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8:41: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沉淀池。


背景技术:

2.幅流式沉淀池已在国内外污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不仅可以用于生化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也可以用于化学污泥的泥水分离。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而且饱受诟病。
3.幅流式沉淀池池体较大,通常为圆形,在构造上不易与其他污水处理构筑物合建,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用地面积有相当程度的浪费。
4.沉淀池的面积和直径通常按水力负荷进行设计。确定水力负荷后,再确定沉淀池数量时会发现,圆形沉淀池的数量越多,则直径越小,且沉淀池进水与出水口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非常不利于泥水有效分离,影响处理效率。
5.另外,辐流式沉淀池发展至今,仍无法实现模块化设计。当污水处理规模变化时,沉淀池直径也随之变化,必须进行非标设计。而且沉淀池中心的刮泥和浓缩工艺的运行状况也无法有效观测,沉淀池的进水和排泥管道不得不埋于沉淀池底板之下,刮泥机刮刀无法不停水检修,不利于污水厂内的运行管理。
6.随着颗粒污泥工艺和粉末载体强化生化等工艺的不断发展成熟,沉淀池分泥和浓缩的要求也被提上议程,而传统的沉淀池也无法满足新型工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沉淀池,一劳永逸的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8.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辐射式沉淀池,包括在平面内0-360
°
辐射的多个扇形独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独立沉淀池由内至外包括由布水筒形成的布水区、内扇强化浓缩区、中扇刮泥区和外扇吸泥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池顶的多功能桥臂,所述多功能桥臂可以由位于所述多功能沉淀池中心的驱动装置带动绕其在所述扇形独立沉淀池内做往复式旋转;所述内扇强化浓缩区在垂直方向的深度大于所述中扇刮泥区,所述布水区在垂直方向的深度与所述内扇强化浓缩区在垂直方向的深度相同,所述外扇吸泥区在垂直方向的深度与所述中扇刮泥区在垂直方向的深度相同;
9.所述布水筒外接混合物进料管,所述内扇强化浓缩区内底部设置有可提升浓缩栅条并在所述扇形独立沉淀池底部外界内扇排泥管,所述中扇刮泥区内设置有横向并列排列悬挂的多个可旋转可提升刮刀;所述外扇吸泥区内设置有吸泥泵、刮泥刀以及设置于池壁外侧的出水槽,所述吸泥泵与设置于所述多功能桥臂上部的外扇排泥管连通;所述浓缩栅条、所述多个可旋转可提升刮刀、所述吸泥泵所述刮渣刀均设置于所述多功能桥臂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0-360
°
辐射,或所述辐射式沉淀池为由2个180
°
辐射的扇形独立沉淀池组成;所述多个扇形独立沉淀池面向所述配水井处为尖角或被钝化的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桥臂为可拆卸式组装结构;所述浓缩栅条下部设置有刮刀。
12.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式沉淀池为由4个90
°
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或由6个60
°
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或由24 个15
°
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或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建设2 个150
°
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或者3个80
°
扇形独立沉淀池与1个100
°
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当扇形圆形角较小时,圆弧趋近于直线,变形为三角形独立沉淀池,在项目扩建时,直接拆除单侧池壁后扩建扇形角度,不用增加任何设备即完成扩建。
13.进一步地,所述中扇刮泥区与所述外扇吸泥区之间设置透水混凝土将二者分隔开。
14.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区内设置有位于所述布水筒下部、池壁上的水下照明灯和脉冲超声发生器。
15.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直壁池壁内设置有局部玻璃竖墙,按需从底通顶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池壁内位于所述出水槽水平面上方设置有透水混凝土。
17.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扇形独立沉淀池面向池体内部的分隔面的内壁内衬为光滑材质材料。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可根据污水厂近远期配置和厂区地块实际需求,布局2个180
°
扇形独立沉淀池、4个90
°
扇形独立沉淀池、6个6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等多种组合,大大方便灵活远期扩建。当为多扇布局式,扇尖可做优化钝化处理配合配水井,从而进一步压缩占地。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池内分为布水区、内扇强化浓缩区、中扇刮泥区、外扇沉淀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配所需功能区。例如,取消外扇吸泥区时,仅需取消透水混凝土挡墙,延伸中扇刮泥区的放坡长度和刮刀数量即可。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按扇形布局,在相同占地面积下,扇型辐流沉淀池进出水距离长于圆形辐流,因而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有保障。保证池体不为圆形,并设置有直壁。通过设置的直壁,可方便与其他附属设施合建(如混凝反应池、配水井、污泥井等),通过设置水下照明灯和局部玻璃竖墙便于观察水下泥水分离情况,可用于布置电缆和管道防止电缆和管道敷设于池底板下方,不利于检修。
2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扇型辐流优于同负荷圆形辐流,而且节省占地。扇形角度可调,设计及扩建均方便;管道可以不埋于池底板下方,方便检修;刮泥机刮刀角度可调,可提升拆卸;可以配水混凝絮凝等附属设施合建进一步减少占地;侧面局部玻璃可观察池底情况;无实现污泥分质排泥,吸泥根据音叉控制;通过设置脉冲超声发生器,利用超声波空化原理脱除氮气,增加污泥密度和浓度。通过气泡的上升和污泥的振动打开压缩水上升通道;内壁内衬光滑材质材料,减少流态边界阻流效应。
附图说明
23.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垂直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水平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2个18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4个9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6个6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6个尖角被钝化的6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沉淀池,沉淀池为辐射式沉淀池,包括在平面内0-360
°
辐射的多个扇形独立沉淀池,扇形独立沉淀池由内至外包括由布水筒1-1形成的布水区1、内扇强化浓缩区2、中扇刮泥区3和外扇吸泥区4,还包括设置于池顶的多功能桥臂5,多功能桥臂5由位于多功能沉淀池中心的驱动装置5-1带动绕其在扇形独立沉淀池内做往复式旋转;内扇强化浓缩区2在垂直方向的深度大于中扇刮泥区3,布水区1在垂直方向的深度与内扇强化浓缩区2在垂直方向的深度相同,外扇吸泥区4在垂直方向的深度与中扇刮泥区3在垂直方向的深度相同;
33.布水筒1-1外接混合物进料管1-2,内扇强化浓缩区2内底部设置有可提升浓缩栅条2-1并在扇形独立沉淀池底部外界内扇排泥管2-2,用于将内扇强化浓缩区2内沉积的浓缩污泥排出池外,中扇刮泥区3内设置有横向并列排列悬挂的多个可旋转可提升刮刀3-1;外扇吸泥区4内设置有吸泥泵4-1、刮泥刀4-2以及设置于池壁外侧的出水槽4-3,吸泥泵4-1与设置于多功能桥臂5上部的外扇排泥管4-4连通,用于将外扇吸泥区4内的污泥排出;浓缩栅条2-1、多个可旋转可提升刮刀3-1、吸泥泵4-1刮泥刀4-2均设置于多功能桥臂5上。多功能桥臂5 为可拆卸式组装结构;浓缩栅条2-1下部设置有刮刀。
34.刮泥刀4-2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电动驱动调整,方便顺时针和逆时针刮泥调节和角度修正。外扇吸泥区设置可拆卸吸泥泵和底部吸泥管,将沉淀在外扇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外扇排泥管排出,实现污泥分质排泥。多功能桥臂由中心驱动装置驱动做往复式旋转,臂下悬挂的浓缩栅条2-1、刮刀、吸泥泵4-1、刮渣刀4-2等功能器具均与之可拆卸式连接,避免停水检修。
35.中扇刮泥区3与外扇吸泥区4之间设置透水混凝土6将二者分隔开,形成外扇吸泥区4用于集泥,同时中扇刮泥区压缩沉淀产生的压缩水可以通过透水混凝土流入外扇,大大提高了中扇的污泥浓度。
36.布水区1内设置有位于布水筒1-1下部、池壁上的水下照明灯1-3和脉冲超声发生器1-4。
37.沉淀池的直壁池壁内设置有局部玻璃竖墙1-5,可以按需从底通顶设置;直壁处设置水下照明灯1-3和局部玻璃竖墙1-5,方便观察水下泥水分离情况。
38.池壁内位于出水槽4-3水平面上方设置有透水混凝土4-5。出水通过溢流至外侧出水槽,方便了出水槽的检修。
39.多个扇形独立沉淀池面向池体内部的分隔面的内壁内衬为光滑材质材料。
40.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为由2个180
°
辐射的扇形独立沉淀池组成的多功能沉淀池。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42.s1:泥水混合物从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圆心处的进料管进入布水区1,而且在布水筒的布水孔内均匀分配向外辐射流出;在流动中,污泥由于重力作用下沉,而水一直向外辐射最终流至池壁,通过透水混凝土溢出至出水槽排出系统;直壁内侧设置光滑材质,减少边界阻流效应;
43.s2:污泥中颗粒直径大和比重大的颗粒沉降速度快,沉降于内扇强化浓缩区 2和中扇刮泥区3内;直径小比重轻的颗粒沉降速度慢,沉降于外扇吸泥区4内;中扇刮泥区3设置悬挂式的可提升可旋转刮泥刀3-1,可提升可旋转刮泥刀3-1 具有一定的角度且角度可旋转调整,保证刮泥时污泥向内扇流动。内扇强化浓缩区2内设置可提升浓缩栅条,提高污泥浓缩效率。
44.s3:池壁上设置的脉冲超声波发生器1-4,通过空化作用使得内扇强化浓缩区2的溶解氧气泡和反硝化氮气气泡集聚增大,并最终脱离浓缩区,减少气泡的气浮力和气泡占用空间,提高污泥的密度和浓度;同时气泡的上升和超声波对污泥的振动作用也打开了压缩沉淀压缩水的上升通道,进一步提高污泥浓缩效果;
45.s4:部分浓缩污泥从内扇排泥管2-2排出系统,另一部分进入中扇刮泥区3 和外扇吸泥区4,通过可旋转可提升刮刀3-1的刮除、刮泥刀4-2的刮出以及吸泥泵4-1吸出外扇吸泥区4底部的污泥,最终将污泥排出多功能沉淀池内。
46.实施例2
4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为具有4 个9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辐射式沉淀池为由4个90
°
辐射的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
48.实施例3
4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为具有6 个6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由6个60
°
辐射的扇形独立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
50.实施例4
5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为具有6 个60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其面向配水井的尖角被钝化处理,有利于节省多功能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52.实施例5
5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为具有甚至24个15
°
扇形独立沉淀池的多功能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当扇形圆形角较小时,圆弧趋近于
直线,可变形为三角形独立沉淀池;
54.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沉淀池为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建设2个150
°
扇形独立沉淀池多功能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或者3个80
°
扇形独立沉淀池与1个100
°
扇形独立沉淀池多功能沉淀池围绕配水井在平面内形成的等多种不同组合。在项目扩建时,也可以直接拆除单侧池壁后扩建扇形角度,不用增加任何设备即可完成扩建。
55.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