上盖与所述清洗外壳通过按键锁紧。
9.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底盖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电极探针一一对应,所述电极探针的一端贯穿所述清洗槽的槽底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对应的所述电极探针连接,所述电极探针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清洗槽内;每一个所述清洗槽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探针和一个第二电极探针,所述第一电极探针与所述第二电极探针间隔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外壳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缺口内,所述清洗上盖的一端与所述清洗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清洗上盖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按键卡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缺口沿所述清洗外壳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清洗外壳设有开口的一侧,所述缺口在所述清洗外壳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按键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按键长度方向两侧的凸起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缺口两侧的凹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缺口沿所述清洗外壳的宽度方向具有侧壁,所述按键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结构。
13.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外壳在设有开口的一侧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清洗外壳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槽口贯穿所述侧壁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按键朝向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导向凸起,在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导向凸起位于所述槽口内。
14.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筋,若干组所述限位筋分别位于所述槽口在所述清洗外壳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一组所述限位筋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清洗外壳的高度方向一致,每一组的两个限位筋之间形成限位槽,若干组所述限位筋的限位槽与所述弹簧结构一一对应。
15.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在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凸凹槽,若干个所述卡凸凹槽沿所述按键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卡凸凹槽贯穿所述按键在宽度方向的一侧,每一个所述卡凸凹槽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凸,所述清洗外壳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在对应所述缺口的位置沿所述清洗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有限位结构,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按键上的卡凸凹槽朝向所述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在对应所述卡凸凹槽的位置设置有卡口,所述清洗上盖在对应所述卡口的位置设置有卡爪,所述清洗上盖卡合在所述清洗外壳设有所述清洗槽的一侧时,所述卡爪穿过所述卡口与所述卡凸凹槽内卡凸卡接。
16.进一步的,所述按键远离所述限位结构的一侧沿所述按键的高度方向向外延伸有止位结构,所述清洗底盖对应所述止位结构的位置设置有容置口。
17.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探针靠近所述清洗槽的槽壁设置,所述清洗槽的槽底在所述电极探针远离所述清洗槽槽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隔离筋。
18.进一步的,其还包括若干个磁吸结构,所述磁吸结构安装在所述清洗外壳与所述清洗底盖之间;所述清洗上盖与所述清洗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
清洗槽一一对应;所述清洗上盖朝向所述清洗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镜片;所述清洗外壳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工具容纳槽。
19.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20.(1)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清洗槽内设置有正负两种电极探针,通过给电极探针通电的方式,采用蛋白电泳原理技术,可以有效的使得角膜接触镜上泪蛋白等秽物从角膜接触镜上脱离,同时还可以配合含有cl-的电解质溶液,与电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在清洗槽内产生次氯酸,可以将角膜接触镜上顽固的沉积性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使得电泳吸附更加容易的同时,还可以杀死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起到除蛋白和灭菌消毒的双重功效;
21.(2)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所使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任何不含重金属的含cl-的溶液,比如生理盐水和普通护理液等,有很强的适用性;
22.(3)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通过按键的方式实现开合,并配合清洗上盖上设置的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在使用和携带过程中液体漏出;
23.(4)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清洗底盖在导电元件的位置进行凹陷设计,以匹配清洗底座上的凸起结构,保证清洗仓与清洗底座之间的安装紧密性;
24.(5)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清洗底盖和清洗外壳之间可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防水性能优良;
25.(6)本技术的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仓,其清洗槽内在电极探针与角膜接触镜之间设置隔离筋,可以避免因角膜接触镜与电极探针直接接触,而导致次氯酸浓度过高而脱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清洗仓和清洗底座分离示意图;
34.图9为图8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清洗仓打开清洗上盖示意图;
3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图2在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图2在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开盖清洗上盖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图14在i处的放大示意图。
41.其中,1-清洗仓,11-清洗外壳,111-清洗槽,1111-隔离筋,112-工具容纳槽,113-缺口,1131-凹槽,1132-侧壁,1133-限位筋,114-槽口,115-限位结构,1151-卡口,12-清洗底盖,121-凹槽结构,122-第二导电元件,123-容置口,13-电极探针,14-清洗上盖,141-密封结构,142-镜片,143-卡爪,15-按键,151-凸起结构,152-导向凸起,153-卡凸凹槽,154-卡凸,155-止位结构,16-弹簧结构,17-销轴,2-清洗底座,21-底座外壳,211-第一部分,212-第二部分,2121-控制按键,2122-第一导光元件,213-凸起结构,214-第一导电元件,22-底座底盖,3-第一线路板,4-第二线路板,41-触控弹簧,42-发光元件,5-ffc排线,6-脚垫,7-磁吸结构,8-遮光泡棉,9-电池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43.实施例
44.请参阅图1至图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45.图6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清洗仓和清洗底座分离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清洗仓打开清洗上盖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2在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2在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开盖清洗上盖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在i处的放大示意图。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包括清洗仓1和清洗底座2,所述清洗仓1可拆卸的嵌于所述清洗底座2一侧,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清洗底座2内设置有线路板,现定义为第一线路板3。
47.如图10所示,所述清洗底座2包括底座外壳21和底座底盖22。所述底座外壳21开口朝下,所述底座底盖22卡合在所述底座外壳21的开口处。所述第一线路板3位于所述底座外壳21和所述底座底盖22之间。所述底座外壳21沿宽度方向包括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12,所述第二部分21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高度。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底座底盖22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底座底盖2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即所述底座外壳21的内腔由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一线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另一部分所述第一线路板3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之间的高度差使所述底座外壳21在宽度方向一侧形成一用于嵌入所述清洗仓1的缺口113,所述缺口113的形状与所述清洗仓1的形状相匹配,当所述清洗仓1嵌与所述缺口113内时,所述清洗仓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11上。
48.所述第一部分211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结构213,所述凸起结构213内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导电元件214,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14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电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在所述第一部分211的上端面共设有两组第一导电元件214,每一组各两个,其中一个用于接正极,另一个用于接负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14为弹簧探针。对应的分别在所述第一线路板3上对应每一个所述导电元件的位置设置一个导电弹片,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14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之间实现连通。
49.所述清洗底座2内还设置有第二线路板4。所述第二线路板4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3朝向所述底座外壳21一侧,所述第二线路板4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线路板4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线路板4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之间通过ffc排线5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线路板4优选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所述底座外壳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路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触控弹簧41,所述第二部分212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键2121,所述控制按键2121与所述触控弹簧41一一对应,所述触控弹簧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路板4连接,所述触控弹簧4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控制按键2121连接。通过设定,可以通过定义所述触控弹簧41不同的触发方式来控制清洗装置不同的工作方式。所述第二线路板4远离所述第一线路板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发光元件42,所述发光元件42与所述第二线路板4连接。如图10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清洗底座2,其设置有两个触控弹簧41,定义为第一触控弹簧和第二触控弹簧。在所述触控弹簧41内分别设置一个发光元件42。同时,在所述控制按键2121上设置有第一导光元件2122,所述第一导光元件2122贯穿所述控制按键2121。在所述触控弹簧41内的发光元件42发光时,光线在所述第一导光元件2122的导引下能够穿过所述控制按键2121射出被使用者所观察。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弹簧和所述第二触控弹簧沿所述底座外壳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弹簧和所述第二触控弹簧可以设置若干发光元件42用作进程灯,且若干个发光元件42优选沿所述底座外壳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同样的,在所述底座外壳21的上端对应所述发光元件4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光元件,所述第二导光元件贯穿所述第二部分212的上端,发光元件4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导光元件的导引下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部分212的上端射出被使用者所观察。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导光元件的工作效能以及安装稳定性,优选在所述发光元件42的周围设置遮光泡棉8,即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线路板4设有所述发光元件42的一侧,如图10所示。
50.所述底座外壳21和底座底盖22之间卡扣连接。如图10所示,优选在所述底座底盖22朝向所述底座外壳21的一侧沿所述底座底盖22的圆周方向设置若干个卡耳,并在所述底座外壳21内壁开口处对应所述卡耳的地方设置卡凸,通过所述卡耳与对应卡凸卡接来实现所述底座外壳21与所述底座底盖22之间的固定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外壳21和所述底座底盖22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连接。可以将底座底盖22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之间串打,之后固定在所述底座外壳21上,进一步保证清洗底座2的组装牢靠性。当然,还可以在所述底座外壳21与所述底座底盖22之间通过uv胶等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可以有效增加清洗底座2的防水性能。通过在所述底座底盖22远离所述底座外壳21的一侧设置脚垫6,还可以用于防水保护。另外,在所述底座底盖22远离所述底座外壳21的一侧可以防滑结构,能够增加装置底部的摩檫力。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由若干条间隔设置的条形凸起或凹槽
构成。
5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洗底座2内还可设置电池元件9,可用于储存电力,保证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能够无插线工作,便于携带的同时还能够适用更多的使用环境。优选的,所述电池元件9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电池元件9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和/或所述第二线路板4连接。
52.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清洗仓1包括清洗底盖12、清洗外壳11和清洗上盖14。所述清洗外壳11具有容置腔。所述清洗外壳11在高度方向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清洗底盖12卡合在所述开口处。优选的,所述清洗底盖12与所述清洗外壳11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具有良好的防水效能。所述清洗外壳11在高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清洗槽111,即所述清洗槽111设置在所述清洗外壳11上端面。所述清洗槽111优选为朝开口方向的圆形内凹槽。每一个所述清洗槽111内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电极探针13。所述电极探针13的一端贯穿所述清洗槽111的槽底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极探针1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清洗槽111内。每一个所述清洗槽111内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探针和一个第二电极探针,所述第一电极探针与所述第二电极探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探针和所述第二电极探针一个连正极一个连负极。图中适应性展示的每一个清洗槽111内均设置一个第一电极探针和一个第二电极探针,且两个电极探针13之间间隔设置。待清洗角膜接触镜位于两个电极探针13之间。当然所述第一电极探针或第二电极探针的数量不局限在一个,也可以为其他多个。所述清洗上盖14卡合在所述清洗外壳11设有所述清洗槽111的一侧。
53.在所述清洗仓1安装在所述清洗底座2上时,所述电极探针13从所述清洗仓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电连接。即所述清洗仓1安装在所述第一部分211上时,所述电极探针13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14与所述第一线路板3实现连接。具体的,在所述清洗底盖12上设置若干个第二导电元件122,所述第二导电元件122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214一一对应,即所述第二导电元件122与所述清洗底座2上的凸起结构213一一对应,为了保证所述清洗仓1与所述清洗底座2之间的安装紧密,在所述清洗底盖12对应所述凸起结构213的位置设置若干个与所述凸起结构213相配合的凹槽结构121。也即若干个第二导电元件122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121内。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122与所述电极探针13一一对应,所述电极探针13的一端贯穿所述清洗槽111的槽底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元件122电连接。在所述清洗仓1安装在所述清洗底座2上时,所述凸起结构213位于所述凹槽结构121内,所述电极探针13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元件122与对应的第一导电元件214电连接。
54.如图11所示,所述清洗外壳11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缺口113,在所述缺口113内安装有按键15。所述清洗上盖14的一端与所述清洗外壳11可转动连接,所述清洗上盖14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按键15卡接。如图11所示,所述清洗上盖14优选通过销轴17与所述清洗外壳11之间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缺口113沿所述清洗外壳11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清洗外壳11设有开口的一侧。所述缺口113在所述清洗外壳1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1131,所述按键15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结构151,所述按键15安装在所述缺口113内时,所述按键15长度方向两侧的凸起结构151分别位于所述缺口113两侧的凹槽1131内。所述缺口113沿所述清洗外壳11宽度方向具有侧壁1132,所述按键15与所述侧壁113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结构16。所述清洗外壳11在设有开口的一侧在对应所述缺口
113的位置设置有槽口114,所述槽口1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清洗外壳1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槽口114贯穿所述侧壁1132与所述缺口113连通,所述按键15朝向所述侧壁1132的一侧设有导向凸起152,在所述按键15安装在所述缺口113内时,所述导向凸起152位于所述槽口114内。在组装时,所述按键15可以从所述清洗外壳11的开口处安装进所述缺口113内,同时所述按键15上的所述导向凸起152位于所述槽口114内。当所述清洗底盖12卡合在所述清洗外壳11上时,所述清洗底盖12将所述槽口114封闭呈滑槽,可以起到导向所述按键15的作用,可以保证所述按键15能够稳定的沿所述清洗外壳11的宽度方向移动。
55.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132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筋1133,若干组所述限位筋1133分别位于所述槽口114在所述清洗外壳11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一组所述限位筋1133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限位筋1133,所述限位筋113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清洗外壳11的高度方向一致,每一组的两个限位筋1133之间形成限位槽,若干组所述限位筋1133的限位槽与所述弹簧结构16一一对应。通过在所述侧壁1132上设置限位筋1133可以保证所述弹簧结构16的一端在于所述侧壁1132抵触时不会发生偏斜,进一步保证按键15的安装稳定性。
56.进一步的,所述按键15在远离所述侧壁113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凸凹槽153。若干个所述卡凸凹槽153沿所述按键15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卡凸凹槽153贯穿所述按键15在宽度方向的一侧。每一个所述卡凸凹槽153内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凸154,所述清洗外壳11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在对应所述缺口113的位置沿所述清洗外壳11的宽度方向延伸有限位结构115,所述按键15安装在所述缺口113内时,所述按键15上的卡凸凹槽153朝向所述限位结构115。所述限位结构115在对应所述卡凸凹槽153的位置设置有卡口1151,所述清洗上盖14在对应所述卡口1151的位置设置有卡爪143,所述清洗上盖14卡合在所述清洗外壳11设有所述清洗仓1的一侧时,所述卡爪143穿过所述卡口1151与所述卡凸凹槽153内卡凸154卡接。通过按压所述按键15,可以使得所述卡凸154于所述卡爪143脱离,实现解锁,用户可以方便的打开所述清洗上盖14。
57.进一步的,在所述按键15远离所述限位结构115的一侧沿所述按键15的高度方向向外延伸有止位结构155,所述清洗底盖12对应所述止位结构155的位置设置有容置口123。当所述按键15安装在所述缺口113内,且卡合所述清洗底盖12后,所述止位结构155位于所述容置口123内。设置所述容置口123可以使得所述按键15的一侧与所述清洗外壳11的一侧做齐,整体更加美观,同时所述止位结构155与所述容置口123之间还能够形成限位,保证按键15不会被过度按压。
58.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探针13靠近所述清洗槽111的槽壁设置。所述清洗槽111的槽底在所述电极探针13远离所述清洗槽111槽壁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隔离筋1111。图14和图15中示意性展示了两各隔离筋1111,且所述隔离筋1111的长度方向优选以所述电极探针13为圆心呈放射状。在具体实施例,所述隔离筋1111的数量不做要求,可以为任意个。在所述电极探针13与待清洗角膜接触镜之间设置隔离筋1111,可以用于隔离所述电极探针13和待清洗角膜接触镜,避免了角膜接触镜直接接触所述电极探针13而导致的次氯酸等浓度过高而脱水。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仓1与所述清洗底座2之间采用的是磁吸连接。所述清洗仓1中在所述清洗外壳11与所述清洗底盖12之间安装有若干个磁铁等磁吸结构7。如图11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共设置有四个磁铁,分别沿所述清洗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对应
的,在所述清洗底座2的底座外壳21与底座底盖22之间,即第一容纳腔内对应位置也设置若干个磁铁等磁吸结构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磁吸结构7的数量、大小和排布等不限于此,均可在具体实施例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60.进一步的,所述清洗上盖14朝向所述清洗外壳11的一侧,在对应所述清洗槽11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结构141,所述密封结构141与所述清洗槽111一一对应。优选的,在所述清洗上盖14对应所述清洗槽111的位置通过设置密封圈,当所述清洗上盖14卡合时刚好能够使得所述密封圈压封在所述清洗槽111的开口处,实现密封。
61.同时,在所述清洗上盖14朝向所述清洗外壳11的一侧可以设置平面镜片142,以及在所述清洗外壳11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可以容纳工具的工具容纳槽112,用于辅助使用者佩戴角膜接触镜。
62.本实施例的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蛋白电泳技术,即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而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按各自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分子,且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其处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本身静电荷为零,通常在偏酸性的溶液中带正电,在偏碱性的溶液中带负电。当在所述清洗槽内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使得所述第一线路板在给所述第一电极探针和第二电极探针通电时,所述第一电极探针和第二电极探针之间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通路,且所述第一电极探针和第二电极探针之间具有一定电势差,粘附在角膜接触镜上的秽物,比如泪蛋白等,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一定电荷,且在电势差的作用下与角膜接触镜脱离,并在电解质溶液中向第一电极探针或第二电极探针移动,最终吸附在第一电极探针或第二电极探针表面,实现对角膜接触镜的清洁。而采用含有cl-的电解质溶液,当装置通电后,电解质溶液中的cl-朝向正极电极探针13移动,且失去电子被氧化为氯气,氯气溶于所述电解质溶液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泪蛋白可以在清洗槽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泪蛋白被降解。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可以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出氢离子、氯离子和氧气。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所述次氯酸在分解过程中吸收所述细菌的细胞壁上的功能蛋白的电子,所述细菌失活;所述次氯酸在分解过程中吸收所述病毒的外壳上的功能蛋白的电子,所述病毒失活。所述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可以渗透所述微生物细胞内,与所述微生物细胞内的菌体蛋白、核酸和酶发生氧化反应,以使得所述微生物被灭杀。
63.本实施例所使用的电极探针为纳米级镀层材料,该电极探针的材质耐腐蚀,因此,清洗槽内电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引起电极探针腐蚀,或者说,电解质溶液不与电极探针发生反应,所述电解质溶液在所述两个带不同电性的电极探针附近发生反应(从浓度的角度来说,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的理论,相比于清洗槽内的其他位置而言,靠近电极探针附近的离子浓度就较高一些,但因为清洗槽内的空间原本就较小,而电解质浓度一定,也可以说是在清洗槽内发生反应),形成破坏所述泪蛋白分子结构的离子,所述泪蛋白被所述离子电解解离。
64.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采用0.9%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角膜接触镜的电解质溶液。含nacl的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被电解,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氢离子向负极电极探针移动,氯离子向正极电极探针移动。电解过程中nacl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所述负极电极探针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氢气,氯离子在正极电极探针失去电子被还原为氯气,一定浓度的nacl
溶液,产生的氯气一部分通过由气泡排出,一部分溶于水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l2 h2o=hcl hclo
65.该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降解蛋白质的作用。次氯酸可将角膜接触镜上沉积性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小分子蛋白相比沉积性蛋白更易于吸附,从而更利于角膜接触镜上泪蛋白的移除。这个降解反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降解蛋白质的骨架肽链,通过次氯酸与形成蛋白骨架的肽链反应,得到氯醛甲酰胺,以氯醛甲酰胺形成的肽链在溶液中水解,所述肽链中的肽键断裂,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蛋白降解;另一种则是通过次氯酸与形成蛋白骨架的肽链的侧链反应,所述侧链包括赖氨酸侧链,所述次氯酸与所述赖氨酸侧链发生反应,在蛋白的赖氨酸侧链以及蛋白的氨基上形成氯胺,所述氯胺分解形成羰基形式的有机分子片段【1,2】,所述赖氨酸侧链上的肽键断裂,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蛋白降解。
66.同时,次氯酸也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次氯酸会慢慢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分解,在分解时每个次氯酸分子会吸收电子(次氯酸作为强氧化剂其可以吸收微生物细胞壁的表面蛋白的电子,从而氧化微生物表面功能蛋白,微生物最终因无法摄取营养、不能正常代谢、并停止分裂而失活,最终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达到杀菌目的,并解离出氢离子,氯离子与氧气,化学式为:
67.2hclo

2h 2cl- o2


68.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69.同时,所述电解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氢离子向负极电极探针移动,并在所述负极电极探针附近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述电解质溶液中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钠,角膜接触镜表面的油脂与所述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角膜接触镜表面的油脂被清除。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在除蛋白灭菌作用时也促进了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当角膜接触镜上附着有脂质时,电泳解离会促进皂化反应的进行,因此,当角膜接触镜有脂质时,申请的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也可以顺带去脂质,可谓一举多得,清洗高效,可速效还原。
70.以上理论证明了本技术在实现电泳解离除蛋白灭菌时使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任何不含重金属的含氯离子的溶液,甚至于生理盐水、普通护理液(基本上市面流通的护理液均含有氯离子)都可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解质溶液,比较常规的比如nacl溶液、kcl溶液、mgcl2溶液,以及含cl-的眼镜护理液,或者这些溶液中多种的组合(前提是不会发生反应从而破坏电解使得在清洗槽内不能产生次氯酸),或者整体来说,即含有氯酸盐的且可用作镜片护理液的离子溶液均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电解质溶液。因此,在本技术中使用的任何可用的含氯离子的溶液均可以起到除蛋白和灭菌的双重效果。
71.本实施例的电泳解离除蛋白灭菌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中配合护理液搓洗、浸泡镜片的方法,延长了角膜接触镜的使用寿命,不仅能有效去蛋白还能杀菌消毒,这种具有双重保护的高清洁度的清洗方法可以减小人眼遭受细菌感染的风险。
72.对于新的或者使用周期较短的角膜接触镜来说,其上附着的泪蛋白较少或几乎没有,因此,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可以用来给新角膜接触镜杀菌消毒;
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角膜接触镜,其上必然沉积有较多的泪蛋白(因为人眼本身就是一个较复杂的环境,角膜接触镜使用时间长了就必然会吸附有较多的泪蛋白),本技术的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针对这种角膜接触镜进行清洗时就是有着除蛋白和灭菌的双重效果。
73.接下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改进型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操作逻辑:
74.设置清洗底座上的两个控制按键一个为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另一个为长期抛清洗控制按键。在清洗底座的第二部分上两个控制按键之间设置七个发光元件作为状态灯,并在清洗底座内设置蜂鸣器,可以发出“滴~”的声音。
75.在第一次使用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清洗日抛角膜接触镜时,将日抛角膜接触镜放置在清洗槽内,并加入清洗液。之后轻触日抛清洗控制按键,蜂鸣器发出一次“滴~”的声音,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和长期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以及两控制按键之间的七个发光元件均闪烁一下白光,清洗装置唤醒。之后单击日抛清洗控制按键,蜂鸣器发出一次“滴~”的声音,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出白色常亮光,选择日抛清洗模式。在状态灯的第一颗发光元件白色闪烁光显示次数,并在闪烁3s后装置进入清洗模式,装置对待清洗的角膜接触镜进行除蛋白和灭菌等处理。待清洗完成后,装置进入养护模式,同时蜂鸣器发出一次“滴~”的声音,第一颗发光元件发出白色常亮光。待养护3min后,装置系统自动关机,第一颗发光元件和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均熄灭,装置完成整个进程。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清洗仓为正确放置或者清洗槽内液面较低时,蜂鸣器会发出三次“嘀”的声音,且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出蓝色常亮光,直至清洗仓正确安装在清洗底座上以及加入足够的清洗液,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才会发出白色常亮光,进而再进行接下来的清洗和养护等步骤。
76.而在第n次,比如第四次使用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清洗日抛角膜接触镜时,在显示次数步骤,状态灯的前四个发光元件分别发出白色闪烁光。在进入养护模式后,状态灯的前四个发光元件分别发出白色常亮光。
77.在第n次,比如第四次使用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清洗日抛角膜接触镜后,如果对装置进行初始化,可以在单击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唤醒装置后长按日抛清洗控制按键5s,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以及状态灯的七个发光元件均发出1s的白色光,且蜂鸣器会发出三次“嘀”的声音,之后装置系统进行初始化,所有发光元件均熄灭。
78.而在达到换仓周期后,轻触日抛清洗控制按键,蜂鸣器发出一次“滴~”的声音,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和长期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以及两控制按键之间的七个发光元件均闪烁一下白光,清洗装置唤醒,之后同时长按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和长期抛清洗控制按键5s,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长期抛控制按键对应的发光元件以及状态灯的七个发光元件均发出1s的白色光,且蜂鸣器会发出三次“嘀”的声音,之后装置系统进行初始化,所有发光元件均熄灭。
79.对长期抛角膜接触镜的清洗逻辑同日抛基本一致,仅是从触发日抛清洗控制按键变为触发长期抛清洗控制按键。
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81.(1)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采用电极探针通电的方式,采用蛋白电泳原理技术,可以有效的使得角膜接触镜上泪蛋白等秽物从角膜接触镜上脱离,
同时还可以配合含有cl-的电解质溶液,与电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在清洗槽内产生次氯酸,可以将角膜接触镜上顽固的沉积性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使得电泳吸附更加容易的同时,还可以杀死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起到除蛋白和灭菌消毒的双重功效;
82.(2)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所使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任何不含重金属的含cl-的溶液,比如生理盐水和普通护理液等,有很强的适用性;
83.(3)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清洗仓和清洗底座之间采用分体式设计,两者之间通过磁吸附方式实现组合,安装方便;
84.(4)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清洗仓通过按键的方式实现开合,并在清洗上盖上设置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在使用和携带过程中液体漏出;
85.(5)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将转接弹针等导电元件周围进行加高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因清洗仓底部存在积液等而加速导电元件氧化问题的发生,增强清洗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稳定;
86.(6)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清洗底座上设置有控制按键和指示灯,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功能丰富;
87.(7)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清洗仓的清洗底盖和清洗外壳之间可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防水性能优良;
88.(8)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底座底盖与底座外壳之间可采用uv胶等密封胶实现固定连接,可以有效增加清洗底座的密封性,保证设备的防水性能,同时还可以将底座底盖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线路板串打,固定于清洗底座上,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密封性和安装牢靠性,通过底部贴附脚垫可以进行防水保护;
89.(9)本技术的改进型分体式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其清洗槽内在电极探针与角膜接触镜之间设置隔离筋,可以避免因角膜接触镜与电极探针直接接触,而导致次氯酸浓度过高而脱水。
90.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91.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9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9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