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0:46: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
3.

背景技术:

4.现有聚合物电池的缺点:1、正、负极入位设计不合理,使卷针拔出卷绕体时使正、负极片容易直接短路, 2、对正、负极耳焊接位置的精度和一致性要求很高,3、入位时负极切断的截面及弧度原因,负极敷料不能完全包住正极,有析锂的隐患。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该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避免产生极片的短路。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置而成的正极片、负极片和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沿其长度方向卷绕成柱形卷绕体,在卷绕体的中心具有用于卷针绕制的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首端靠近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尾端位于柱形卷绕体的外周,所述正极片的尾端设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的尾端设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大于等于柱形腔的圆周周长,所述负极片尾端长出或平齐于正极片尾端。
9.进一步的,上述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是柱形腔圆周周长的1.0-1.5倍。
10.进一步的,上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包括中间金属箔层和覆着在金属箔层上、下表面的导电层。
11.进一步的,上述正极片的中间金属箔层长出于上、下表面的导电层,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表面的导电层长于下表面的导电层。
12.进一步的,上述负极片的中间金属箔层长出于上、下表面的导电层,中间金属箔层上、下表面导电层平齐。
13.进一步的,上述正极片中间金属箔层的长度449
±
2mm,宽度23
±
0.3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30
±
1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下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01
±
1mm。
14.进一步的,上述负极片中间金属箔层的长度438
±
2mm,宽度24.5
±
0.3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下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27
±
1mm。
15.进一步的,上述柱形卷绕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距离6
±
2mm。
16.本实用新型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由于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大于等于柱形腔的圆周周长,即负极片卷入卷针1.0-1.5圈后再放入正极片卷绕,卷针拔出柱形卷绕体时负极片对应本身不会直接短路,2、也由于负极片有预卷卷针的1.0-1.5圈,没有析锂的风险, 3、负极片有预卷卷针的1.0-1.5圈,极片长度设计余量较大,卷绕收尾位置可视极耳中心距情况可调,对焊接精度要求不高。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
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附图说明:
19.图1是正极片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20.图2是负极片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21.图3是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叠置时的构造示意图;
22.图4是柱形卷绕体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23.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包括叠置而成的正极片1、负极片2和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3,所述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沿其长度方向卷绕成柱形卷绕体4,卷绕后的柱形卷绕体4具有20-50层,在卷绕体的中心具有用于卷针绕制的柱形腔5,
25.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首端靠近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尾端位于柱形卷绕体的外周,所述正极片的尾端设有正极极耳101,所述负极片的尾端设有负极极耳201,所述正极片首端a1距离负极片首端a2的长度大于等于柱形腔的圆周周长,即制作时负极片卷入卷针至少1.0圈后再放入正极片卷绕,所述负极片尾端长出或平齐于正极片尾端。
26.该聚合物电池在制造时,先将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叠置,然后在负极片、正极片的首端使用卷针将叠层卷制成柱形卷绕体4,卷制后将卷针从柱形卷绕体4中抽出;或者将柱形卷绕体4压扁下将卷针从柱形卷绕体4中抽出。
27.为了设计合理、方便加工,上述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是柱形腔圆周周长的1.0-1.5倍,即制作时负极片卷入卷针1.0-1.5圈后再放入正极片卷绕。
28.本实用新型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由于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大于等于柱形腔的圆周周长,即负极片卷入卷针1.0-1.5圈后再放入正极片卷绕,卷针拔出柱形卷绕体时负极片对应本身不会直接短路,2、也由于负极片有预卷卷针的1.0-1.5圈,没有析锂的风险, 3、负极片有预卷卷针的1.0-1.5圈,极片长度设计余量较大,卷绕收尾位置可视极耳中心距情况可调,对焊接精度要求不高。
29.该聚合物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包括中间金属箔层6和覆着在金属箔层上、下表面的导电层7。
30.其中一种实施例,上述正极片的中间金属箔层长出于上、下表面的导电层,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表面的导电层长于下表面的导电层;具体的上述正极片中间金属箔层的长度449
±
2mm,宽度23
±
0.3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30
±
1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下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01
±
1mm。
31.上述负极片的中间金属箔层长出于上、下表面的导电层,中间金属箔层上、下表面导电层平齐,具体的上述负极片中间金属箔层的长度438
±
2mm,宽度24.5
±
0.3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下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27
±
1mm。
32.其中上述柱形卷绕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距离6
±
2mm。
33.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置而成的正极片、负极片和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沿其长度方向卷绕成柱形卷绕体,在卷绕体的中心具有用于卷针绕制的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首端靠近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尾端位于柱形卷绕体的外周,所述正极片的尾端设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的尾端设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大于等于柱形腔的圆周周长,所述负极片尾端长出或平齐于正极片尾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是柱形腔圆周周长的1.0-1.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包括中间金属箔层和覆着在金属箔层上、下表面的导电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中间金属箔层长出于上、下表面的导电层,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表面的导电层长于下表面的导电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的中间金属箔层长出于上、下表面的导电层,中间金属箔层上、下表面导电层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中间金属箔层的长度449
±
2mm,宽度23
±
0.3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30
±
1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下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01
±
1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中间金属箔层的长度438
±
2mm,宽度24.5
±
0.3mm,其中中间金属箔层上、下表面导电层的长度427
±
1mm。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卷绕体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距离6
±
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后置的聚合物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置而成的正极片、负极片和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所述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沿其长度方向卷绕成柱形卷绕体,在卷绕体的中心具有用于卷针绕制的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首端靠近柱形腔,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尾端位于柱形卷绕体的外周,所述正极片的尾端设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的尾端设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片首端距离负极片首端的长度大于等于柱形腔的圆周周长,所述负极片尾端长出或平齐于正极片尾端。本实用新型卷针拔出柱形卷绕体时负极片对应本身不会直接短路。本身不会直接短路。本身不会直接短路。


技术研发人员:王必林 吴永文 吴建平 汤葆川 张鸿毅 叶佳林 刘樑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万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4/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