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2022-04-13 16:2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核电站重要可居留区可居留性测试与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核设施的重要可居留区是指在异常状态(核泄漏、生化攻击等)下,核设施(如核电站)中需要为值守人员提供必要的可居留大气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满足人员居留要求)的区域。异常状态下,工作人员在重要可居留区内值守可以延缓或终止核设施的异常状态的发展,减轻或消除异常状态所带来的后果,因此,重要可居留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更是重要可居留区中的关键区域。
3.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气密性试验用于验证事故工况下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气密性满足设计要求,具体技术指标是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事故工况下未经净化的空气通过主控室可居留区压力边界进入主控室可居留区)满足设计要求。测试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使用的是示踪气体法,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是重要的基础参数,目前,主控室可居留自由容积测试及试验结果评价方法以及内漏量测试及试验结果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尚属空白,需要针对这一需求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自由容积测试与试验结果评价以及内漏量测试与试验结果评价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测试与试验结果评价以及内漏量测试与试验结果评价。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用于通过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对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进行测量,包括向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注入示踪气体的示踪气体注入装置,所述示踪气体包括高纯六氟化硫气体和稀释六氟化硫气体,所述高纯六氟化硫气体是质量分数高于99.9%的六氟化硫气体;所述稀释六氟化硫气体为1:n稀释的六氟化硫气体,n≥1;还包括对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内的所述示踪气体进行收集和分析的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
6.进一步,所述示踪气体注入装置包括顶端设有第一气瓶、尾端连接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第一管线,所述第一气瓶用于提供所述高纯六氟化硫气体;还包括通过第二管线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线上的第一空气吹扫器,通过第三管线连接在所述第一管线上的第二空气吹扫器,所述第二管线靠近所述第一管线的顶端,所述第三管线靠近所述第一管线的尾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第三管线之间的所述第一管线上的气体流量计;还包括第六管线,所述第六管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气体流量计之间的所述第一管线上,另一端连接第二气瓶,所述第二气瓶用于提供所述稀释六氟化硫气体;还包括通过第七管线连接在所述第六管线上的第三空气吹扫器。
7.进一步,所述示踪气体注入装置还包括:
8.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线上的第二阀门;
9.设置在所述第三管线上的第五阀门;
10.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线和所述气体流量计之间的所述第一管线上的第一阀门、第九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靠近所述第二管线,所述第四阀门靠近所述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九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
11.串联设置在所述第六管线上的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
12.设置在所述第七管线上的第六阀门。
13.进一步,所述示踪气体注入装置还包括:
14.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线的第四管线,所述第四管线连接在所述第六管线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所述第一管线上,所述第四管线上设有第三阀门;
15.还包括第五管线,所述第五管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之间的所述第一管线上;
16.还包括第八管线,所述第八管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阀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七阀门和所述第八阀门之间的所述第六管线上;
17.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为减压阀,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为手动阀;所述第八阀门为注入管线切换阀。
18.进一步,
19.所述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包括若干条取样管线,所述取样管线的顶端连接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取样点上,所述取样管线的尾端连接一个采气袋,每条所述取样管线上设置一个取样泵和一个电磁阀;
20.所述取样管线共有40条,包括第一取样管线、第二取样管线和第三取样管线;
21.所述第一取样管线上设有第一取样泵和第一电磁阀;
22.所述第二取样管线上设有第二取样泵和第二电磁阀;
23.所述第三取样管线上设有第三取样泵和第三电磁阀。
24.进一步,所述取样管线上的所述取样泵和所述电磁阀均与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相连,接受所述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中的自动控制程序的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启停;所述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提供“风量测量取样”和“其他测量取样”两种控制模式,所述风量测量取样使用所述第一取样管线、所述第二取样管线和所述第三取样管线。
25.进一步,
26.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包括正常回风小室、正常送风小室、正常新风小室、应急回风小室和应急送风小室;
27.所述正常回风小室通过第一通风管线与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一端相连,所述正常送风小室通过第二通风管线与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正常回风小室和所述正常送风小室通过第三通风管线和第四通风管线相连,所述第三通风管线上设有第一正常风机,所述第四通风管线上设有第二正常风机;还包括第五通风管线,所述第五通风管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正常新风小室,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通风管线连接在所述正常回风小室和所述第一正常风机之间的所述第三通风管线上,另一路通过第七通风管线连接在所述正常回风小室和第二正常风机之间的所述第四通风管线上;
28.所述应急回风小室和所述应急送风小室之间通过第十通风管线和第十一通风管线相连;所述第十通风管线上串联设置第一碘吸附器和第一应急风机,其中,所述第一碘吸附器靠近所述应急回风小室;所述第十一通风管线上串联设置第二碘吸附器和第二应急风机,其中,所述第二碘吸附器靠近所述应急回风小室;
29.所述应急回风小室还通过第八通风管线与所述第一通风管线连接,所述应急送风小室还通过第十五通风管线与所述正常回风小室连接;
30.所述应急回风小室还通过第十二通风管线连接第一应急新风口,通过第十三通风管线连接第二应急新风口,所述第十二通风管线和所述第十三通风管线通过第十四通风管线连接;
31.在所述第一应急新风口与所述第十四通风管线之间的所述第十二通风管线上设有第一通风阀门;
32.在所述第二应急新风口与所述第十四通风管线之间的所述第十三通风管线上设有第二通风阀门;
33.在所述第八通风管线上设有第三通风阀门;
34.还包括设有第四通风阀门的第九通风管线,所述第九通风管线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三通风阀门两端的所述第八通风管线上;
35.在所述第十五通风管线上串联设置第五通风阀门和第六通风阀门,其中所述第六通风阀门靠近所述正常回风小室;
36.在所述第一通风管线上串联设置第七通风阀门和第八通风阀门,其中所述第七通风阀门靠近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所述第八通风管线连接在所述第七通风阀门和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之间的所述第一通风管线上;
37.在所述第五通风管线上串联设置第九通风阀门和第十通风阀门,其中所述第九通风阀门靠近所述正常新风小室;
38.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工况如下:
39.所述第一正常风机和所述第二正常风机其中一台运行,所述第一应急风机和所述第二应急风机停运;
40.所述第一通风阀门、所述第二通风阀门、所述第三通风阀门、所述第四通风阀门、所述第五通风阀门和所述第六通风阀门呈关闭状态;
41.所述第七通风阀门、所述第八通风阀门、所述第九通风阀门和所述第十通风阀门呈开启状态。
4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步骤s1,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的上游风管设置一个注入点,所述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所述第一管线的尾端连接在所述注入点上;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的下游风管设置一个取样点;所述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所述第一取样管线、所述第二取样管线和所述第三取样管线连接在所述取样点上;
44.步骤s2,管线吹扫,打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开启所述
第一空气吹扫器、所述第二空气吹扫器和所述第三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进行吹扫,吹扫时间5-10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45.步骤s3,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保持所述第四阀门开启;
46.步骤s4,在所述气体流量计上设定所需的示踪气体注入流量;
47.步骤s5,打开所述第一气瓶,向所述第一管线注入所述高纯六氟化硫气体;
48.步骤s6,调节所述第一阀门至所需的开度;
49.步骤s7,待所述气体流量计上示踪气体流量稳定后,启动所述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示踪气体注入流量记为q,单位:ml/h;所述第一取样管线、所述第二取样管线和所述第三取样管线由所述自动控制程序控制在同一启动时间启动,所述启动时间记为t0,取样时间5s;
50.步骤s8,所述取样点的所述第一取样管线、所述第二取样管线和所述第三取样管线的三个取样浓度分别为c
n1
、c
n2
和c
n3
,其平均值为cn,单位:ppm;当所述c
n1
、所述c
n2
和所述c
n3
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cn的偏差不超过10%,则用于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qn=q/cn,单位:m3/h;
51.步骤s9,如果所述c
n1
、所述c
n2
和所述c
n3
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cn的偏差超过10%,则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返回所述步骤s2,重新试验;
52.步骤s10,注入结束;
53.步骤s11,关闭所述第一气瓶和所述第二气瓶;
54.步骤s12,关闭所述第四阀门;
55.步骤s13,打开所述第五阀门;
56.步骤s14,使用所述第二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57.步骤s15,关闭所述第五阀门;
58.步骤s16,打开所述第三阀门;
59.步骤s17,使用所述第一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60.步骤s18,关闭所述第三阀门;
61.步骤s19,关闭所述第一阀门。
62.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
63.所述注入点选择在所述上游风管的弯管或变径管上游;
64.所述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所述下游取样点的位置选择在所述上游风管或所述下游风管的长直管段上;
65.所述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所述下游取样点的位置与所述注入点的位置的间隔≥5d;当所述长直管段为圆管时,所述d是指所述长直管段的直径;当所述长直管段为方管时,所述d是指所述长直管段的当量直径;
66.当所述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所述下游取样点的位置为方管时,三根取样管线的端口在所述方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沿一条水平直线等距离排列;
67.当所述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所述下游取样点的位置为圆管时,三根取样管线的端
口围绕所述圆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等距离环绕排列。
6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测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步骤s1,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的上游风管设置一个注入点,所述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所述第一管线的尾端连接在所述注入点上;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各个房间内设置40个取样点,所述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40条所述取样管线与40个所述取样点一一对应连接;
70.步骤s2,管线吹扫,打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开启所述第一空气吹扫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进行吹扫,吹扫时间5-10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71.步骤s3,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五阀门,保持所述第四阀门开启;
72.步骤s4,在所述气体流量计上设定所需的示踪气体注入量;
73.步骤s5,将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调整至正常运行工况;
74.步骤s6,打开所述第一气瓶,向所述第一管线注入所述六氟化硫气体;
75.步骤s7,调节所述第一阀门至所需的开度;
76.步骤s8,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方法测试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送风量,记为qs,单位:m3/h
77.步骤s9,注入结束;
78.步骤s10,示踪气体注入量通过所述气体流量计读取,记为q2,单位:ml;
79.步骤s11,关闭所述第一气瓶;
80.步骤s12,关闭所述第四阀门;
81.步骤s13,打开所述第五阀门;
82.步骤s14,使用所述第二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83.步骤s15,关闭所述第五阀门;
84.步骤s16,打开所述第三阀门;
85.步骤s17,使用所述第一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86.步骤s18,关闭所述第三阀门;
87.步骤s19,关闭所述第一阀门;
88.步骤s20,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设计容积为vd,单位:m3,在设定时间后启动所述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进行取样;所述设定时间为vd/qs,单位:h;
89.步骤s21,40个所述取样点对应的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vi
,1≤i≤40,单位:ppm,40个所述取样点的平均浓度为cv,单位:ppm,每个所述c
vi
与所述cv的偏差不超过10%,则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自由容积v=qs/cv,单位:m3;
90.步骤s22,如果某个所述c
vi
与所述cv的偏差超过10%,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返回所述步骤s2,重新试验。
91.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
量测量系统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采用恒流量注入法的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92.步骤s1,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上游的所述第十二通风管线和所述第十三通风管线分别设置一个示踪气体注入点,所述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所述第一管线的尾端分为两路连接在两个所述示踪气体注入点上;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各个房间内设置40个取样点,所述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40条所述取样管线与40个所述取样点一一对应连接;测量40个所述取样点的本底浓度;
93.步骤s2,管线吹扫,打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开启所述第一空气吹扫器、所述第二空气吹扫器和所述第三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进行吹扫,吹扫时间5-10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94.步骤s3,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保持所述第四阀门开启;
95.步骤s4,在所述气体流量计上设定所需的示踪气体注入量,记为q
in
,单位:ml/h;
96.步骤s5,采用权利要求8中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测量方法测量得到的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新风量qn,单位:m3/h;
97.步骤s6,采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测量的测量方法测量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自由容积,记为v,单位:m3;
98.步骤s7,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换气率a=qn/v;
99.步骤s8,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内示踪气体达到95%时的最终平衡浓度的时间t
95%
=3/a;
100.步骤s9,打开所述第一气瓶,向所述第一管线注入所述高纯六氟化硫气体;
101.步骤s10,调节所述第一阀门至所需的开度;
102.步骤s11,所述第一气瓶的注入流量为q
in1
,单位:ml/h,所述高纯六氟化硫气体的持续注入时间t1=2/a*n;所述n代表所述稀释六氟化硫气体的稀释倍数;
103.步骤s12,达到注入时间t1后,关闭所述第一气瓶;
104.步骤s13,使用所述第一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105.步骤s14,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
106.步骤s15,打开所述第二气瓶,向所述第一管线注入所述稀释六氟化硫气体;
107.步骤s16,打开所述第八阀门;
108.步骤s17,调节所述第七阀门至所需开度;
109.步骤s18,所述第二气瓶的注入流量为q
in2
,单位:ml/h,所述稀释六氟化硫气体的持续注入时间t2≥1/a;
110.步骤s19,当示踪气体注入时间达到tt=2/a*n 1/a时,启动所述示踪气体取样装置,对40个所述取样点进行第一次取样,所述示踪气体注入时间是从所述高纯气体注入开始计时;
111.步骤s20,第一次取样中,40个所述取样点对应的第一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1i
,1≤i≤40,单位:ppm,40个所述取样点的第一次示踪气体平均浓度为c1,单位:ppm,每个所述c
1i
与所述c1的偏差不超过10%;
112.步骤s21,在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上游的所述第十二通风管线和所述第十三通风管线分别设置一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在两个所述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进行第一次取样,两个所述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平均值记为c
b1
,单位:ppm,所述c
b1
与所述c1的偏差不超过10%;
113.步骤s22,t小时后,对40个所述取样点进行第二次取样;t≥0.25h;
114.步骤s23,第二次取样中,40个所述取样点对应的第二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2i
,1≤i≤40,单位:ppm,每个所述c
2i
的数值均为减去所述本底浓度后的数值;40个所述取样点的第二次示踪气体平均浓度为c2,单位:ppm,每个所述c
2i
与所述c2的偏差不超过10%;
115.步骤s24,在两个所述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进行第二次取样,两个所述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的示踪气体浓度均减去所述本底浓度,随后计算两个所述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平均值,记为c
b2
,单位:ppm,所述c
b2
与所述c2的偏差不超过10%;
116.步骤s25,判断(c
2-c1)/t<0.05*q
in2
/v是否成立;
117.步骤s26,如果所述步骤s25中的不等式成立,则试验结束,所述c2作为本次试验主控室可居留区示踪气体的最终平衡浓度;
118.步骤s27,持续注入直接试验结束;
119.步骤s28,关闭所述第二气瓶;
120.步骤s29,使用所述第三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进行吹扫,吹扫时间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121.步骤s30,关闭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和所述第八阀门;
122.步骤s31,关闭所述第四阀门;
123.步骤s32,打开所述第五阀门;
124.步骤s33,使用所述第二空气吹扫器,对所述第一管线进行吹扫,吹扫时间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125.步骤s34,关闭所述第五阀门;
126.步骤s35,
127.如果所述步骤s20中,任意一个所述c
1i
与所述c1的偏差超过10%;
128.或者,所述步骤s21中,所述c
b1
与所述c1的偏差超过10%;
129.或者,所述步骤s23中,任意一个所述c
2i
与所述c2的偏差超过10%;
130.或者,所述步骤s24中,所述c
b2
与所述c2的偏差超过10%;
131.或者,所述步骤s25中的不等式不成立;
132.则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返回所述步骤s2,重新试验;
133.步骤s36,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q
leak
=q
in2
/c
2-qn,单位:m3/h;
134.步骤s37,重复n次试验,n≥1,分别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13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针对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的一种测量结果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6.步骤s1,确定所述气体流量计的分辨率δ1;单位:ml/h;
137.步骤s2,确定示踪气体注入流量q;单位:ml/h;
138.步骤s3,计算所述示踪气体注入流量q的不确定度u(q)=0.29δ1;单位:ml/min;
139.步骤s4,确定示踪气体分析仪的分辨率δ2;单位:ppm;
140.步骤s5,计算风量测量点的示踪气体浓度cn=(c
n1
c
n2
c
n3
)/3;单位:ppm;
141.步骤s6,计算所述风量测量点的示踪气体浓度不确定度u(cn)=0.167δ2;单位:ppm;
142.步骤s7,采用权利要求8中的新风量测量方法计算新风量qn=q/cn;单位:m3/h;
143.步骤s8,计算所述新风量的不确定度,单位:m3/h;
144.步骤s9,第j次试验,第一次取样中,40个所述取样点对应的第一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j1i
;第二次取样中,40个所述取样点对应的第二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j2i
;1≤j≤n,1≤i≤40;单位:ppm;
145.步骤s10,计算每个所述取样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不确定度u(c
j1i
)=u(c
j2i
)=0.29δ2;单位:ppm;
146.步骤s11,计算第j次试验第二次取样的40个所述取样点的第二次示踪气体平均浓度单位:ppm;
147.步骤s12,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第j次试验的内漏量qj,
leak
=q
j,in
/c
j2-qn;单位:m3/h;q
j,in
是指第j次试验稀释示踪气体注入流量,ml/h;
148.步骤s13,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单位:m3/h;
149.步骤s14,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内的漏量的不确定度单位:m3/h;
150.步骤s15,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n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单位:m3/h;
151.步骤s16,确定t分布在自由度为(n-1)时对应的t
95%
值;
152.步骤s17,计算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n次测量综合不确定度:u(q
e,leak
)=t
95%
*u(q
e,leak
);单位:m3/h;
153.步骤s18,得出结论:所述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试结果q
e,leak
,置信区间[-u(q
e,leak
),u(q
e,leak
)],置信概率95%;单位:m3/h。
[015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对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进行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为事故工况下主控室可居留区的气密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0155]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示意图;
[0156]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示意图,示踪气体注入装置设置在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管线上,还包括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第一取样管线至第三取样管线;
[0157]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示意图;
[0158]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风管内部取样点布置图;
[0159]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某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取样点布置图,标明了用于采用恒流量注入法的方式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的40个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点用于与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连接);
[0160]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示意图,图中标明内漏量测量试验的范围(见虚线区域),还标明了用于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的示踪气体注入点145和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
[0161]
图中:1-第一气瓶,2-第二气瓶,3-第一空气吹扫器,4-第二空气吹扫器,5-第三空气吹扫器,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第五阀门,11-第六阀门,12-第七阀门,13-第八阀门,14-第九阀门,15-气体流量计,16-第一管线,17-第二管线,18-第三管线,19-第四管线,20-第五管线,21-第六管线,22-第七管线,23-第八管线,24-第一取样泵,25-第二取样泵,26-第三取样泵,27-第四取样泵,28-第五取样泵,29-第六取样泵,30-第七取样泵,31-第八取样泵,32-第九取样泵,33-第十取样泵,34-第十一取样泵,35-第十二取样泵,36-第十三取样泵,37-第十四取样泵,38-第十五取样泵,39-第十六取样泵,40-第十七取样泵,41-第十八取样泵,42-第十九取样泵,43-第二十取样泵,44-第二十一取样泵,45-第二十二取样泵,46-第二十三取样泵,47-第二十四取样泵,48-第二十五取样泵,49-第二十六取样泵,50-第二十七取样泵,51-第二十八取样泵,52-第二十九取样泵,53-第三十取样泵,54-第三十一取样泵,55-第三十二取样泵,56-第三十三取样泵,57-第三十四取样泵,58-第三十五取样泵,59-第三十六取样泵,60-第三十七取样泵,61-第三十八取样泵,62-第三十九取样泵,63-第四十取样泵,64-第一电磁阀,65-第二电磁阀,66-第三电磁阀,67-第四电磁阀,68-第五电磁阀,69-第六电磁阀,70-第七电磁阀,71-第八电磁阀,72-第九电磁阀,73-第十电磁阀,74-第十一电磁阀,75-第十二电磁阀,76-第十三电磁阀,77-第十四电磁阀,78-第十五电磁阀,79-第十六电磁阀,80-第十七电磁阀,81-第十八电磁阀,82-第十九电磁阀,83-第二十电磁阀,84-第二十一电磁阀,85-第二十二电磁阀,86-第二十三电磁阀,87-第二十四电磁阀,88-第二十五电磁阀,89-第二十六电磁阀,90-第二十七电磁阀,91-第二十八电磁阀,92-第二十九电磁阀,93-第三十电磁阀,94-第三十一电磁阀,95-第三十二电磁阀,96-第三十三电磁阀,97-第三十四电磁阀,98-第三十五电磁阀,99-第三十六电磁阀,100-第三十七电磁阀,101-第三十八电磁阀,102-第三十九电磁阀,103-第四十电磁阀,104-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105-采气袋,106-主控室可居留区,107-正常回风小室,108-正常送风小室,109-正常新风小室,110-应急回风小室,111-应急送风小室,112-第一通风管线,113-第二通风管线,114-第三通风管线,115-第四通风管线,116-第五通风管线,117-第六通风管线,118-第七通风管线,119-第八通风管线,120-第九通风管线,121-第十通风管线,122-第十一通风管线,123-第十二通风管线,124-第十三通风管线,125-第十四通风管线,126-第十五通风管线,127-第一正常风机,128-第二正常风机,129-第一应急风机,130-第二应急风机,131-第一碘吸附器,132-第二碘吸附器,133-第一应急新风口,134-第二应急新风口,135-第一通风阀门,136-第二通风阀门,137-第三通风阀门,138-第四通风阀门,139-第五通风阀门,140-第六通风阀门,141-第七通风阀门,142-第八通风阀门,143-第九通风阀门,144-第十通风阀门,145-示踪气体注入点,146-单独风量测
量取样点。
具体实施方式
[016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163]
如图1所示,某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包括正常回风小室107、正常送风小室108、正常新风小室109、应急回风小室110和应急送风小室111;
[0164]
正常回风小室107通过第一通风管线112与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一端相连,正常送风小室108通过第二通风管线113与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另一端相连;正常回风小室107和正常送风小室108通过第三通风管线114和第四通风管线115相连,第三通风管线114上设有第一正常风机127,第四通风管线115上设有第二正常风机128;还包括第五通风管线116,第五通风管线116的一端连接正常新风小室109,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六通风管线117连接在正常回风小室107和第一正常风机127之间的第三通风管线114上,另一路通过第七通风管线118连接在正常回风小室107和第二正常风机128之间的第四通风管线115上;
[0165]
应急回风小室110和应急送风小室111之间通过第十通风管线121和第十一通风管线122相连;第十通风管线121上串联设置第一碘吸附器131和第一应急风机129,其中,第一碘吸附器131靠近应急回风小室110;第十一通风管线122上串联设置第二碘吸附器132和第二应急风机130,其中,第二碘吸附器132靠近应急回风小室110;
[0166]
应急回风小室110还通过第八通风管线119与第一通风管线112连接,应急送风小室111还通过第十五通风管线126与正常回风小室107连接;
[0167]
应急回风小室110还通过第十二通风管线123连接第一应急新风口133,通过第十三通风管线124连接第二应急新风口134,第十二通风管线123和第十三通风管线124通过第十四通风管线125连接;
[0168]
在第一应急新风口133与第十四通风管线125之间的第十二通风管线123上设有第一通风阀门135;
[0169]
在第二应急新风口134与第十四通风管线125之间的第十三通风管线124上设有第二通风阀门136;
[0170]
在第八通风管线119上设有第三通风阀门137;
[0171]
还包括设有第四通风阀门138的第九通风管线120,第九通风管线120的两端连接在第三通风阀门137两端的第八通风管线119上;
[0172]
在第十五通风管线126上串联设置第五通风阀门139和第六通风阀门140,其中第六通风阀门140靠近正常回风小室107;
[0173]
在第一通风管线112上串联设置第七通风阀门141和第八通风阀门142,其中第七通风阀门141靠近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第八通风管线119连接在第七通风阀门141和主控室可居留区106之间的第一通风管线112上;
[0174]
在第五通风管线116上串联设置第九通风阀门143和第十通风阀门144,其中第九通风阀门143靠近正常新风小室109。
[0175]
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工况如下:
[0176]
第一正常风机127和第二正常风机128其中一台运行,第一应急风机129和第二应急风机130停运;
[0177]
第一通风阀门135、第二通风阀门136、第三通风阀门137、第四通风阀门138、第五通风阀门139和第六通风阀门140呈关闭状态;
[0178]
第七通风阀门141、第八通风阀门142、第九通风阀门143和第十通风阀门144呈开启状态。
[0179]
某核电站的主控室可居留区包括主控室、计算机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安工办公室、学习室、餐厅、更衣室、卫生间、走廊、早会室、隔离办公室、值长室等,取样点布置方式详见图5。
[0180]
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
[0181]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用于通过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对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进行测量,包括向主控室可居留区106注入示踪气体的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示踪气体包括高纯六氟化硫气体和稀释六氟化硫气体,高纯六氟化硫气体是质量分数高于99.9%的六氟化硫气体,稀释六氟化硫气体为1:n稀释的六氟化硫气体,n≥1(具体稀释倍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还包括对主控室可居留区106内的示踪气体进行收集和分析的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
[0182]
如图2所示,示踪气体注入装置包括顶端设有第一气瓶1、尾端连接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第一管线16,第一气瓶1用于提供高纯六氟化硫气体;还包括通过第二管线17连接在第一管线16上的第一空气吹扫器3,通过第三管线18连接在第一管线16上的第二空气吹扫器4,第二管线17靠近第一管线16的顶端,第三管线18靠近第一管线16的尾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管线17和第三管线18之间的第一管线16上的气体流量计15,用于记录示踪气体注入量;还包括第六管线21,第六管线2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管线17和气体流量计15之间的第一管线16上,另一端连接第二气瓶2,第二气瓶2用于提供稀释六氟化硫气体;还包括通过第七管线22连接在第六管线21上的第三空气吹扫器5。
[0183]
示踪气体注入装置还包括:
[0184]
设置在第二管线17上的第二阀门7;
[0185]
设置在第三管线18上的第五阀门10;
[0186]
串联设置在第二管线17和气体流量计15之间的第一管线16上的第一阀门6、第九阀门14和第四阀门9,第一阀门6靠近第二管线17,第四阀门9靠近气体流量计15;第九阀门14位于第一阀门6和第四阀门9之间;
[0187]
串联设置在第六管线21上的第七阀门12和第八阀门13;
[0188]
设置在第七管线22上的第六阀门11。
[0189]
示踪气体注入装置还包括:
[0190]
一端连接第一管线16的第四管线19,第四管线19连接在第六管线21和第四阀门9之间的第一管线16上,第四管线19上设有第三阀门8;
[0191]
还包括第五管线20,第五管线20的一端连接第一阀门6,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阀门6和第九阀门14之间的第一管线16上;
[0192]
还包括第八管线23,第八管线23的一端连接第七阀门12,另一端连接在第七阀门12和第八阀门13之间的第六管线21上;
[0193]
第一阀门6和第七阀门12为减压阀,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9、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和第九阀门14为手动阀;第八阀门13为注入管线切换阀。
[0194]
如图3所示,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包括若干条取样管线,取样管线的顶端连接在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取样点上,取样管线的尾端连接一个采气袋105,每条取样管线上设置一个取样泵和一个电磁阀;
[0195]
取样管线共有40条,包括第一取样管线、第二取样管线和第三取样管线;
[0196]
第一取样管线上设有第一取样泵24和第一电磁阀64;
[0197]
第二取样管线上设有第二取样泵25和第二电磁阀65;
[0198]
第三取样管线上设有第三取样泵26和第三电磁阀66。
[0199]
取样管线上的取样泵和电磁阀均与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104相连,接受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104中的自动控制程序的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启停;示踪气体浓度分析装置104提供“风量测量取样”和“其他测量取样”两种控制模式,风量测量取样使用第一取样管线、第二取样管线和第三取样管线。
[0200]
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测量方法
[0201]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202]
步骤s1,如图2所示,在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的上游风管设置一个注入点,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第一管线16的尾端连接在注入点上;在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的下游风管设置一个取样点(图6中145为注入点,146为取样点);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第一取样管线、第二取样管线和第三取样管线连接在取样点上;
[0203]
注入点选择在上游风管的弯管或变径管上游;
[0204]
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下游取样点的位置选择在上游风管或下游风管的长直管段上;
[0205]
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下游取样点的位置与注入点的位置的间隔≥5d;当长直管段为圆管时,d是指长直管段的直径;当长直管段为方管时,d是指长直管段的当量直径;
[0206]
如图4所示,当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下游取样点的位置为方管时,三根取样管线的端口在方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沿一条水平直线等距离排列;
[0207]
如图4所示,当上游取样点的位置或下游取样点的位置为圆管时,三根取样管线的端口围绕圆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等距离环绕排列;
[0208]
步骤s2,管线吹扫,打开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9、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和第九阀门14,开启第一空气吹扫器3、第二空气吹扫器4和第三空气吹扫器5,对第一管线16进行吹扫,吹扫时间5-10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09]
步骤s3,关闭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和第九阀门14,保持第四阀门9开启;
[0210]
步骤s4,在气体流量计15上设定所需的示踪气体注入流量;
[0211]
步骤s5,打开第一气瓶1,向第一管线16注入高纯六氟化硫气体;
[0212]
步骤s6,调节第一阀门6至所需的开度;
[0213]
步骤s7,待气体流量计15上示踪气体流量稳定后,启动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示踪气体注入流量记为q,单位:ml/h;第一取样管线、第二取样管线和第三取样管线由自动控制程序控制在同一启动时间启动,启动时间记为t0,取样时间5s;
[0214]
步骤s8,取样点的第一取样管线、第二取样管线和第三取样管线的三个取样浓度分别为c
n1
、c
n2
和c
n3
,其平均值为cn,单位:ppm;当c
n1
、c
n2
和c
n3
中的任意一个与cn的偏差不超过10%,则用于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qn=q/cn,单位:m3/h;
[0215]
步骤s9,如果c
n1
、c
n2
和c
n3
中的任意一个与cn的偏差超过10%,则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返回步骤s2,重新试验;
[0216]
步骤s10,注入结束;
[0217]
步骤s11,关闭第一气瓶1和第二气瓶2;
[0218]
步骤s12,关闭第四阀门9;
[0219]
步骤s13,打开第五阀门10;
[0220]
步骤s14,使用第二空气吹扫器4,对第一管线16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21]
步骤s15,关闭第五阀门10;
[0222]
步骤s16,打开第三阀门8;
[0223]
步骤s17,使用第一空气吹扫器3,对第一管线16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24]
步骤s18,关闭第三阀门8;
[0225]
步骤s19,关闭第一阀门6。
[0226]
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测量的测量方法
[0227]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测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228]
步骤s1,在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的上游风管设置一个注入点,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第一管线16的尾端连接在注入点上;在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各个房间内设置40个取样点,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40条取样管线与40个取样点一一对应连接;
[0229]
步骤s2,管线吹扫,打开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9和第五阀门10,开启第一空气吹扫器3和第二空气吹扫器4,对第一管线16进行吹扫,吹扫时间5-10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30]
步骤s3,关闭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和第五阀门10,保持第四阀门9开启;
[0231]
步骤s4,在气体流量计15上设定所需的示踪气体注入量;
[0232]
步骤s5,将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调整至正常运行工况;
[0233]
步骤s6,打开第一气瓶1,向第一管线16注入六氟化硫气体;
[0234]
步骤s7,调节第一阀门6至所需的开度;
[0235]
步骤s8,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方法测试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送风量,记为qs,单位:m3/h
[0236]
步骤s9,注入结束;
[0237]
步骤s10,示踪气体注入量通过气体流量计15读取,记为q2,单位:ml;
[0238]
步骤s11,关闭第一气瓶1;
[0239]
步骤s12,关闭第四阀门9;
[0240]
步骤s13,打开第五阀门10;
[0241]
步骤s14,使用第二空气吹扫器4,对第一管线16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42]
步骤s15,关闭第五阀门10;
[0243]
步骤s16,打开第三阀门8;
[0244]
步骤s17,使用第一空气吹扫器3,对第一管线16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45]
步骤s18,关闭第三阀门8;
[0246]
步骤s19,关闭第一阀门6;
[0247]
步骤s20,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设计容积为vd,单位:m3,在设定时间后启动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进行取样;设定时间为vd/qs,单位:h;
[0248]
步骤s21,40个取样点对应的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vi
,1≤i≤40,单位:ppm,40个取样点的平均浓度为cv,单位:ppm,每个c
vi
与cv的偏差不超过10%,则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自由容积v=qs/cv,单位:m3;
[0249]
步骤s22,如果某个c
vi
与cv的偏差超过10%,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返回步骤s2,重新试验。
[0250]
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
[0251]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如上所述的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的内漏量测量系统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采用恒流量注入法的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0252]
步骤s1,如图6所示,在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上游的第十二通风管线123和第十三通风管线124分别设置一个示踪气体注入点145,示踪气体注入装置的第一管线16的尾端分为两路连接在两个示踪气体注入点145上;在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各个房间内设置40个取样点,示踪气体自动取样装置的40条取样管线与40个取样点一一对应连接;测量40个所述取样点的本底浓度;
[0253]
步骤s2,管线吹扫,打开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四阀门9、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和第九阀门14,开启第一空气吹扫器3、第二空气吹扫器4和第三空气吹扫器5,对第一管线16进行吹扫,吹扫时间5-10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54]
步骤s3,关闭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和第九阀门14,保持第四阀门9开启;
[0255]
步骤s4,在气体流量计15上设定所需的示踪气体注入量,记为q
in
,单位:ml/h;
[0256]
步骤s5,采用权利要求8中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新风量测量方法测量得到的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新风量qn,单位:m3/h;
[0257]
步骤s6,采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自由容积测量的测量方法测量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自由容积,记为v,单位:m3;
[0258]
步骤s7,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换气率a=qn/v;
[0259]
步骤s8,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内示踪气体达到95%时的最终平衡浓度的时间t
95%
=3/a;
[0260]
步骤s9,打开第一气瓶1,向第一管线16注入高纯六氟化硫气体;
[0261]
步骤s10,调节第一阀门6至所需的开度;
[0262]
步骤s11,第一气瓶1的注入流量为q
in1
,单位:ml/h,高纯六氟化硫气体的持续注入时间t1=2/a*n;n代表稀释六氟化硫气体示踪气体的稀释倍数(比如20%的示踪气体,那么n=5)
[0263]
步骤s12,达到注入时间t1后,关闭第一气瓶1;
[0264]
步骤s13,使用第一空气吹扫器3,对第一管线16吹扫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65]
步骤s14,关闭第一阀门6和第九阀门14;
[0266]
步骤s15,打开第二气瓶2,向第一管线16注入稀释六氟化硫气体;
[0267]
步骤s16,打开第八阀门13;
[0268]
步骤s17,调节第七阀门12至所需开度;
[0269]
步骤s18,第二气瓶2的注入流量为q
in2
,单位:ml/h,稀释六氟化硫气体的持续注入时间t2≥1/a;
[0270]
步骤s19,当示踪气体注入时间达到tt=2/a*n 1/a时,启动示踪气体取样装置,对40个取样点进行第一次取样,示踪气体注入时间是从高纯气体注入开始计时;
[0271]
步骤s20,第一次取样中,40个取样点对应的第一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1i
,1≤i≤40,单位:ppm,40个取样点的第一次示踪气体平均浓度为c1,单位:ppm,每个c
1i
与c1的偏差不超过10%;
[0272]
步骤s21,如图6所示,在主控室可居留区通风系统的风机上游的第十二通风管线123和第十三通风管线124分别设置一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在两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进行第一次取样,两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平均值记为c
b1
,单位:ppm,c
b1
与c1的偏差不超过10%;
[0273]
步骤s22,t小时后,对40个取样点进行第二次取样;t≥0.25h;
[0274]
步骤s23,第二次取样中,40个取样点对应的第二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2i
,1≤i≤40,单位:ppm,每个c
2i
的数值均为减去本底浓度后的数值;40个取样点的第二次示踪气体平均浓度为c2,单位:ppm,每个c
2i
与c2的偏差不超过10%;
[0275]
步骤s24,在两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进行第二次取样,两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的示踪气体浓度均减去本底浓度,随后计算两个单独风量测量取样点146的示踪气体浓度的平均值,记为c
b2
,单位:ppm,c
b2
与c2的偏差不超过10%;
[0276]
步骤s25,判断(c
2-c1)/t<0.05*q
in
/v是否成立;
[0277]
步骤s26,如果步骤s25中的不等式成立,则试验结束,c2作为本次试验主控室可居留区示踪气体的最终平衡浓度;
[0278]
步骤s27,持续注入直接试验结束;
[0279]
步骤s28,关闭第二气瓶2;
[0280]
步骤s29,使用第三空气吹扫器5,对第一管线16进行吹扫,吹扫时间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81]
步骤s30,关闭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和第八阀门13;
[0282]
步骤s31,关闭第四阀门9;
[0283]
步骤s32,打开第五阀门10;
[0284]
步骤s33,使用第二空气吹扫器4,对第一管线16进行吹扫,吹扫时间3-5min,吹扫流量50-100ml/min;
[0285]
步骤s34,关闭第五阀门10;
[0286]
步骤s35,
[0287]
如果步骤s20中,任意一个c
1i
与c1的偏差超过10%;
[0288]
或者,步骤s21中,c
b1
与c1的偏差超过10%;
[0289]
或者,步骤s23中,任意一个c
2i
与c2的偏差超过10%;
[0290]
或者,步骤s24中,c
b2
与c2的偏差超过10%;
[0291]
或者,步骤s25中的不等式不成立;
[0292]
则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返回步骤s2,重新试验;
[0293]
步骤s36,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q
leak
=q
in2
/c
2-qn,单位:m3/h;
[0294]
步骤s37,重复n次试验,n≥1,分别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0295]
一种测量结果评价方法
[0296]
本发明还公开了针对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主控室可居留区内漏量测量的测量方法的一种测量结果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297]
步骤s1,确定气体流量计15的分辨率δ1;单位:ml/h;
[0298]
步骤s2,确定示踪气体注入流量q;单位:ml/h;
[0299]
步骤s3,计算示踪气体注入流量q的不确定度u(q)=0.29δ1;单位:ml/min;
[0300]
步骤s4,确定示踪气体分析仪的分辨率δ2;单位:ppm;
[0301]
步骤s5,计算风量测量点的示踪气体浓度cn=(c
n1
c
n2
c
n3
)/3;单位:ppm;(这个“风量测量点”就是权利要求8的风量测量方法的步骤s8中的“取样点”)
[0302]
步骤s6,计算风量测量点的示踪气体浓度不确定度u(cn)=0.167δ2;单位:ppm;
[0303]
步骤s7,采用权利要求8中的新风量测量方法(步骤s8中的方式)计算新风量qn=q/cn;单位:m3/h;
[0304]
步骤s8,计算新风量的不确定度,单位:m3/h;
[0305]
步骤s9,第j次试验,第一次取样中,40个取样点对应的第一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j1i
;第二次取样中,40个取样点对应的第二次示踪气体浓度记为c
j2i
;1≤j≤n,1≤i≤40;单位:ppm;
[0306]
步骤s10,计算每个取样点的示踪气体浓度的不确定度u(c
j1i
)=u(c
j2i
)=0.29δ2;单位:ppm;
[0307]
步骤s11,计算第j次试验第二次取样的40个取样点的第二次示踪气体平均浓度单位:ppm;
[0308]
步骤s12,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第j次试验的内漏量
[0309]qj,leak
=q
j,in
/c
j2-qn;单位:m3/h;q
j,in
是指第j次试验稀释示踪气体注入流量(第二气瓶2),ml/h;
[0310]
步骤s13,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单位:m3/h;
[0311]
步骤s14,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内106的漏量的不确定度单位:m3/h;
[0312]
步骤s15,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n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单位:m3/h;
[0313]
步骤s16,确定t分布在自由度为(n-1)时对应的t
95%
值;
[0314]
步骤s17,计算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n次测量综合不确定度:u(q
e,leak
)=t
95%
*u(q
e,leak
);单位:m3/h;
[0315]
步骤s18,得出结论:主控室可居留区106的内漏量测试结果q
e,leak
,置信区间[-u(q
e,leak
),u(q
e,leak
)],置信概率95%;单位:m3/h。
[0316]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