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6 20:55: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现有部分的喷涂装置存在无法调节喷头角度的问题,导致喷涂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部分的装置喷头较少影响了喷涂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能够解决无法调节喷头的角度和喷头较少影响了喷涂效率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包括喷涂箱和调节机构,所述喷涂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气管且与其内部相通,喷涂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喷涂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泵;
5.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块、圆盘、圆柱、拉杆、固定套、弹力带、圆套和转动杆。
6.优选的,所述喷涂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圆盘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八组圆柱,圆盘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弹力带,弹力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套,拉杆的另一端穿过圆盘和连接块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安装于喷涂箱的两侧内壁上,手拿圆套,将圆套套设在圆柱上,通过对圆套的调整,圆套带动弹力带和固定套进行角度调节,固定套带动拉杆调节角度,拉杆带动转动杆和固定块进行调节,转动杆带动喷头进行调节,对注塑凸模和凹模进行全方位的喷涂。
7.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模具放置盒,转动板和模具放置盒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并相通,将注塑凸模和凹模放置在两组模具放置盒上,同时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柱带动转动板和模具放置盒转动。
8.优选的,所述吸泵的进剂端固定连接有抽管,抽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剂管,三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剂管,吸泵的出剂管固定连接有出剂管,出剂管的一端延伸至喷涂箱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储剂腔,储剂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组软管,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控制吸泵打开,吸泵的进剂端通过抽管抽入脱模剂,吸泵的出剂端通过出剂管将脱模剂输送至储剂腔内,再通过软管与喷头,对注塑模具进行喷涂。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四组固定块,喷头固定安装于固定块的前侧。
10.优选的,所述喷涂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剂管,排剂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旋钮盖,
喷涂箱的前侧铰接安装有门,第一进剂管和第二进剂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通过连接块、圆盘、圆柱、拉杆、固定套、弹力带、圆套和转动杆的配合使用,能够手动调节喷头的角度,八组圆柱的角度不同,圆套套设在不同的圆柱的外壁上,能够对喷头进行不同角度的调整,提高了喷涂的灵活性,能够对注塑模具进行均匀的喷涂,相比于电机进行驱动相比,降低了装置的成本,避免喷涂的固定导致部分注塑模具出现喷涂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品难以脱模的情况发生,均匀的喷涂能够方便产品的脱模,提高注塑模具的质量。
13.(2)、该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通过吸泵、抽管、出剂管、储剂腔、软管和喷头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注塑模模具进行喷涂,四组喷头的设置可以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喷涂,提高了喷涂的效率,能够进一步提升脱漆剂喷涂的均匀性,还能够对喷涂箱底部的脱漆剂进行二次利用,避免脱漆剂的浪费,做到了循环使用,有效的节省了对脱漆剂的投入。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盘的右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附图标记:喷涂箱1、散气管2、电机3、转动柱4、转动板5、模具放置盒6、吸泵7、调节机构8、连接块801、圆盘802、圆柱803、拉杆804、固定套805、弹力带806、圆套807、转动杆808、抽管9、出剂管10、储剂腔11、软管12、喷头13。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剂喷涂装置,包括喷涂箱1和调节机构8,喷涂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散气管2且与其内部相通,喷涂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喷涂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泵7,调节机构8包括连接块801、圆盘802、圆柱803、拉杆804、固定套805、弹力带806、圆套807和转动杆808。
26.进一步的,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4,转动柱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5,转动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模具放置盒6,转动板5和模具放置盒6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并相通,将注塑凸模和凹模放置在两组模具放置盒6上,同时控制电机3启动,电机3带动转动板5转动,转动柱4带动转动板5和模具放置盒6转动。
27.再进一步的,吸泵7的进剂端固定连接有抽管9,抽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进剂管,三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进剂管,吸泵7的出剂管固定连接有出剂管10,出剂管10的一端延伸至喷涂箱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储剂腔11,储剂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组软管12,软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3,控制吸泵7打开,吸泵7的进剂端通过抽管9抽入脱模剂,吸泵7的出剂端通过出剂管10将脱模剂输送至储剂腔11内,再通过软管12与喷头13,对注塑模具进行喷涂,对注塑凸模和凹模进行全方位的喷涂,四组喷头13的设置可以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喷涂,提高了喷涂的效率,能够进一步提升脱漆剂喷涂的均匀性,还能够对喷涂箱1底部的脱漆剂进行二次利用,避免脱漆剂的浪费,做到了循环使用,有效的节省了对脱漆剂的投入。
28.更进一步的,喷涂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剂管,排剂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旋钮盖,喷涂箱1的前侧铰接安装有门,第一进剂管和第二进剂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1-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喷涂箱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01,连接块8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802,圆盘80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八组圆柱803,圆盘802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拉杆804,拉杆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805,固定套80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弹力带806,弹力带8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套807,拉杆804的另一端穿过圆盘802和连接块801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08,转动杆808转动安装于喷涂箱1的两侧内壁上,手拿圆套807,将圆套807套设在圆柱803上,通过对圆套807的调整,圆套807带动弹力带806和固定套805进行角度调节,固定套805带动拉杆804调节角度,拉杆804带动转动杆808和固定块进行调节,转动杆808带动喷头13进行调节,能够手动调节喷头的角度,八组圆柱803的角度不同,圆套807套设在不同的圆柱803的外壁上,能够对喷头13进行不同角度的调整,提高了喷涂的灵活性,能够对注塑模具进行均匀的喷涂,在与电机相比,降低了装置的成本,避免喷涂的固定导致部分注塑模具出现喷涂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品难以脱模的情况发生,均匀的喷涂能够方便产品的脱模,提高注塑模具的质量。
31.进一步的,转动杆808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四组固定块,喷头13固定安装于固定块的前侧。
32.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门,将注塑凸模和凹模放置在两组模具放置盒6上,同时控制电机3启动,电机3带动转动板5转动,转动柱4带动转动板5和模具放置盒6转动,与此同时手拿圆套807,将圆套807套设在圆柱803上,通过对圆套807的调整,圆套807带动弹力带806和固定套805进行角度调节,固定套805带动拉杆804调节角度,拉杆804带动转动杆808和固
定块进行调节,转动杆808带动喷头13进行调节,对注塑凸模和凹模进行全方位的喷涂,与此同时控制吸泵7打开,吸泵7的进剂端通过抽管9抽入脱模剂,吸泵7的出剂端通过出剂管10将脱模剂输送至储剂腔11内,再通过软管12与喷头13,对注塑模具进行喷涂。
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