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8:03: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电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但是由于电动汽车充电都需要充电桩,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3.但是由于充电桩是固定的,并且现在一辆电动汽车充电后的行程有限,这就会导致电动汽车需要频繁的充电,而且会经常发生由于忘记充电或行驶路程过长导致电动汽车常常半路没电,导致驾驶人员非常被动。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因半路没电,导致驾驶人员非常被动,从而提供一种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包括:a车,所述a车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a车的电池相连;b车,所述b车的头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b车的电池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相互连接以使b车与a车之间可进行充电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分离以使b车与a车之间暂停充电的第二状态。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由电磁铁制成,第一连接件背对所述a车的一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向靠近所述a车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磁性接头与电线;所述磁性接头与所述电线的一端相连,所述磁性接头远离所述电线的一端适于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b车的电池相连。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磁性接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b车的头部相连。
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为伸缩杆,以带动所述导向杆的端部的磁性接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卡槽。
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若干环形的线卡,所述线卡沿所述导向杆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线从所述线卡内穿过。
11.进一步地,该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拉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磁性接头之间,适于检测所述导向杆对所述磁性接头的拉力值;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适于将所述拉力值反馈至
所述控制器;若所述拉力值大于目标值,则所述控制器调节所述第一连接件断电,以使所述磁性接头从所述卡槽内脱落。
12.进一步地,该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激光测距装置,包括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所述激光接收端设置在所述a车的尾部;所述激光发射端设置在所述b车的头部,所述激光发射端适于向所述激光接收端发射激光,以获取所述b车与所述a车之间的间距。
13.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发射端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激光发射端以平行于所述b车长度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所述b车的头部,其中一个所述激光发射端所在的位置记为b,另一个所述激光发射端所在的位置记为c;所述激光接收端设置在所述a车的尾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激光接收端所在的位置记为a;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在ac=bc时进行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通过a车上的第一连接件与b车的第二连接件将a车与b车进行连接,实现a车对b车进行充电或b车对a车进行充电,解决了电动汽车半路没电,而附近又没有充电站,导致驾驶人员非常被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的测距原理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a车;
ꢀꢀꢀꢀꢀꢀꢀꢀꢀꢀꢀꢀꢀꢀꢀ
2、b车;
ꢀꢀꢀꢀꢀꢀꢀꢀꢀꢀ
3、卡槽;
22.4、磁性接头;
ꢀꢀꢀꢀꢀꢀꢀꢀꢀꢀ
5、导向杆;
ꢀꢀꢀꢀꢀꢀꢀ
6、电线;
23.7、线卡;
ꢀꢀꢀꢀꢀꢀꢀꢀꢀꢀꢀꢀꢀꢀ
8、拉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包括:a车1,a车1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例如,第一连接件可以位于a车1尾部的中间位置,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a车1的电池相连。b车2,b车2的头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例如,第二连接件可以为位于b车2头部的中间位置,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b车2的电池相连;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相互连接以使b车2与a车1之间可进行充电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分离以使b车2与a车1之间暂停充电的第二状态。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通过a车1上的第一连接件与b车2的第二连接件将a车1与b车2进行连接,实现a车1对b车2进行充电或b车2对a车1进行充电,解决了电动汽车半路没电,而附近又没有充电站,导致驾驶人员非常被动的问题。
30.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可以由电磁铁制成,第一连接件背对a车1的一面设置有卡槽3,卡槽3向靠近a车1的方向凹陷;第二连接件包括磁性接头4与电线6;磁性接头4与电线6的一端相连,磁性接头4远离电线6的一端适于可插拔的设置在卡槽3内;电线6的另一端与b车2的电池相连。两者连接后,可以实现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充电,行驶过程中,a车1与b车2可以保持车速一致。
31.其中,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导向杆5,导向杆5的一端与磁性接头4相连,另一端与b车2的头部相连。并且,导向杆5可以为伸缩杆,以带动导向杆5的端部的磁性接头4靠近或者远离卡槽3,实现a车1与b车2的自动连接,当满足需要连接时,b车2上的导向杆5向前伸出,将磁性接头4插置在卡槽3内。
32.其中,导向杆5上设置有若干环形的线卡7,线卡7沿导向杆5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电线6从线卡7内穿过。防止电线6下坠后接触地面发生磨损。
33.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该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拉力传感器8以及控制器;拉力传感器8设置在导向杆5与磁性接头4之间,适于检测导向杆5对磁性接头4的拉力值;拉力传感器8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拉力传感器8适于将拉力值反馈至控制器;若拉力值大于目标值,则控制器调节第一连接件断电,以使磁性接头4从卡槽3内脱落。其中,该目标值可以为第一连接件通电后,卡槽3与磁性接头4之间的吸力,当a车1与b车2因速度不一致,导致卡槽3与磁性接头4之间的拉力值大于吸力时,控制器可以与a车1及b车2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使a车1控制第一连接件断电,使b车2控制第二连接件断电,此时,磁性接头4从卡槽3内脱落。从而避免电线6在供电状态向瞬间断开,在电线6路上产生反电动势,对电线6路造成冲击。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的测距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该两辆汽车的充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激光测距装置,包括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
端;激光接收端设置在a车1的尾部;激光发射端设置在b车2的头部,激光发射端适于向激光接收端发射激光,以获取b车2与a车1之间的间距。当b车2与a车1的间距合适后,b车2的导向杆5向a车1伸出,进行连接。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b车2与a车1的连接精度,可以设置两个激光发射端,两个激光发射端以平行于b车2长度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b车2的头部,其中一个激光发射端所在的位置记为b,另一个激光发射端所在的位置记为c;激光接收端设置在a车1的尾部的中间位置,激光接收端所在的位置记为a;测距是,两个激光发射端同时发射激光,并被激光接收端所接收,当测得的距离ac=bc时,b车2的导向杆5伸出,可使磁性接头4插入卡槽3内。
3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