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及肠道植管器械

2022-04-25 04:26: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内镜应用的医疗器材,特别是一种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以及具有该夹持装置的肠道植管器械。


背景技术:

2.内镜钛夹(简称钛夹)是一类实现组织尤其是消化道缝合止血处理的医疗器械,其具有创伤性小、止血速度快、再出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特点,在临床上不仅被运用于组织缝合和止血,还用于医械的体内固定,如目前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中,利用内镜引导钛夹,通过钛夹对tet管的固定线环以及组织进行夹合固定,并通过肠道植管实现全结肠给药、结肠途径粪菌移植等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并取代了传统直肠给药方法。
3.发明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其一是内镜肠道植管术的手术过程仍较为繁琐,其二是因目前钛夹结构所限,在实现止血或组织封闭的效果上较为良好,在完成对tet管固定线环的固定效率、固定效果上均具有一定的不足,具体的:(1)将内镜经肛门送入肠道后,再将tet管从内镜钳道并送至目标部位时,需要在确保tet管前端留在目标部位的状态下退出内镜,由于此时tet管未与肠道内壁相互固定,此时需要患者配合吸气并边轻微旋转退镜,以及助手配合向肛门内短距离插拔调整tet管,避免退出内镜时使tet管被牵动而被带离目标部位;而后再次经肛门送入内镜至肠道后,再使用钛夹直接将tet管的固定线环与肠壁相固定,在tet管不在目标部位时,还需要将使用钛夹夹持线环后,再以内镜、钛夹共同引导调整tet管至目标部位,并将钛夹、固定线环与目标部位肠壁相固定;受限于目前钛夹形态结构,在tet管的第一站至少需要用2枚钛夹对固定线环进行固定以保证牢靠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第2-4 站酌情决定是否使用钛夹,依需要每站用0-2枚钛夹进行固定;在每次施放钛夹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操控内镜末端的活动部,并带动钛夹使夹腿勾取固定线环,并选择合适的肠壁位置进行固定。而完成该动作的内镜位置调整过程需要较高的熟练度,并且需要助手配合短距离插拔调整tet管以调整固定线环的位置,效率较低且相对较为不便。
4.(2)目前的被广泛运用的钛夹锁定结构为滑槽夹片-固定轴结构,或封闭套-弹性夹结构两种,前者如zl201410222753.7公开的一种止血夹,其经钢丝扣带动活动销轴,使活动销轴带动两夹片夹合,在夹持臂移动使得固定销轴位于滑槽末端的弯折结构时,两个夹持臂处于锁定闭合位置而实现锁定;后者如zl202021094414.2公开的一种新型止血夹,其套筒内的弹性夹子向近端移动至锁止槽时,锁止槽对弹性夹子侧边的弹性突刺进行卡合固定而实现锁定。
5.由于此两类夹子的锁定结构均是暴露在外的,其目的是实现较为良好的组织缝合
和止血效果,并能够在组织愈合后实现自脱离;但在完成经内镜肠道植管术时,由于需要维持tet管在肠道内数周至数月,而此两类钛夹外露的锁定结构容易被肠道的蠕动或肠道内粪便的摩擦而脱离,故在肠道内留置的时间相对较短;而出现钛夹脱落而使tet管未能留置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则需要患者再次断食、置入内镜、进行新的tet管植入固定,不仅会为患者带来不适,而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其在内镜下使用具有良好的可控度,能够便捷、安全地使夹具固定到皱褶曲折的肠壁的目标部位上;且其锁定结构位于套筒内部,不易因肠道蠕动或肠道内容物的摩擦而使夹具脱落。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一种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包括套筒、轴向护管、控制线、操控机构、至少两夹腿,其中:其套筒设置有开合槽,套筒近端的套筒顶孔通向套筒内空间;其夹腿通过转轴与开合槽一一配对铰接,并使各夹腿远端相互形成夹结构;夹腿近端设置于套筒内,夹腿内侧面自远端至近端设置有引导面、卡合面;套筒内的引导块位于引导面围合区内时与各引导面滑动配合,位于卡合面围合区内时与各卡合面相卡合;其控制线近端与操控机构连接,远端可分离地与引导块相固定;在操控机构经控制线对引导块施加小于第一预设力进行推拉,引导块沿各引导面远近滑移而控制各夹腿的开合;操控机构经控制线对引导块施加大于第一预设力进行牵拉,使引导块自引导面围合区克服各远端挡块阻碍而被拉至卡合面围合区内,引导块顶压各卡合面使各夹腿远端形成锁定夹合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引导块与各引导面、各卡合面之间的接触面均呈弧面,所述引导面的近端部分呈与所述接触面相配合的弧面,远端呈与所述接触面相切的斜面;所述卡合面呈与所述接触面相卡合的弧面。
9.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和轴向护管远端之间经套环结构相互套合,所述引导块的表面具有与夹腿配对的沟槽。
10.进一步的,所述沟槽的沟槽底壁呈凸面,所述引导面的内侧面、卡合面的内侧面呈凹面状。
11.进一步的,各接触面均位于同一拟合球面上。
12.进一步的,所述轴套护管远端为3-5cm的弹簧管,近端为柔性塑料管。
13.进一步的,所述夹腿远端夹合时,夹腿近端外侧抵接套筒内壁。
14.进一步的,操控机构经控制线对引导块施加大于第二预设力进行牵拉时,引导块顶压各卡合面的近端挡块阻碍引导块脱离卡合面围合区向近端移动,并使控制线远端与引导块相分离。
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线远端末端具有释放头,所述释放头与引导块的引导块内孔相卡合;操控机构经控制线对引导块施加大于第二预设力进行牵拉时,释放头与引导块内孔的卡合部位相互分离。
16.进一步的,所述引导块沿各引导面滑移至最远端时,各夹腿近端不与控制线接触且各夹腿之间不相互交叠。
17.进一步的,还设置有封闭所述套筒顶孔的封闭块,所述封闭块具有所述控制线远端可穿过但引导块不可穿过的出线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1.本发明提供的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通过利用引导块-引导面作为夹腿的开合调整结构、引导块-卡合面作为夹腿的锁定夹合结构,在控制夹具整体结构较低复杂度的基础上,在套筒内空间实现开关调整和锁定夹合结构的设置,能够防止因肠道内容物摩擦或肠道蠕动等影响,导致夹子锁定结构直接受到摩擦而提前脱落的技术问题;2.合理的设置引导块的形态,配合套筒-轴向护管远端之间的套环结构,能够在操控机构经控制线对引导块施加旋转作用力时,使夹腿被引导块的沟槽带动,而使夹体部分沿轴向护管轴心线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夹具的可控性;同时沟槽结构对于片材成型式的夹腿具有良好的结构维持作用;3.本发明提供的夹具结构,其较低的结构复杂度得以便利的设置多枚夹腿,优选地以二至四枚为宜;在引导块能够同步带动各夹腿的合拢、锁定,配合夹腿远端设置的嵌合面结构,在任意相邻夹腿与目标部位夹合时即能够完成施夹,解决了现有大多数两夹腿式夹具夹持操作过程夹合面移动操控较为困难的弊端;4.本发明提供的夹具结构中的控制线,可在操控机构的控制下,提供以第一预设力控制引导块-卡合面锁定夹合,以第二预设力控制引导块-控制线/释放头分离和控制引导块带动夹腿使夹体旋转的多种控制功能,还能够提供如tet管的导丝般的引导轴向护管植入、在x光下透视观察目标、内镜退出时辅助拔管等功能。
19.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该用于内镜下经肛门向肠道完成肠道植管的器械。
20.该肠道植管的器械具有上述经引导块启闭锁定的夹具,并且其套筒和轴向护管之间相互固定,轴向护管为表面具有若干出药孔的柔性中空管道,且至少具有一个固定线环设置于轴向护管表面。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肠道植管器械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1.在内镜腔道的引导下,肠道植管器械经肛门向肠道内的深度植入后,能够通过夹头部分对施夹部位进行固定或预固定,能够肠道植管器械在肠道内长时间地维持固定;2.相对于tet管植入的操作方法,退出内镜时在调整肠道植管器械时更为便利,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对固定线环不必要的辅助施夹;以医用塑料或金属为材质制造的塑料弹簧管,配合柔性塑料管作为轴套护管的方案,能够进一步赋予退出内镜时的便利性;3. 本发明提供的肠道植管器械在完成植入后,能够通过外部的给药装置向轴向护管输送药液,药液经过轴向护管上设置的出药孔向肠道传输而完成如全肠道药液灌注等治疗。
附图说明
22.图1是实施例1夹具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夹具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两夹腿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夹具的自然夹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夹具的最大张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夹具的锁定夹合且控制线分离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夹体部分与控制线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夹具的肠道植管器械自然夹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具有实施例2夹具的肠道植管器械锁定夹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3夹具一的肠道植管器械自然夹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3夹具二的肠道植管器械自然夹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3夹具三的肠道植管器械自然夹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4夹具的组合状态剖面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5肠道植管器械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5肠道植管器械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实施例1详见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经引导块12启闭锁定的夹具,包括套筒11、控制线20、轴向护管30、操控机构40、两根夹腿13,其中:套筒远端111呈向套筒11轴心线方向收缩的锥形口,套筒中部113呈圆柱薄壁,套筒近端114呈相对于套筒中部113而向套筒11轴心线方向收缩的圆柱薄壁;在套筒远端111
至套筒中部113过套筒11轴心线地对称设置有两个开合槽112,套筒远端、中部、近端(111,113,114)围合的内部空间形成了套筒11内空间,而套筒近端114的套筒顶孔115通向套筒11内空间;套筒近端114形成的圆柱薄壁被套合于轴向护管30内,使得套筒近端114和轴向护管30之间形成了套环结构;两转轴14垂直于套筒11轴心线方向并安装于套筒11侧壁的转轴孔,使两夹腿13通过转轴14与两开合槽112配对铰接,并使两夹腿13远端相互形成夹结构并外露于套筒11外,两夹腿13近端均设置于套筒11内,并且当两夹腿13绕转轴14旋转至两夹腿13远端相互夹合时,夹腿13近端外侧抵接套筒11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夹腿13由片状材料通过冲压折制而成,两夹腿13的远端之间呈相互配对的嵌合面134,两夹腿13的内侧面相对地自远端至近端设置有引导面130和卡合面133,引导面远端部分132呈斜面,引导面近端部分131呈弧面;呈弧面的卡合面133设置于引导面130的近端一侧,且在引导面近端部分131的弧面上沿与卡合面133远端部分的下沿之间形成远端挡块135,卡合面133的近端部分的设置有向套筒11轴心线方向延伸的近端挡块136;故从整体上看,引导面130、卡合面133均呈向套筒11外一侧凹陷的凹面状。
29.本实施例中,控制线20近端与操控机构40连接,远端可分离地与引导块12相固定,引导块12整体呈球状,球状引导块12经套筒顶孔115进入并设置于套筒11内。在自然夹合状态与夹具开合过程时,引导块12设置于引导面围合区137内,球状引导块12的表面与各引导面130之间的接触面相互滑动配合,当引导块12位于各引导面远端部分132的斜面时,接触面与其相切;当引导块12位于各引导面近端部分131时,接触面与其相配合。
30.在该夹具实际应用时,将该夹具送至内镜钳道内,由于柔性塑料管31材质的轴向护管30被套合在内镜钳道内,故当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对引导块12施加作用力时,柔性的轴向护管30产生曲变时会被内镜钳道的内壁所阻碍,而不至于发生过大的形变,故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向引导块12施加的作用力能够得到较好的传递;当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对引导块12施加小于第一预设力进行推拉时,引导块12沿各引导面130远近滑移,而引导块12能相对于引导面130往复滑动而控制两夹腿13的开合;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引导块12沿各引导面130滑移至最远端,即两夹腿13之间形成最大张开角度时,各夹腿13近端不与控制线20接触且各夹腿13之间不相互交叠,通过该设置,能够避免控制线20与各夹腿13之间出现交涉而出现卡合故障。
31.当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对引导块12施加大于第一预设力进行牵拉,使引导块12自引导面围合区137克服了各远端挡块135的阻碍而被拉至卡合面围合区138内,使引导块12与各卡合面133相卡合;并且引导块12顶压各卡合面133,而使各夹腿13远端形成锁定夹合状态。
32.但是,引导块12与控制线20之间以可分离的方式相固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将控制线20远端热熔接至塑料引导块12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在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向引导块12施加第一预设力至大于第一预设力的过程中,在此力度区间范围相对不明显,要做到恰好在此力度区间范围内完成引导块12自引导面围合区137向卡合面围合区138滑移,显然是较为困难的;当然,采取将控制线20末端绕制呈小环状,或膨大化并磨圆控制线20末端后,再热熔接至塑料引导块12内的方法,其力度区间范围能够更具有可控性,但标准化同样具有一定难度;
又如图4-6,在控制线20远端末端增设释放头201是一种既能够获得良好力度范围把控的方法,释放头201形态也能够达到充分的标准化生产。诚然,释放头201形态选择和引导块12材料之间具有某种相对应的结构关系,设计人员和合理地依据引导块12材料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释放头201形状;而作为通用性较强且更为优选的,释放头201的远端可设置呈具有锥台部202的结构,采用锥台部202热熔接至塑料引导块12内,使锥台部202与引导块12的引导块12内孔相卡合的方式、或将释放头201反向穿入某种可在受力时形变的非磁性合金材料、塑料等材料制成引导块12内后,封闭穿入的底孔使释放头201与引导块12内孔相卡合的方式,能通过标准化结构更进一步地实现力度区间范围的可控化。
33.由此,当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对引导块12施加大于第一预设力进行牵拉,此时锥台部202不足以脱离引导块12内孔,但在控制线20向近端的,大于第一预设力的牵引力作用下,能使引导块12自引导面围合区137中,克服各远端挡块135阻碍而被拉至卡合面围合区138内,此时位于卡合面围合区138内的引导块12与各卡合面133相卡合,引导块12顶压各卡合面133使各夹腿13远端形成锁定夹合状态;当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对引导块12施加大于第二预设力的牵引力进行牵拉时,由于两夹腿13近端外侧抵接套筒11内壁、远端相互夹合时使夹合面相互抵接,此时引导块12被各卡合面133卡合,且近端挡块136阻止引导块12继续向近端移动,控制线20在操控机构40的拉力作用下,使得锥台部202顶开引导块12内孔,而使释放头201和引导块12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夹体得到释放,并留置于目标夹合部位。
3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夹具在内镜钳道内寻找合适植夹位置时的摆动角度可控性,可设置轴套护管远端为3-5cm的塑料弹簧管32,轴套护管近端为柔性塑料管31。相对于轴套护管整体采用柔性塑料管31的设计方案,轴套护管远端为3-5cm的塑料弹簧管32能够提供一定的角度可动性,配合内镜远端探头的角度调节段,能使夹具在实际运用时,轴向护管30的塑料弹簧管32段得以在操作时以更长的伸出长度外露于内镜探头外进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夹具在皱褶曲折的肠壁上寻找合适施夹位置的可控性;并且,由于塑料弹簧管32在受到轴向压缩力时,具有自直的性能,故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向引导块12施加的作用力能够得到较好地沿轴向进行传递。
35.实施例2如图7-9所示,在实施例1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引导块12的形态进行结构改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引导块12整体呈圆角矩块状,并在引导块12配对两夹腿13的两侧表面设置于两夹腿13配对的沟槽,并且作为与各引导面130、各卡合面133之间接触的沟槽底壁122均呈弧面,并且两接触面均位于同一拟合球面上。
36.由于冲压折制而成的夹腿13,其夹腿13结构的稳定性受制于片状薄壁材料本身的结构强度。当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对引导块12施加大于第一预设力的牵引力,使引导块12自引导面围合区137克服各远端挡块135阻碍而被拉至卡合面围合区138内过程中,以及对引导块12施加大于第二预设力的牵引力,使控制线20与引导块12发生相互分离,而引导块12顶压近端挡块136的过程中,引导块12表面的球面结构的会顶压各夹腿13向内凸出的远端挡块135、近端挡块136,在夹腿13片状薄壁结构强度不足的状态下,可能会使夹腿13的片状薄壁结构受到引导块12的相对作用力而沿球面滑移,乃至于出现一定的分离形变,而此不利于引导块12和各卡合面133的稳定卡合,以及夹腿13近端外侧对套筒11内壁的抵接紧密度;而本方案提供引导块12,相对于实施例1的球状引导块12结构,其沟槽侧壁121能够
限制冲压折制而成的夹腿13的片状薄壁结构发生相互分离的形变程度,从而有利于引导块12和各卡合面133的稳定卡合。
37.与此同时,基于引导块12的表面的沟槽设计,使得夹腿13被沟槽所围合,并且套筒近端114和轴向护管30之间经套环结构相互套合,故在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控制引导块12沿控制线20自转时,沟槽侧壁121对夹腿13侧壁提供侧向推移力,在引导块12对夹腿13的带动下,套环结构使得套筒近端114和轴向护管30之间可相对沿轴心线发生自转,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夹具在内镜钳道内寻找合适植夹位置时的夹部旋转定位可控性。
38.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还在套筒近端114的套筒顶孔115处,设置封闭套筒顶孔115的且具有一定强度封闭块5,在封闭块5中央具有控制线20远端可穿过但引导块12不可穿过的出线孔。通过封闭块5的设置,使得套筒顶孔115部分得到了结构支撑,能够维持套筒11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减少了肠道内容物经套筒顶孔115进入套筒11内空间与引导块12相互接触的概率,以及在套筒11空间内形成固结物。
39.实施例3如图10所示,为进一步提高夹腿的结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对实施例1的夹腿结构进行结构改进形成夹具一。具体的通过将夹腿13’整体或位于套筒11内的近端部分改进为实心结构,并进一步向近端延伸夹具近端部分外侧的长度;同时,修改引导块12沟槽底壁122呈弧面结构而非球面结构,对应的,各引导面130的近端部分、各卡合面133均设置呈与沟槽底壁122弧面结构配对的凹面形态,各引导面远端部分132均设置呈与沟槽底壁122弧面结构相切的斜面形态。
40.通过该设置,夹腿13’的近端部分的结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避免了片状薄壁材料制成的夹腿在受到引导块12的顶压作用力时,可能因本身的结构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局部形变;同时由于夹腿13’近端具有充足的结构强度,能够在沟槽侧壁121之间与夹腿13’侧壁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从而能减少沟槽侧壁121与引导面130所在部位的夹腿13’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尤其能减少了引导块12克服了各远端挡块135的阻碍而自引导面围合区137向卡合面围合区138滑移的所需力,使第一预设力和第二预设力之间的力度区间范围更为明显。
41.同时,由于其具有的结构稳定性,也保持了夹腿13’近端外侧对套筒11内壁的抵接紧密度,因此,能够通过改造夹腿13’远端的结构,设置在夹腿13’远端形成锁定夹合状态时,夹腿13’远端非完全闭合的状态,能够使夹具实现如当前内镜钛夹般施夹长时间后内具有自脱落的效果,具体的,通过在夹腿远端内侧设置如图11夹具二般的所具有的夹齿部13
’’
、图12夹具三般的所具有的弧状扣沿13
*
等非完全封闭且具有“类扣状”的结构时,在施夹部位的肠道皱褶在结痂后,该结构的夹腿远端因非完全闭合的状态,使夹具能够更为容易地自肠道脱离,因此实现了如当前内镜钛夹般的短时间固定牢靠,长时间易自脱落效果。
42.实施例4如图13所示,作为改进,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在套筒远端111至套筒中部113的套筒11侧壁过套筒11轴心线地且等分地设置有三个开合槽112,同时对应增加夹腿13的数目至三枚,使三枚夹腿13对应通过转轴14与三个开合槽112配对铰接,且在三枚夹腿13远端夹合时对应形成嵌合面134’结构;同样的,套筒近端114的套筒顶孔115处,设置封闭套筒顶孔115的且具有一定强度封闭块5。
43.基于球状导向块的结构设置,合理的增加开合槽112和夹腿13的数量,能够提高夹腿13远端对肠壁可施夹部位的夹合易操控性和夹合稳固度;并且,基于本发明的夹具结构方案,以二到四枚夹腿13配合对应开合槽112数目的结构,均能够实现良好排布,并且各部件能够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44.实施例5如图14-15所示,作为改进,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夹具的结构进行改造,具体的,对套筒11与塑料弹簧管32远端之间相互固定形成固定或一体化的结构;并对柔性塑料管31段进行改造,在其表面设置多个等距排布的出药孔311,并且在柔性塑料管31段表面设置一个固定线环312,此时实施例1提供的夹具经改造可作为肠道植管器械,在经内镜肠道植管术中进行治疗应用。
45.在本肠道植管进行实际进行使用时,将其经过内镜钳道通入患者肠道内,并以实施例1中的方法,在肠道的合适的施夹部位进行夹合操作,使两夹腿13形成锁定夹合状态;由于两夹腿13直接对肠道施夹位置进行固定,不仅避免了现有采用钛夹对固定线环312夹合时,可能因钛夹切割固定线环312而导致断裂的风险;另因套筒11与塑料弹簧管32远端之间不发生相互分离的结构方案,能够确保肠道植管器械在肠道内被预固定,故在调整肠道植管器械以退出内镜的过程中操作更为方便;并且因为轴向护管30具有可伸缩弯曲形变性的塑料弹簧管32段,能够减少退出内镜过程中推拉调整肠道植管器械时,对肠道施夹部位过度撕扯的影响,其巧妙的结构设计充分且有效地提高了退出内镜操作过程的便利度;同时,相对于现有的内镜钛夹暴露在外的锁定结构,本发明肠道植管的锁定结构引导块12、各卡合面133均设置套筒11内,能够避免锁定结构被肠道的蠕动或肠道内粪便的摩擦而脱离,从而能够有效延长肠道植管器械在肠道内的留置时间。
46.当然,为进一步提高肠道植管器械在肠道内的留置稳定性,同样地可对固定线环312进行施夹;当然,采用现有的内镜钛夹能够进行固定线环312的夹合固定,更优选的可采用如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夹具,其设置套筒11内的锁定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内镜钛夹具有更优的固定效果,能够使施夹后的夹具维持更长时间的留置。
47.在操控机构40经控制线20向引导块12施加大于第一预设力且小于第二预设力,使两夹腿13维持锁定夹合状态而控制线20未与引导块12分离时,保持控制线20与引导块12的结合状态,控制线20可提供如常规tet管的导丝的功能,便于透视观察目标、内镜退出时的辅助调整;另在完成肠道植管器械的植管后,能够通过以大于第二预设力的通过操控机构40抽出控制线20,再以外部的接头连接柔性塑料管31的远端部分,并采用如注射器等的药物推进装置,将药物经接头推送至轴向护管30内,使药物经出药孔311灌注至全肠道,以该方式能够实现诸如管道粪菌移植、全肠道药液灌注等治疗。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