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改进的液/气分离的用于固定床加氢裂化和沸腾床加氢转化的集成方法与流程

2022-04-27 09:4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重质烃原料第一物流(100)的加氢转化和烃原料第二物流(114)的加氢裂化的集成方法,所述重质烃原料第一物流(100)含有至少50重量%的级分的沸点为至少300℃,并且所述烃原料第二物流(114)含有至少20重量%且优选至少80重量%的级分的沸点为至少340℃,所述集成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重质烃原料第一物流(100)进行的一个或多个加氢转化步骤(a
i
),在氢气的存在下在一个或多个加氢转化段中进行以便获得具有c7沥青质、康拉逊碳、金属、硫和氮的含量降低的加氢转化液体流出物(103),每个所述加氢转化段包括容纳至少一种加氢转化催化剂的至少一个三相反应器,所述加氢转化催化剂在沸腾床中在2mpa至38mpa的绝对压力下、在300℃至550℃的温度下、在相对于每个三相反应器的体积为0.05h-1
至10h-1
的时空速下、以及在氢气量为50nm3/m3至5000nm3/m3的情况下操作;-在旋风式气/液分离器(e)中对所述加氢转化液体流出物(103)或源自分离所述加氢转化流出物的任选的附加步骤(d)的轻质部分(108)进行的气/液分离步骤(e),以在一方面产生至少包含轻质气体的气体物流(110),所述轻质气体包括氢气、甲烷、乙烷、h2s和氨,并且所述气体物流包含石脑油级分、煤油级分和至少一部分瓦斯油级分,以及在另一方面产生至少一个液体物流(123),所述旋风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容纳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腔室,所述内部旋风分离器(8)配备有用于在所述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气体入口处和任选地在所述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气体出口处注入稀释液体的装置;-在分馏段(f)中对源自气/液分离步骤(e)的部分或全部液体物流(123)进行的分馏步骤(f),产生主要在低于380℃的温度下沸腾的至少一个中间馏出物馏分(107)和主要在高于或等于380℃的温度下沸腾的重质馏分(106),所述重质馏分含有在高于或等于540℃的温度下沸腾的渣油级分;-对所述烃原料第二物流(114)进行的加氢裂化步骤(j),在氢气和至少一种固定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在250℃至480℃的温度下、在2mpa至25mpa的压力下、在0.1h-1
至6h-1
的空速下以及在引入的氢气量使得氢气的升数/烃的升数的体积比为100l/l至2000l/l的情况下操作,-对源自步骤(j)的流出物(115)进行的气/液分离步骤(k),以产生液体流出物(117)和至少包含氢气的气态流出物(118),-在公共再循环段(l)中对至少包含氢气的气态流出物(118)进行的纯化和压缩步骤(l),用于将氢气再循环到至少加氢裂化步骤(j)和至少一个加氢转化步骤(a
i
),-对源自步骤(k)的液体流出物(117)进行的分馏步骤(m),分馏成包含沸点低于340℃的已转化烃产物的至少一个流出物和沸点高于340℃的未转化液体级分(119),-对从分馏步骤(m)获得的所述未转化液体级分(119)进行的加氢裂化步骤(g),在氢气和固定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在250℃至480℃的温度下、在2-25mpa的压力下、在0.1h-1
至6h-1
的空速下、以及在引入的氢气量使得氢气的升数/烃的升数的体积比为100-2000l/l的情况下操作,-对源自加氢裂化步骤(g)的流出物(112)以与至少源自气/液分离步骤(e)的所述气体物流(110)的混合物的形式进行的加氢处理步骤(h),所述加氢处理步骤(h)在氢气和至少一种固定床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存在下、在200℃至390℃的温度下、在2mpa至16mpa的压力下、在0.2h-1
至5h-1
的空速下、以及在引入的氢气量使得氢气的升数/烃的升数体积比为
100-2000l/l的情况下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从分馏步骤(f)获得的主要在低于380℃的温度下沸腾的中间馏出物馏分(107)部分或全部地送入固定床加氢处理步骤(h)。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从纯化和压缩步骤(l)获得的氢气再循环到所有的加氢转化(a
i
)、加氢裂化(j)和(g)以及加氢处理(h)步骤中。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稀释液体以第一物流的形式通过旋风式气/液分离器(e)的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入口处的第一注入装置(7)来注入,并且还优选地,以第二物流的方式通过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气体出口处的第二注入装置(3)来注入。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e)中在气/液分离器(e)的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入口处和任选地在出口(10)处注入的所述稀释液体是烃液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稀释液体包括在250℃至380℃沸腾的瓦斯油馏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稀释液体形成来自分馏步骤(f)的主要在250℃至380℃的温度下沸腾的中间馏出物馏分(107)的一部分。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气/液分离步骤(e)过程中,在所述旋风式气/液分离器(e)的入口管(2)的端部进行液体和气体的第一离心分离,所述端部包括至少一个弯头,对送入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气/液混合物的液体和气体进行第二离心分离,稀释液体在所述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入口处和任选地在所述内部旋风分离器(8)的出口处注入,并且将在所述旋风式气/液分离器(8)顶部分离出的气体物流(110)和在所述旋风式气/液分离器(8)底部分离出的液体物流(123)去除。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n个加氢转化步骤(a
i
)并且还包括在两个连续的加氢转化步骤之间的中间分离段中的产生轻质级分和重质级分的中间分离步骤(b
p
),n大于或等于2,并且优选等于2,i为1至n的整数,p为1至(n-1)的整数。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来自一个或多个中间分离步骤(b
p
)的轻质级分(109)送入气/液分离步骤(e)中的旋风式气/液分离器(e)。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分离段中的附加分离步骤(d),所述附加分离步骤(d)还产生被送入分馏步骤(f)中的重质级分(104)。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送入所述加氢裂化步骤(j)之前,将所述烃原料第二物流送入加氢处理步骤(i)中,所述加氢处理步骤(i)在氢气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存在下、在200℃至400℃的温度下、在2-16mpa的压力下、在0.2h-1
至5h-1
的空速下、以及在引入的氢气量使得氢气的升数/烃的升数的体积比为100-2000l/l的情况下进行。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送入加氢处理步骤(h)的混合物还包含不同于从加氢裂化步骤(g)获得的流出物(112)的附加液体烃原料(126),所述附加液体烃原料(126)包含至少95重量%的在150℃至400℃的沸点下沸腾的化合物。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液体烃原料(126)选自从原油的常压分馏获得的瓦斯油、轻质减压馏出物和从焦化单元获得的液体烃原料,优选所述焦化单元、减粘裂化单元、蒸汽裂化单元和/或催化裂化单元的瓦斯油,优选从催化裂化单元获得的轻质瓦斯油和从生物质转化获得的瓦斯油。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从加氢处理步骤(h)获得的至少一部分流出物再循环到气/液分离步骤(k)中。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加氢转化步骤(a
i
)的加氢转化催化剂和至少步骤(h)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含有选自镍和钴的至少一种非贵金属第viii族金属和选自钼和钨的至少一种第vib族金属,并且包含无定形载体,优选氧化铝,并且加氢裂化步骤(j)和(g)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包含选自镍和钴的至少一种非贵金属第viii族金属和选自钼和钨的至少一种第vib族金属,以及沸石或二氧化硅/氧化铝载体。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烃原料第一物流(100)包含一种或多种减压渣油,所述减压渣油含有至少50重量%的级分的沸点为至少450℃、优选至少500℃且更优选至少540℃,和-烃原料第二物流(114)选自:-减压馏出物,其含有至少80重量%的级分的沸点为380℃至540℃,所述减压馏出物优选地选自从原油的直接蒸馏或转化单元获得的瓦斯油和源自常压渣油和/或减压渣油的脱硫或加氢转化的馏出物,-脱沥青油,和-从生物质获得的原料,-或其混合物。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超过50%的烃原料第二物流(114)由一种或多种减压馏出物组成,所述减压馏出物含有至少80重量%的级分的沸点为380℃至540℃。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烃原料的第一物流(100)由一种或多种所述减压渣油组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质烃级分第一物流(100)的沸腾床加氢转化(1000)和烃原料第二物流(114)的“两步”固定床加氢裂化(2000)(步骤j和g)的集成方法,所述“两步”固定床加氢裂化(2000)包括对从第二固定床加氢裂化步骤(g)获得的未转化液体级分以与从沸腾床加氢转化过程的特定分离步骤(e)获得的气体物流(110)的混合物的形式进行的脱硫步骤(h)。本发明可以合并氢气的再循环并对从沸腾床加氢转化过程获得的瓦斯油级分至少部分地脱硫。特定分离步骤(e)基于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内部旋风分离器和至少将烃液体注入旋风分离器入口的注入装置,减少结垢液体在分离的气体物流中的夹带,并实现加氢转化和加氢裂化方案的集成。的集成。的集成。


技术研发人员:B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IFP新能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