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烟气除雾装置及湿法脱硫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1:51: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除雾装置及湿法脱硫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
‑‑
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如果除雾不好,烟气夹带浆液会带到下游设备,如炯气加热器、引风机(工业锅炉脱硫常用)、烟道,进而引起堵塞、引风机严重振动、烟道严重腐蚀、结垢等,从而被迫停运。
3.目前主流的除雾器有折流板除雾器和旋转叶轮除雾器。其中折流板叶轮除雾器是利用惯性碰撞,达到除雾的效果,但该除雾器的适应流速为3~4m/s,对于更高流速,除雾效率差,容易二次携带。旋转叶轮除雾器是利用离心分离,雾状液滴经过叶轮产生旋转,而作离心运动甩向筒壁,达到湮灭收集的效果,该类除雾器能适应5~6m/s的烟气流速,但该款除雾器要求烟气含水量少,在存在大量液滴的烟气条件下,容易导致叶轮上产生持液层,而极大的破坏除雾效率,增加了运行阻力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气除雾装置及湿法脱硫设备。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除雾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均开放的筒体,所述筒体内安装有导流叶片筒和叶轮机,所述导流叶片筒由多个导流叶片环绕一圈并间隔布置而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隔供烟气通过;所述导流叶片筒的上端固定安装封板,所述叶轮机安装在所述导流叶片筒的下端;多个所述导流叶片相对于导流叶片筒的径向同方向倾斜布置,并且倾斜的方向与所述叶轮机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固定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在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导流叶片筒的下侧;所述集液槽的上表面开设至少一个进液口。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导流叶片筒、叶轮机以及封板,可以对高速流动的烟气实现离心,从而实现对烟气中的雾滴的分离;通过设置集液槽,可以实现对分离后的雾滴进行收集,防止雾滴再次分散至烟气中,从而实现对雾滴含量高的烟气进行处理。
8.进一步,所述导流叶片筒和及所述叶轮机分别与所述筒体同轴布置;导流叶片筒的内径与与所述叶轮机的直径相等,并且所述导流叶片筒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叶轮机的壳体的上边缘上;所述导流叶片筒的侧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导流叶片筒和叶轮机位于筒体的中部,可以使烟气均匀的通过,从而保证了烟气能够具有稳定的旋流;导流叶片筒的侧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使烟气中的雾滴能够被甩出,从而有效的进行分离。
10.进一步,所述集液槽为环形,并且沿所述筒体的内壁周向布置;所述叶轮机位于所述集液槽的环形内,并且所述叶轮机的壳体的侧壁固定于所述集液槽的侧壁上。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导流叶片筒和叶轮机位于集液槽的环形中,使由导流叶片筒各个方向掉落的雾滴均能够被集液槽4收集;同时,叶轮机的壳体固定于集液槽的侧壁,可以实现一定的封闭,防止部分烟气不经过叶轮机进入筒体,避免除雾效果受到影响。
12.进一步,所述集液槽上设有多个所述进液口,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多个进液口,可以使分离的液体被快速收集。
14.进一步,每个所述进液口的边缘固定安装一个倾斜的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开口方向与所述叶轮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进一步提高液体收集效率。
16.进一步,所述导流装置为导流片或导流管。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进一步提高液体收集效率。
18.进一步,所述导流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50
°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雾滴能够快速进入集液槽。
20.进一步,每个所述导流叶片与该导流叶片所在位置的所述导流叶片筒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按照该角度倾斜设置导流叶片,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烟气的旋流。
22.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每个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集液槽连通。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对液体的回收。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法脱硫设备,具有如上述的烟气除雾装置。
附图说明
25.图1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的剖面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的俯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中,导流片与集液槽的剖面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中,导流管与集液槽的剖面图。
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1.1、筒体;2、导流叶片筒;3、叶轮机;4、集液槽;5、封板;
32.6、进液口;61、导流片;62、导流管;
33.7、出液口;
34.a、导流叶片与导流叶片筒横截面在该叶片位置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35.b、导流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包括两端开放的筒体1,筒体1内设有沿轴线上下布置的导流叶片筒2和叶轮机3;导流叶片筒2由多个导流叶片周向间隔布置而组成,相邻的两个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隔供烟气通过;导流叶片筒2的上端固定安装封板5,下端为开放端;筒体1的内壁上固定集液槽4,集液槽4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导流叶片筒2的下侧;集液槽4的上表面开设至少一个进液口6;烟气由筒体1的下端进入,经过旋转的叶轮机3并随叶轮机3产生旋流,上升进入导流叶片筒2内;由于导流叶片筒2的上端固定安装封板5阻挡烟气上升,使烟气被强制从相邻的两个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隔流出,进一步加强了烟气的旋转;烟气中的雾滴会因烟气旋转的离心力而筒体1的径向移动,被筒体1的内壁阻挡后,受重力作用向集液槽4下落,并在集液槽4的上表面汇流成水膜,在烟气的旋流带动下,水膜沿集液槽4的上表面流动,得以通过进液口6进入集液槽4,使雾滴被收集;而烟气由导流叶片筒2流出后,继续上升,并由筒体1的上端流出。
38.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设置了导流叶片筒2、叶轮机3以及封板5,使烟气能够利用离心作用进行除雾,同时,叶轮机3的叶片不直接用于雾滴分离,而是通过不旋转的导流叶片筒2进行分离,防止叶轮机3上产生持液层,从而能够适应流速高的烟气;设置集液槽4对分离的雾滴进行收集,防止被分离的雾滴重新与向烟气中分散,能够实现对雾滴含量大的烟气的进行除雾。
39.捕获下来的雾滴重力作用在集液槽4顶部汇流成水膜,在旋转气流带动下旋转运动,运动过程中会与均布在集液槽4顶的逆气流方向的进液口交汇,因而捕集下来的膜状水得以通过进液口6进入集液槽4内部。
40.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导流叶片筒2以及叶轮机3分别与筒体1同轴布置;导流叶片筒2的内径与与叶轮机3的直径相等,并且导流叶片筒2的下端固定于叶轮机3的壳体上,导流叶片筒2的侧壁与筒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导流叶片筒2和叶轮机3位于筒体1的中部,可以使烟气均匀的通过,从而保证了烟气能够具有稳定的旋流;导流叶片筒2的侧壁与筒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使烟气中的雾滴能够被甩出,从而有效的进行分离。
41.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集液槽4为环形,并且沿筒体1的内壁周向布置;叶轮机3位于集液槽4的环形内,并且叶轮机3的壳体固定于集液槽4的侧壁上;导流叶片筒2和叶轮机3位于集液槽4的环形中,使由导流叶片筒2各个方向掉落的雾滴均能够被集液槽4收集;同时,叶轮机3的壳体固定于集液槽4的侧壁,可以实现一定的封闭,防止部分烟气不经过叶轮机3进入筒体1,避免除雾效果受到影响。
42.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集液槽4上设有多个进液口6,多个进液口6绕筒体1的轴线间隔布置设置多个进液口6,可同时对雾滴进行收集,有效提高了雾滴的收集效率。
43.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液口6的个数为6~8个。
44.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每个进液口6的边缘固定安装一个倾斜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开口方向与叶轮机3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雾滴形成的水膜在集液槽4表面流动的方向与叶轮机3的转动方向是相同的,因此,将导流装置的夹角开口方
向设置为与叶轮机3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使水膜能够流入其最接近的进液口6,从而使雾滴能够被迅速收集至集液槽4内。
45.如图4和5所示,优选的,导流装置为导流片61或导流管62;导流片61可以为平直状,也可以为沿宽度方向弧形的形状;由于导流片61仅阻挡进液口6的一侧,而并不会阻挡雾滴流入进液口6,因此,对其倾斜角度没有具体要求,只要能够阻挡雾滴即可。
46.如图5所示,而对于导流管62,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b为40~50
°
;导流管62对进液口6的周围都产生阻挡,雾滴需通过导流管62流入集液槽4,因此,对导流管62的夹角进行上述限定;在上述角度范围内,大部分雾滴能够进入导流管62,夹角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进入导流管62的雾滴量。
4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进液口6中,可以所有的进液口6均配置导流片61,也可均配置导流管62,还可以一些进液口6配置导流片61,一些进液口6配置导流管62。
48.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每片导流叶片与导流叶片筒2横截面在该叶片位置的切线之间的夹角a为25~35
°
;按照该角度倾斜设置导流叶片,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烟气的旋流;如果上述夹角过小,会导致烟气通过的阻力增加,这样使该装置的能耗也增加,成本提高;而如果角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气的旋流效果差,雾滴的离心力不足,分离效果差。
49.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筒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7,每个出液口7与集液槽4连通;通过设置出液口7,可以使集液槽4内的液体流出,实现对除雾液体的收集。
50.优选的,筒体1的直径为440mm-460mm。
51.优选的,导流叶片的数量为18~24片,每片导流叶片的长度为45-50米,宽度为450~550毫米。
52.优选的,导流叶片筒2的直径为250~350mm,叶轮机3的叶轮直径为250~350mm。
53.本实用新型的湿法脱硫设备,具有上述的烟气除雾装置。
54.以下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55.实施例
56.本实施例的烟气除雾装置,导流叶片筒2上的导流叶片数量为18片,每片导流叶片的长度为48米,宽度为500毫米,每片导流叶片与导流叶片筒2横截面在该叶片位置的切线之间的夹角a为30
°

57.本实施例的筒体1直径为450毫米,并且高度大于导流叶片筒2和叶轮机3的高度之和。
58.本实施例的导流叶片筒2的直径为300毫米,其上端的封板5与每片导流叶片焊接,下端与叶轮机3的壳体焊接。
59.本实施例的每个进液口6上固定安装一个导流管62,每个导流管6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60.本实施例的出液口7向筒体1的外部延伸,并且其横截面为方形。
61.使用时,烟气由筒体1的下端进入,经过旋转的叶轮机3并随叶轮机3产生旋流,上升进入导流叶片筒2内;烟气从相邻的两个导流叶片之间的间隔流出,烟气中的雾滴掉落并通过导流管62进入集液槽4被收集;去除雾滴后的烟气由导流叶片筒2流出后,继续上升,并
由筒体1的上端流出。
62.当集液槽4内的雾滴积累至一定量使,通过出液口7排出。
63.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口7还与管道连接,可进一步对雾滴进行收集。
64.本实施例处理的烟气流速为6.3m/s,除雾前,烟气中的雾滴含量为20%;经检测,除雾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为0.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装置能够处理流速高的烟气,同时对于雾滴含量高的烟气具有很高的雾滴去除率。
65.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适用于雾滴含量较大、流速较高的烟气处理,特别适用于湿法脱硫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装置对湿法脱硫设备中产生的烟气进行除雾,可以提高脱硫设备的效率。
6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