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6:32: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设施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也呈现迅速加快的模式。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排水形式多为路面明排,并汇至雨水井收集。但在大雨甚至暴雨过后,雨水井常出现排水不畅的现象,导致路面大面积积水,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车辆的行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路面上的树叶、垃圾等会随着雨水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管道的堵塞,进一步加剧了路面积水、排水困难甚至倒灌、异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通过路面暗排的方式排水,在保证排水通畅的基础上提升了道路铺设的美观性。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包括排水沟组件和路缘石;路缘石铺设在排水沟组件的两侧,路缘石的高度低于排水沟组件的高度;排水沟组件包括排水沟上部和排水沟下部;排水沟上部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倒u形结构,排水沟下部为顶部开口的中空u形结构,排水沟上部匹配罩盖在排水沟下部上,在排水沟上部与排水沟下部的内部形成排水沟;排水沟上部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一排水孔,且若干个第一排水孔不低于路缘石的顶面,使排水沟通过若干个第一排水孔与外部连通。
6.所述的排水沟上部和排水沟下部之间设有透水铺砖,透水铺砖将排水沟分隔成上排水沟和下排水沟,透水铺砖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透水孔,使上排水沟与下排水沟通过若干个透水孔连通。
7.所述的排水沟上部的底部两侧形成有第一企口,排水沟下部的顶部两侧形成有第二企口,透水铺砖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二企口水平架设在排水沟下部的顶部,排水沟上部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一企口安装在排水沟下部和透水铺砖的顶部。
8.所述的第一企口与排水沟上部通长,第二企口与排水沟下部通长,透水铺砖与排水沟上部和排水沟下部通长。
9.所述的排水沟上部的一侧壁上部倾斜形成斜面坡道,斜面坡道的底面与路缘石的顶面齐平,若干个第一排水孔位于斜面坡道的底部。
10.所述的第一排水孔的轴向与斜面坡道垂直。
11.所述的排水沟上部的另一侧壁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二排水孔,且第二排水孔高于第一排水孔设置。
12.所述的第二排水孔的轴向与排水沟上部的另一侧壁垂直。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排水沟上部和排水沟下部形成排水沟,排水沟的容量大,可大量蓄水,保证了路面排水功能,在大雨甚至暴雨后路面不积水,从而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
15.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透水铺砖,能将排水沟分隔成上排水沟和下排水沟,通过透水孔过滤雨水中夹带的杂物,确保雨水通过透水孔流入排水沟下部的排水沟内,保证了排水的通畅性,避免排水管道的堵塞。
16.3、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不同孔径、不同高度、不同形式的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能从两侧进行排水,大大提升了路面排水效果,进一步保障了路面不积水。
17.4、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排水沟组件铺设在两排路缘石之间,形成暗排水结构,铺设方便,提升了道路铺设的美观性和城市整体环境,也降低了路面积水的问题发生。
18.5、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安装方便,具有耐用性强、排水效果良好等优点,能将雨水通过顺斜面坡道方向汇总至城市排水管道内,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良好的道路出行环境,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的主视剖面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中排水沟上部的立体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中排水沟上部的主视剖面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中排水沟下部的立体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中排水沟下部的主视剖面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中透水铺砖的立体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中透水铺砖的主视剖面图。
26.图中,1路缘石,2排水沟上部,21第一排水孔,22斜面坡道,23第二排水孔,3排水沟下部,4透水铺砖,41透水孔,51第一企口,52第二企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请参见附图1,一种基于路缘石与排水沟的雨水暗排构造,包括排水沟组件和路缘石1;路缘石1铺设在排水沟组件的两侧,路缘石1的高度低于排水沟组件的高度;排水沟组件包括排水沟上部2和排水沟下部3;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排水沟上部2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倒u形结构,请参见附图4和附图5,排水沟下部3为顶部开口的中空u形结构,排水沟上部2匹配罩盖在排水沟下部3上,在排水沟上部2与排水沟下部3的内部形成排水沟;排水沟上部2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一排水孔21,且若干个第一排水孔21不低于路缘石1的顶面,使排水沟通过若干个第一排水孔21与外部连通。排水沟组件铺设在路缘石1之间,形成暗排水结构,提升了路面的美观度和城市的整体环境;雨水通过第一排水孔21初步过滤较大型的垃
圾后进入排水沟内,将排水沟连接至雨水井,排水沟组件略高于路缘石1,便于路面的雨水进入排水沟内,且排水沟的蓄水量大,有效避免了路面积水的问题发生。
29.请参见附图1、附图6和附图7,所述的排水沟上部2和排水沟下部3之间设有透水铺砖4,透水铺砖4将排水沟分隔成上排水沟和下排水沟,透水铺砖4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透水孔41,使上排水沟与下排水沟通过若干个透水孔41连通。通过透水铺砖4及其透水孔41提高排水沟对杂物的二次过滤能力,避免排水沟被杂物堵塞而影响排水效率。
30.请参见附图1、附图3和附图5;所述的排水沟上部2的底部两侧形成有第一企口51,排水沟下部3的顶部两侧形成有第二企口52,透水铺砖4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二企口52水平架设在排水沟下部3的顶部,排水沟上部2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第一企口51安装在排水沟下部3和透水铺砖4的顶部。通过第一企口51和第二企口52的设置便于排水沟上部2、排水沟下部3和透水铺砖4的铺设,也保证了透水铺砖4在排水沟内部的设置稳定性,防止被雨水冲刷而倾斜。
31.所述的第一企口51与排水沟上部2通长,第二企口52与排水沟下部3通长,透水铺砖4与排水沟上部2和排水沟下部3通长,保证了上排水沟和下排水沟的分隔设置。
32.所述的排水沟上部2的一侧壁上部倾斜形成斜面坡道22,斜面坡道22的底面与路缘石1的顶面齐平,若干个第一排水孔21位于斜面坡道22的底部。通过斜面坡道22提高路面积水的导流引流效果,从而保障路面不积水。
33.所述的第一排水孔21的轴向与斜面坡道22垂直,使第一排水孔21的排水效果达到最佳。
34.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3,所述的排水沟上部2的另一侧壁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二排水孔23,且第二排水孔23高于第一排水孔21设置。通过增加排水孔以提高排水效率,同时通过将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以不同高度、不同孔径、不同角度等方式的设置,以充分满足不同环境的路面排水需求。
35.所述的第二排水孔23的轴向与排水沟上部2的另一侧壁垂直,使第二排水孔23的排水效果达到最佳。
36.实施例1:
37.排水沟上部2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排水沟上部2的长度为1000mm,顶部宽度为400mm,底部宽度为500mm,高度为550mm,壁厚为100mm。排水沟上部2的底部两侧形成有50*50mm的第一企口51,第一企口51与排水沟上部2通长。第一排水孔21为半圆形孔,半径为60mm,第二排水孔23为半圆形孔,半径为30mm。
38.排水沟下部3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排水沟下部3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500mm,高度为450mm,壁厚为100mm。排水沟下部3的顶部两侧形成有50*50mm的第二企口52,第二企口52与排水沟下部3通长。
39.透水铺砖4采用素混凝土浇筑而成,透水铺砖4的长度为500mm,宽度为400mm,厚度为100mm。透水孔41为150*10mm的长条形矩形孔,六条透水孔41均布在透水铺砖4上。
40.路缘石1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路缘石1的长度为1000mm。
41.在铺设路缘石1时,将排水沟组件铺设在相邻两排路缘石1之间,路缘石1的宽度根据道路设计确定,排水沟下部3的底面与路缘石1的底面齐平,路缘石1的顶面与第一排水孔21的底面齐平,形成暗排结构。将排水沟组件的排水沟连接至城市排水管道,由于排水沟组
件的高度略高于路缘石1,且排水沟组件内部形成排水沟,具有大量蓄水的功能,确保在大雨甚至暴雨时路面不积水,雨水通过排水沟汇聚至雨水井收集。通过第一排水孔21、第二排水孔23和透水孔41可对雨水中夹带的树叶、垃圾等杂物进行二次过滤,避免排水沟的堵塞,确保排水沟下部3的排水沟通畅排水。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