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3:3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一种塑料外盖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保温杯等玻璃容器的容器盖通常是不锈钢材质的,但是不锈钢材质的容器盖外观较为普通,难以施加各种图案、色彩,无法满足大众对于个性化的需求。塑料材质的容器盖更容易加各种图案、色彩,所以人们期望在不锈钢或者玻璃材质的容器盖外侧再套设一个塑料材质的外盖,既环保,又美观。
3.但是目前并没有用于加工此类外盖的模具,现有模具设计在加工此类外盖时存在脱模困难,主要是因为外盖壁薄,而且有些外盖需要设计螺牙,更加难以脱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外盖注塑模具,能够顺利完成产品的成型和脱模,结构简单。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静模、上动模、侧动模和顶出机构,静模固定在固定座的上,上动模的下侧开设有成型槽,静模端部插入成型槽内,侧动模设置在上动模下侧,两个侧动模滑动设置在静模的两侧,顶出机构设置在侧动模的下侧并环绕静模设置。
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冷却静模的静模冷却流道。
7.优选的,所述静模的下端开设有静模冷却槽,静模内部设有连通静模冷却槽的静模冷却孔,静模冷却流道连通静模冷却槽。
8.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浮动板和顶出套,顶出浮动板升降设置在固定座与上动模之间,侧动模设置在顶出浮动板上侧,顶出套固定在顶出浮动板上,且顶出套设置在静模的外侧。
9.优选的,所述顶出浮动板上开设有导向槽,侧动模上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设置在导向槽内。
10.优选的,所述静模的两侧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外侧开设有凸起成型槽,静模上设有由下至上逐渐向静模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导轨,滑块沿倾斜导轨滑动设置,滑块还与顶出机构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滑块通过连接螺栓连接顶出机构,连接螺栓与滑块之间具有径向活动间隙。
12.优选的,所述侧动模的两端分别设有侧动模固定板,在侧动模固定板的下侧设有滑槽,侧动模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13.优选的,所述侧动模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让位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在静模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活动的侧动模,两个侧动模用于成型产品的
侧面,产品加工完成后,两个侧动模向两侧滑动,为顶出机构脱模让出空间,从而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脱模,结构简单。
16.在产品内表面或外表面具有一定造型时,由于造型与静模之间配合紧密,脱模时产品需要发生一定变形才能够与静模分离,但是如果产品的变形空间不足,就容易导致脱模时产品出现损坏,而本技术的两个侧动模向两侧滑动后给出了足够的变形空间,在生产内表面或外表面具有一定造型的产品时,相比现有模具更容易脱模,产品成品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立体图。
18.图2为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爆炸图。
19.图3为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侧视图。
20.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21.图5为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主视图。
22.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23.图7为静模及顶出套的立体图。
24.图8为图7所示图的俯视图。
25.图9为图8中c-c处的剖视图。
26.其中:1、底板2、连接块3、第一静模固定板4、第二静模固定板5、顶出浮动板6、侧动模固定板7、上动模8、顶板9、让位槽10、静模冷却流道11、动模冷却流道12、侧动模13、导向杆14、导向槽15、侧成型面16、静模17、顶出套18、导向柱19、导向套20、外盖产品21、静模冷却孔22、静模冷却槽23、滑块24、凸起成型槽25、连接螺栓26、倾斜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9是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8.参照图1~4,该塑料外盖注塑模具包括固定座、静模16、上动模7、侧动模12和顶出机构,静模16固定在固定座的上,上动模7的下侧开设有成型槽,静模16端部插入成型槽内,侧动模12设置在上动模7下侧,两个侧动模12滑动设置在静模16的两侧,侧动模12的内侧设有环绕静模16设置在侧成型面15,侧成型面15与静模16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顶出机构设置在侧动模12的下侧并环绕静模16设置。
29.固定底座包括底板1、连接块2、第一静模固定板3和第二静模固定板4,第一静模固定板3通过连接块2固定在底板1的上侧,第二静模固定板4固定在第一静模固定板3的上侧,静模16的下端固定在第二静模固定板4内。上动模7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一个顶板8。
30.在第二静模固定板4上固定有四个静模16,每个侧动模12的内侧设有两个侧成型面15,两个侧动模12为一组,两个侧动模12相对滑动,与两个静模16相配合,组成两个模腔的下部,上动模7下侧的成型槽与静模16顶部相配合形成模腔的上部。
31.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浮动板5和顶出套17,顶出浮动板5升降设置在第二静模固定板4与上动模7之间,侧动模12设置在顶出浮动板5上侧,顶出套17固定在顶出浮动板5上,且顶
出套17设置在静模16的外侧。侧动模12的两端分别设有侧动模固定板6,侧动模固定板6固定在顶出浮动板5的上侧,在侧动模固定板6的下侧设有滑槽,侧动模12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通过侧动模固定板6实现侧动模12与顶出浮动板5的竖向相对固定,同时侧动模12通过滑槽能够在顶出浮动板5上水平滑动。
32.顶出浮动板5上开设有导向槽14,侧动模12上固定有导向杆13,导向杆13的下端设置在导向槽14内。侧动模12通过导向杆13可以沿顶出浮动板5上的导向槽14滑动。
33.在第二静模固定板4的上侧固定有多个导向柱18,上动模7通过导向套19滑动连接导向柱18,顶出浮动板5也通过导向套19滑动连接导向柱18。
34.本实施例在侧动模固定板6的中部开设有让位槽9,在脱模时需要先将两个侧动模12向远离静模16的方向水平滑动,通过让位槽9可以使驱动侧动模12移动的机构连接内侧的两个侧动模12,而外侧的两个侧动模12通过其外侧直接连接带动其水平移动的机构即可。本实施例各附图中均未给出顶板8、顶出浮动板5以及侧动模12的驱动机构。
35.在加工完外盖产品20后,顶板8带动上动模7向上移动,然后两个侧动模12向两侧水平移动,此时顶出浮动板5向上移动,带动侧动模12以及顶出套17向上移动,顶出套17使静模16上部外侧的外盖产品20向上脱离静模16。
36.本实施例在固定座上开设有冷却静模16的静模冷却流道10,另外在上动模7上还开设有动模冷却流道11。
37.参见图5~6,静模16的下端开设有冷却静模16的静模冷却槽22,静模16内部设有连通静模冷却槽22的静模冷却孔21,静模冷却流道10连通静模冷却槽22。静模冷却槽22连通两个静模冷却孔21,冷却介质从静模冷却流道10进入静模冷却槽22,然后进入静模冷却孔21内对静模16进行冷却,相邻两个静模16的静模冷却槽22相互连通,通过排出冷却介质流道的流量,可以使得冷却介质进入静模冷却孔21内对静模16进行充分冷却。
38.参见图7~9,静模16的两侧设置有滑块23,滑块23的外侧开设有凸起成型槽24,静模16上设有由下至上逐渐向静模16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导轨26,滑块23沿倾斜导轨26滑动设置,滑块23还与顶出机构连接。滑块23通过连接螺栓25连接顶出机构,连接螺栓25与滑块23之间具有径向活动间隙。
39.通常外盖产品20的内侧需要设置多个螺牙或者卡固凸起,以使外盖与所要连接的产品牢固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滑块23上的凸起成型槽24即用于形成螺牙或者卡固凸起。在脱模时,外盖产品20内侧所形成的螺牙或者卡固凸起就需要从凸起成型槽24脱离。本实施例将滑动设置为上下滑动的结构,顶出套17向上顶动外盖产品20时会带动滑块23向上移动,由于连接螺栓25与顶出套17之间具有径向活动间隙,所以滑动向上移动时就可以沿倾斜导轨26向径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得螺牙或者卡固凸顺利从凸起成型槽24脱离,这样外盖产品20就可以是发生非常小变形甚至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与静模16分离。
4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首先侧动模12向靠近静模16的方向移动,然后顶板8带动上动模7向下移动,完成合模。向上动模7、侧动模12以及静模16合围构成的模腔中注入原料图中未示出注料孔,注料孔可开设于上动模7上,在模腔中成型外盖产品20。顶板8带动上动模7向上移动,然后侧动模12向远离静模16的方向移动,顶出浮动板5带动顶出套17和侧动模12向上移动,顶出套17向上推动外盖产品20,使外盖产品20与静模16分离,在顶出套17推动外盖产品20的同时还带动滑块23向上移动,使得外盖产品20内侧的螺牙或者卡固凸顺利从
凸起成型槽24脱离,完成外盖产品20的脱模。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