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挡土组件及其连接植筋锚固方法与流程

2022-04-27 12:4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挡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挡土组件及其连接植筋锚固方法。


背景技术:

2.拉林铁路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大部分线路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沿线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新构造运动和地震频发。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河谷风沙沉积(称为“河谷风积沙”),形成大量松散的斜坡砂层,河谷风积沙集中发育于河流宽谷段,堆积时间相对较短,沉积物颗粒以机械搬运和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最厚达50余米,自然坡度8~29
°
不等。
3.传统的桩板墙、锚固桩、锚索桩等支挡结构技术成熟、抗震性能较好,尤其是预应力锚索桩较刚性支挡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其抗滑桩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但在此类松散砂层中挖孔易坍塌、成孔困难,且恶劣的高寒缺氧环境下,大面积采用人工挖孔,将严重威胁工人人身安全,施工风险高;而预制桩在打桩过程中土体受到冲击力的强烈挤压,造成高陡边坡体开裂,引发工程事故。钻孔桩通过机械钻孔成桩,明显减少人工作业量,利于组织施工,可以达到其它支护形式难以达到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建筑基坑支护、边坡支挡、桥梁及高层建筑等结构基础工程。钻孔桩水平承载性能好、抗弯能力强、前后排桩变形协调高,水平承载与抗震设计趋于成熟,与预制桩、人工挖孔桩相比,钻孔桩受季节气候、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影响小。
4.为解决雅鲁藏布江河谷风积沙铁路路基尤其是路堑支挡建造面临的高寒缺氧、高烈度地震、人工挖孔风险高等系列难题,公告号cn2080236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路堑钻孔灌注桩的植筋挡土墙构造,该专利在路堑收坡一侧沿纵向间隔设置钻孔桩,并在钻孔桩靠线路侧设置重力式挡土墙,钻孔桩、挡土墙通过连接植筋连接为一体。然而,钻孔桩、挡土墙通过连接植筋如何连接锚固却未交代,更无涉及考虑地震影响的植筋连接锚固技术,现有相关规范、文献或专利也未提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未有成熟钻孔桩、挡土墙通过连接植筋如何连接锚固方案的问题,提供一种挡土组件及其连接植筋锚固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挡土组件,包括挡土墙和设置于所述挡土墙一侧的钻孔桩,所述钻孔桩内竖向设置有环形钢筋笼,所述环形钢筋笼的内侧设置有内弧形钢板,所述环形钢筋笼的外侧设置有外弧形钢板,所述挡土墙连接有连接植筋,所述连接植筋贯穿所述内弧形钢板和外弧形钢板,所述内弧形钢板背离所述环形钢筋笼的一侧抵接有第一锁紧螺母,所述外弧形钢板背离所述环形钢筋笼的一侧抵接有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均与所述连接植筋螺纹配合,使所述内弧形钢板和外弧形钢板从所述环形钢筋笼侧壁
的两侧夹紧所述环形钢筋笼的侧壁。
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挡土组件,在所述钻孔桩内的环形钢筋笼内侧设置内弧形钢板,外侧设置外弧形钢板,所述连接植筋上螺纹配合有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之间依次为内弧形钢板、环形钢筋笼侧壁和外弧形钢板,在施工时,通过旋转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使得所述内弧形钢板和外弧形钢板从所述环形钢筋笼侧壁的两侧夹紧所述环形钢筋笼的侧壁,以完成连接植筋与钻孔桩的连接锚固,
9.同时,利用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与所述连接植筋螺纹连接,通过调整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在连接植筋上的位置,能够有效拉紧连接植筋,使得连接植筋能够有效传递挡土墙和钻孔桩之间的拉力。
10.优选地,所述连接植筋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连接植筋沿所述钻孔桩轴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植筋分别与所述内弧形钢板和外弧形钢板对应设置。
11.优选地,所述挡土墙内埋设有钢筋网,所述连接植筋与所述钢筋网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环形钢筋笼包括沿所述钻孔桩周向布置的至少两根纵向受力主筋,所述纵向受力主筋的内侧连接有加劲箍筋,所述纵向受力主筋的外侧连接有桩身螺旋箍筋,所述内弧形钢板和/或外弧形钢板与至少一个所述纵向受力主筋相连接。
13.优选地,所述钻孔桩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钻孔桩沿所述挡土墙纵向间隔设置。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所述钻孔桩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钻孔桩沿所述挡土墙纵向间隔设置,包含以下步骤:
15.s1.确定相邻钻孔桩桩间土内摩擦角和相邻钻孔桩桩间土重度γ,拟定相邻钻孔桩桩间距l、钻孔桩尺寸参数和挡土墙的尺寸参数;
16.s2.基于相邻钻孔桩桩间距l和钻孔桩尺寸参数得到相邻钻孔桩桩间土非土拱区水平截面面积a;
17.并基于挡土墙的尺寸参数得到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侧向推力e;
18.s3.基于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侧向推力e和拟定的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的数量n得到钻孔桩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pi;
19.s4.根据步骤s3中得到的钻孔桩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pi计算结果,并使满足
20.若不满足则调整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的数量n,并重复步骤s3和s4,直至满足
21.s5.检验钻孔桩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极限轴向拉力p
if

22.若p
if
≥kpi,则取步骤s3中拟定的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的数量n为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的最终数量;
23.若p
if
<kpi,则调整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的数量n或补强连接植筋,并重复步骤s3-s5,直至p
if
≥kpi24.其中k为拉力安全储备系数,其值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取值确定,取1.1~1.2。
2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在考虑钻孔桩桩间土拱效应、地震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地震区钻孔桩、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实现钻孔桩、挡土墙有效锚固连接,该方法实施便捷,流程清晰,能够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26.优选地,步骤s2中,相邻钻孔桩桩间土非土拱区水平截面面积a具体为:
[0027][0028][0029][0030][0031]
式中,a为相邻钻孔桩桩间土非土拱区水平截面面积,单位m2;l为相邻钻孔桩桩间距,单位m;d为钻孔桩桩径,单位m;β为土体在钻孔桩靠山侧形成的土拱反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rad,且0
°
《β《90
°
;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δ为土体在钻孔桩靠山侧形成的土拱最大主应力与破裂面的夹角,单位rad;θ为土拱起拱角,单位rad。
[0032]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通过考虑参数以达到考虑地震影响的植筋连接锚固的目的。
[0033]
优选地,当时,θ取0。
[0034]
优选地,步骤s2中,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侧向推力e具体为:
[0035][0036]
式中,e为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侧向推力,单位kn;λ为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分担的荷载比例系数,其取值与桩前挡土墙设置尺寸相关;γe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h为挡土墙高度,单位m;l为相邻钻孔桩桩间距,单位m;d为钻孔桩桩径,单位m;β为土体在钻孔桩靠山侧形成的土拱反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rad,且0
°
《β《90
°
;。
[0037]
优选地,步骤s3中,钻孔桩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pi具体为:
[0038][0039]
式中,pi为钻孔桩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单位kn,i=1,2,3

;n为单根钻孔桩与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的数量,γe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桩间土重度,
单位kn/m3;hi为钻孔桩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与钻孔桩的竖向距离,单位m。
[0040]
优选地,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桩间土内摩擦角具体为:
[0041][0042]
式中,为钻孔桩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为地震角,单位rad;
[0043]
和/或,
[0044]
所述步骤中,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桩间土重度γe具体为:
[0045][0046]
式中,γ为钻孔桩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
[0047]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8]
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挡土组件,在所述钻孔桩内的环形钢筋笼内侧设置内弧形钢板,外侧设置外弧形钢板,所述连接植筋上螺纹配合有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之间依次为内弧形钢板、环形钢筋笼侧壁和外弧形钢板,在施工时,通过旋转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使得所述内弧形钢板和外弧形钢板从所述环形钢筋笼侧壁的两侧夹紧所述环形钢筋笼的侧壁,以完成连接植筋与钻孔桩的连接锚固,同时,利用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与所述连接植筋螺纹连接,通过调整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在连接植筋上的位置,能够有效拉紧连接植筋,使得连接植筋能够有效传递挡土墙和钻孔桩之间的拉力。
[0049]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在考虑钻孔桩桩间土拱效应、地震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地震区钻孔桩、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实现钻孔桩、挡土墙有效锚固连接,该方法实施便捷,流程清晰,能够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挡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2为本发明的钻孔桩、挡土墙之间连接钢筋布置横截面示意图。
[0052]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
ⅰ‑ⅰ
剖视图;
[0053]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
ⅱ‑ⅱ
剖视图;
[0054]
图5为本发明的钻孔桩桩间土拱示意图;
[0055]
图标:1-挡土墙;2-钻孔桩;2.0-环形钢筋笼;2.1-纵向受力主筋;2.2-桩身螺旋箍筋;3.1-内弧形钢板;3.2-外弧形钢板;4-连接植筋;4.1-第一锁紧螺母;4.2-第二锁紧螺母;5-桩间土非土拱区;6-土拱拱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5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8]
实施例1
[0059]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挡土组件,包括挡土墙1,所述挡土墙1内埋设有钢筋网1.1,所述挡土墙1一侧设置有钻孔桩2,所述钻孔桩2内竖向设置有环形钢筋笼2.0,所述环形钢筋笼2.0的内侧设置有内弧形钢板3.1,所述环形钢筋笼2.0的外侧设置有外弧形钢板3.2,所述挡土墙1连接有连接植筋4,具体为,所述连接植筋4与所述钢筋网1.1相连接,所述连接植筋4贯穿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所述内弧形钢板3.1背离所述环形钢筋笼2.0的一侧抵接有第一锁紧螺母4.1,所述外弧形钢板3.2背离所述环形钢筋笼2.0的一侧抵接有第二锁紧螺母4.1,所述第一锁紧螺母4.1和所述第二锁紧螺母4.1均与所述连接植筋4螺纹配合,使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从所述环形钢筋笼2.0侧壁的两侧夹紧所述环形钢筋笼2.0的侧壁。
[0060]
具体地,所述钻孔桩2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钻孔桩2沿所述挡土墙1纵向间隔设置。
[0061]
而对于同一所述钻孔桩2来说,所述连接植筋4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连接植筋4沿所述钻孔桩2轴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植筋4分别与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植筋4与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一块内弧形钢板3.1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植筋4,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一般是一一对应。
[0062]
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的曲率一般取决于环形钢筋笼2.0与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对应部分的曲率,使得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能够更好地与环形钢筋笼2.0的侧壁贴合连接。
[0063]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连接植筋4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连接植筋4沿所述钻孔桩2轴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植筋4分别与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对应设置。
[0064]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环形钢筋笼2.0包括沿所述钻孔桩2周向布置的至少两根纵向受力主筋2.1,所述纵向受力主筋2.1的内侧连接有加劲箍筋2.3,所述纵向受力主筋2.1的外侧连接有桩身螺旋箍筋2.2,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或外弧形钢板3.2与至少一个所述纵向受力主筋2.1相连接。
[0065]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所述钻孔桩2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钻孔桩2沿所述挡土墙1纵向间隔设置。
[0066]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挡土组件,在所述钻孔桩2内的环形钢筋笼2.0内侧设置内弧形钢板3.1,外侧设置外弧形钢板3.2,所述连接植筋4上螺纹配合有第一锁紧螺母4.1和第二锁紧螺母4.1,第一锁紧螺母4.1和第二锁紧螺母4.1之间依次为内弧形钢板3.1、环形钢筋笼2.0侧壁和外弧形钢板3.2,在施工时,通过旋转第一锁紧螺母4.1和第二锁紧螺母4.1,使得所述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从所述环形钢筋笼2.0侧壁的两侧夹紧所述环形钢筋笼2.0的侧壁,以完成连接植筋4与钻孔桩2的连接锚固,
[0067]
同时,利用第一锁紧螺母4.1和第二锁紧螺母4.1与所述连接植筋4螺纹连接,通过调整第二锁紧螺母4.1与连接植筋4的位置,能够有效拉紧连接植筋4,使得连接植筋4能够有效传递挡土墙1和钻孔桩2之间的拉力。
[0068]
实施例2
[0069]
一种用于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所述钻孔桩2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钻孔桩2沿所述挡土墙1纵向间隔设置,包含以下步骤:
[0070]
s1.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和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γ,拟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距l、钻孔桩2尺寸参数和挡土墙1的尺寸参数;
[0071]
s2.基于相邻钻孔桩2桩间距l和钻孔桩2尺寸参数得到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水平截面面积a,其中,相邻钻孔桩2之间具有土拱拱圈6,所述土拱拱圈6内侧土即为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
[0072]
并基于挡土墙1的尺寸参数得到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e;
[0073]
s3.基于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e和拟定的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n得到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pi;
[0074]
s4.根据步骤s3中得到的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pi计算结果,判定是否满足若满足则取步骤s3中拟定的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n为该步骤下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最终数量;若不满足则调整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n,并重复步骤s3和s4,直至满足
[0075]
s5.检验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极限轴向拉力p
if

[0076]
若p
if
≥kpi,则取步骤s3中拟定的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n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最终数量;
[0077]
若p
if
<kpi,则调整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n或补强连接植筋4,并重复步骤s3-s5,直至p
if
≥kpi,
[0078]
其中k为拉力安全储备系数,其值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取值确定,取1.1~1.2。
[0079]
在上述方案中,补强连接植筋4包括采用强度更高的连接植筋4、强化连接植筋4与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连接,进而强化第一锁紧螺母4.1或第二锁紧螺母4.2与连接植筋4的咬合力,其中,
[0080]
可以通过增加连接植筋4的材质强度或者截面面积来获得强度更高的连接植筋4。
[0081]
强化连接植筋4与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连接具体可选择增加第一锁紧螺母4.1或第二锁紧螺母4.2的数量,或改变第一锁紧螺母4.1或第二锁紧螺母4.2的选型或其螺纹牙型。
[0082]
在上述方案中,若p
if
<kpi,则表示作用于挡土墙的压力过大,传递至连接植筋4将导致紧螺母损坏,以致连接植筋拔出失效。
[0083]
优选地,步骤s2中,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水平截面面积a具体为:
[0084]
[0085][0086][0087][0088]
式中,a为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水平截面面积,单位m2;l为相邻钻孔桩2桩间距,单位m;d为钻孔桩2桩径,单位m;β为土体在钻孔桩2靠山侧形成的土拱反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rad,且0
°
《β《90
°
;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δ为土体在钻孔桩2靠山侧形成的土拱最大主应力与破裂面的夹角,单位rad;θ为土拱起拱角,单位rad。
[0089]
通过考虑参数以达到考虑地震影响的植筋连接锚固的目的。
[0090]
优选地,当时,θ取0。
[0091]
优选地,步骤s2中,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e具体为:
[0092][0093]
式中,e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单位kn;λ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分担的荷载比例系数,其取值与桩前挡土墙1设置尺寸相关;γe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h为挡土墙1高度,单位m;l为相邻钻孔桩2桩间距,单位m;d为钻孔桩2桩径,单位m;β为土体在钻孔桩2靠山侧形成的土拱反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rad,且0
°
《β《90
°
;。
[0094]
优选地,步骤s3中,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pi具体为:
[0095][0096]
式中,pi为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单位kn,i=1,2,3

;n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γe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hi为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与钻孔桩2的竖向距离,单位m。
[0097]
优选地,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具体为:
[0098][0099]
式中,为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为地震角,单位rad;
[0100]
和/或,
[0101]
所述步骤4中,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γe具体为:
[0102][0103]
式中,γ为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
[0104]
在实际中操作中,上述方法具体如下:
[0105]
1通过现场地质钻孔揭示及室内土工测试,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γ,单位kn/m3;
[0106]
2将内弧形钢板3.1设置在钻孔桩2圆周布置的纵向受力主筋2.1内侧,外弧形钢板3.2设置在钻孔桩2圆周布置的纵向受力主筋2.1外侧,连接植筋4穿过外弧形钢板3.2和内弧形钢板3.1中心圆孔后,通过两个锁紧螺母l.1将连接植筋4锁紧锚固在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上,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圆孔轴线位于两根纵向受力主筋2.1中间,垂直于钻孔桩2植筋挡土墙1临空面,弧形钢板紧贴焊接于钻孔桩2纵向受力主筋2.1上;
[0107]
3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水平截面面积a:
[0108][0109]
式中,a为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水平截面面积,单位m2;l为相邻钻孔桩2桩间距,单位m;d为钻孔桩2桩径,单位m;当时,θ取0;β为土体在钻孔桩2靠山侧形成的土拱反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单位rad,且0
°
《β《90
°
;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δ为土体在钻孔桩2靠山侧形成的土拱最大主应力与破裂面的夹角,单位rad;
[0110]
4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e:
[0111][0112]
式中,e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单位kn;λ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分担的荷载比例系数,其取值与桩前挡土墙1设置尺寸相关;γe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h为挡土墙1高度,单位m;
[0113]
5在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等间距设置n根连接植筋4,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pi:
[0114][0115]
式中,pi为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单位kn,i=1,2,3

;n为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的数量,γe为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hi为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与钻孔桩2的竖向距离,单位m;
[0116]
6连接植筋4设计轴向拉力判定
[0117]
根据步骤5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pi计算结果,判定是否满足若满足则取步骤5中选取的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数量合理;若不满足则调整步骤5中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数量,直至满足以确定合理的连接植筋4数量。
[0118]
7按步骤2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锚固于纵向受力主筋2.1设计位置,采用拉力测试仪检测连接植筋4锚固效果,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极限轴向拉力p
if
≥kpi,k为拉力安全储备系数,其值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取值确定,取1.1~1.2。
[0119]
所述步骤3中,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0120][0121]
式中,为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单位rad;为地震角,单位rad;
[0122]
所述地震角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g按下表1取值:
[0123]
表1地震角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g[0124][0125]
所述步骤4中,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γe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0126][0127]
式中,γ为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单位kn/m3。
[0128]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在考虑钻孔桩桩间土拱效应、地震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地震区钻孔桩、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实现钻孔桩、挡土墙有效锚固连接,该方法实施便捷,流程清晰,能够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0129]
实施例3
[0130]
本实施例以具体的试验来进一步说明一种用于挡土组件中连接植筋锚固方法:
[0131]
某段铁路,其位置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地势总体较平坦,地表高程2930~2960m,地表相对高差约30m,地表多为荒地,少量植被覆盖。本段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细砂、卵石土,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12m,段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dk395 570.5~dk395 620段,线路左侧,设置路堑钻孔桩2植筋挡土墙1,挡土墙1高度h=7.0m。钻孔桩2桩间距l=2.0m,直径d=1.5m,桩长9.0m~20.0m,桩身采用c35砼灌注。桩间采用喷射c25混凝土找平后,桩前设置路堑挡土墙1。
[0132]
为了有效连接钻孔桩2与挡土墙1,下面采用本发明方法实施拉林铁路dk395 570.5~dk395 620段钻孔桩2植筋挡土墙1植筋锚固,具体步骤如下:
[0133]
1通过现场地质钻孔揭示及室内土工测试,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内摩擦角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重度γ=19kn/m3;
[0134]
2将内弧形钢板3.1设置在钻孔桩2圆周布置的纵向受力主筋2.1内侧,外弧形钢板3.2设置在钻孔桩2圆周布置的纵向受力主筋2.1外侧,连接植筋4穿过外弧形钢板3.2和内弧形钢板3.1中心圆孔后,通过两个第一锁紧螺母4.1和第二锁紧螺母4.2将连接植筋4锁紧锚固在内弧形钢板3.1和外弧形钢板3.2上;
[0135]
3根据本发明方法,地震角取0.039rad,据此确定相邻钻孔桩2桩间土非土拱区5水平截面面积a=0.857m2;
[0136]
4根据本发明方法,λ取0.2,据此确定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承担的侧向推力e=19.474kn;
[0137]
5在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等间距设置5根连接植筋4,根据本发明方法,确定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承担的轴向拉力pi,如表2所示
[0138]
表2计算结果
[0139]
ihipikkp
i mkn kn10.56.0821.156.99521.55.2151.155.99732.54.2761.154.91743.53.2601.153.74954.52.1621.152.486
[0140]
6由于故步骤5中选取的单根钻孔桩2与挡土墙1之间连接植筋4数量合理。
[0141]
7按步骤2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锚固于纵向受力主筋2.1设计位置,采用拉力测试仪检测连接植筋4锚固效果,拉力安全储备系数k取1.15,钻孔桩2桩顶以下第i根连接植筋4极限轴向拉力p
if
≥kpi见表2。
[0142]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考虑钻孔桩桩间土拱效应、地震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地震影响的钻孔桩植筋挡土墙植筋锚固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地震区钻孔桩、挡土墙之间连接植筋承担的轴向拉力,实现钻孔桩、挡土墙有效锚固连接,该方法科学合理,实施便捷,流程清晰,能够适应实际工程需要,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01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