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12:19: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提到类型的叶片泵。

背景技术

这种叶片泵由现有技术以大量的实施变型方案已知。已知的叶片泵包括:具有驱动轴的电驱动单元;泵室;在泵室中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地设置的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一定数量的滑块;以及抗扭地与驱动轴连接的带动件,所述带动件具有至少一个带动销,其中,在叶片泵的运行状态中,带动销以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与转子的接触面传递扭矩地嵌接,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作为周面的区段构造,所述转子的接触面限界所述转子的与所述带动销相对应地构造的转子留空部,其中,具有带动销的带动件构造为烧结件和/或铸件。

这样的叶片泵例如由DE102009055945B4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这里开始本发明。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改进的叶片泵。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叶片泵来实现,所述叶片泵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接触面构造并设置为,使得在所述接触面朝向转动轴线的方向虚构地扩展的情况下,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接触面内。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重要优点特别是在于,减少转子高度磨损从而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即运行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减少转子高度磨损同时能实现叶片泵在泵的整个运行时间上的按照规定的运行。例如,在构造为真空发生器的叶片泵中,对预先确定的最终真空的实现显著地取决于上述转子高度磨损的减少。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转子的接触面的改进的布置结构,由此显著改善扭矩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转动轴线延伸。以这种方式进一步改善扭矩传递并且进一步降低转子高度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构造为圆柱面的区段。由此,带动销的接触面以在构造结构上特别简单的方式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一种特别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在带动销的周面的背离转子的接触面的一侧上,在带动销上构造有在带动销的纵向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的脱模面。以这种方式,显著简化所述带动件的制造并因此显著简化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制造。

原则上,脱模面的构造可以在宽的合适的限度内自由地选择。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前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脱模面构造为朝向带动销的自由端的方向减小。由此,进一步改善所述带动件的制造并因此进一步改善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最后提到的两个实施方式之一的一种特别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带动销的周面在所述带动销的横截面中至少有一半构造为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以这种方式确保,转子的接触面在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运行状态中以期望的方式始终与带动销的接触面嵌接。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另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带动销在所述带动销的自由端上具有环绕的缩小部。由此简化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装配。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另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转子留空部附加地通过转子的与所述转子的接触面对置地设置的限界面限界,其中,所述限界面构造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接触面。以这种方式简化例如转子留空部的制造并因此简化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一种特别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转子具有两个转子留空部,并且带动件具有两个与所述转子留空部相对应地构造的带动销,其中,所述两个转子留空部这样对置地构造在转子上,使得在转子的限界转子留空部的接触面朝向转动轴线的方向虚构地扩展的情况下,这些接触面基本上没有错位地过渡到彼此中。由此,附加地改善从驱动轴借助于带动件到转子的扭矩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另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规定,所述泵室和所述转子这样彼此协调地构造,使得转子在所述转子围绕转动轴线转动时在叶片泵的运行状态中自调整。以这种方式确保转子自动地相对于泵室定向。相应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中附加地减少降低磨损和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所附的粗略的示意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图中:

图1以局部的俯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第一实施例,

图2以在带动销的区域中的放大的视图示出图1中的俯视图,

图3以局部的分解图示出第一实施例,

图4以透视图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带动件,

图5以局部的俯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第二实施例,并且

图6以在带动销的区域中的放大的视图示出图5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分别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第一实施例。叶片泵2构造为用于在构造为轿车的车辆中增强制动力的真空泵。叶片泵2主要包括:未更详细地示出的具有驱动轴4的电驱动单元;泵室6;在泵室6中能围绕转动轴线8转动地设置的转子10,所述转子具有一定数量的滑块12;以及抗扭地与驱动轴4连接的带动件14,所述带动件具有两个带动销16,其中,在叶片泵2的运行状态中,相应的带动销16以所述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与转子10的接触面22传递扭矩地嵌接,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作为周面17的区段构造,所述转子的接触面限界所述转子10的与相应的带动销16相对应地构造的转子留空部20,其中,具有带动销16的带动件14构造为烧结件。在本实施例中,带动件14借助于所谓的金属注射成型、即借助于粉末冶金注射成型来制造。各带动销16以及转子10的与所述带动销相对应地构造的各转子留空部20分别彼此类似地构造。

转子10因此具有两个转子留空部20,并且带动件14具有两个与所述转子留空部相对应地构造的带动销16。转子10的接触面22构造并设置成,使得在这些接触面22朝向转动轴线8的方向虚构地扩展的情况下,转动轴线8位于转子10的相应的接触面22内。相应地,这两个转子留空部20这样对置地构造在转子10上,使得在前述的转子10的接触面22朝向转动轴线8的方向虚构地扩展的情况下,这些接触面22基本上没有错位地过渡到彼此中。对此特别是参见图2中的辅助线23。

相应的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基本上平行于转动轴线8延伸,其中,一定的构件公差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这些不可避免的构件公差,在本实施例中,泵室6和转子10这样彼此协调地构造,使得转子10在所述转子围绕转动轴线8转动时在叶片泵2的运行状态中自调整。此外,相应的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构造为圆柱面的区段。

如上面已经说明的,具有这两个带动销16的带动件14借助于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制造。相应地规定,带动件14的带动销16分别具有脱模斜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带动件14的相应带动销16的周面17的背离转子10的相应接触面22的一侧上,在带动销16上构造有在带动销16的纵向方向上倾斜地延伸的脱模面24。带动件14的相应的带动销16的脱模面24构造为朝向该带动销16的自由端的方向减小。带动件14的相应的带动销16的纵向方向垂直于图1和图2的图面延伸。

为了在叶片泵2的运行状态中确保,带动件14的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在转子10的与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相对应地构造的接触面22上的期望的贴靠,相应的带动销16的周面17此外在相应的带动销16的横截面中至少有一半构造为该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

为了更简单地装配叶片泵2,带动件14的相应的带动销16在其自由端上具有环绕的缩小部26。

如特别是从图2中可以看出的,转子10的相应的转子留空部20附加地通过转子10的与所述转子10的相应接触面22对置地设置的限界面28限界,其中,限界面28构造为基本上平行于接触面22。在图2中放大地示出图1的在带动件14的区域中的俯视图以便于更简单的了解。图3以局部的分解图示出叶片泵2,从而能更好地看出叶片泵2的组装以及带动件14与转子10的配合作用。带动件14的带动销16的构造的细节可以由图4看出。

下面根据本实施例并且借助于图1至图4来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一旦已经将构造为用于在轿车中增强制动力的真空泵的叶片泵2转换到该叶片泵的运行状态中,则驱动单元的未更详细地示出的驱动轴4围绕转动轴线8在图1的图面内以逆时针转动。由于带动件14抗扭地设置在驱动轴4上,故带动件14也围绕转动轴线8以逆时针转动。在此,带动件14以其两个带动销16嵌入到转子10的与所述带动销相对应地构造的转子留空部20中。带动销16以其相应的接触面18贴靠在转子10的分别与所述带动销的接触面相对应的接触面22上。借助驱动轴4引入的扭矩因此借助于带动件14以所述带动件的带动销16和接触面18为一方并且以转子10的限界转子10的转子留空部20的接触面22为另一方来递到转子10上。

转子10相应地在图1的图面内也围绕转动轴线8以逆时针转动。在此,弹性地支承在转子10中的滑块12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以所述滑块的自由端在泵室6上滑动。

在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为一方与转子10的限界转子10的转子留空部20的接触面22之间的力传递中,由于叶片泵2的上面阐述的构造而确保:带动件14的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在转子10的分别相对应的接触面22上的贴靠以期望的方式仅在带动销16的接触面18的区域中发生而不在带动件14的带动销16的相应的脱模面24的区域中发生。由此,一方面减少转子10的转子高度磨损。转子高度在图1和图2中垂直于相应的图面延伸。另一方面,由此确保持久地、即在叶片泵2的整个运行时间上实现预先确定的最终真空,叶片泵2已设计为达到所述最终真空。

由于泵室6和转子10这样彼此协调地构造,使得转子10在所述转子围绕转动轴线8转动时在叶片泵2的运行状态中自调整,故附加地改善从驱动轴4借助于带动件14到转子10上的扭矩传递。

在图5和图6中局部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或相同作用的构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仅在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方面阐述第二实施例。在其他方面参照对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图5和图6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1和图2。综览图1、图2和图5、图6的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在重要的特征方面是相符的。在第二实施例中,附加于转子10的相对应的接触面22,相应的转子留空部20分别通过转子10的与该接触面22对置地设置的限界面28限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这个限界面28不构造为平行于转子10的相对应的接触面22。而是,转子10的限界面28分别平行于与转动轴线8相交的辅助线30延伸。对此特别是参见图6。

本发明不限于当前的实施例。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叶片泵可以有利地用于大量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相应地,上面阐述的用作用于在轿车中增强制动力的真空泵的应用纯粹是示例性的。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根据当前的实施例的叶片泵的精确的结构形式。替代于两个带动销,也可以设想具有仅唯一一个带动销或多于两个带动销的带动件。相应地,具有仅唯一一个转子留空部或多于两个转子留空部的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

附图标记列表

2 叶片泵

4 驱动轴

6 泵室

8 转动轴线

10 转子

12 滑块

14 带动件

16 带动销

17 带动销16的周面

18 带动销16的接触面

20 转子10的转子留空部

22 转子10的接触面

23 辅助线

24 带动销16的脱模面

26 带动销16的缩小部

28 转子10的限界面

30 辅助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