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08:28: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2.燃气热水器是指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器将混合的空气和燃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流热交换器而与热交换器中的冷水换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燃气用具,因其使用方便、制取热水快速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3.在相关技术中,大气式燃烧器利用相邻两个火排之间的间隙作为二次空气通道,与燃烧器的底部设置的二次空气孔连通,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
4.但是,相邻两个火排之间的间隙形成二次空气通道,使得两个火排共用一个二次空气通道内的空气,不仅二次空气量不足,而且二次空气均匀性差,导致燃烧不均匀、不充分,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相邻两个火排之间的间隙形成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均匀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6.所述火排包括:内壳、隔板组件以及包覆在部分所述内壳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与部分所述内壳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所述内壳位于所述隔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内壳形成第一引射通道以及二次空气进气分道,所述二次空气进气分道和所述二次空气出气分道连通形成二次空气通道;所述隔板组件形成主气流通道,所述隔板组件与所述内壳之间具有间隔形成辅气流通道,所述主气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射通道以及所述辅气流通道连通。
7.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多块隔板,所述多块隔板平行,所述多块隔板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块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间隔形成所述主气流通道;所述隔板组件外侧的两个所述隔板定义为外侧隔板,所述外侧隔板的部分区域与两侧的所述内壳焊接,焊接位置上方的部分所述外侧隔板与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所述辅气流通道;焊接位置上方的所述外侧隔板设置有连通所述辅气流通道和所述主气流通道的第一过孔。
8.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焊接部,所有所述隔板的第一焊接部焊接形成所述隔板组件;所述第一焊接部将所述主气流通道的出气端口分隔为至少两个主焰口。
9.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组件具有中间平面,所述隔板组件关于所述中间平面对称;每块所述隔板朝向所述中间平面凸出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
10.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侧隔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外侧隔板内侧相邻的所述隔板焊接,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相对。
11.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侧隔板的底端位于所述外侧隔板内侧相邻的所述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焊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延伸至所述外侧隔板内侧相邻的所述隔板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条与所述外侧隔板内侧相邻的所述隔板焊接。
12.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至少一者上朝向该两个所述隔板的间隔凸出,形成相抵接的支撑凸台。
13.在上述火排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内壳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顶端的第二连接条,部分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内壳之间具有间隔形成所述二次空气出气分道;所述第二侧板的部分区域背离所述内壳凸出形成安装凸台。
14.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架以及上述的火排,所述燃烧架设置有进风口、混气孔和二次空气孔,所述混气孔与所述第一引射通道连通,所述二次空气孔与所述二次空气进气分道连通,所述混气孔和所述二次空气孔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混气孔的开口方向不同。
15.所述燃气热水器包括:水箱、风机以及上述的燃烧器,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燃烧器的顶端,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燃烧器的底端,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燃烧器的进风口连通。
1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火排包括内壳、外壳以及隔板组件,其中,外壳位于部分内壳的外侧,外壳与其内侧的部分内壳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内壳形成第一引射通道以及二次空气进气分道,二次空气进气分道和二次空气出气分道连通形成二次空气通道,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提高燃烧的充分性和均匀性,提高燃烧效果。隔板组件位于内壳的内侧,隔板组件与内壳之间具有间隔形成辅气流通道,隔板组件形成主气流通道,主气流通道分别与第一引射通道以及辅气流通道连通。如此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经由第一引射通道进入主气流通道,燃烧形成主火焰;部分混合气体进入辅气流通道,燃烧形成辅火焰。本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空气通道设置在火排内,能够减少火排之间的间隔,使得燃烧器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1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的可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主视图;
20.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隔板组件的爆炸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隔板组件的主视图;
24.图7是图6中的b-b剖视图;
25.图8是图7中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29.附图中:1000:火排;100:内壳;110:第一引射通道;111:第一段;112:第二段;113:第三段;114:第四段;115:第五段;120: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1:过气板部;1211:第二过孔;130:第一侧板;131:第一焊接凸台;140:卡合口;150:第一连接部;151:抵接平面;160:焊接区域;200:外壳;201: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10:第二侧板;211:第一抵接凸台;212:第二抵接凸台;213:阻隔凸条;214:安装凸台;220:第二连接条;300:隔板组件;301:主气流通道;302:辅气流通道;310:内侧隔板;320:外侧隔板;321:第一过孔;322:第二焊接部;330:第一焊接部;331:主焰口;341:第一支撑凸台;342:第二支撑凸台;343:第三支撑凸台;350:第二连接条;410:燃烧架;411:混气孔;412:二次空气孔;420:燃烧室壳体;421:进风口;430:调风板;431:第一调风孔;432:第二调风孔;433:第三调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31.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32.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对于部分预混式燃烧,其燃气与所需的空气预先进行部分混合,此时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然后混合气体从火孔流出,在点燃后部分燃气靠一次空气先燃烧形成火焰的焰心,又称内锥。其余的燃气与燃烧产物混合,并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扩散转移、再燃烧,此时所混合的空气称为二次空气,形成的火焰俗称外锥。这种燃烧所形成的火焰结构常成为本生火焰,用这种燃烧原理构成的燃烧器,称为大气式燃烧器。
34.在相关技术中,大气式燃烧器利用相邻两个火排之间的间隙作为二次空气通道,与燃烧器的底部设置的二次空气孔连通,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但是,相邻两个火排之间的间隙形成二次空气通道,使得两个火排共用一个二次空气通道内的空气,不仅二次空气量不足,而且二次空气均匀性差,导致燃烧不均匀、不充分,影响工作效率。
3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其中,火排内集成有二次空气通道,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提高燃烧的充分性和均匀性,提高燃烧效果;而且可以使得相邻火排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燃烧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36.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技术的火排、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的优选技术方案。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38.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火排,其包括:内壳100、隔板组件300以及包覆在部分内壳100外侧的外壳200。
39.其中,外壳200位于部分内壳100的外侧,外壳200与其内侧的部分内壳10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外壳200与其内侧的另外部分内壳100之间连接,例如,焊接。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设置有两个,两个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分别位于内壳100的两侧。
40.内壳100形成第一引射通道110以及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和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连通形成二次空气通道,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内壳100的部分区域位于外壳200的内侧,内壳100的另外部分区域位于外壳200的外侧,具体的,第一引射通道110的部分以及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位于外壳200的内侧。
41.隔板组件300位于内壳100的内侧,隔板组件300与内壳10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辅气流通道302,隔板组件300形成主气流通道301,主气流通道301分别与第一引射通道110以及辅气流通道302连通。如此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经由第一引射通道110进入主气流通道301,燃烧形成主火焰;部分混合气体进入辅气流通道302,燃烧形成辅火焰。
42.可以理解的是,辅气流通道302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主气流通道301的两侧,可以起到聚拢主火焰的作用;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也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辅气流通道302的外侧,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还可以避免辅火焰发散,起到聚拢火焰的作用。
4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隔板组件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隔板组件的主视图;图7是图6中的b-b剖视图;图8是图7中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4.结合图2、图3以及图4,本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组件300包括多块隔板,例如图4中的内侧隔板310和外侧隔板320。多块隔板平行,多块隔板沿隔板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块隔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具有间隔形成主气流通道301。在附图中设置有四块隔板,四块隔板沿y轴方向间隔布置,此时形成三个主气流通道301。也就是说,在隔板组件300包括n块隔板时,隔板组件300形成n 1个主气流通道301,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本技术实施例对隔板组件的隔板数量不做限定。
45.隔板组件300外侧的两个隔板定义为外侧隔板320,外侧隔板320内侧相邻的隔板定义为内侧隔板310。本技术实施例以隔板组件300包括两个外侧隔板320以及两个内侧隔板310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是对隔板数量的限定。
46.外侧隔板320的部分区域与两侧的内壳100焊接,焊接位置上方的部分外侧隔板320与内壳100之间形成辅气流通道302。参照图9,其中,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外壳200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凸台131,外侧隔板320与第一焊接凸台131焊接。外壳200的部分区域朝向隔板组件300凸出形成第一焊接凸台131,第一焊接凸台131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第一焊接凸台131与外侧隔板320焊接,实现隔板组件300与内壳100固定连接,同时第一焊接凸台131将第一引射通道110与辅气流通道302分隔开。
47.焊接位置上方的外侧隔板320设置有连通辅气流通道302和主气流通道301的第一过孔321。如此,主气流通道301内的部分混合气体经过第一过孔321进入辅气流通道302,辅气流通道302的混合气体,在辅气流通道302的出气端口燃烧形成辅火焰。
48.主气流通道301的出气端口,与辅气流通道302的出气端口平齐,如此使得主火焰和辅火焰在同一平面燃烧,提高燃烧效果。
49.结合图4和图5,隔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焊接部330,所有隔板的第一焊接部330焊接形成隔板组件300;第一焊接部330将主气流通道301的出气端口分隔为至少两个主焰口331。
50.内侧隔板310和外侧隔板3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部330,所有的内侧隔板310的第一焊接部330和所有外侧隔板320的第一焊接部330焊接形成隔板组件300。
51.每个隔板上可以设置一个第一焊接部330,或者,每个隔板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焊接部330,多个第一焊接部330沿隔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每个隔板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一焊接部330,从左向右分别定义为abcd。每块隔板上的第一焊接部a焊接,每块隔板上的第一焊接b,每块隔板上的第一焊接部c焊接,每块隔板上的第一焊接部d焊接。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焊接部330的数量不做限定。
52.可选的,多个第一焊接部330沿x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如此使得形成的主焰口331尺寸均相同,使得每朵火焰的燃烧均匀。在每块隔板上的第一焊接部330设置有m个时,主气流通道301的出气端口分隔为m 1个主焰口331,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53.所有隔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有隔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方便与内壳100的端部固定连接。
54.参照图4和图6,在形成多个主焰口331时,第一过孔321的设置形式有多种。示例性的,第一过孔321位沿x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一个第一过孔321对应一个主焰口331,如此设置方便第一过孔321的加工。示例性的,每个主焰口331对应多个第一过孔321,多个第一过孔321沿x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在混合气体穿过第一过孔321时能够被进一步的均匀,进一步提高燃烧的均匀性。
5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板上设置有凸出的凸块,凸块焊接形成第一焊接部330。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实现焊接,还有利于保证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间距。
56.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7和图8,隔板组件300具有中间平面o,隔板组件300关于中间平面o对称。每块隔板朝向中间平面o凸出形成第一焊接部330,外侧隔板320朝向中间平面o凸出形成第一焊接部330,内侧隔板310朝向中间平面o凸出形成第一焊接部330,可以理解的是,内侧隔板310与中间平面o距离近,其凸出的尺寸小;外侧隔板320与中间平面o距离远,其凸出的尺寸大。如此设置加工简单方便,有利于节约成本。
57.为了保证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实施例在相邻两个隔板中的至少一者上朝向该两个隔板的间隔凸出,形成相抵接的支撑凸台。
58.结合图5和图8,外侧隔板320的部分区域朝向内侧隔板310凸出形成第一支撑凸台341,第一支撑凸台341与内侧隔板310抵接,保证外侧隔板320和内侧隔板320之间的间隔。其中,第一支撑凸台341可以是圆形凸台、椭圆形凸台、长条形凸台等,第一支撑凸台34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支撑凸台34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结合图5和6,第一支撑凸台341为圆形,第一支撑凸台34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外侧隔板320的两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支撑凸台341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59.结合图5和图8,内侧隔板310的部分区域朝向中间平面o凸出形成第二支撑凸台342,两个内侧隔板310的第二支撑凸台342相抵接抵接,保证两个内侧隔板310之间的间隔。
其中,第二支撑凸台342可以是圆形凸台、椭圆形凸台、长条形凸台等,第二支撑凸台342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二支撑凸台34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结合图5和6,第二支撑凸台342为沿z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台,第二支撑凸台342设置有五个,每个主焰口331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支撑凸台342。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支撑凸台342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60.结合图5和图8,内侧隔板310的部分区域朝向中间平面o凸出形成第三支撑凸台343,两个内侧隔板310的第三支撑凸台343相抵接抵接,保证两个内侧隔板310之间的间隔。其中,第三支撑凸台343可以是圆形凸台、椭圆形凸台、长条形凸台等,第三支撑凸台343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三支撑凸台343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结合图5和6,第三支撑凸台343为圆形凸台,第三支撑凸台343设置有四个,每个第一焊接部330分别对应一个第三支撑凸台343。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三支撑凸台343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61.本技术实施例的隔板通过设置支撑凸台,不仅有利于保证相邻两个隔板之间的间隔,还可以起到加强隔板强度的作用,又能够起到阻挡气流、均匀气流的作用。
62.结合图4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的外侧隔板320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焊接部322,第二焊接部322与外侧隔板320内侧相邻的隔板焊接,也就是说,第二焊接部322与内侧隔板310焊接,进一步提高隔板组件30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63.可选的,第二焊接部322与第一焊接部330相对,第二焊接部322与第一焊接部330一一对应,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外侧隔板320的上下两端受力均衡,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64.可选的,外侧隔板320的部分区域朝向内侧隔板310凸出形成第二焊接部,如此设置加工简单方便,有利于节约成本。
65.继续参照图4至图6,外侧隔板320的底端位于外侧隔板320内侧相邻的隔板的上方,也就是说,外侧隔板320的底端高于内侧隔板310的底端,如此内侧隔板310的底部的部分区域露出在外侧。第二焊接部322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条350,第二连接条350延伸至外侧隔板320内侧相邻的隔板的底端,第二连接条350与外侧隔板320内侧相邻的隔板焊接。也就是说,第二连接条350与内侧隔板310焊接,第二连接条350为l型条。
66.本技术实施例如此设置,使得隔板组件300的底端开口不平齐,从而对气流形成阻挡,使得气流在此分隔,以分别进入不同的主焰口331。
67.参照图1至图3,外壳200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内壳100两侧的第二侧板210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板210顶端的第二连接条220,部分第二侧板210与内壳10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第二连接条220分别与两侧的第二侧板210的顶端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两个第二侧板210之间的距离,避免影响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的出气端口的尺寸。可选的,第二连接条22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连接条220沿x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二侧板210顶端端口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68.第二侧板210的部分区域背离内壳100凸出形成安装凸台214。在火排安装在燃烧器内时,相邻两个火排的安装凸台214抵接,提高火排安装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保证相邻两个火排之间的间隔。其中,安装凸台214可以是圆形凸台、椭圆形凸台、多边形凸台等,安装凸台214可以设置一个,安装凸台214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安装凸台214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本技术实施例对安装凸台214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69.第二侧板210的部分区域朝向内壳100凸出形成第一抵接凸台211和第二抵接凸台212,第一抵接凸台211与第一焊接凸台131的上下两端的内壳100抵接。第二抵接凸台212位于第一抵接凸台211的下方,第二抵接凸台212与形成第一引射通道110的第一侧板130抵接。
70.第一抵接凸台211可以是沿z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凸台。第一抵接凸台21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抵接凸台21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结合图1和图2,其中相邻两个第一抵接凸台211之间设置有阻隔凸条213,阻隔凸条213与内壳100之间具有间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的阻隔凸条213起到对气流的阻挡作用,避免气流太大。第一抵接凸台211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以图示为限制。
71.第二抵接凸台212可以是半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抵接凸台212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7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二侧板210上设置第一抵接凸台211和第二抵接凸台212使得第二侧板210与内壳100之间保持间隔,即保证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的尺寸,而且第一抵接凸台211和第二抵接凸台212还可以起到阻挡气流的作用,有利于保证二次空气出气的均匀性。
73.可选的,外壳200的第二侧板210的顶端端面凸出于主气流通道301的出气端口,如此可以限制二次空气,使得主火焰向中间靠拢,提高火焰燃烧的聚拢效果。
74.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9,内壳100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130,两个第一侧板130的部分区域连接,两个第一侧板130的部分区域具有间隔形成第一引射通道110和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两个第一侧板130的右侧和底端连接,例如焊接、包边连接等。两个第一侧板130的左侧部分区域连接,部分区域形成第一引射通道110的进气端口和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的进气端口。两个第一侧板130的顶端具有间隔形成火焰燃烧的端口。
75.可选的,第一引射通道110的进气端口和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的进气端口平齐,如此可以提高空气进入第一引射通道110和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的均匀性,且提高火排与燃烧器的燃烧架连接的便利性。
76.内壳1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即图1中所示的方向的左侧和右侧。结合图1,内壳100的第二侧设有用于与燃烧架卡接的卡合口140,并且,内壳100的第二侧的顶端与燃烧架卡接,如此火排的第二侧固定在燃烧架上。外壳200的第一侧与内壳100的第一侧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部150,第一连接部150的底面形成与燃烧架抵接的抵接平面151,并且,第一连接部150的顶端与燃烧架卡接,如此火排的第一侧固定在燃烧架上。由此,火排稳定的安装在燃烧架上,安装方式简单可靠。
77.继续参照图9,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远离其进气端口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过气板部121,过气板部121上设置有第二过孔1211。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的左端为其进气端口,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右端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过气板部121,过气板部121设置在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的两侧。过气板部121为平板部,方便加工第二过孔1211。第二过孔1211用于连通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和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第二过孔1211可以设置一个,第二过孔1211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两个。第二过孔1211的形状可以任意,例如第二过孔1211为腰型孔。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过孔1211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7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气板部121方便设置第二过孔1211,而且过气板部121还
使得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右端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其左端的横截面面积,有利于提高二次空气的流速,使得二次空气快速进入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其中,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的横截面为yz平面切割形成的平面。
79.结合图3和图9,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引射通道110包括连通的第一段111、第二段112、第三段113、第四段114以及第五段115。其中,第一段111的左端为第一引射通道110的进气端口,第一段111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段111的左端与第二段112连通,且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相切,使得混合气体流动更加顺畅。第三段113与第二段112连通,第三段113大致呈三角形,且第三段113的横截面面积从左向右逐渐减小。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以及第三段113的形状大致呈向左开口的u型通道。并且,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位于该u型通道内,在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和u型通道之间部分的第一侧板130接触焊接,方便第二侧板210与第一侧板130焊接,且有利于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
80.第四段114与第三段113连通,第四段114沿x轴方向延伸,如此可以使得混合气体沿x轴方向均可以进入主气流通道301。第五段115与第四段114连通,第五段115沿x轴方向延伸,第五段115位于第四段114的上方。
81.第一段11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3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段111沿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第一间隔;第二段112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30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段112沿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第二间隔;第三段113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30之间的距离,即第三段113沿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第三间隔;第四段114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30之间的距离,即第四段114沿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第四间隔;第五段115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130之间的距离,即第五段115沿y方向的尺寸,定义为第五间隔。
82.其中,第二间隔小于第一间隔,如此在第二段112的侧壁形成外壳200的焊接区域;第三间隔小于第二间隔,如此设置使得形成第三段113的第一侧板130与第二侧板210之间具有间隔,方便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第四间隔小于第三间隔,如此设置使得第四段114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三段113的横截面面积,如此混合气流在此处的流速和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在通过第四段114后,沿x方向变得更加均匀,以使的混合气体沿x方向可以均匀的燃烧。第五间隔大于第四间隔,如此设置可以避让隔板组件300的底端,避免发生干涉;而且还可以使得混合气流大量进入主气流通道301,提高混合气体流通的顺畅性。
83.形成部分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部分第一引射通道110以及辅气流通道302的第一侧板130,与外壳20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
84.具体结合图3和图9,第二侧板210通过焊接区域160与第一侧板130焊接。其中,焊接区域160包括图9中的六个虚线的椭圆区域,应当理解,虚线的椭圆区域仅是对焊接区域160位置以及范围的大致限定,并不能理解为本技术实施例对焊接区域160具体位置和范围的限定。外壳200与内壳100左侧的第一连接部150的区域、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左端的第一部分区域、第一部分区域和第一连接部150的区域之间的第二部分区域、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下部的第三部分区域、第二段112的部分区域以及内壳100右侧的第四部分区域,焊接,如此外壳200与内壳100固定连接;外壳200的底端开口,以配合内壳100的顶部端口,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的出气端口。
85.由此,u型通道的其他部分区域和第三段113及其以上的部分区域,与外壳200之间
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在二次空气经过第四段114对应部分的分道时,该段的通道沿x轴方向延伸,使得二次空气可以沿x轴方向均匀分布。并且,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在第五段115对应部分、第一焊接凸台131对应部分以及第一焊接凸台131上部区域的对应部分,横截面面积变化,如此使得二次空气的流速和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二次空气在x轴方向变得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燃烧的均匀性。
8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射通道110各段以及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各段的横截面,指的是yz平面切割形成的截面。
87.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88.参照图10和图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包括:燃烧架410以及火排1000,火排1000安装燃烧架410上。其中,火排100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火排1000沿y轴方向间隔布置。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火排1000,实际上,火排1000的数量与燃烧架410上设置的混气孔411的数量相同。
89.燃烧架410设置有混气孔411和二次空气孔412,混气孔411与第一引射通道110连通,以向第一引射通道110输入混合气体;二次空气孔412与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连通,以向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输入二次空气。
90.燃烧架410通过设置混气孔411可以均衡进入到每个火排1000的混合气体,设置二次空气孔412可以均衡进入到每个火排1000的二次空气,提高每个火排1000之间燃烧的均匀性。
91.为了进一步提高燃烧的均匀性,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还包括调风板430,调风板430固定在燃烧架410上,且调风板430与燃烧架410设置混气孔411和二次空气孔412的侧板贴合。并且,调风板430上设置有与混气孔411正对的第二调风孔432、与二次空气孔412正对的第三调风孔433以及位于第二调风孔432下方的第一调风孔431。其中,第一调风孔431、第二调风孔432以及第三调风孔433均为矩形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调风板430均匀火排1000之间的气流的均匀性。
92.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还包括燃烧室壳体420,位于燃烧架410和调风板430的外侧,用于形成燃烧空间。燃烧室壳体420上设置有进风口421,进风口421与燃气热水器的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9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混气孔411和二次空气孔412的开口方向相同。进风口421的开口方向与混气孔411的开口方向不同,如此由进风口421进入的空气经过一段通道进入混气孔411和二次空气孔412,可以避免进风口421的风直接吹向混气孔411和二次空气孔412,而影响燃烧的均匀性。
94.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混气孔411和二次空气孔412的开口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进风口421的开口方向沿z轴的正方向。此时,燃烧架410的底部和燃烧室壳体420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在调风板430和燃烧室壳体42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第二空腔,如此进风口421的空气进入第一空腔,并通过第一调风孔431初步均匀气流后进入第二空腔;然后部分空气通过第二调风孔432再次均匀气流后进入第一引射通道110,部分空气通过第三调风孔433再次均匀气流进入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
9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调风板430上设置第一调风孔431、第二调风孔432以及第三
调风孔433,对空气进行双重调节,提高进入到每个火排1000的空气的均匀性,从而调高燃烧的均匀性。
9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包括:水箱、风机以及上述实施例的燃烧器,水箱安装在燃烧器的顶端,风机安装在燃烧器的底端,且风机的出风口与燃烧器的进风口连通,风机为燃烧器燃烧提供空气,燃烧器的火排燃烧形成的高温烟气与水箱换热,从而加热水箱内的水。
9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其火排1000包括内壳100、外壳200以及隔板组件300,其中,外壳200位于部分内壳100的外侧,外壳200与其内侧的部分内壳10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内壳100形成第一引射通道110以及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二次空气进气分道120和二次空气出气分道201连通形成二次空气通道,为燃烧提供二次空气,提高燃烧的充分性和均匀性,提高燃烧效果。隔板组件300位于内壳100的内侧,隔板组件300与内壳10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辅气流通道302,隔板组件300形成主气流通道301,主气流通道301分别与第一引射通道110以及辅气流通道302连通。如此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经由第一引射通道110进入主气流通道301,燃烧形成主火焰;部分混合气体进入辅气流通道302,燃烧形成辅火焰。本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空气通道设置在火排1000内,能够减少火排之间的间隔,使得燃烧器结构更加紧凑。
98.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