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2:2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架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当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绗缝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加大;绗缝产品的生产需要使用绗缝机,绗缝机作为一种用于床垫、床罩、棉被等表面缝制线形图案的纺织机械在纺织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绗缝机在运行过程料架及其机身抖动较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增强料架稳定性的装置;但现有的能够使料架运行稳定的装置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不便于安装且维修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以及对不同型号绗缝机需要不同的料架稳定装置,通用性不强,生产成本高;因此,现有的料架运行稳定装置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结构复杂,以及不能够实现装置通用的问题。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及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端位、第二端位、第三端位、第四端位、第一沉孔及第二沉孔;所述固定机构朝外端为所述第一端位,所述固定机构朝上端为所述第四端位;所述第一沉孔从所述第一端位贯穿至所述第三端位;所述第二沉孔从所述第一端位贯穿至所述第三端位;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二沉孔的尺寸及大小相等;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五端位、第六端位、第七端位、第八端位、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及定位孔;所述连接机构朝外端为所述第五端位,所述连接机构朝上端为所述第八端位;所述第八端位与所述第二端位设有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都从所述第一侧面贯穿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五端位,并且所述定位孔垂直贯穿所述第五端位至所述第二连接孔内部。
6.作为对上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定位孔都为通孔。
7.作为对上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连接处朝外的一侧为第一连接处,所述连接处朝内的一侧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设有边倒角,所述第二连接处为90
°
的倒圆角。
8.作为对上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连接机构相对所述固定机构至少向外偏移所述第八端位长度的一半。
9.作为对上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固定机构朝下端为所述第二端位,所述固定机构朝内端为所述第三端位;所述连接机构朝下端为所述第六端位,所述连接机构朝内端为所述第七端位。
10.作为对上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固定机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二沉孔,且所述第一沉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沉孔的位置为竖直对齐的方式排列;所述连接机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为竖直对齐的方式排列。
11.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其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连接机构通过所述第八端位与所述第二端位相连接,因此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为一体装置;并且在所述固定机构上设有所述第一沉孔和所述第二沉孔,便于将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固定于绗缝设备上;同时,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通孔,配合所述定位孔,满足了各种型号绗缝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因此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通用性强;此外,所述第一连接处设有边倒角,所述第二连接处为90
°
的倒圆角,所述连接机构以所述固定机构为参照物至少向外错位所述第八端位长度的一半,进一步增强了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装配的局部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整体结构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整体结构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注说明:
18.1-固定机构,11-第一端位,12-第二端位,13-第三端位,14-第四端位,15-第一沉孔,16-第二沉孔;
19.2-连接机构,21-第五端位,22-第六端位,23-第七端位,24-第八端位,25-第一侧面,26-第二侧面,27-第一连接孔,28-第二连接孔,29-定位孔;
20.3-连接处,31-第一连接处,32-第二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4,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固定机构1及连接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第一端位11、第二端位12、第三端位13、第四端位14、第一沉孔15及第二沉孔
16,所述固定机构1朝外端为所述第一端位11,所述固定机构1朝上端为所述第四端位14,所述固定机构1朝下端为所述第二端位12,所述固定机构1朝内端为所述第三端位13;所述第一沉孔15从所述第一端位11贯穿至所述第三端位13;所述第二沉孔16从所述第一端位11贯穿至所述第三端位13;所述第一沉孔15与所述第二沉孔16的尺寸及大小相等;所述固定机构1从上至下依次为所述第一沉孔15与所述第二沉孔16,且所述第一沉孔15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沉孔16的位置为竖直对齐的方式排列;使得所述第一沉孔15与所述第二沉孔16的位置为竖直对齐的方式排列,便于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安装。
25.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第五端位21、第六端位22、第七端位23、第八端位24、第一侧面25、第二侧面26、第一连接孔27、第二连接孔28及定位孔29,所述连接机构2朝外端为所述第五端位21,所述连接机构2朝上端为所述第八端位24,所述连接机构2朝下端为所述第六端位22,所述连接机构2朝内端为所述第七端位23;所述第八端位24与所述第二端位12设有连接处3;所述第一连接孔27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8都从所述第一侧面25贯穿所述第二侧面26,所述第一连接孔27为腰型孔,所述第二连接孔28与所述定位孔都29为通孔;所述定位孔29设置在所述第五端位21,并且所述定位孔29垂直贯穿所述第五端位21至所述第二连接孔28内部;所述连接机构2从上至下依次为所述第一连接孔27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8;且所述第一连接孔27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8的位置为竖直对齐的方式排列;所述第八端位24与所述第二端位12设有连接处3,表明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为一体装置,一体装置强度高,加工难度小,后期维护方便;所述第一连接孔27设为腰型孔,所述第二连接孔28设为通孔,增大了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通用性;所述定位孔29垂直贯穿所述第五端位21至所述第二连接孔28内部,便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8与装配位之间不会发生松动、旋转及脱离现象。
26.所述连接处3朝外的一侧为第一连接处31,所述连接处3朝内的一侧为第二连接处32;所述第一连接处31设有边倒角,所述第二连接处32为90
°
的倒圆角;所述连接机构2相对所述固定机构1至少向外偏移所述第八端位24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接处31设有边倒角,可以增加外形结构的美观度和简洁度;所述第二连接处32为90
°
的倒圆角,且所述连接机构2以所述固定机构1为参照物至少向外错位所述第八端位24长度的一半,便于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安装,避免绗缝设备的棱角及凸出的零部件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对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的干涉。
27.工作原理: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首先,所述第四端位14朝上,所述第六端位22朝下,所述第一端位11与所述第五端位21朝外,所述第三端位13与所述第七端位23朝内,且所述第三端位13与绗缝设备接触;再根据绗缝设备与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装置的装配结构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连接孔进行套设;如若选择了所述第二连接孔28,则需要将所述第二连接孔28与装配位套设后,并通过所述定位孔29与定位销钉的配合对装配位进行定位;如若选择所述第一连接孔27,直接与绗缝设备装配位套设即可;最后通过所述第一沉孔15以及所述第二沉孔16将所述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的装置固定在绗缝设备的壳体上,此时,就完成了对一种增强料架运行稳定性装置的安装。
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