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2:13: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是通过注塑机向塑胶成型模具的型腔内注入加热熔融的塑胶材料,冷却成型得到各种形状不同的注塑产品。侧进胶的模具结构简单、进胶平稳,但由于产品与浇口无法自动断开,后续需要人工去修剪,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增加劳动成本,而且人工修剪浇口受操作员自身影响大,产品质量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包括上模部分、下模部分,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之间设有注塑型腔、连通注塑型腔的流道;流道包括主流道、假流道分支,主流道水平设置且端部设有浇口,假流道分支倾斜设置在主流道上方靠近浇口的位置;主流道上端与设置在上模部分内的热嘴结构连通,主流道下端与下模部分连接。
4.优选地,主流道的下方连接有插入下模部分的插入部,插入部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下模部分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腔体。
5.优选地,注塑型腔上方设有若干前模顶针,注塑型腔下方设有若干后模顶针。
6.优选地,假流道分支向浇口方向倾斜。
7.优选地,假流道分支与主流道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0
°
且小于等于50
°

8.优选地,上模部分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固定板、前模垫板、前模板和前模仁,前模垫板内滑动设置有与前模顶针连接的前模顶针面板。
9.优选地,下模部分包括上下设置的后模仁、后模板、后模垫板和下固定板,后模垫板内滑动设置有与后模顶针连接的后模顶针面板。
10.优选地,前模顶针面板上方连接有前模顶针底板,前模顶针上端位于前模顶针面板、前模顶针底板之间,前模顶针面板上表面设有与前模顶针上端部形状相对应的凹槽。
11.优选地,后模顶针面板下方连接有后模顶针底板,后模顶针下端位于后模顶针面板、后模顶针底板之间,后模顶针面板下表面设有与后模顶针端部形状相对应的凹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实现了侧进胶模具产品与浇口的自动拉断,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将流道的结构设置成主流道、假流道分支,主流道水平设置且端部设有浇口,假流道分支倾斜设置在主流道上方靠近浇口的位置;主流道上端与设置在上模部分内的热嘴结构连通,主流道下端与下模部分连接。具体地,主流道的下方连接有插入下模部分的插入部,插入部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下模部分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腔体。因此,开模时,流道不会随着上模部分移动,而脱离下模部分。
13.注塑时,胶料通过热嘴结构进入主流道,再由主流道的浇口进入注塑型腔。开模时,上模部分与下模部分分离,同时,前模顶针向下顶出,产品脱离上模部分,流道与下模部
分连接,不会随着上模部分移动。竖直方向移动的上模部分牵拉假流道分支,假流道分支带动主流道的浇口部分短暂变形后脱离上模部分,变形的同时,主流道浇口与产品拉断,完成自动分离。随后,后模顶针向上顶出,产品脱离下模部分。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符号说明:
21.1.上模部分;2.下模部分;3.注塑型腔;4.主流道;5.假流道分支;6.浇口;7.热嘴结构;8.插入部;9.前模顶针;10.后模顶针;11.上固定板;12.前模垫板;13.前模板;14.前模仁;15.前模顶针面板;16.后模仁;17.后模板;18.后模垫板;19.下固定板;20.后模顶针面板;21.前模顶针底板;22.后模顶针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进行说明。
25.请参阅图1、2、3和5,为所述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模部分1、下模部分2,上模部分1与下模部分2之间形成注塑型腔3、连通注塑型腔3的流道;流道包括主流道4、假流道分支5,主流道4水平设置且端部设有浇口6,假流道分支5倾斜设置在主流道4上方靠近浇口6的位置;主流道4上端与设置在上模部分1内的热嘴结构7连通,主流道4下端与下模部分2连接。注塑过程中,胶料通过热嘴结构7进入主流道4,再由主流道4的浇口6进入注塑型腔3。
26.开模时,上模部分1与下模部分2分离,流道与下模部分2连接,不会随着上模部分1移动。由于假流道分支5倾斜设置,竖直方向移动的上模部分1牵拉假流道分支5,假流道分支5带动主流道4的浇口6部分短暂变形后脱离上模部分1,变形的同时,主流道4浇口6与产品拉断,完成自动分离。
27.具体地,请参阅图3,为所述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流道与下模部分2的连接:主流道4的下方连接有插入下模部分2的插入部8,插入部8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下模部分2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腔体。因此,开模时,流道不会随着上模部分1移动,而脱离下模部分2。
28.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注塑型腔3上方设有若干前模顶针9,注塑型腔3下方设有若干后模顶针10。开模的同时,前模顶针9向下顶出,产品脱离上模部分1,浇口6与产品自动拉断后,后模顶针10向上,产品脱离下模部分2,完成自动脱模。
29.请参阅图3、图4和图5,为了起到较好的牵拉浇口6的效果,假流道分支5向浇口6方向倾斜。进一步地,假流道分支5与主流道4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0
°
且小于等于50
°
,既能避免随着上模部分1移动太长距离出现拉断等情况,又能随着上模部分1移动产生足以使浇口6与产品拉断的变形。
30.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模具设有多个注塑型腔3,主流道4设有多个端部、假流道分支5,每个端部均设有浇口6。
31.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为所述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上模部分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固定板11、前模垫板12、前模板13和前模仁14,热嘴结构7贯穿上固定板11、前模垫板12、前模板13和前模仁14。前模垫板12内滑动设置有与前模顶针9连接的前模顶针面板15,注塑机推杆带动前模顶针面板15,从而带动前模顶针9向下顶出产品。
32.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为所述自动拉断侧进胶料头的模具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下模部分2包括上下设置的后模仁16、后模板17、后模垫板18和下固定板19,后模垫板18内滑动设置有与后模顶针10连接的后模顶针面板20。注塑机推杆带动后模顶针面板20,从而带动后模顶针10向上顶出产品。
33.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前模顶针9,前模顶针面板15上方连接有前模顶针底板21,前模顶针9上端位于前模顶针面板15、前模顶针底板21之间,前模顶针面板15上表面设有与前模顶针9上端部形状相对应的凹槽。
34.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后模顶针10,后模顶针面板20下方连接有后模顶针底板22,后模顶针10下端位于后模顶针面板20、后模顶针底板22之间,后模顶针面板20下表面设有与后模顶针10端部形状相对应的凹槽。
3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实现了侧进胶模具产品与浇口6的自动拉断,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将流道的结构设置成主流道4、假流道分支5,主流道4水平设置且端部设有浇口6,假流道分支5倾斜设置在主流道4上方靠近浇口6的位置;主流道4上端与设置在上模部分1内的热嘴结构7连通,主流道4下端与下模部分2连接。具体地,主流道4的下方连接有插入下模部分2的插入部8,插入部8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下模部分2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腔体。因此,开模时,流道不会随着上模部分1移动,而脱离下模部分2。
36.注塑时,胶料通过热嘴结构7进入主流道4,再由主流道4的浇口6进入注塑型腔3。开模时,上模部分1与下模部分2分离,同时,前模顶针9向下顶出,产品脱离上模部分1,流道与下模部分2连接,不会随着上模部分1移动。竖直方向移动的上模部分1牵拉假流道分支5,假流道分支5带动主流道4的浇口6部分短暂变形后脱离上模部分1,变形的同时,主流道4浇
口6与产品拉断,完成自动分离。随后,后模顶针10向上顶出,产品脱离下模部分2。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