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多灯圈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7:4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工具装饰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多灯圈的车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代步工具,如卡丁车、平衡车、滑板车、轮滑鞋、摩托车、电动车等,通常没有设置额外的装饰灯,或者装饰灯颜色不会变化,发光效果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动态变化的视觉效果的需求。
3.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应用在代步工具车轮上的立体发光组件,该立体发光组件包括光源(led灯)、内反射件和外透射件,这种立体发光反射组件在日常中也叫深渊镜。车轮轮毂侧壁有凹腔,立体发光组件设于凹腔内,光源位于内反射件与外透射件之间,外透射件为轮毂侧盖,其内壁贴敷一侧半透膜,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一部分透过外透射件射出并能被人看见,还有一部分光线被外透射件反射向内反射件,经过内反射件第一次反射后(射向外透射件),第一次反射光在经过外透射件时和光源产生的光线一样,第一次反射光有一部分透过外透射件(被人看到),还有一部分光线被外透射件反射向内反射件形成第二次反射光。每经过一次反射,就会多一个光源成像(光源成像的强度随反射次数的增加逐次衰减)。以此类推,最终人们能透过车轮上的外透射件看到光源及光源的反射光叠加在一起的成像。
4.这种立体发光组件所用的光源多为一个围绕轮毂设置的灯圈,所有成像也是由该灯圈经过多次反射而成,因此在其变换的过程中,其成像仅受控于灯圈,灯圈亮,则成像,灯圈灭,则也就没有成像,灯圈颜色改变,则成像同步变化。故其样式在变化的过程中,仅受控于一个灯圈,变化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应用在代步工具车轮上的立体发光组件的缺陷之一,提供带多灯圈的车轮,每个灯圈能独立变换,样式组合多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带多灯圈的车轮,所述车轮包括可相对转动的轮轴和轮毂,所述轮毂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圈的安装槽或腔体;
7.所述灯圈的两侧分别设有反射元件和透光组件;
8.所述反射元件位于安装槽或腔体的内侧,所述透光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或腔体的外侧;
9.所述透光组件包括半透膜,所述半透膜位于靠近所述反射元件的一侧;所述灯圈的成像是经过反射元件与半透膜之间的反射后形成;
10.所述灯圈至少设有三个,三个灯圈大小不相等且由大到小层层套嵌。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灯圈由一组呈环形排布的led灯组成。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反射元件与所述轮轴相固定,所述反射元件与所述轮毂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灯圈固定在所述反射元件上。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所有灯圈中,最小的灯圈位于最内层,位于最内层灯圈上led灯背向所述轮轴的轴心。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所有灯圈中,最大的灯圈位于最外侧,位于最外侧灯圈上的led灯朝向所述轮轴的轴心。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反射元件具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凹面或凸面中的任一种;所述透光组件上设有用于贴敷所述半透膜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平面、凹面或凸面中的任一种。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反射元件具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凹面或凸面中的任一种;所述透光组件上设有用于贴敷所述半透膜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平面、凹面或凸面中的任一种。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透光组件包括设于轮毂上的透明侧盖,所述半透膜设于所述透明侧盖的内侧。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轮毂与轮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车轮还包括设于轮轴上的定子和设于轮毂内的转子。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所有灯圈中,相邻两层灯圈的间距均相等。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将灯圈设置在轮轴上,灯圈相对轮轴静止,可以直接用中空的轮轴走线连接电池,相比于现有将灯圈设置在轮毂上的结构,省略了导电滑环,不仅节省采购成本,也节省了装配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因采用导电滑环而出现寿命短的问题;二、设置多个灯圈,每个灯圈就可以独立控制,通过任意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组合就能变化出更多的样式,提高可玩性并满足用户对多样性的追求。
附图说明
22.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车轮的分解图。
23.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车轮上灯圈的正视图。
24.图3是实施例2中所述车轮上灯圈的正视图。
25.图4是实施例2中所述车轮上在沿轮轴轴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26.图5是实施例3中所述车轮上在沿轮轴轴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27.图6是实施例4中所述车轮上在沿轮轴轴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28.图7是实施例5中所述灯圈的正视图(灯珠忽略)。
29.其中:200、车轮;210、轮轴;220、轮毂;230、安装槽;310、第一灯圈;320第二灯圈;330、第三灯圈;400、反射元件;510、半透膜;520、透明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2.实施例1:
33.如图1和2所示,示出了一种带多灯圈的车轮,所述车轮200包括可相对转动的轮轴210和轮毂220,所述轮毂与轮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轮为动力轮,所述车轮还包括设于轮轴上的定子和设于轮毂内的转子。在所述轮毂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灯圈的安装槽230(或腔体)。
34.所述灯圈的两侧分别设有反射元件400和透光组件。所述反射元件位于安装槽内侧,所述透光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外侧,即位于槽口。安装槽主要是开设在一个部件的表面,而腔体则可以是多个部件装配后形成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不作限制。
35.所述透光组件包括半透膜510(参见图4),所述半透膜位于靠近所述反射元件400的一侧;所述灯圈的成像是经过反射元件与半透膜之间的反射后形成。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元件400具有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还可以是凹面或凸面,参见图5)。所述透光组件包括设于轮毂上的透明侧盖520,以及设于所述透明侧盖上的半透膜510。所述透明侧盖内侧设有用于贴敷所述半透膜的透明基板,第二反射面位于透明基板上,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平面(还可以是凹面或凸面,参见图6)。在具体实施时,透明基板和透明侧盖还可以采用一体式,本实施例中为节约零部件数量,以一体式为例进行说明。
37.所述半透膜位于靠近所述反射元件400的一侧,即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相(正)对设置。所述灯圈的成像是经过反射元件与半透膜之间的反射后形成,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可以实现不同的灯光成像效果。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圈设有三个,三个灯圈均为圆形灯圈(如图7所示,还可以采用多边形灯圈),三个圆形灯圈的半径依次为r、2r和3r,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灯圈310、第二灯圈320和第三灯圈330。第一灯圈310、第二灯圈320和第三灯圈330由大到小层层套嵌,即同心设置,而且相邻两层灯圈的间距均相等,如图2所示,d1=d2。每一个灯圈均由一组呈环形排布的led灯组成。为了美观和整齐,两个相邻led灯的间距均相等。
39.具体实施时,反射元件400采用圆形的平面镜,第一反射面为平面镜的正面,平面镜的背面与轮轴210的端部固定,而led灯是固定在平面镜的第一反射面上的。
40.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灯圈上的led灯朝向所述轮轴的轴心。(此外,还可以让所有灯圈均背向轮轴的轴心,或者让位于最内层灯圈上led灯背向所述轮轴的轴心,又或者最外侧灯圈上的led灯朝向所述轮轴的轴心,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图3和4)
41.在平面镜的中间开有一通孔,在轮轴210的端部设有一用于分别连接平面镜和灯圈的固定座,固定座为旋转体,平面镜的通孔套在固定座上并与其紧配,而内圈光源则通过固定座与轮轴的端部相固定。车轮转动时,平面镜、灯圈及轮轴相对静止,仅外侧的轮毂转动。
4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仅当反射元件的第一反射面和透光组件的第二反射面采用平面时,对于其中的单个灯圈,其成像是一个与灯圈形状相同的光柱(类似无限延伸的灯光隧道)。当第一反射面采用凹面或凸面,又或者是第二反射面采用凹面或凸面时,其成像过程中,灯圈的光线仅凹面汇聚或凸面发散,使得最终的成像相比于光柱而言,光柱末端会收拢、汇聚、变小,类似于倒扣的碗状,或光伏末端会发散,其分布类似于旋转双曲线形成的面(一部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