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5:02: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汽车内饰包括较多的种类,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脚垫、汽车挂件、内部摆件等,其中汽车内饰中的安全座椅是汽车本身必不可少的结构,现有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折叠方式单一,在运送较多物件时,由于难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折叠,导致车内空间有限且不利于货物的堆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4.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底座,所述下框架设于上框架下端,且所述下框架后端位于上框架内侧下端,所述底座位于下框架下端后侧:
6.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转轴一,所述上框架右表面下端固定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固定筒右表面前后侧均开有限位孔二,所述上框架右表面下端开有限位孔一,所述上框架右表面下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表面开有凹槽,所述固定杆左侧前端固定有限位杆一,所述固定杆左侧中部固定有限位杆二;
7.所述下框架右表面后端开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限位孔三,所述下框架下表面中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底座上表面前端开有限位槽,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弹簧杆,所述底座上表面后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固定有转轴二。
8.具体的,所述限位孔一位于固定筒前端,所述固定杆位于固定筒右侧,且所述固定杆左端插入固定筒内部,所述弹簧嵌套于固定杆外表面并与之固定,所述上框架内部下端固定有固定板。
9.具体的,所述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前后对应,且所述限位孔一和限位杆一左右对应,且所述限位杆一嵌入限位孔一内,所述限位杆二与限位孔二对应并嵌入其内部。
10.具体的,所述限位孔一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三对应,且所述限位杆一嵌入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三内。
11.具体的,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上下对应,且所述限位块嵌入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槽前内壁朝前侧倾斜。
12.具体的,所述弹簧弹上端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上表面与下框架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框架下表面后侧嵌入连接槽内,且所述下框架下表面后侧嵌套于转轴二表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效果在于:
14.通过凹槽向右拉动固定杆,同时让限位杆一从限位孔三内移出并进去限位孔一内,接着将上框架以转轴一为轴心向前翻转,并让上框架前表面会与下框架上表面接触,之
后松开固定杆并让限位杆一卡入与之对应的限位孔一和限位孔三内,以此便可完成对上框架的折叠,反之,在完成上述操作中将固定杆向右拉动后,向上抬起下框架并让限位块移出限位槽内,接着以转轴二为轴心向后翻动下框架,当下框架上表面与上框架前表面接触时,通过限位杆一插入限位孔三内对下框架和上框架进行限位固定,以此便能完成对下框架的折叠,通过上述两种折叠方式,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对座椅进行折叠,从而提高车内的使用空间,能解决以往汽车座椅多为单向折叠,导致车内空间有限且不利于货物的堆放,局限性较大,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的局部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其中:上框架1、下框架2、固定筒3、固定杆4、转轴一5、弹簧6、限位孔一7、凹槽8、限位杆一9、限位杆二10、限位孔二11、固定板12、限位孔三13、底座14、弹簧杆15、转轴二16、限位槽17、限位块18、连接槽19。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是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和底座14,所述下框架2设于上框架1下端,且所述下框架2后端位于上框架1内侧下端,所述底座14位于下框架2下端后侧;
20.所述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设有转轴一5,所述上框架1右表面下端固定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内部固定有弹簧6,所述固定筒3右表面前后侧均开有限位孔二11,所述上框架1右表面下端开有限位孔一7,所述上框架1右表面下端设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上表面开有凹槽8,所述固定杆4左侧前端固定有限位杆一9,所述固定杆4左侧中部固定有限位杆二10,所述限位孔一7位于固定筒3前端,所述固定杆4位于固定筒3右侧,且所述固定杆4左端插入固定筒3内部,所述弹簧6嵌套于固定杆4外表面并与之固定,所述上框架1内部下端固定有固定板12,所述限位杆一9和限位杆二10前后对应,且所述限位孔一7和限位杆一9左右对应,且所述限位杆一9嵌入限位孔一7内,所述限位杆二10与限位孔二11对应并嵌入其内部;
21.所述下框架2右表面后端开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限位孔三13,所述下框架2下表面中部固定有限位块18,所述底座14上表面前端开有限位槽17,所述底座14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弹簧杆15,所述底座14上表面后端开设有连接槽19,所述连接槽19内部固定有转轴二16,所述限位孔一7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三13对应,且所述限位杆一9嵌入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三13内,所述限位块18与限位槽17上下对应,且所述限位块18嵌入限位槽17内,且所述限位槽17前内壁朝前侧倾斜;
22.所述弹簧弹15上端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上表面与下框架2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框架2下表面后侧嵌入连接槽19内,且所述下框架2下表面后侧嵌套于转轴二16表面;
23.结合图1至图3可知,先用手指插入凹槽8内并向右拉动固定杆4,而弹簧6受拉产生形变,之后固定杆4会带动限位杆一9和限位杆二10向右移动,同时限位杆一9从限位孔三13
内移出并嵌入限位孔一7内,且限位杆二10会脱离与之对应的限位孔二11内,接着将上框架1以转轴一5为轴心向前翻转,被翻动后的上框架1前表面会与下框架2上表面接触,之后松开固定杆4并使其在弹簧6的弹力下恢复初始位置,而限位杆一9会卡入与之对应的限位孔一7和限位孔三13内,且限位杆二10重新卡入限位孔二11内,以此便可完成对上框架1的折叠,便于提高汽车内的使用空间,反之,因为限位槽17前内壁朝前侧倾斜,所以在完成上述操作中将固定杆4向右拉动后,向上抬起下框架2并让限位块18移出限位槽17内,接着以转轴二16为轴心向后翻动下框架2,当下框架2上表面与上框架1前表面接触时,通过松开固定杆4并使其恢复初始位置,并通过限位杆一9插入限位孔三13内对下框架2和上框架1进行限位固定,以此便能完成对下框架2的折叠,通过上述两种折叠方式,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对座椅进行折叠,从而提高车内的使用空间,能解决以往汽车座椅多为单向折叠,导致车内空间有限且不利于货物的堆放,局限性较大,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底座,所述下框架设于上框架下端,且所述下框架后端位于上框架内侧下端,所述底座位于下框架下端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设有转轴一,所述上框架右表面下端固定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固定筒右表面前后侧均开有限位孔二,所述上框架右表面下端开有限位孔一,所述上框架右表面下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表面开有凹槽,所述固定杆左侧前端固定有限位杆一,所述固定杆左侧中部固定有限位杆二;所述下框架右表面后端开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限位孔三,所述下框架下表面中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底座上表面前端开有限位槽,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弹簧杆,所述底座上表面后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固定有转轴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一位于固定筒前端,所述固定杆位于固定筒右侧,且所述固定杆左端插入固定筒内部,所述弹簧嵌套于固定杆外表面并与之固定,所述上框架内部下端固定有固定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前后对应,且所述限位孔一和限位杆一左右对应,且所述限位杆一嵌入限位孔一内,所述限位杆二与限位孔二对应并嵌入其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一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三对应,且所述限位杆一嵌入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三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上下对应,且所述限位块嵌入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槽前内壁朝前侧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弹上端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上表面与下框架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框架下表面后侧嵌入连接槽内,且所述下框架下表面后侧嵌套于转轴二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安全座椅,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汽车内饰安全座椅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底座,下框架设于上框架下端,且下框架后端位于上框架内侧下端,底座位于下框架下端后侧;通过凹槽向右拉动固定杆,同时让限位杆一从限位孔三内移出并进去限位孔一内,接着以转轴二为轴心向后翻动下框架,当下框架上表面与上框架前表面接触时,通过限位杆一插入限位孔三内对下框架和上框架进行限位固定,以此便能完成对下框架的折叠,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对座椅进行折叠,从而提高车内的使用空间,能解决以往汽车座椅多为单向折叠,导致车内空间有限且不利于货物的堆放,局限性较大,不利于使用的问题。不利于使用的问题。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凯立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2/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