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6:47: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探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


背景技术:

2.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的差异作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电磁场或人工建立的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3.电法勘探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用性广等优点,通过测量天然大地电磁场中若干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变化的变化规律,来研究大地电场与不同的地质体产生的异常变化情况,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适用于快速寻找和评价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地下水资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4.现有的物探设备一次只能采集两个探测棒之间的地质电场数据,通过多次更换探测棒的位置来采集多个不同位置的地质电场数据,对于某些需要进行前后补测的情况,需要使用探测棒分别进行探测,操作繁琐且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旨在解决现有的物探设备应对某些需要进行前后补测的情况时,需要使用探测棒分别进行探测,操作繁琐且浪费时间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包括探测主机、定位线缆、定位组件、探测棒和电缆线;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移动环、抵接块、驱动部件和连接环;所述移动环套设于所述定位线缆;所述移动环包括环内空间;所述抵接块设置于所述环内空间,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定位线缆抵接,以使所述移动环固定于所述定位线缆;所述连接环连接于所述移动环;所述探测棒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连接环;所述探测棒通过所述电缆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探测主机。
8.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移动环的凸出座;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升降杆、螺母和马达;所述凸出座和所述移动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外界贯通,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环内空间贯通;
9.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升降杆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升降杆配合拧设于所述螺母;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内空间,并连接有所述抵接块;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螺母转动。
10.优选的,所述螺母和所述通孔共中轴线;所述升降杆和所述通孔共中轴线;所述通孔的中轴线和所述移动环的直径共线;所述升降杆的伸出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一端连接有圆板。
11.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转管、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定位杆;所述转管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转管和所述通孔共中轴线;所述螺母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管内;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转管转动,以带动所述螺母转动;所述定位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圆板;所述凸出座开设有平行于所述通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杆配合滑动嵌设于所述定位孔。
12.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蜗杆和蜗轮;所述蜗轮连接于所述转管的外壁,且与所述转管同轴设置;所述蜗杆转动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的一端伸出于所述凸出座的外壁;所述凸出座的外壁罩设有保护罩;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蜗杆。
13.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凸出座内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给所述马达供电。
14.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为橡胶抵接块,且所述抵接块呈弧形。
15.优选的,所述连接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环。
16.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内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圈。
17.优选的,所述定位线缆的起点设置有插地钉。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出的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在同一定位线缆上设置多个定位组件,通过将定位组件沿定位线缆进行移动,然后将移动环固定于定位线缆,以将各定位组件固定于定位线缆,并使相邻的2个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该距离即对应探测棒之间的间距);使用时,只需要拉直定位线缆,将定位线缆放置于待测区域的地面上,然后依次将各个探测棒安装于连接环上(直接插入连接环),再将探测棒直接插入地下,即可快速完成多个探测棒的定位插入,实现多通道天然电场的勘探;同时,完成初步勘探后,若需要进行向前或向后的补充探测,只需要将拉直定位线缆,将进行补充探测的多个探测棒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定位组件的移动环,再直接将进行补充探测的多个探测棒插入地面即可进行补充探测;不再需要使用探测探测棒分别进行探测,操作更加简单,且更加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10、定位线缆;120、移动环;130、连接杆;140、连接环;150、凸出座;160、保护罩;170、圆板;180、防护波纹管;190、环内空间;210、通孔;220、第一端口;230、第二端口;240、升降杆;250、抵接块;260、转管;270、第一轴承;280、第二轴承;290、螺母;310、蜗轮;320、蜗杆;330、马达;340、定位孔;350、定位杆。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
32.请参考附图1-附图2,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的一实施例中,本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包括探测主机(未示出)、定位线缆110、定位组件、探测棒(未示出)和电缆线(未示出);定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定位组件包括移动环120、抵接块250、驱动部件和连接环140;移动环120套设于定位线缆110;移动环120包括环内空间190;抵接块250设置于环内空间190,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抵接块250与定位线缆110抵接,以使移动环120固定于定位线缆110;连接环140连接于移动环120;探测棒可拆卸设置于连接环140;探测棒通过电缆线电性连接于探测主机。
33.本发明提出的可向前后补测的多通道天然电场勘探仪,在同一定位线缆110上设置多个定位组件,通过将定位组件沿定位线缆110进行移动,然后将移动环120固定于定位线缆110,以将各定位组件固定于定位线缆110,并使相邻的2个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该距离即对应探测棒之间的间距);使用时,只需要拉直定位线缆110,将定位线缆110放置于待测区域的地面上,然后依次将各个探测棒安装于连接环140上(直接插入连接环140),再将探测棒直接插入地下,即可快速完成多个探测棒的定位插入,实现多通道天然电场的勘探;同时,完成初步勘探后,若需要进行向前或向后的补充探测,只需要将拉直定位线缆110,将进行补充探测的多个探测棒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定位组件的移动环120,再直接将进行补充探测的多个探测棒插入地面即可进行补充探测;不再需要使用探测探测棒分别进行
探测,操作更加简单,且更加省时省力。
34.此外,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移动环120的凸出座150;驱动部件包括升降杆240、螺母290和马达330;凸出座150和移动环120开设有通孔210;通孔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220和第二端口230;第一端口220和外界贯通,第二端口230和环内空间190贯通。
35.螺母290设置于通孔210内;升降杆24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升降杆240配合拧设于螺母290;升降杆240的一端伸出于第一端口220,升降杆240的另一端伸入环内空间190,并连接有抵接块250;马达330用于驱动螺母290转动。通过驱动螺母290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杆240沿通孔210的轴向进行移动,以驱动抵接块250进行移动,从而抵接穿设于环内空间190的定位线缆110,从而将整个定位组件固定于定位线缆110。
36.同时,螺母290和通孔210共中轴线;升降杆240和通孔210共中轴线;通孔210的中轴线和移动环120的直径共线;升降杆240的伸出于第一端口220的一端连接有圆板170;圆板170和凸出座150之间连接有防护波纹管180。通过设置防护波纹管180以防止外界杂物进入通孔210。
37.此外,上述驱动部件还包括转管260、第一轴承270、第二轴承280和定位杆350;转管260通过第一轴承270和第二轴承280转动设置于通孔210内,且转管260和通孔210共中轴线;螺母290固定设置于转管260内,螺母290设置于转管260的中部;马达330用于驱动转管260转动,以带动螺母290转动;定位杆350垂直连接于圆板170;凸出座150开设有平行于通孔210的定位孔340;定位杆350配合滑动嵌设于定位孔340。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驱动部件的结构,使得升降杆240的移动更加平稳,具体的,通过马达330驱动转管260转动,从而带动螺母290转动,而升降杆240在定位杆350的作用下不能够转动,从而迫使升降杆240沿通孔210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抵接块250移动。
39.同时,驱动部件还包括蜗杆320和蜗轮310;蜗轮310连接于转管260的外壁,且与转管260同轴设置;蜗杆320转动穿设于通孔210,且蜗杆320与蜗轮310啮合;蜗杆320的一端伸出于凸出座150的外壁;凸出座150的外壁罩设有保护罩160;马达330设置于保护罩160内;马达330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蜗杆320。通过蜗轮310蜗杆320的连接方式,实现减速增矩,且能够实现自锁功能,以提升抵接块250和定位线缆110之间的抵接稳定性,从而保证定位组件能够稳固的固定于定位线缆110。此外,定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凸出座150内的蓄电池(未示出);蓄电池用于给马达330供电。
40.同时,抵接块250为橡胶抵接块250,且抵接块250呈弧形。这样更便于和定位线缆110进行抵接。定位线缆110的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以便于确定相邻的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连接环140通过连接杆130转动连接于移动环120。这样更便于探测棒的插入;连接环140的内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圈,以便于探测棒和连接环140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定位线缆110的起点设置有插地钉(未示出),以便于拉直定位线缆110。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