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粉碎机辊筒针布包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1:5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筒包卷技术领域,是一种粉碎机辊筒针布包卷装置。


背景技术:

2.碱纤维素通过黄化之后生成纤维素黄酸酯钠,碱纤维素的粉碎度越高粉碎效果就越好黄化就越均匀越彻底,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块状的碱纤维素的粉碎过程是通过粉碎机的3根辊筒的相对运动对碱纤维素进行粉碎的,辊筒是粘胶纤维行业制胶工艺的一种重要配件。
3.辊筒是在光滑的辊子表面通过特殊工艺将成品针布缠绕固定而成,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辊筒的尖刺会变钝最终会影响到粉碎效果,钝了之后就需要对辊筒表层的针布进行清理,清理之后通过专用的辊筒包卷设备将新的针布固定在辊子表面。
4.以前是将辊子交给第三方厂家进行包辊,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价位高且碱纤维素的粉碎度不均匀,经过长期的质量反馈和攻关之后辊筒质量与预期始终有一定的差距。
5.我公司针对粉碎机辊筒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碱纤维素粉碎度不匀,耗电量大,震动大,因辊筒包卷不紧造成针布崩断的问题,通过重新设计辊筒包卷工艺,改变焊接方法,通过动平衡检测保证振动值在标准范围内,最终实现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耗电量,碱纤维素粉碎度达到工艺要求的目标。
6.原先的粉碎度保持在160g/l,通过重新设计的辊筒包卷工艺之后粉碎度提升至120g/l。目前辊筒包卷工艺成熟,粉碎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碎机辊筒针布包卷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给辊筒包卷针布时不紧实紧密及包卷不均匀等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粉碎机辊筒针布包卷装置,包括支架、刺辊支座、辊筒、张力装置、滑动轨道及侧压装置,支架上端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结构相同的刺辊支座,两个刺辊支座上共同放置有用于包卷针布的辊筒,支架后侧设有带动辊筒转动的电机,支架右侧固定有前后向的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安装有能够沿滑动轨道前后滑动的张力装置,张力装置左端设有能够使针布紧密缠绕于辊筒外侧的侧压装置,针布首端和尾端均固定有逐渐变窄的收缩段。
9.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10.上述侧压装置可包括调节座、侧压滚轮、侧压连接杆及秤锤,侧压连接杆右部与张力装置左端铰接连接在一起,侧压连接杆前侧左右间隔设有若干个前后贯穿的调节孔,侧压连接杆与位于辊筒正上方的调节座通过安装于其中一个调节孔内的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调节座下端安装有侧压滚轮,对应侧压滚轮上方位置的调节座前侧设有挂钩,挂钩前方设有导向座,导向座上设有前后管贯通的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一端与挂钩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位于导向座下方的秤锤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挂绳。
11.上述张力装置可包括张力底座、张力调节板、夹持装置及张力连接杆,张力底座安装在前后两端设有挡板的滑动轨道上端,张力底座呈倒“凵”状,张力底座右侧上端与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张力调节板右部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张力调节板右部后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部前侧设有夹持装置,对应夹持装置右方位置的固定板右部前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轴线前后向设置的第一横向滚轮,对应第一横向滚轮右侧位置的张力调节板上侧转动安装有中心轴线垂直于张力调节板上侧表面且成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滚轮,对应夹持装置左方位置的固定板左部前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轴线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横向滚轮,对应第二横向滚轮左侧位置的张力调节板上侧转动安装有中心轴线垂直于张力调节板上侧表面且成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滚轮,张力调节板左侧固定有张力连接杆,张力连接杆右部前侧设有前后向的第三横向滚轮,张力连接杆左端与侧压连接杆右部铰接连接在一起。
12.上述夹持装置可包括固定夹板、移动夹板、夹持挡板及螺杆,固定夹板后侧固定在固定板前侧,张力调节板前部上侧固定有后侧与固定夹板前侧之间设有间距的夹持挡板,夹持挡板前侧中间设有螺纹孔,固定夹板和夹持挡板之间设有移动夹板,移动夹板前侧转动安装有前部螺接于螺纹孔内的螺杆,对应夹持挡板前侧位置的螺杆前端固定有把手。
13.上述刺辊支座可包括刺辊底座和压板,刺辊底座下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支架前侧上端,刺辊底座上端中部设有上宽下窄且前后向贯通的凹槽,辊筒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刺辊底座上的凹槽内,刺辊底座上侧与压板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
1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首先,使针布穿过张力装置,将针布首端与辊筒前端焊接在一起,启动电机控制辊筒转动,使针布随着辊筒转动开始缠绕,缠绕过程中,手动推动张力装置连带针布沿滑动轨道逐渐向后移动,使针布沿着辊筒从前至后的缠绕,缠绕的同时,手动控制侧压装置保持针布始终朝着前侧紧密靠紧。其中张力装置使针布缠绕的更紧实平整,给辊筒包卷针布时不会中部下凹变形的情况,及齐针现象(针尖螺旋线水平面投影与棍体轴线形成的夹角≤20
°
时称为齐针现象);侧压装置使针布缠绕的每圈之间更紧密。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侧压装置主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1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张力装置的主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18.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张力装置的俯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支架,2为刺辊底座,3为辊筒,4为滑动轨道,5为张力底座,6为张力调节板,7为张力连接杆,8为第一限位滚轮,9为第一横向滚轮,10为第二横向滚轮,11为第二限位滚轮,12为压板,13为第三横向滚轮,14为固定板,15为固定夹板,16为移动夹板,17为夹持挡板,18为螺杆,19为把手,20为调节座,21为侧压滚轮,22为侧压连接杆,23为调节孔,24为挂钩,25为挂绳,26为秤锤,27为针布,28为导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如附图1、2、3、4所示,该粉碎机辊筒针布包卷装置包括支架1、刺辊支座、辊筒3、张力装置、滑动轨道4及侧压装置,支架1上端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结构相同的刺辊支座,两个刺辊支座上共同放置有用于包卷针布27的辊筒3,支架1后侧设有带动辊筒3转动的电机,支架1右侧固定有前后向的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上安装有能够沿滑动轨道4前后滑动的张力装置,张力装置左端设有能够使针布27紧密缠绕于辊筒3外侧的侧压装置,针布27首端和尾端均固定有逐渐变窄的收缩段。
24.根据需求,辊筒3为现有技术,辊筒3前后两端各设有一条环形边条槽,辊筒3前侧的环形边条槽前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齿,辊筒3后侧的环形边条槽后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齿,针布27为现有技术,选用197米、35公斤的德国格罗兹-贝克特针布27。针布27距离首端150mm的位置到首端之间逐渐修磨成宽度为7mm到2mm,倾斜的一侧远离辊筒3前端,以便于针布27螺旋缠绕于辊筒3外侧,针布27距离尾端150mm的位置到尾端之间逐渐修磨成宽度为7mm到2mm倾斜的一侧远离辊筒3后端,以便于针布27的前后两端对齐,便于固定。
25.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先将边条(钢条)嵌入环形边条槽内,边条头尾端结合处应留0.5-1mm的间隙,然后,将首端宽度磨小的针布27穿过张力装置后挤入辊筒3前端的边条头尾之间的缝隙内,将针布27首端与边条、辊筒3用氩弧焊焊接在一起,开始启动电机控制辊筒3转动,使针布27随着辊筒3转动开始缠绕,缠绕过程中,推动张力装置连带针布27沿滑动轨道4逐渐向后移动,使针布27沿着辊筒3从前至后螺旋式缠绕,缠绕的同时,控制侧压装置保持缠绕于辊筒3外侧的相邻两圈针布27靠紧,针布27缠绕到辊筒3尾端时,固定方式与首端相同,焊点不高于针尖。其中张力装置使针布27缠绕的更紧实平整,使辊筒3包卷针布27时不会中部下凹变形以及齐针现象(针尖螺旋线水平面投影与棍体轴线形成的夹角≤20
°
时称为齐针现象);侧压装置使针布27缠绕的每圈之间更紧密。
26.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粉碎机辊筒针布包卷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7.如附图1、2所示,侧压装置包括调节座20、侧压滚轮21、侧压连接杆22及秤锤26,侧压连接杆22右部与张力装置左端铰接连接在一起,侧压连接杆22前侧左右间隔设有若干个前后贯穿的调节孔23,侧压连接杆22与位于辊筒3正上方的调节座20通过安装于其中一个调节孔23内的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调节座20下端安装有侧压滚轮21,对应侧压滚轮21上方位置的调节座20前侧设有挂钩24,挂钩24前方设有导向座28,导向座28上设有前后管贯通的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一端与挂钩2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位于导向座28下方的秤锤26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挂绳25。
28.根据需求,调节座20可以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侧压连接杆22上最左端的调节孔23内。在使用过程,调节座20前侧固定有垂挂于支架1前侧的配重秤锤26,使侧压滚轮21产生偏向辊筒3前侧也就是起始端的作用力,将针布27向起始端一侧压紧,通过张力装置持续产生的垂直于辊筒3向右的拉力和配重秤锤26给侧压滚轮21产生偏向起始端方向的作用力,这两个几乎垂直的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同时作用在针布27上,与人工的配合可以压实每一圈
针布27。包卷时秤锤26的配重可根据现场包卷情况适当增减,保持每圈针布27之间相互贴合紧密。
29.如附图1、3、4所示,张力装置包括张力底座5、张力调节板6、夹持装置及张力连接杆7,张力底座5安装在前后两端设有挡板的滑动轨道4上端,张力底座5呈倒“凵”状,张力底座5右侧上端与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张力调节板6右部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张力调节板6右部后端固定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中部前侧设有夹持装置,对应夹持装置右方位置的固定板14右部前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轴线前后向设置的第一横向滚轮9,对应第一横向滚轮9右侧位置的张力调节板6上侧转动安装有中心轴线垂直于张力调节板6上侧表面且成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滚轮8,对应夹持装置左方位置的固定板14左部前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轴线前后向设置的第二横向滚轮10,对应第二横向滚轮10左侧位置的张力调节板6上侧转动安装有中心轴线垂直于张力调节板6上侧表面且成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滚轮11,张力调节板6左侧固定有张力连接杆7,张力连接杆7右部前侧设有前后向的第三横向滚轮13,张力连接杆7左端与侧压连接杆22右部铰接连接在一起。
30.根据需求,张力调节板6上侧可设有前后向设置的条形安装孔,第一限位滚轮8和第二限位滚轮11的轴杆均向下穿过安装孔后用螺母固定,可根据实际操作需要改变成对的第一限位滚轮8在安装孔内之间的距离,及改变成对的第二限位滚轮11在安装孔内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在第二横向滚轮10与第二限位滚轮之间增加成对设置的第二限位滚轮11,第一横向滚轮、第二横向滚轮及第三横向滚轮上表面均与针布27下表面接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张力装置不断向辊筒3尾端移动,将针布27卷满辊筒3,为防止包卷针布27时细粉碎辊辊体中部下凹变形,在辊筒3两端各80mm宽的范围内张力调整至7-8kg,其余中间部位张力调整至5-6kg,张力调整要逐步增减,平缓过渡,其中夹持装置用来调节针布27的张力,在增加张力的过程中不影响针布27从夹持装置中移动,第一限位滚轮8、第二限位滚轮11均是用来限制针布27前后移动的同时辅助针布27滑动时减少摩擦不卡涩,第一横向滚轮9、第二横向滚轮10及第三横向滚轮13均是用来辅助针布27滑动减少针布27与张力调节板6的摩擦不卡涩,同时保证针布27地面平缓过渡。
31.如附图1、3、4所示,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夹板15、移动夹板16、夹持挡板17及螺杆18,固定夹板15后侧固定在固定板14前侧,张力调节板6前部上侧固定有后侧与固定夹板15前侧之间设有间距的夹持挡板17,夹持挡板17前侧中间设有螺纹孔,固定夹板15和夹持挡板17之间设有移动夹板16,移动夹板16前侧转动安装有前部螺接于螺纹孔内的螺杆18,对应夹持挡板17前侧位置的螺杆18前端固定有把手19。
32.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转把手19使移动夹板16前后移动,当需要增大针布27张力时,使移动夹板16与固定夹板15之间的距离适当缩小,需要减小针布27张力时,使移动夹板16与固定夹板15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
33.如附图1所示,刺辊支座包括刺辊底座2和压板12,刺辊底座2下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支架1前侧上端,刺辊底座2上端中部设有上宽下窄且前后向贯通的凹槽,辊筒3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刺辊底座2上的凹槽内,刺辊底座2上侧与压板12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
34.在使用过程中,压板12防止辊筒3在转动时跑出掉落。
35.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