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型芯模转塔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8 00:04: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利于冷却液的顺畅流动,可确保冷却液在各压封芯模内的均匀分布,能够实现生产设备的高速运转,运行稳定可靠的大型芯模转塔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包装纸盒制底作业,是利用底部压封机构对套设在压封芯模上的包装纸盒,逐个进行加热压封制底。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芯模旋转机构的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实用性差;并且,冷却液输送管路经常与传动机构产生干涉,影响压封芯模的稳定转动,阻碍了生产设备的高速运转。另外,现有的冷却液输送结构,不利于冷却液的顺畅流动,且冷却液在各个压封芯模内的分布不均匀,冷却效果不理想。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压封芯模的旋转机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利于冷却液的顺畅流动,可确保冷却液在各压封芯模内的均匀分布,能够实现生产设备的高速运转,运行稳定可靠的大型芯模转塔机构。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型芯模转塔机构包括转塔轴承座,转塔轴承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塔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转动轴上设置有芯模转动塔,芯模转动塔由分度转盘构成,分度转盘上设置有若干组、沿转盘转动圆周均布的压封芯模,且压封芯模上分别套设有包装纸盒;所述转塔轴承座上还设置有两组进回液分水器,并且,其中一组进回液分水器,通过管路与设置在转塔转动轴上的分流环套的进液口相连,分流环套的芯模进水口与压封芯模的芯模冷却进水口相连,分流环套的芯模出水口则与压封芯模的芯模冷却出水口相连,所述分流环套的回液口通过管路与另一组进回液分水器相连。
5.所述分流环套包括转动分流套,转动分流套通过中部的转塔轴连接孔与所述转塔转动轴固定连接;同时,所述转动分流套上还活动套设有固定分流环,且固定分流环通过连接块与转塔轴承座固定相连。以在转动分流套随着转塔转动轴分度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转动分流套上套设的固定分流环向转动分流套内连续输送冷却液,进而对分度转盘上的各压封芯模进行冷却降温。
6.所述固定分流环由分流环主体构成,分流环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分流套连接孔;分流套连接孔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沿连接孔轴向、错位布置的环体冷却进液孔和环体冷却回液孔;并且,所述环体冷却进液孔与分流环主体外壁上设置的冷却进液连接口相连,环体冷却回液孔则与分流环主体外壁上设置的冷却回液连接口相连。以通过固定分流环外壁上设置的冷却进液连接口与冷却液进液管相连,并利用固定分流环外壁上设置的冷却回液连接口与冷却液回液管相连。
7.所述转动分流套由分流套主体构成,分流套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转塔轴连接孔;所
述分流套主体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沿分流套主体轴向、错位布置的套体冷却进液孔和套体冷却回液孔,且套体冷却进液孔与分流套连接孔内壁上的环体冷却进液孔的轴向位置相对应,套体冷却回液孔则与分流套连接孔内壁上的环体冷却回液孔的轴向位置相对应;同时,套体冷却进液孔分别通过套体进液通道与分流套主体端部、相应的芯模进水连接口相连,套体冷却回液孔分别通过套体回液通道与分流套主体端部、相应的芯模出水连接口相连。以使与冷却进液连接口相连的冷却液进液管内的冷却液,经由环体冷却进液孔进入到套体冷却进液孔和套体进液通道内,并通过与芯模进水连接口相连的芯模冷却进水口、进入到压封芯模的压封端进行冷却;同时,带走压封端热量的冷却液,再从与芯模冷却出水口相连的芯模出水连接口、回流到套体回液通道内,且通过套体冷却回液孔进入到环体冷却回液孔内,并经由与冷却回液连接口相连的冷却液回液管流出,从而形成冷却液的单向循环流动。
8.所述转动分流套的分流套主体的外侧壁上,还间隔设置有三组密封胶圈,且三组密封胶圈将沿分流套主体轴向、错位布置的若干组套体冷却进液孔和套体冷却回液孔完全分隔开,并形成了进液分隔腔和回液分隔腔;相应地,所述固定分流环的分流套连接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组用于安装密封胶圈的密封环槽。以利用转动分流套外侧壁上设置的三组密封胶圈所间隔出的进液分隔腔和回液分隔腔,来分别形成冷却液的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确保冷却液的顺畅流动,防止混流现象。
9.所述进回液分水器由分水器主体构成,分水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分水器汇液口,分水器主体的侧部,则设置有若干组分水器分液口。以通过进回液分水器的分水器分液口和分水器汇液口,对流入和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分流和汇流,进而利于冷却液在各个压封芯模内的均匀分配,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0.所述芯模转动塔上、位于最下端的压封芯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包装纸盒与压封芯模分离的高速脱模机构;高速脱模机构包括脱模连接架,脱模连接架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脱模无杆气缸滑轨,脱模无杆气缸滑轨上滑动设置有脱模无杆气缸滑台;并且,脱模无杆气缸滑台上固定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脱模升降杆,脱模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脱模吸盘;所述脱模升降杆的上部还套接设置有位置固定的脱模杆导向套。以利用随脱模无杆气缸滑台上下快速移动的脱模升降杆上端的脱模吸盘,将位于芯模转动塔最下端的包装纸盒,从压封芯模上、向下分离,便于进行后续的加盖、灌装等作业。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其上转动设置有转塔转动轴的转塔轴承座,转塔转动轴上设置有芯模转动塔,芯模转动塔的分度转盘上设置有若干组、沿转盘转动圆周均布的压封芯模,压封芯模上分别套设有包装纸盒;转塔轴承座上设置有两组进回液分水器,且其中一组进回液分水器,通过管路与设置在转塔转动轴上的分流环套的进液口相连,分流环套的芯模进水口与压封芯模的芯模冷却进水口相连,分流环套的芯模出水口则与压封芯模的芯模冷却出水口相连,分流环套的回液口通过管路与另一组进回液分水器相连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利于冷却液的顺畅流动,防止混流现象;并可确保冷却液在各个压封芯模内的均匀分布,能够实现生产设备的高速运转,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的芯模转动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15.图4是图2中的分流环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图4中的固定分流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图4中的转动分流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图6沿着套体冷却进液孔和芯模进水连接口位置剖切的一种内部结构剖视图。
19.图8是图6沿着套体冷却回液孔和芯模出水连接口位置剖切的一种内部结构剖视图。
20.图9是图2中的进回液分水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10是图1中的高速脱模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序号说明:1转塔轴承座、2转塔转动轴、3芯模转动塔、4包装纸盒、5进回液分水器、6高速脱模机构、7分度转盘、8压封芯模、9分流环套、10芯模冷却进水口、11芯模冷却出水口、12转塔轴联轴器、13固定分流环、14转动分流套、15转塔轴连接孔、16分流环主体、17分流套连接孔、18冷却进液连接口、19环体冷却进液孔、20冷却回液连接口、21环体冷却回液孔、22密封环槽、23分流套主体、24套体冷却进液孔、25芯模进水连接口、26芯模出水连接口、27套体冷却回液孔、28密封胶圈、29套体进液通道、30进液分隔腔、31回液分隔腔、32套体回液通道、33分水器主体、34分水器汇液口、35分水器分液口、36脱模连接架、37脱模无杆气缸滑轨、38脱模无杆气缸滑台、39脱模升降杆、40脱模吸盘、41脱模杆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23.根据图1~10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大型芯模转塔机构包括两组转塔轴承座1,转塔轴承座1之间设置有转塔转动轴2;转塔转动轴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承与转塔轴承座1相连,且转塔转动轴2的端部利用转塔轴联轴器12与转动轴驱动机构相连。转塔转动轴2上设置有芯模转动塔3,芯模转动塔3由分度转盘7构成,分度转盘7上设置有若干组、沿转盘转动圆周均布的压封芯模8,且压封芯模8上分别套设有包装纸盒4。
24.芯模转动塔3上、位于最下端的压封芯模8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包装纸盒4与压封芯模8分离的高速脱模机构6。高速脱模机构6包括脱模连接架36,脱模连接架36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脱模无杆气缸滑轨37,脱模无杆气缸滑轨37上滑动设置有脱模无杆气缸滑台38。脱模无杆气缸滑台38上固定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脱模升降杆39,且脱模升降杆39的上端,设置有脱模吸盘40。同时,脱模升降杆39的上部还套接设置有位置固定的脱模杆导向套41。从而,利用随脱模无杆气缸滑台38上下、快速移动的脱模升降杆39上端的脱模吸盘40,将位于芯模转动塔3最下端的包装纸盒4,从压封芯模8上、向下分离,以便于进行后续的加盖、灌装等作业。
25.转塔转动轴2上还设置有分流环套9,分流环套9包括转动分流套14,转动分流套14通过中部的转塔轴连接孔15与转塔转动轴2固定连接;同时,转动分流套14上还活动套设有固定分流环13,且固定分流环13通过连接块与转塔轴承座1固定相连。以在转动分流套14随
着转塔转动轴2分度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转动分流套14上套设的固定分流环13向转动分流套14内连续输送冷却液,进而对分度转盘7上的各压封芯模8进行冷却降温。分流环套9的固定分流环13由分流环主体16构成,分流环主体16的中部设置有分流套连接孔17;分流套连接孔17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沿连接孔轴向、错位布置的环体冷却进液孔19和环体冷却回液孔21。并且,环体冷却进液孔19与分流环主体16外壁上设置的冷却进液连接口18相连,环体冷却回液孔21则与分流环主体16外壁上设置的冷却回液连接口20相连;进而通过固定分流环13外壁上设置的冷却进液连接口18与冷却液进液管相连,利用固定分流环13外壁上设置的冷却回液连接口20与冷却液回液管相连。
26.分流环套9的转动分流套14由分流套主体23构成,分流套主体23的中部设置有转塔轴连接孔15。分流套主体23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组沿分流套主体23轴向、错位布置的套体冷却进液孔24和套体冷却回液孔27;且套体冷却进液孔24与分流套连接孔17内壁上的环体冷却进液孔19的轴向位置相对应,套体冷却回液孔27则与分流套连接孔17内壁上的环体冷却回液孔21的轴向位置相对应。同时,套体冷却进液孔24分别通过套体进液通道29与分流套主体23端部、相应的芯模进水连接口25相连,套体冷却回液孔27分别通过套体回液通道32与分流套主体23端部、相应的芯模出水连接口26相连。从而,让与冷却进液连接口18相连的冷却液进液管内的冷却液,经由环体冷却进液孔19进入到套体冷却进液孔24和套体进液通道29内,并通过与芯模进水连接口25相连的芯模冷却进水口10、进入到压封芯模8的压封端进行冷却;同时,带走压封端热量的冷却液,再从与芯模冷却出水口11相连的芯模出水连接口26、回流到套体回液通道32内,且通过套体冷却回液孔27进入到环体冷却回液孔21内,并经由与冷却回液连接口20相连的冷却液回液管流出,进而形成冷却液的单向循环流动。
27.另外,转动分流套14的分流套主体23的外侧壁上,还间隔设置有三组密封胶圈28,且三组密封胶圈28将沿分流套主体23轴向、错位布置的若干组套体冷却进液孔24和套体冷却回液孔27完全分隔开,并形成了进液分隔腔30和回液分隔腔31。相应地,固定分流环13的分流套连接孔1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三组用于安装密封胶圈28的密封环槽22;以利用转动分流套14外侧壁上设置的三组密封胶圈28所间隔出的进液分隔腔30和回液分隔腔31,来分别形成冷却液的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确保冷却液的单向顺畅流动,防止混流现象。
28.转塔轴承座1上还设置有两组进回液分水器5,进回液分水器5由分水器主体33构成,分水器主体33的上端设置有分水器汇液口34,分水器主体33的侧部设置有若干组分水器分液口35;进而通过进回液分水器5的分水器分液口35和分水器汇液口34,对流入和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分流和汇流,以利于冷却液在各个压封芯模8的压封端内的均匀分配,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并且,其中一组进回液分水器5的分水器分液口35,分别通过管路与分流环套9的固定分流环13上的各个冷却进液连接口18相连,分流环套9的转动分流套14的芯模进水连接口25,则与相对应的压封芯模8的芯模冷却进水口10相连;分流环套9的转动分流套14的芯模出水连接口26与压封芯模8的芯模冷却出水口11相连,且分流环套9的固定分流环13上的各个冷却回液连接口20,分别通过管路与另外一组进回液分水器5的分水器分液口35相连;同时,两组进回液分水器5的分水器汇液口34,分别与冷却液进液管和冷却液回液管相连。
29.该大型芯模转塔机构使用时,首先,前道工序的吸盒机构将成型后的包装纸盒4逐
个套设在芯模转动塔3的压封芯模8上。然后,转动轴驱动机构带动转塔转动轴2上的分度转盘7旋转;同时,利用芯模转动塔3上方的底部压封机构,分别对压封芯模8上的包装纸盒4的底部进行压封制底。随后,压封制底后的包装纸盒4,再通过高速脱模机构6的脱模升降杆39上端的脱模吸盘40,将位于芯模转动塔3最下端的包装纸盒4,从压封芯模8上、向下分离,以进行后续的加盖、灌装等作业。
30.在分度转盘7快速带动其上的各压封芯模8分度旋转、并对包装纸盒4底部进行加热压封的过程中,与固定分流环13的冷却进液连接口18相连的冷却液进液管内的冷却液,经由环体冷却进液孔19进入到转动分流套14的套体冷却进液孔24和套体进液通道29内,并通过与芯模进水连接口25相连的芯模冷却进水口10、进入到压封芯模8的压封端进行冷却。之后,带走压封芯模8压封端热量的冷却液,再从与芯模冷却出水口11相连的转动分流套14的芯模出水连接口26、回流到套体回液通道32内,且通过套体冷却回液孔27进入到固定分流环13的环体冷却回液孔21内,并经由与冷却回液连接口20相连的冷却液回液管流出,以形成冷却液的单向循环流动,为分度转盘7上的各个压封芯模8的压封端进行有效的降温,确保包装纸盒4底部的连续、高速压封的质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