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8:1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2.以led为光源的灯饰产品在21世纪的将来,必然取代白织灯,成为人类照明的又一次革命,led灯珠广泛用于灯饰照明、led大屏幕显示、交通灯、装饰、电脑、电子玩具礼品、交换机、电话机、广告、城市光彩工程等诸多生产领域,尤其是现代城市灯光光彩领域,越来越多的灯带规划点亮城市。
3.led全称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器件;其特点是功耗低、高亮度、色彩艳丽、抗振动、寿命长(正常发光8-10万小时)、冷光源等优点,是真正的“绿色照明”。
4.led灯带由fpc、led、贴片电阻、防水硅胶、连接端子等材料组成,现有的led灯带生产工艺流程:1.切管—涂粉—成型(分螺旋和直管,直管分弯管和接桥,接桥在烤焙之后)—烤焙—封口—排气—老炼;2.镇流器加工; 3、器件成型—插件—浸焊—切脚—补焊—检测。检测合格的led发光二极管连接导线后制成灯带随着生产线传送被插入到板架中收集,收集过程中现有的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收集过程中易出现倾斜使得灯珠结构不能准确的插入到板架中,导线之间易出现缠绕现象,从而影响收集效果及灯带整洁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包括灯带和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灯带由多个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灯珠结构组成,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中部错位垂直分布有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通过卡板夹着灯珠结构传送,当传送至与第二传送机构交叉的位置时,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的驱动机构a将卡板上的灯珠结构推入至板架的支撑孔内,板架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收集,所述驱动机构a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推动下方对称设置的推杆上下,所述推杆一侧设有限位档杆,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一侧、紧挨着卡板夹持端、沿着第二传送机构的两侧相对设有校正机构,两个所述校正机构均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端部连接有校正杆,所述校正杆由各自对应的驱动机构b驱动相对运动,运动过程中对异位的灯珠结构位置进行调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设有多个用于灯珠结构限位的卡板,卡板端部呈敞口状且与灯珠结构相匹配。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支撑台和第二传送带,所述支撑台上方一侧设
有用于多个叠放的板架放置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用于放置多个叠放的板架,正常工作时最底部的板架a会落入到第二传送带上传送,剩余的板架由承托机构支撑。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送带为平行分布的两根带齿轮皮带,所述板架底部对称设有用于与带齿轮皮带啮合的齿口,所述板架上对称设有两列用于灯珠结构插入限位的支撑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机构为相对分布的两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位于限位腔的两侧,且每组支撑结构均包括与第二气缸的导向杆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有用于板架支撑的支撑板。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延伸至第二传送带上的围杆,会落入到第二传送带上方的围杆相对位置靠近卡板的敞口端。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b包括电机和第三传送带,所述滑动块由第三传送带带动移动。
13.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底部一侧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与第三传送带平行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远离限位腔的那一侧与接料台衔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平行设置的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部嵌入在镂空槽内由第三气缸24推动实现在镂空槽内移动,用于推动已插好灯带的板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一、限位档杆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校正机构,两个所述校正机构均包括滑动块,滑动块端部连接有校正杆,校正杆由各自对应的驱动机构b驱动相对运动,通过其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对异位的灯珠结构位置进行调整,结构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同时为了保证校正的准确性,滑动块底部一侧与导轨滑动连接,导轨与第三传送带平行设置,保证滑动块能够平稳的运行;
18.二、围杆的设置可以支撑连接灯珠结构之间的导线,避免导线倾斜影响灯珠结构插入到板架上的支撑孔内;
19.三、支撑台上设有平行设置的镂空槽,镂空槽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部嵌入在镂空槽内推动实现在镂空槽内移动,用于推动已插好灯带的板架,一定程度上节省劳动力,操作人员不需要一直盯着接料台;
20.四、承托机构的结构设计巧妙,从侧面设计第二气缸,由第二气缸推动支撑板架的支撑板的推进和推出,精准控制板架是否落入到第二传送带上,结构设计合理;
21.五、第二传送带为平行分布的两根带齿轮皮带,板架底部对称设有用于与带齿轮皮带啮合的齿口,这种啮合结构的设计能保证整个运行过程中板架不会从第二传送带上脱离,保证运行过程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及时向限位腔内添加板架并及时将排在接料台上的板架及时放置到板架置物架上即可。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整体结构俯视图;
24.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局部结构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校正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侧视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第一气缸和推杆连接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板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板架俯视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所针对灯珠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所针对灯珠结构侧视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所针对灯带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中推板、第三气缸、镂空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灯珠结构;2、连接套;3、第一传送带;4、支撑台;5、限位腔;6、板架;7、第二传送带;8、齿口;9、第一气缸;10、推杆;11、第二气缸;12、连接板;13、支撑板;14、接料台;15、卡板;16、限位档杆;17、滑动块;18、校正杆;19、围杆;20、导轨;21、第三传送带;61、支撑孔;22、镂空槽;23、推板;24、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7.以下实施例所针对的灯珠结构如图10、图11所示,具体结构如下:灯珠结构1包括led发光二极管以及与led发光二极管胶接的中空连接套2,led发光二极管顶部穿过连接套2后固定,连接套由橡胶制成,led发光二极管顶部穿过连接套2设置,连接套2上端绕着周边部间隔设有多个齿口向下的倒刺,沿着倒刺下端的连接套上设有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第二凸沿的直径r2大于第一凸沿的直径r1,第一凸沿上边部对称设有支撑边,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倒刺设置有四个,具体为倒刺a、倒刺b、倒刺c和倒刺d,沿着连接套2周边部等距分布,倒刺a和倒刺c的尺寸相同且均大于倒刺b和倒刺d尺寸,倒刺b和倒刺d的尺寸相同且其置于倒刺a和倒刺c的下方;灯珠结构1的结构设计易于将其支撑在卡板15上,便于向前传送。
38.如图7、图8所示,板架6底部对称设有用于与带齿轮皮带啮合的齿口8,板架6上对称设有两列用于灯珠结构1插入限位的支撑孔61。
39.如图1-12所示,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包括灯带和第一传送机构,灯带由多个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灯珠结构1组成,第一传送机构中部错位垂直分布有第二传送机构,具体设备安装时互相之间不影响传送即可,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3,第一传送带3上设有多个用于灯珠结构1限位的卡板15,卡板15端部呈敞口状且与灯珠结构1相匹配,敞口的部分以能够夹持住灯珠结构1即可,具体是能夹持住连接套2,卡板15在第一传送带3上等距分布,且相邻两个卡板15敞口处之间的距离与板架6上的支撑孔61之间的距离
相适应,保证基本能准确将夹持住的灯珠结构1能够卡入到支撑孔61内,第一传送带3通过卡板15夹着灯珠结构1传送,当传送至与第二传送机构交叉的位置时,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的驱动机构a将卡板15上的灯珠结构1推入至板架6的支撑孔61内,板架6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收集,第二传送机构包括支撑台4和第二传送带7,第二传送带7为平行分布的两根带齿轮皮带,支撑台4上方一侧设有用于多个叠放的板架6放置的限位腔5,限位腔5用于放置多个叠放的板架6,正常工作时最底部的板架a会落入到第二传送带7上传送,剩余的板架6由承托机构支撑,承托机构为相对分布的两组支撑结构,两组支撑结构分别位于限位腔5的两侧,且每组支撑结构均包括与第二气缸11的导向杆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板12,连接板12一侧设有用于板架6支撑的支撑板13,板架6侧面设有支撑板13能够插入的口,具体板架6侧面如图x所示,置于能够支撑住板架6即可,驱动机构a包括第一气缸9,第一气缸9推动下方对称设置的推杆10上下,具体的连接方式是第一气缸9的导向杆端部连接固定板,固定板下端对称设有推杆10,推杆10一侧设有限位档杆16,第一传送机构一侧、紧挨着卡板15夹持端、沿着第二传送机构的两侧相对设有校正机构,两个校正机构均包括滑动块17,滑动块17端部连接有校正杆18,校正杆18为金属直杆,校正杆18由各自对应的驱动机构b驱动相对运动,驱动机构b包括电机和第三传送带21,电机为正反转电机,从而带动滑动块17实现左右移动,第三传送带21为内齿皮带,滑动块17与第三传送带21固定连接,电机工作,带动第三传送带21移动,从而使得滑动块17移动,运动过程中对异位的灯珠结构1位置进行调整。
40.其中,支撑台4上还设有延伸至第二传送带7上的围杆19,围杆19由不锈钢金属条弯曲制成,会落入到第二传送带7上方的围杆19相对位置靠近卡板15的敞口端,围杆19具体设置时,以不影响灯珠结构1插在卡板15上为准,就置于卡板15敞口端一侧,主要作用是支撑连接灯珠结构1之间的导线,避免导线倾斜影响灯珠结构1插入到板架6上的支撑孔61内。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灯带收集设备的校正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该装置使用时是将其放置在led灯带生产线的末端,与转盘15衔接,此时led发光二极管与连接套2以及导线连接好后限位在上转盘15上(此部分为现有技术,也是现有实现整条线自动化的方式;当然此部分也可以采用操作工手动将灯珠结构1的连接套2部位放置到卡板15上,然后通过上下运动的挑杆将限位在转盘15上的灯珠结构1卡入到卡板15的孔中,此时第一传送带3由电机带动传送,将依次卡入到卡板15中的灯珠结构1传送至第一传送机构的中部,当连着的两个灯珠结构1正好到第一气缸9的下方时,相对分布的两个校正机构开始工作,由电机带动第三传送带21传送,带动相对的两个滑动块17运动,从而使得校正杆18相交叉将倾斜灯珠结构1弄正,弄正后两个校正杆18由电机带动归位此时第一气缸9供气将推杆10推着向下将连着的两个灯珠结构1刚好推入到板架6的支撑孔10中,第一气缸9向下推的过程中限位档杆16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推杆10不会弯曲,是竖直推下去的,此时第一传送带3由电机驱动带着板架6向接料台14方向移动,由料线感应探头(市场购买)感应,重复实现以上动作,直至单个的板架6上排满,当板架6上只空余最后一组支撑孔61时,承托机构的第二气缸11工作,将一体连接的连接板12和支撑板13从叠放的板架6下抽离,使得最底部的板架6掉到第二传送带7上,然后依次向前传送,直至板架6被插满,插满后板架6进入到接料台14收集,继续重复以上动作;运行过程中,当发现限位腔5内的板架6快用完的时候,操作人员可以将板架6放入,保证生产线的连续性。
42.实施例2
43.如图4所示,滑动块17底部一侧与导轨20滑动连接,导轨20与第三传送带21平行设置,设置时要保证滑动块17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导轨20可用支撑柱支撑保证与第三传送带21上表面配合,为了保证校正杆18能更加准确的直线运动,在第三传送带21一侧增加了直线导轨20,使得校正杆18的运行轨迹更加准确。
44.实施例3
45.如图1、图13所示,支撑台4远离限位腔5的那一侧与接料台14衔接,接料台14上设有平行设置的镂空槽22,所述镂空槽22一端设有推板23,推板23底部嵌入在镂空槽22内由第三气缸24推动实现在镂空槽22内移动用于推动已插好灯带的板架6,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解放操作人员的劳动力,当插好灯带的板架6落入到接料台14上时,推板23将其推离,然后靠相互之间的推力,将插好灯带的板架6排置在接料台14上,不需要操作人员一直盯着,待集满一定数量时将接料台14上的板架6转移,相对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性。
4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