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1:5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开关领域,特别是一种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


背景技术:

2.触摸开关,内部没有金属触点,不放电不打火,大量的节约铜合金材料,同时对于机械结构的要求大大减少;触控开关为模拟机械开关的手感,在其内部设置振动马达,传导触控的振动反馈。
3.触控开关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911322351.3的技术方案,其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多方向振动的触摸开关及包含其的汽车。触摸开关包括按钮、按钮支架、振动器模块、金属弹片、主电路板和前盖,按钮和振动器模块安装于按钮支架,按钮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不同表面的电容片,电容片与主电路板上的插座电连接。主电路板和按钮支架安装于前盖,金属弹片连接于前盖和按钮支架,按钮支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于前盖,主电路板上还设有用于感应位移变化量的传感器。
4.上述该方案,金属弹片的中部可产生扭动形变,振动马达固定在金属弹片上,振动马达运作,金属弹片反复形变,提供振动马达所需的活动自由度;但金属弹片可扭曲形变的范围较小,振动反馈的方向较为单一,振动反馈的效果有待加强。
5.所以,本方案解决问题,如何实现提高触控开关内的振动马达的活动自由度,丰富振动马达的振动反馈方向,提高振动反馈的效果和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实现提高触控开关内的振动马达的活动自由度,丰富振动马达的振动反馈方向,提高振动反馈的效果和体验感。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的顶部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上分设有用于防误触的按压凸起和按压标识;所述底座内设有与触控面板连接的振动马达、位于振动马达的正下方的弹性件、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振动马达、触控面板电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均与振动马达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中部与振动马达间隔布置,以使所述振动马达悬空固定在底座内。
8.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振动马达为驱动触控面板水平往复移动的线性马达,两侧所述第一折边均位于在触控面板的移动方向上。
9.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底座内设有位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位于弹性件的下侧,且与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底部分设有位于安装块两侧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安装块的侧壁贴合,且均位于两侧第一折边之间。
10.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折边的内侧设有与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凹部。
11.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底座内设有活动支架;所述振动马达固定在活动支架上,所述活动支架分别与第一折边、触控面板固定连接。
12.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振动马达的下侧,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按压标识一一对应的发光件。
13.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按压标识包括设置触控面板的上表面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振动马达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标识分设在触控面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标识与对应的发光件之间设有导光条。
14.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底座内设有设有位于电路板与振动马达之间的隔层;所述导光条贯穿隔层布置,所述隔层上设有位于第二标识的正下方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边沿延伸至触控面板的下表面。
15.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导光条的外侧设有筒状结构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贯穿隔层,且与底座固定连接。
16.在上述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中,所述底座包括设置在触控面板的下侧的外壳、与外壳的底部连通的底壳;所述弹性件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固定在底壳内,所述底壳与外壳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8.本方案通过设置按压凸起和按压标识相互配合,使触控开关具有防误触的使用效果;触控面板、振动马达、弹性件、底座由上而下依次连接,弹性件为金属材质,振动马达固定在弹性件上,弹性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弹性件的两侧撑起振动马达的两侧,使振动马达的底部为悬空状态,即振动马达悬空布置在底座内,实现提高触控开关内的振动马达的活动自由度,丰富振动马达的振动反馈方向,提高振动反馈的效果和体验感。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的爆炸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的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弹性件。
23.附图标记:1、触控面板;2、底座;3、活动支架;4、导光条;5、固定支架;6、振动马达;7、弹性件;8、电路板;9、发光件;
24.101、按压凸起;102、第二标识;103、第一标识;
25.201、外壳;202、底壳;203、通孔;204、安装块;205、隔层;
26.701、第一折边;702、第二折边;703、定位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8.实施例1:
29.如图1-4所示,一种防误触控小行程式的触控开关,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的顶部的触控面板1;所述触控面板1上分设有用于防误触的按压凸起101和按压标识;所述底座
2内设有与触控面板1固定连接的振动马达6、位于振动马达6的正下方的弹性件7、电路板8;所述电路板8分别与振动马达6、触控面板1电连接,所述弹性件7的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7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折边701,所述第一折边701均与振动马达6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7的中部与振动马达6间隔布置,以使所述振动马达6悬空固定在底座2内。
30.其实施方式为,通过设置按压凸起101和按压标识相互配合,使触控开关具有防误触的使用效果;触控面板1、振动马达6、弹性件7、底座2由上而下依次连接,弹性件7为金属材质,振动马达6固定在弹性件7上,弹性件7的底部与底座2固定连接,弹性件7的两侧撑起振动马达6的两侧,使振动马达6的底部为悬空状态,即振动马达6悬空布置在底座2内,实现提高触控开关内的振动马达6的活动自由度,丰富振动马达6的振动反馈方向,提高振动反馈的效果和体验感。
31.优选的,所述振动马达6为驱动触控面板1水平往复移动的线性马达,两侧所述第一折边701均位于在触控面板1的移动方向上。
32.为了提高安装效率,所述底座2内设有位安装块204,所述安装块204位于弹性件7的下侧,且与弹性件7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7的底部分设有位于安装块204两侧的第二折边702,所述第二折边702与安装块204的侧壁贴合,且均位于两侧第一折边701之间。
33.在安装弹性件7的过程中,将底座2上的安装块204卡入两侧第二折边702之间,第二折边702将弹性件7定位在安装块204的正上方,然后通过螺栓将弹性件7的底部与安装块20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34.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安装块204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折边702的内侧设有与定位凸起相匹配的定位凹部703。
35.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部703的相互配合,使弹性件7与安装块204之间既不产生水平横向的位移,也不产生水平竖向的位移,提高了定位精度。
36.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底座2内设有活动支架3;所述振动马达6固定在活动支架3上,所述活动支架3分别与第一折边701、触控面板1固定连接。
37.活动支架3与触控面板1的连接可采用卡扣、螺栓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过多的限制。
38.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路板8位于振动马达6的下侧,所述电路板8的上表面设有与按压标识一一对应的发光件9。
39.发光件9具体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件9利用光信号进行信号反馈,提高防误效果。
40.所述按压标识包括设置触控面板1的上表面的第一标识103和第二标识102;所述第一标识103位于振动马达6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标识102分设在触控面板1的两侧;所述第一标识103与对应的发光件9之间设有导光条4。
4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座2内设有设有位于电路板8与振动马达6之间的隔层205;所述导光条4贯穿隔层205布置,所述隔层205上设有位于第二标识102的正下方的通孔203;所述通孔203的边沿延伸至触控面板1的下表面。
42.隔层205、通孔203以及通孔203的边沿相互配合,发光线发出的光线经过通孔203,朝向第二标识102传导,避免光线四处发散产生漏光,增强光亮效果。
43.导光条4的具体固定方式为,所述导光条4的外侧设有筒状结构的固定支架5;所述固定支架5贯穿隔层205,且与底座2固定连接。
44.底座2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底座2包括设置在触控面板1的下侧的外壳201、与外壳201的底部连通的底壳202;所述弹性件7与外壳201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8固定在底壳202内,所述底壳202与外壳201连接。
45.电路板8的安装过程为,将电路板8固定在底壳202内,再将底壳202安装在外壳201上,使电路板8的安装快捷简便,底壳202与外壳201的连接可采用卡扣、螺栓、铆钉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过多的限制。
46.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