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拖鞋压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1:0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鞋类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拖鞋压合工艺。


背景技术:

2.拖鞋通常由鞋底以及鞋带组成,生产时将鞋带固定在鞋底上,使得鞋带与鞋底配合形成用于包裹脚部的空间即可。鞋带与鞋底连接时通常使用胶水粘接实现,生产时在鞋底的两侧开设出供鞋带安装的宽槽,接着在宽槽内涂抹胶水后将鞋带的两侧放入宽槽内压合固定即可。
3.目前,公告号为cn21475950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拖鞋压合机,生产时将套杆滑离操作台上方,并将拖鞋套设在套杆上,推动套杆且通过导向机构使得套杆可以保持水平移动,从而插接至安装杆上,在驱动第一气缸时,套杆可以和安装杆沿一起沿竖直方向上移动,两个相向的压板可以对套杆上的拖鞋进行压合,需要取下拖鞋时也需拉动套杆后将拖鞋取下,放置和取下拖鞋的过程在操作台外侧进行操作。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生产时需要先放置拖鞋,然后启动压合机进行压合,压合完成后再更换新的待压合拖鞋,比较影响压合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整体的压合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拖鞋压合工艺。
6.本技术提供一种拖鞋压合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拖鞋压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鞋底两侧开出供鞋带粘接的宽槽;步骤二:在宽槽内涂抹胶水,并将鞋带两端分别粘接在宽槽内;步骤三:通过压合装置压合鞋带与鞋底;所述步骤三的压合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气缸,所述气缸对称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气缸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压合鞋带与鞋底的压合板,所述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控制气缸启动或者关闭的控制阀,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靠近压合板一侧旋转连接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外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安装轴一侧设置有延伸至两个压合板之间且供拖鞋套设的安装板,其中一个所述压合板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轴旋转的驱动组件,两个所述压合板相互远离时驱动组件驱动安装轴旋转使得上一相邻安装板运动至两个压合板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合前其中一个安装板位于两个压合板之间,并且在安装板上分别套设拖鞋。压合时气缸带动压合板相互靠近,对两个压合板之间的拖鞋进行压合,压合完成后气缸带动两个压合板相互远离,此时驱动组件带动安装轴旋转,使得压合后的拖鞋远离两个压合板之间,而上一相邻安装板上的拖鞋能够运动至两个压合板之间,由压合板继续进行压合,而进行新的待压合拖鞋的压合工作时可以对已完成压合的拖鞋进行
更换,使得压合工作可以持续进行,缩短两次压合的间隔,提升拖鞋整体的压合速度。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与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在安装轴外周侧,其中一个所述压合板靠近固定柱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朝另一个压合板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包括驱动部以及空白部,所述空白部对称设置且位于驱动部两侧,所述驱动部开设有多个驱动槽,所述驱动齿与驱动槽一一对应且上下滑动于驱动槽,所述支撑板开设有多个沿安装轴中轴线延伸且与驱动槽相连通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驱动槽一一对应且位于驱动槽下方,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与支撑孔一一对应且滑动在支撑孔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两端分别凸出至支撑孔外,所述驱动齿抵接于支撑柱顶部时驱动齿凸出至驱动齿外,所述驱动部位于驱动齿轮正下方时驱动齿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撑柱顶部开设有供驱动齿滑入的容纳槽,所述驱动齿滑入容纳槽时驱动齿与驱动齿轮相分离,所述支撑板倾斜开设有供驱动齿滑离容纳槽的滑动面,所述工作台顶部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倾斜开设有第一驱动面,两个所述压合板相互靠近至驱动部靠近驱动齿轮时支撑柱滑动于第一驱动面,所述支撑柱滑动于第一驱动面时推动支撑柱至容纳槽与驱动齿相对准,另一个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倾斜开设有第二驱动面,两个所述压合板相互远离时支撑柱滑动于第二驱动面,所述支撑柱滑动于第二驱动面时推动驱动齿向上运动至抵接于支撑柱顶部,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当两个所述压合板相互远离或者靠近时推动第一驱动块或者第二驱动块向下运动至支撑柱下方的推动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第一驱动块以及第二驱动块驱动支撑柱滑动,使得驱动齿能够进入或者脱离容纳槽,两个压合板相互靠近时驱动齿与驱动齿轮之间未接触,而两个压合板相互远离时驱动齿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10.可选的,所述推动件为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分别设置在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靠近驱动齿轮一侧,所述固定板开设有供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上下滑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分别向上推动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抵接在固定槽顶部槽壁的弹性件,所述推动块靠近驱动齿轮一侧倾斜开设有两个压合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时供支撑柱滑动的推动面,所述支撑柱滑动于推动面时向下推动第一驱动块或者第二驱动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滑动在推动面上,此时推动块推动第一驱动块或者第二驱动块向下,使得支撑柱能够穿过第一驱动块或者第二驱动块。
12.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固定槽内,两个所述弹簧顶部分别抵接于第一驱动块或者第二驱动块底部,所述弹簧底部抵接于固定槽底部槽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弹簧弹性释放,推动第一驱动块或者第二驱动块抵接在固定槽顶部槽壁。
14.可选的,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于安装轴外周侧,所述连接套内侧壁设置有用于接触安装轴的橡胶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橡胶层摩擦安装轴,降低安装轴驱动前出现旋转的可能。
16.可选的,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轴正下方且能够上下滑动的承载板,所述工作台设置有两个压合板相互靠近时驱动承载板承载拖鞋的动力组件,所述承载板设置有两个压合板相互远离时驱动承载板远离脱离的脱离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承载板支撑拖鞋,有利于提升压合板压合拖鞋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两个动力柱,两个所述动力柱分别设置在两个压合板底部,所述承载板朝向压合板一侧倾斜开设有压合板相互靠近时供动力柱滑动的动力面,所述动力柱滑动于动力面时驱动承载板向上运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柱滑动于动力面时推动承载板向上,使得承载板对拖鞋进行支撑。
20.可选的,所述脱离件为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承载板底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配重块对承载板施加重力,使得压合板相互远离时承载板能够保持向下运动的状态。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1.压合完成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安装轴旋转,使得上一相邻安装板带动拖鞋运动至两个压合板之间进行压合,而新的待压合拖鞋的压合工作进行时,可以对已经完成压合的拖鞋进行更换,有利于缩短两次压合的时间间隔,提升整体压合的速度;2.使用时通过承载板对拖鞋进行支撑,提升拖鞋的压合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支撑柱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承载板支撑拖鞋状态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压合装置;2、工作台;21、控制阀;22、固定柱;221、连接套;222、橡胶层;23、安装轴;24、连接柱;25、安装板;3、气缸;4、压合板;41、连接板;42、支撑板;421、空白部;422、驱动部;423、驱动槽;424、支撑孔;425、支撑柱;426、容纳槽;427、滑动面;5、驱动组件;51、驱动齿;52、驱动齿轮;6、固定板;61、第一驱动块;611、第一驱动面;62、第二驱动块;621、第二驱动面;63、固定槽;64、弹簧;7、推动块;71、推动面;8、承载板;81、导向杆;82、动力面;83、配重块;9、动力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拖鞋压合工艺。参见图1,拖鞋压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鞋底两侧开出供鞋带粘接的宽槽;步骤二:在宽槽内涂抹胶水,并将鞋带两端分别粘接在宽槽内;步骤三:通过压合装置1压合鞋带与鞋底。
27.压合装置1包括工作台2以及气缸3,气缸3有两个且对称固定在工作台2顶部,气缸3的活塞杆相互对准,两个气缸3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有矩形板状结构的压合板4,压合板4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使用时拖鞋位于两个压合板4之间,接着通过两个压合板4相互配合对拖鞋进行压合。气缸3通过自带的安装架垫高,使得压合板4底部与工作台2顶部具有一定的高度。气缸3与外部气源相连通,气缸3的正向冲程启动时两个气缸3的活塞杆相互靠近,
气缸3的反向冲程开启时两个气缸3的活塞杆相互远离。工作台2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阀21,使用时通过控制阀21开启或者关闭气缸3。
28.参见图1,工作台2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2,固定柱22靠近压合板4一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旋转连接有安装轴23,安装轴23为圆柱状结构。安装轴23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4,连接柱24有多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4的数量为四个,此时相邻连接柱24之间间隔九十度设置,连接柱24与安装轴23之间相互垂直。连接柱24远离安装轴23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5,安装板25有多个且与连接柱24一一对应,安装板25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沿安装轴23的中轴线延伸至两个压合板4之间。压合前将拖鞋套设在安装板25上,初始状态时位于最下方的安装板25位于两个压合板4之间。当位于最下方的拖鞋被两个压合板4压合后,旋转安装轴23,使得位于最下方的安装板25远离两个压合板4之间,之后即可对压合后的拖鞋进行更换,而上一相邻安装板25带动拖鞋运动至两个压合板4之间,使得更换上一安装板25上压合后的拖鞋时,两个压合板4的压合工作能够持续进行,无需等待拖鞋更换,有利于提升拖鞋整体的压合速度。
29.参见图1,固定柱2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21,连接套221套设在安装轴23的外周侧,连接套221的内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层222,橡胶层222与安装轴23相接触,使得橡胶层222与安装轴23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降低未驱动安装轴23前安装轴23出现旋转的可能。
30.参见图3与图4,压合板4上设置有驱动组件5,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时,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安装轴23旋转,使得压合后的拖鞋远离两个压合板4之间,而上一相邻安装板25带动待压合的拖鞋运动至两个压合板4之间。
31.参见图1与图3,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齿轮52以及驱动齿51,其中一个压合板4靠近固定柱22一端固定连接有朝固定柱22延伸的连接板41,连接板41靠近朝向另一个压合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板状结构的支撑板42,支撑板42朝另一个压合板4方向延伸。压合板4顶部包括空白部421以及驱动部422,空白部421对称设置有两个且驱动部422位于两个和空白部421之间,空白部421与驱动部422沿支撑板42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驱动齿轮52套设固定在安装轴23的外周侧,初始状态时,远离连接板41的空白部421位于驱动齿轮52正下方。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时,驱动部422朝靠近驱动齿轮52的方向进行运动,接着驱动部422从驱动齿轮52正下方穿过,直至两个压合板4压合拖鞋时,靠近连接板41的空白部421运动至驱动齿轮52正下方。
32.参见图3,驱动部422开设有向下延伸的驱动槽423,驱动槽423有多个且沿支撑板4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驱动齿51上下滑动在驱动槽423内。当驱动齿51凸出至驱动槽423外且驱动部422从驱动齿轮52正下方穿过时,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相啮合。支撑板42开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位于驱动槽423下方的的支撑孔424,支撑孔424与驱动槽423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支撑孔424的中轴线与支撑板4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支撑板42设置有方形柱状结构的支撑柱425,支撑柱425滑动在支撑孔424内且两端分别凸出至支撑孔424外。支撑柱425顶部开设有位于支撑孔424内的容纳槽426,容纳槽426与驱动齿51相适配,当驱动齿51滑入容纳槽426内时,驱动齿51滑入驱动槽423内,此时驱动部422穿过驱动齿轮52正下方时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未接触;容纳槽426靠近固定柱22一侧槽壁倾斜开设有滑动面427,使用时驱动齿51滑动在滑动面427上,将驱动齿51向上推动,直至驱动齿51抵接在支
撑柱425顶部时,驱动齿51凸出至驱动槽423外,使得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能够进入啮合的状态。
33.参见图1与图3,工作台2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位于压合板4与固定柱22之间,并且支撑板42位于两个固定板6之间,初始状态时,支撑柱425远离固定柱22一端滑动连接在靠近压合板4的固定板6上。靠近压合板4的固定板6朝向支撑板42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块61,第一驱动块61位于驱动齿轮52靠近连接板41一侧。第一驱动块61靠近连接板41一侧倾斜开设有第一驱动面611,当驱动部422靠近驱动齿轮52且驱动齿51运动至驱动齿轮52正下方前,支撑柱425远离固定柱22一侧滑动在第一驱动面611上,此时第一驱动块61朝固定柱22方向推动支撑柱425,直至支撑柱425远离压合板4一侧滑动在靠近固定柱22的固定板6上,使得容纳槽426运动至驱动齿51下方,驱动齿51在重力作用下滑入容纳槽426内。接着驱动齿51运动至驱动齿轮52正下方时,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为啮合,即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时安装轴23未旋转。
34.参见图2与图3,靠近固定柱22的固定板6朝向支撑板42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块62,第二驱动块62位于驱动齿轮52远离连接板41一侧,第二驱动块62倾斜开设有第二驱动面621。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时,支撑柱425靠近固定柱22一侧滑动在第二驱动面621上,此时第二驱动块62驱动支撑柱425朝压合板4方向滑动,驱动齿51能够运动至支撑柱425顶部,凸出驱动槽423,使得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时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能够进入啮合状态,带动安装轴23旋转,直至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后,完成压合的拖鞋远离两个压合板4之间,而上一相邻安装板25上待压合的拖鞋运动至两个压合板4之间。
35.参见图3,两个固定板6相向侧分别开设有固定槽63,第一驱动块61与第二驱动块62分别上下滑动在两个固定槽63内。固定板6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64,弹簧64与固定槽63一一对应且安装在固定槽63内。两个弹簧64顶部分别抵接在第一驱动块61或者第二驱动块62底部,两个弹簧64的底部分别抵接在固定槽63底部槽壁。使用时弹簧64弹性释放,分别向上推动第一驱动块61以及第二驱动块62至顶部抵接于固定槽63顶部槽壁。
36.固定板6设置有推动件,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时,通过推动件推动第二驱动块62向下,使得支撑柱425能够运动至第二驱动块62远离连接板41一侧;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时,通过推动件推动第一驱动块61向下,使得支撑柱425能够运动至第一驱动块61靠近连接板41一侧。
37.参见图3,推动件为推动块7,推动块7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第一驱动块61以及第二驱动块62靠近驱动齿轮52一侧,并且推动块7靠近驱动齿轮52一侧分别倾斜开设有推动面71。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时,第一驱动块61推动支撑柱425至与靠近固定柱22的固定板6滑动接触,此时支撑柱425靠近第二驱动块62时,支撑柱425滑动在推动面71上,将第二支撑柱425向下推动至支撑柱425下方,使得支撑柱425穿过第二驱动块62时,支撑柱425底部滑动在第二驱动块62顶部。支撑柱425远离第二驱动块62时,弹簧64推动第二驱动块62向上运动至抵接在固定槽63底部槽壁。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时,第二驱动块62推动支撑柱425滑动在靠近压合板4的固定板6上,此时支撑柱425靠近第一驱动块61时滑动在推动面71上,将第一驱动块61向下推动至位于支撑柱425下方,使得支撑柱425穿过第一驱动块61时能够滑动在第一驱动块61顶部。
38.参见图4,为了提升压合效果,工作台2顶部设置有承载板8,两个压合板4压合拖鞋
时通过承载板8承载拖鞋。承载板8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杆81,导向杆81上下滑动在工作台2上,使得承载板8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39.参见图4,工作台2设置有动力组件,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时,动力组件驱动承载板8向上运动至承载拖鞋。动力组件包括两个动力柱9,两个动力柱9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压合板4底部且朝承载板8方向延伸。承载板8朝向动力柱9的两侧侧壁分别倾斜开设有动力面82,动力面82与动力柱9一一对应。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时,动力柱9滑动在动力面82上,将承载板8向上推动,直至对拖鞋进行支撑,此时压合板4与拖鞋相接触,压合板4压合拖鞋时,动力柱9滑动在承载板8底部,使得承载板8保持对拖鞋的支撑。当两个压合板4相互远离时,动力柱9远离承载板8,使得承载板8远离拖鞋。
40.参见图4,承载板8设置有脱离件,脱离件为配重块83,配重块83固定在承载板8底部且位于两个动力柱9之间。当两个动力柱9远离承载板8时,使得承载板8在配重块83的重力下能够随着动力柱9的远离保持远离拖鞋的状态。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拖鞋压合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初始状态时,安装板25上分别套设有拖鞋,并且其中一个安装板25位于两个压合板4之间。压合开始时,气缸3推动两个压合板4相互靠近,此时承载板8靠近拖鞋,直至对拖鞋进行支撑。压合板4相互靠近过程中,第一驱动块61驱动支撑柱425滑动至驱动齿51对准容纳槽426,使得驱动齿51能够滑入驱动槽423内,此时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未接触。当压合板4完成对拖鞋的压合后,气缸3带动压合板4远离拖鞋,此时承载板8向下远离拖鞋。压合板4远离拖鞋时,第二驱动块62驱动支撑柱425运动,使得驱动齿51凸出驱动槽423,此时驱动齿51与驱动齿轮52能够啮合带动安装轴23旋转,使得压合完成的拖鞋远离两个压合板4之间,而上一相邻安装板25带动待压合的拖鞋运动至两个压合板4之间,接着压合板4能够继续进行压合工作,而远离压合板4之间的压合后的拖鞋则可以在上一相邻拖鞋进入压合状态时进行更换,有利于减少相邻拖鞋压合的间隔时间,提升拖鞋的整体压合速度。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