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跨转轴线束敷设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2:5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电气互联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转轴线束敷设工具。


背景技术:

2.跨转轴线束敷设是电气互联系统布线的难点。当设备安装在舱门等围绕转轴运动的活动结构件上时,设备会随着活动结构件围绕转轴旋转,这种旋转运动可能损坏设备的互联线缆。以安装在舱门上的电子设备为例:安装在舱门区域内的电子设备,其互联线束跨过舱门的转轴,延伸到舱门区域外的电源及其他与之有信号交联的设备。当舱门运动时,跨转轴的线束会随舱门拉伸或压缩。
3.为了保证跨转轴的线束不被拉断,现有的常规解决方法是:按照转轴运动的最大拉伸极限位置,来规定跨转轴线束的长度。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当转轴运动到最大拉伸极限位置时,线束不会因为长度不够而被拉断,但当转轴运动到最小极限位置时,线束因为长度过长,容易松弛并缠绕到周围的其他零部件上。如果缠绕到周围零部件上的线束无法及时解套,在下一次转轴运动到最大拉伸极限位置时,线束就会被拉断。
4.因此,按常规跨转轴线束敷设方法,当最大拉伸极限位置与最小极限位置所需的线束长度差异较大,且转轴运动频率高时,跨转轴的线束存在较大的损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跨转轴线束敷设工具,用于确保跨转轴敷设的线束在转轴旋转运动过程中始终位于稳定安全的区域,防止线束因转轴运动被拉断或缠绕到周边的其他部件上。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跨转轴线束敷设工具,包括绕线组件、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舱、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绕线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可转动地与支撑组件连接,绕线组件一端设有穿线槽,绕线组件另一端连接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另一端连接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设在弹性组件舱内;弹性组件对传动组件提供弹性预紧力。
8.进一步的,绕线组件设有穿线槽的一端还设有绕线轨道,具体是两个圆盘和连接两个圆盘中心部分的转轴所形成的轨道,穿线槽是穿过该绕线轨道的通槽。
9.进一步的,绕线组件与传动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上,能够自由旋转,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弹性组件卡设在相对支撑组件固定的弹性组件舱内。
10.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转轴和轴承,转轴和轴承过盈配合,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撑组件转动连接。
11.进一步的,弹性组件舱内具有类圆柱形的空腔,弹性组件是金属卷尺结构,弹性组件设在弹性组件舱的空腔内。
12.进一步的,弹性组件舱的空腔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凹槽,金属卷尺结构的弹性组件的卷尺尾部卡合在其中一个凹槽内。当弹性组件过于绷紧时,其卷尺尾部会向中心收缩从而跳出凹槽,此时弹性组件的弹性势能将得到一定地释放,从而使得其卷尺尾部向其中心的反方向张开,然后卡合在弹性组件舱空腔的下一个凹槽;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弹性组件过于崩紧而损坏。
13.进一步的,传动组件与弹性组件的连接处是一个u形槽,金属卷尺结构的弹性组件中心部分卷尺插设在传动组件的u形槽内,u形槽的端部被弹性组件舱抵紧。
14.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15.1、使用本实用新型,能使跨转轴线束在转轴运动时,自动调整线束长度,使线束一直处于绷直的状态,防止线束缠绕到其他周边零部件上;
16.2、使用本实用新型,能确保跨转轴的线束始终缠绕在安全的线槽内;
17.3、使用本实用新型,能降低跨转轴线缆敷设的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分解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绕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弹性组件舱、传动组件的传动轴,以及弹性组件相互装配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传动组件的转轴和轴承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弹性组件在弹性组件舱中的过于绷紧从而自动释放弹性势能的原理示意图;
25.其中:1-绕线组件,2-弹性组件,3-弹性组件舱,4-传动组件,5-支撑组件,4.1-转轴,4.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一种跨转轴线束敷设工具,包括绕线组件1、弹性组件2、弹性组件舱3、传动组件4和支撑组件5;绕线组件1通过传动组件4可转动地与支撑组件5连接,绕线组件1一端设有穿线槽,绕线组件1另一端连接传动组件4,传动组件4另一端连接弹性组件2,弹性组件2设在弹性组件舱3内;弹性组件2对传动组件4提供弹性预紧力。
28.绕线组件1设有穿线槽的一端还设有绕线轨道,具体是两个圆盘和连接两个圆盘中心部分的转轴所形成的轨道,穿线槽是穿过该绕线轨道的通槽。
29.绕线组件1与传动组件4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组件4安装在支撑组件5上,能够自由旋转,传动组件4的另一端与弹性组件2固定连接;弹性组件2卡设在相对支撑组件5固定
的弹性组件舱3内。
30.传动组件4包括转轴4.1和轴承4.2,转轴4.1和轴承4.2过盈配合,转轴4.1通过轴承4.2与支撑组件5转动连接。
31.弹性组件舱3内具有类圆柱形的空腔,弹性组件2是金属卷尺结构,弹性组件2设在弹性组件舱3的空腔内。
32.弹性组件舱3的空腔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凹槽,金属卷尺结构的弹性组件2的卷尺尾部卡合在其中一个凹槽内。当弹性组件2过于绷紧时,其卷尺尾部会向中心收缩从而跳出凹槽,此时弹性组件2的弹性势能将得到一定地释放,从而使得其卷尺尾部向其中心的反方向张开,然后卡合在弹性组件舱3空腔的下一个凹槽;通过这样的结构,防止弹性组件过于崩紧而损坏。
33.传动组件4与弹性组件2的连接处是一个u形槽,金属卷尺结构的弹性组件2中心部分卷尺插设在传动组件4的u形槽内,u形槽的端部被弹性组件舱3抵紧。
34.所述绕线组件1用于使线束缠绕在其周围,并通过旋转,使缠绕在它周围的线束伸长或缩短,且始终缠绕在安全的位置;
35.所述弹性组件2用于给绕线组件1的旋转提供必要的弹性势能;
36.所述弹性组件舱3用于收纳弹性组件2,同时防止弹性组件2过于绷紧而损坏;
37.所述传动组件4用于将弹性组件2提供的弹性势能转换为驱动绕线组件1旋转的动能。
3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组件1由两个外壳组成,见图3。两个外壳合拢后,能将线束夹紧在中部,并将线束引导至绕线轨道。
3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2采用缠绕式金属弹簧制成,见图4,弹簧中央与所述传动组件4相连,见图5。
40.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舱3内部有限位凹槽,见图5,能在弹性组件收缩到极限位置后,调整弹性组件的位置,防止弹性组件2过于绷紧而损坏,见图7。
41.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4由轴承和连接轴承的转轴见图6组成。转轴一端连接弹性组件2,另一端连接传动组件1。
42.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5由l形金属板构成,见图6。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弹性组件舱3;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传动组件4。
43.绕线组件1由两个带缺口的金属外壳组成。两个外壳打开时,可以在缺口中放入线束。两个外壳合拢后,能将线束夹紧在中部缺口中。绕线组件1旋转时,可将线束引导缠绕至绕线轨道,见图3。
44.弹性组件2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簧片制成,该金属簧片采用铆接的形式,连接到所述传动组件4上,见图5。
45.当弹性组件2由于传动组件4的带动,缠绕收缩到极限位置后,弹性组件远离传动组件4的一端从弹性组件舱3内部的限位凹槽中脱出,从而防止弹性组件2因过于绷紧而损坏,见图7。
46.传动组件4由轴承和连接轴承的转轴组成。转轴连接弹性组件2、轴承、以及绕线组件1,见图5和图6。
47.传动组件4、弹性组件2和弹性组件舱3位于绕线组件的单侧,见图2。
48.使用本工具时,先安装舱门线束,在舱门打开的情况下敷设舱门线束,先将绕线组件1旋转若干圈,使与其间接转动连接的弹性组件2积蓄有一定的弹性势能;再将线束放入其卡槽中,然后再接好线束,此时线束为最大拉伸极限位置。这样,当舱门关闭时,线束将会松弛,然后在弹性组件2的弹性势能作用下,绕线组件1将自动旋转,将多余的松弛线束缠绕在其绕线轨道上,使线束始终处于绷直的状态。当舱门打开时,线束需要重新伸长,绕线组件1会反方向旋转,将原本缠绕在其上的线束多余线束释放,此时弹性组件重新获得弹性势,待关门时又能将线束通过自动绕线组件1旋转缠绕,使其绕在绕线组件的绕线轨道上,这样不会让线松弛,防止其缠绕到附近的其他零部件上。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