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16:36: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器械耗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浓缩液体的液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有试验液体回收的设备上,大多都采用泵回抽的方式进行产品液体回收。但由于结构设计、表面黏附和液体表面张力等原因,容易造成回收不完全、操作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优化设计的液体回收装置,其能对液体完全回收且操作简单。
4.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回收装置,其包括镜像对称设置并围设于一起的两个壳体,从而形成一腔体。每个壳体包括第一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板和第三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的第四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板的边缘并朝同一侧延伸设置。
5.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四板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背离所述第一板的第一表面设有过滤膜,所述本体具有贯穿所述本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板的第一孔。
6.所述过滤模块和所述第三板之间设有液体聚集模块,所述液体聚集模块自所述第一板延伸至所述第四板,所述液体聚集模块与所述第一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过滤模块的过滤膜可对注入液体回收装置中的液体进行过滤浓缩,过滤浓缩后的废液进入第一孔中,过滤浓缩后的浓缩液进入由两个液体聚集模块、第三板和第四板所围设成的回收区域内,回收区域内的浓缩液可通过外接探针(例如注射器、采样针、穿刺针、导管或其它装置等)进行回收。另外,液体聚集模块能防止液体挂壁并能保证外接探针可以伸入到该回收区域内。并且,两过滤模块的本体与第二板和第四板围设成的液体残留区域内会有部分浓缩液残留(液体残留区域相较于回收区域空间较小,外接探针无法伸入),液体残留区域与回收区域连通。当外接探针伸入到回收区域吸取浓缩液时,借助浓缩液的粘度以及外接探针吸力可以将液体残留区域的残留浓缩液一并吸取,从而保证浓缩液的完全回收。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弧形区、与所述第一弧形区连接的第二弧形区、与所述第二弧形区连接的第一平滑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平滑区连接的第三弧形区,所述第一弧形区远离所述第二弧形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弧形区远离所述第一平滑区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板相连接。
9.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区、第二弧形区和第三弧形区,避免了直角过渡,能减少液体的挂壁,防止液体回收不完全。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弧形区朝向所述第四板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弧形区朝向所述第三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弧形区朝向所述第二板的方向凹陷。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二板相对设置的表面包括第一平滑段、与所述第一平滑段连接的第一弧形段、与所第一弧形段连接的第二弧形段、与所述第二弧形段连接的第二平滑段以及与所述第二平滑段连接的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三弧形段远离所述第二平滑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板相连接。
12.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三弧形段,避免了直角过渡,能减少液体的挂壁,防止液体回收不完全。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弧形段朝向所述第四板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弧形段朝向所述第二板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弧形段朝向所述第三板的方向凹陷。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对应所述第一孔的区域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板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一孔用于储存浓缩过滤后的废液,所述第二孔用于将所述废液排出。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孔远离所述第一孔的一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用于外接驱动装置。通过接头外接驱动装置,能驱动液体运动并加快过滤膜的浓缩过滤速度,还能将废液抽出。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聚集模块为与所述第一板之间具有夹角的坡道,所述夹角为10
°
~30
°
。所述夹角若过大,液体聚集模块的坡度较缓,容易造成液体的挂壁,并且不利于外接探针伸入液体聚集模块和第四板所围设成的回收区域内。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膜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粘合剂进行固定或通过压合密封进行固定。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回收装置远离所述第四板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注入液体。
19.本技术所述液体回收装置,通过设置过滤模块和液体聚集模块,并在过滤模块和壳体的第三板上设置弧形过渡,能防止液体挂壁并有利于液体完全被外接探针吸出,从而能对液体完全回收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所示液体回收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模块的剖视图。
23.图4为图1中所示液体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液体回收装置
ꢀꢀꢀꢀꢀꢀꢀꢀꢀꢀꢀꢀꢀꢀꢀꢀꢀꢀꢀꢀꢀꢀꢀꢀꢀꢀꢀ
100
26.壳体
ꢀꢀꢀꢀꢀꢀꢀꢀꢀꢀꢀꢀꢀꢀꢀꢀꢀꢀꢀꢀꢀꢀꢀꢀꢀꢀꢀꢀꢀꢀꢀꢀꢀꢀꢀ
10
27.开口
ꢀꢀꢀꢀꢀꢀꢀꢀꢀꢀꢀꢀꢀꢀꢀꢀꢀꢀꢀꢀꢀꢀꢀꢀꢀꢀꢀꢀꢀꢀꢀꢀꢀꢀꢀ
101
28.接头
ꢀꢀꢀꢀꢀꢀꢀꢀꢀꢀꢀꢀꢀꢀꢀꢀꢀꢀꢀꢀꢀꢀꢀꢀꢀꢀꢀꢀꢀꢀꢀꢀꢀꢀꢀ
102
29.第一板
ꢀꢀꢀꢀꢀꢀꢀꢀꢀꢀꢀꢀꢀꢀꢀꢀꢀꢀꢀꢀꢀꢀꢀꢀꢀꢀꢀꢀꢀꢀꢀꢀꢀ
11
30.第二板
ꢀꢀꢀꢀꢀꢀꢀꢀꢀꢀꢀꢀꢀꢀꢀꢀꢀꢀꢀꢀꢀꢀꢀꢀꢀꢀꢀꢀꢀꢀꢀꢀꢀ
12
31.第三板
ꢀꢀꢀꢀꢀꢀꢀꢀꢀꢀꢀꢀꢀꢀꢀꢀꢀꢀꢀꢀꢀꢀꢀꢀꢀꢀꢀꢀꢀꢀꢀꢀ
13
32.第四板
ꢀꢀꢀꢀꢀꢀꢀꢀꢀꢀꢀꢀꢀꢀꢀꢀꢀꢀꢀꢀꢀꢀꢀꢀꢀꢀꢀꢀꢀꢀꢀꢀ
14
33.过滤模块
ꢀꢀꢀꢀꢀꢀꢀꢀꢀꢀꢀꢀꢀꢀꢀꢀꢀꢀꢀꢀꢀꢀꢀꢀꢀꢀꢀꢀꢀꢀ
20
34.本体
ꢀꢀꢀꢀꢀꢀꢀꢀꢀꢀꢀꢀꢀꢀꢀꢀꢀꢀꢀꢀꢀꢀꢀꢀꢀꢀꢀꢀꢀꢀꢀꢀꢀꢀ
201
35.过滤膜
ꢀꢀꢀꢀꢀꢀꢀꢀꢀꢀꢀꢀꢀꢀꢀꢀꢀꢀꢀꢀꢀꢀꢀꢀꢀꢀꢀꢀꢀꢀꢀꢀ
202
36.粘合剂
ꢀꢀꢀꢀꢀꢀꢀꢀꢀꢀꢀꢀꢀꢀꢀꢀꢀꢀꢀꢀꢀꢀꢀꢀꢀꢀꢀꢀꢀꢀꢀꢀ
203
37.第一表面
ꢀꢀꢀꢀꢀꢀꢀꢀꢀꢀꢀꢀꢀꢀꢀꢀꢀꢀꢀꢀꢀꢀꢀꢀꢀꢀꢀꢀꢀꢀ
2011
38.第一孔
ꢀꢀꢀꢀꢀꢀꢀꢀꢀꢀꢀꢀꢀꢀꢀꢀꢀꢀꢀꢀꢀꢀꢀꢀꢀꢀꢀꢀꢀꢀꢀꢀ
2012
39.第二表面
ꢀꢀꢀꢀꢀꢀꢀꢀꢀꢀꢀꢀꢀꢀꢀꢀꢀꢀꢀꢀꢀꢀꢀꢀꢀꢀꢀꢀꢀꢀ
2013
40.第一弧形区
ꢀꢀꢀꢀꢀꢀꢀꢀꢀꢀꢀꢀꢀꢀꢀꢀꢀꢀꢀꢀꢀꢀꢀꢀꢀꢀꢀꢀ
2014
41.第二弧形区
ꢀꢀꢀꢀꢀꢀꢀꢀꢀꢀꢀꢀꢀꢀꢀꢀꢀꢀꢀꢀꢀꢀꢀꢀꢀꢀꢀꢀ
2015
42.第一平滑区
ꢀꢀꢀꢀꢀꢀꢀꢀꢀꢀꢀꢀꢀꢀꢀꢀꢀꢀꢀꢀꢀꢀꢀꢀꢀꢀꢀꢀ
2016
43.第三弧形区
ꢀꢀꢀꢀꢀꢀꢀꢀꢀꢀꢀꢀꢀꢀꢀꢀꢀꢀꢀꢀꢀꢀꢀꢀꢀꢀꢀꢀ
2017
44.液体聚集模块
ꢀꢀꢀꢀꢀꢀꢀꢀꢀꢀꢀꢀꢀꢀꢀꢀꢀꢀꢀꢀꢀꢀꢀꢀꢀꢀ
30
45.第一平滑段
ꢀꢀꢀꢀꢀꢀꢀꢀꢀꢀꢀꢀꢀꢀꢀꢀꢀꢀꢀꢀꢀꢀꢀꢀꢀꢀꢀꢀ
131
46.第一弧形段
ꢀꢀꢀꢀꢀꢀꢀꢀꢀꢀꢀꢀꢀꢀꢀꢀꢀꢀꢀꢀꢀꢀꢀꢀꢀꢀꢀꢀ
132
47.第二弧形段
ꢀꢀꢀꢀꢀꢀꢀꢀꢀꢀꢀꢀꢀꢀꢀꢀꢀꢀꢀꢀꢀꢀꢀꢀꢀꢀꢀꢀ
133
48.第二平滑段
ꢀꢀꢀꢀꢀꢀꢀꢀꢀꢀꢀꢀꢀꢀꢀꢀꢀꢀꢀꢀꢀꢀꢀꢀꢀꢀꢀꢀ
134
49.第三弧形段
ꢀꢀꢀꢀꢀꢀꢀꢀꢀꢀꢀꢀꢀꢀꢀꢀꢀꢀꢀꢀꢀꢀꢀꢀꢀꢀꢀꢀ
135
50.第二孔
ꢀꢀꢀꢀꢀꢀꢀꢀꢀꢀꢀꢀꢀꢀꢀꢀꢀꢀꢀꢀꢀꢀꢀꢀꢀꢀꢀꢀꢀꢀꢀꢀ
111
51.回收区域
ꢀꢀꢀꢀꢀꢀꢀꢀꢀꢀꢀꢀꢀꢀꢀꢀꢀꢀꢀꢀꢀꢀꢀꢀꢀꢀꢀꢀꢀꢀ
103
52.液体残留区域
ꢀꢀꢀꢀꢀꢀꢀꢀꢀꢀꢀꢀꢀꢀꢀꢀꢀꢀꢀꢀꢀꢀꢀꢀꢀꢀ
104
5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5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
55.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7.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回收装置100,所述液体回收装置100包括镜像对称设置并围设于一起的两个壳体10,所述两个壳体10共同围设形成一腔体。液体回收装置100的一端具有开口101,待浓缩过滤的液体从开口101注入。所述液体包括但不限于血液、体液、免疫等领域的液体等。
58.可以理解,镜像对称的两壳体10结构相同,以下将仅对其中一个壳体1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另一个壳体10的结构不再赘述。
59.请参阅图2,壳体10包括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与第二板12相对设置第三板13、以及连接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的第四板14,第二板12、第三板13和第四板14分别连接第一板11的边缘朝所述第一板11的同一侧延伸设置,并围绕第一板11的边缘。液体回收装置100在远离第四板14的一端设置所述开口101,液体从开口101注入。壳体10大致为一矩形框架结构,第二板12和第四板14通过弧形连接,第三板13和第四板14通过弧形连接。
60.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第四板14的连接处设有过滤模块20,过滤模块20包括本体201,本体201大致呈一中空的圆环状。本体201背离第一板11的第一表面2011设有过滤膜,本体201具有贯穿本体201并延伸至第一板11的第一孔2012。
61.请参阅图3,过滤膜202与本体201的第一表面2011可通过粘合剂203进行固定。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膜202与第一表面2011还可以通过压合密封进行固定。当然,过滤膜202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固定,只要能固定在第一表面2011上即可。可以理解,可根据所需的浓缩液溶质颗粒大小选择具有合适孔径的过滤膜202,本技术对过滤膜202的种类不作限制。
62.请继续参阅图2,过滤模块20和第三板13之间设有液体聚集模块30,液体聚集模块30可与过滤模块20和第三板13接触。本实施例中,液体聚集模块30大致为一与第一板1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的坡道。具体的,液体聚集模块30自第一板11朝着远离第一板11的方向延伸至第四板14,液体聚集模块30将第一板11与第四板14连接。
63.过滤模块20的过滤膜可对注入液体回收装置100中的液体(体积可为几十毫升至几百毫升不等)进行过滤浓缩,过滤浓缩后的废液(例如水等)进入第一孔2012中。请参阅图4,过滤浓缩后的浓缩液进入由两个液体聚集模块30、第三板13和第四板14所围设成的回收区域103,回收区域103内的浓缩液可通过外接探针(例如注射器、采样针、穿刺针、导管或其它装置等)进行回收,回收的浓缩液的体积可为几十微升至几百微升不等。另外,液体聚集模块30能防止液体挂壁并能保证外接探针可以伸入到该回收区域103内。并且,两个过滤模块20、第二板12与第四板14围设成液体残留区域104,液体残留区域104内会有部分浓缩液残留(液体残留区域104相较于回收区域103空间较小,外接探针无法伸入),液体残留区域104与回收区域103连通。当外接探针伸入到回收区域103吸取浓缩液时,借助浓缩液的粘度以及外接探针吸力可以将液体残留区域104的残留浓缩液一并吸取,从而保证浓缩液的完全回收。
64.一些实施例中,液体聚集模块30与第一板11之间的夹角可为10
°
~30
°
。所述夹角若过大,液体聚集模块30的坡度较缓,容易造成液体的挂壁,并且不利于外接探针伸入回收区域103内。
65.如图2所示,本体201包括连接第一表面2011和第一板11的第二表面2013。第二表面2013包括第一弧形区2014、与第一弧形区2014连接的第二弧形区2015、与第二弧形区2015连接的第一平滑区2016以及与第一平滑区2016连接的第三弧形区2017,第一弧形区2014远离第二弧形区2015的一端与第二板12相连接,第三弧形区2017远离第一平滑区2016的一端与第四板14相连接。所述弧形区相较于所述平滑区具有一定弧度,所述平滑区指的是该区域没有起伏凹凸的形状。
66.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中,第一弧形区2014大致朝向第四板14的方向凹陷,第二弧形区2015大致朝向第三板13的方向凸起,第三弧形区2017大致朝向第二板12的方向凹陷。
67.通过设置第一弧形区2014,避免了第二板12与过滤模块20之间的直角过渡;通过设置第二弧形区2015,避免了过滤模块20与液体聚集模块30之间的直角过渡;通过设置第三弧形区2017,避免了过滤模块20与第四板14之间的直角过渡。通过设置上述的弧形区,避免了直角过渡,从而能减少液体的挂壁,防止液体回收不完全。本技术对上述弧形区的弧度并不作限制,只要能避免直角过渡减少液体挂壁即可。
68.如图2所示,第三板13与第二板12相对设置的表面包括第一平滑段131、与第一平滑段131连接的第一弧形段132、与第一弧形段132连接的第二弧形段133、与第二弧形段133连接的第二平滑段134以及与第二平滑段134连接的第三弧形段135,第三弧形段135远离第二平滑段134的一端与第四板14相连接。所述弧形段相较于所述平滑段具有一定弧度,所述平滑段指的是该区域没有起伏凹凸的形状。
69.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中,第一弧形段132大致朝向第四板14的方向凹陷,第二弧形段133大致朝向第二板12的方向凸起,第三弧形段135大致朝向第三板13的方向凹陷。
70.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段132和第二弧形段133,避免了第三板13与液体聚集模块30之间的直角过渡;通过设置第三弧形段135,避免了第三板13与第四板14之间的直角过渡。通过设置上述的弧形段,避免了直角过渡,从而能减少液体的挂壁,防止液体回收不完全。本技术对上述弧形段的弧度并不作限制,只要能避免直角过渡减少液体挂壁即可。
71.如图2所示,第一板11对应第一孔2012的区域设有贯穿第一板11的第二孔111,第二孔111与第一孔2012连通,第二孔111的直径小于第一孔2012的直径。第一孔2012用于储存浓缩过滤后的废液,第二孔111用于将所述废液排出。
72.请参阅图1和图2,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111远离所述第一孔2012的一端设有接头102,接头102用于外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为但不限于泵等。通过接头102外接驱动装置,能驱动液体运动并加快过滤膜的浓缩过滤速度,还能将废液抽出。
73.本技术所述液体回收装置100,通过设置过滤模块20和液体聚集模块30,并在过滤模块20和壳体10的第三板13上设置弧形过渡,能防止液体挂壁并有利于液体完全被外接探针吸出,从而能对液体完全回收且操作简单。
74.以上说明是本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变形和改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