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均匀研磨导电钢珠用多头钢丝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0:12: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均匀研磨导电钢珠用多头钢丝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导电钢珠,是一种多头钢丝通过冲压成型、抛光、防锈等工艺制成的钢球,在五金行业,轴承,车辆配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多头钢丝的生产过程中,冲压成型为最初始的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现有技术中,对于导电钢珠的冲压成型方式为:使用常见的冲压设备将多头钢丝输送至工作位置进行冲压,其输送方法为,将外置钢丝圈上的多头钢丝引入机器内,再进行截断冲压,此方法操作较为繁琐,更换钢丝圈较为不便,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生产效率较低。
3.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点,设计一种操作较为便捷,更换钢丝圈较为便捷,工作效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的均匀研磨导电钢珠用多头钢丝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操作较为繁琐,更换钢丝圈较为不便,工作效率较低,生产效率较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较为便捷,更换钢丝圈较为便捷,工作效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的均匀研磨导电钢珠用多头钢丝输送装置。
6.(2)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均匀研磨导电钢珠用多头钢丝输送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撑架、固定块、转轴、转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架、减速电机、皮带轮、平皮带、第二固定架、钢丝筒和第一弹簧,第一支撑架右侧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块,同侧的两个固定块前后对称,同侧的两个固定块之间转动式地连接有转轴,两个转轴的中部均设有转轮,两个转轮接触配合,上方转轴的后侧设有第一齿轮,下方转轴的后侧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一支撑架下侧的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的右侧安装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位于下方转轴的左侧,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与下方转轴的前侧均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的外壁之间绕接有平皮带,第一支撑架顶部的左侧滑动式地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架,两个第二固定架前后对称,两个第二固定架的上部之间通过凹槽放置有钢丝筒,两个第二固定架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第二固定架的左侧下部。
8.优选地,还包括有导轨、滑动架、第三固定架、第二支撑架、第二弹簧、卡块和第三弹簧,第一支撑架下部的左侧设有两个导轨,两个导轨前后对称,两个导轨之间滑动式地设有滑动架,滑动架上部的左侧设有两个第三固定架,两个第三固定架前后对称,导轨左侧的下部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滑动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前后对称,前侧导轨下部的左侧滑动式地设有卡块,卡块与前侧导轨的左侧壁之间连接
有第三弹簧。
9.优选地,两个转轮的外壁呈内凹状。
10.优选地,第一支撑架呈u字型。
11.优选地,第三固定架的上部呈弧形。
12.优选地,第一支撑架上部的左侧开有滑槽。
13.(3)有益效果
14.1、通过工作人员启动减速电机,工作人员将多头钢丝拉至两个转轮之间,多头钢丝与两个转轮接触,由此,工作人员只需重复上述操作,即可便捷且快速的对多头钢丝进行输送,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
15.2、通过第二弹簧复位,滑动架运动复位,滑动架带动第三固定架运动,第三固定架带动第二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运动,由此,可节省更换钢丝筒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支撑架,2-固定块,3-转轴,4-转轮,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一固定架,8-减速电机,9-皮带轮,10-平皮带,11-第二固定架,12-钢丝筒,13-第一弹簧,14-导轨,15-滑动架,16-第三固定架,17-第二支撑架,18-第二弹簧,19-卡块,20-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实施例1
24.一种均匀研磨导电钢珠用多头钢丝输送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第一支撑架1、固定块2、转轴3、转轮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一固定架7、减速电机8、皮带轮9、平皮带10、第二固定架11、钢丝筒12和第一弹簧13,第一支撑架1呈u字型,使得本装置工作时更加稳定,第一支撑架1右侧的上下两侧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固定块2,同侧的两个固定块2前后对称,同侧的两个固定块2之间均转动式地连接有转轴3,两个转轴3的中部均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轮4,转轮4用于输送多头钢丝,两个转轮4的外壁呈内凹状,便于输送多头钢丝,两个转轮4接触配合,上方转轴3的后侧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齿轮5,下方转轴3的后侧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齿轮6,第二齿轮6用于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第一支撑架1下侧的右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固定架7,第一固定架7的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减速电机8,减速电机8用于带动皮带轮9转动,减速电机8位于下方转轴3的左侧,减速电机8的输出轴上与下方转轴3的前侧均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皮带轮9,两个皮带轮9的外壁之间绕接有平皮带10,第一支撑
架1顶部的左侧滑动式地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架11,两个第二固定架11前后对称,两个第二固定架11的上部之间通过凹槽放置有钢丝筒12,两个第二固定架11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用于带动第二固定架11复位,第一弹簧13位于第二固定架11的左侧下部。
25.当需要对多头钢丝进行输送时,首先,工作人员拨动两个第二固定架11,两个第二固定架11运动相互远离,第一弹簧13拉伸,再将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放置于工作位置,随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固定架11,第一弹簧13复位,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第二固定架11运动复位,第二固定架11与钢丝筒12接触,此时,第二固定架11通过凹槽将钢丝筒12卡住,紧接着,工作人员启动减速电机8,减速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皮带轮9转动,皮带轮9通过平皮带10将另一个皮带轮9带动转动,另一个皮带轮9将下方的转轴3带动转动,下方的转轴3带动下方的转轮4以及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上方的转轴3转动,上方的转轴3带动上方的转轮4转动,随后,工作人员将多头钢丝拉至两个转轮4之间,多头钢丝与两个转轮4接触,在两个转轮4的作用下,多头钢丝被带动向右侧运动,以此对多头钢丝进行输送,在此过程中,多头钢丝带动钢丝筒12转动,当多头钢丝输送完毕后,工作人员关闭减速电机8,随后,工作人员再次拨动两个第二固定架11,两个第二固定架11运动相互远离,第一弹簧13拉伸,第二固定架11与钢丝筒12脱离接触,此时,工作人员将钢丝筒12取走即可,由此,工作人员只需重复上述操作,即可便捷且快速的对多头钢丝进行输送,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导轨14、滑动架15、第三固定架16、第二支撑架17、第二弹簧18、卡块19和第三弹簧20,第一支撑架1下部的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导轨14,两个导轨14前后对称,两个导轨14之间滑动式地设有滑动架15,滑动架15用于带动第三固定架16运动,第一支撑架1上部的左侧开有滑槽,滑槽可供滑动架15穿过,滑动架15上部的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第三固定架16,第三固定架16用于放置钢丝筒12,第三固定架16的上部呈弧形,便于放置钢丝筒12,两个第三固定架16前后对称,导轨14左侧的下部设有第二支撑架17,第二支撑架17与滑动架15的底部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8,两个第二弹簧18前后对称,前侧导轨14下部的左侧滑动式地设有卡块19,卡块19用于卡住滑动架15,卡块19与前侧导轨14的左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20,第三弹簧20用于带动卡块19复位。
28.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卡块19与滑动架15处于接触状态,首先,工作人员将第一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放置于工作位置,再将第二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放置于第三固定架16上,随后,工作人员启动减速电机8,多头钢丝开始进行输送,当第一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上的多头钢丝输送完毕后,工作人员将第一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取走,紧接着,工作人员拨动两个第二固定架11,两个第二固定架11运动相互远离,第一弹簧13拉伸,工作人员再将卡块19向左拉动,第三弹簧20拉伸,卡块19与滑动架15脱离接触,第二弹簧18复位,在第二弹簧18的作用下,滑动架15向上运动,滑动架15带动第三固定架16运动,第三固定架16带动第二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运动,当第三固定架16运动至极限距离时,第二个绕有多头钢丝的钢丝筒12运动至两个第二固定架11之间,随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固定架11,第一弹簧13复位,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第二固定
架11运动复位,第二固定架11与钢丝筒12接触,此时,第二固定架11将固定住钢丝筒12,同时,工作人员松开卡块19,第三弹簧20复位,在第三弹簧20的作用下,卡块19运动复位,当多头钢丝输送完毕后,工作人员关闭减速电机8,由此,可节省更换钢丝筒12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