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方位可调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8:3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方位可调式座椅。


背景技术:

2.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现代的椅子追求美观时尚,一些椅子不再单单作为坐具,在科技的结合下,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然而,在现有的座椅中,其上的坐垫和靠背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座椅支撑架上,采用该种结构的座椅,坐垫无法沿前后方向调节,且靠背无法上下移动,因此,对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可能无法达到舒适的坐姿状态,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方位可调式座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座椅无法调节,导致无法适应不同人群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方位可调式座椅,包括底座、升降装置、前后调节装置以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具有沿高度方向移动的活动端,所述升降装置的固定端固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前后调节装置具有供使用者坐下的支撑端,且该支撑端可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前后调节装置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上;所述靠背高度调节装置具有供使用者背靠的靠背端,该靠背端可沿高度方向移动;所述靠背高度调节装置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上;所述靠背高度调节装置位于所述前后调节装置的上方。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方位可调式座椅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使用时,调节前后调节装置,以使其支撑端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该支撑端与靠背高度调节装置的靠背端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距离。调节靠背高度调节装置,以使其背靠端沿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该靠背端与前后调节装置的支撑端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距离。此外,调节升降装置,以使其活动端沿高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前后调节装置以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同时沿高度方向移动,进而达到调节前后调节装置的支撑端以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的靠背端与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距离,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如此,适应了身材、身高不同的人群,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方位可调式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靠背高度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靠背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一视觉分解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靠背高度调节装置的第二视觉分解示意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与保险锁扣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靠背与保险锁扣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1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险锁扣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1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偏摆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15.图9为图8中的曲轴偏摆控制开关的剖切视图。
1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偏摆控制开关的结构爆炸图。
1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偏摆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靠硬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4为图13中的背靠硬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21.图15为图13中的背靠硬度调节装置的剖切视图。
22.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的背靠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的剖视图。
27.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拉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转动件、转动固定座以及扭簧的装配图。
31.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
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全方位可调式座椅,包括底座60、升降装置70、前后调节装置50以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升降装置70具有沿高度方向移动的活动端,升降装置70的固定端固设在底座60上;前后调节装置50具有供使用者坐下的支撑端,且该支撑端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前后调节装置50的固定端设置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具有供使用者背靠的靠背端,该靠背端可沿高度方向移动;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固定端设置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位于前后调节装置50的上方。
38.具体地,使用时,调节前后调节装置50,以使其支撑端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该支撑端与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靠背端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距离。调节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以使其背靠端沿高度方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该靠背端与前后调节装置50的支撑端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距离。此外,调节升降装置70,以使其活动端沿高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前后调节装置50以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同时沿高度方向移动,进而达到调节前后调节装置50的支撑端以及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靠背端与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距离,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如此,适应了身材、身高不同的人群,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包括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座椅靠背320以及保险锁扣机构330,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设置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用于控制升降装置70的运行;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安装滑轨311;座椅靠背320的延伸端设置有一滑动插装于安装滑轨311上的靠背插接座321;保险锁扣机构330活动设置于靠背插接座321上;其中,保险锁扣机构330抵紧于安装滑轨311时,将靠背插接座321锁紧在安装滑轨311上。
40.进一步地,如图8~12所示,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包括偏摆固定座41以及偏摆驱动机构42,安装滑轨311设置在偏摆固定座41上;偏摆固定座41设置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偏摆固定座41的底部设有包覆升降装置70的气门开关的容纳槽,偏摆固定座41内设置有连通容纳槽的安装型腔;偏摆驱动机构包括移动座421、偏摆座422和驱动源423,移动座421滑动连接在安装型腔上,偏摆座422的中间位置与容纳槽的槽口转动连接,偏摆座422的其中一自由端与移动座421的端部转动连接,偏摆座422的另一自由端能够围绕偏摆座422的固定端旋转并抵接升降装置70的气门开关;驱动源423的输出端与移动座421驱动连接。
41.具体地,偏摆驱动机构42中的驱动源423驱动移动座421沿安装型腔移动,使偏摆座422自由端绕其固定端旋转,偏摆座422的另一自由端随其旋转并与升降装置70的气门开关抵接,实现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处于可活动状态,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至预设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座椅在需要调节座椅靠背320和座椅高度时,使用者需要在手部保持施加推力的同时按捺座椅靠背320以实现座椅靠背320和前后调节装置,操作繁琐,大部分推杆的接触端外露,导致座椅靠背320和前后调节装置意外升降,导致座椅的实用性降低的技术
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更加便捷的驱动源423对升降装置70的气门开关进行控制,提高操作简便性,降低操作繁琐程度。
42.此外,安装滑轨311设置在连接部411上,座椅靠背320与连接部411之间通过靠背插接座321和安装滑轨311的相互配合可以相对移动,通过推动座椅靠背320在连接部411高度方向上的移动,即可达到快速调整座椅靠背320高度的目的;在高度调整完毕后,通过将靠背插接座321上的保险锁扣机构330抵紧于安装滑轨311,即可完成将靠背插接座321锁紧在安装滑轨311上,确保座椅靠背320在使用过程中不晃动、不移动,安全可靠。
43.如图8~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偏摆固定座41包括连接部411和安装部412,连接部411呈套筒状结构且套设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安装部412成型在连接部411的上端,容纳槽成型于连接部411上,安装型腔成型于安装部412内,移动座421滑动连接在安装部412上,偏摆座422转动连接在连接部411和安装部412的连接位置,驱动源423设置在安装部412远离连接部411的一端。
44.如图8~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412包括本体4121和盖体4122,连接部411和本体4121由硬质塑料经注塑机注塑一体成型,盖体4122通过卡扣可拆卸卡接在本体4121上以形成安装型腔。
45.如图8~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源423包括手柄4231和连接座4232,连接座4232转动连接在偏摆固定座41的端部,手柄4231固定设置在连接座4232上且用于驱动连接座4232旋转,移动座421的一端与连接座4232偏心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手柄4231的截面成匚型状结构设置,手柄4231开口位置的两端边沿分别于连接座4232枢接。
46.如图8~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4232呈枢轴状结构设置,连接座4232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偏心连接槽4233,移动座42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偏心连接槽4233内,连接座4232的两端延伸至安装型腔的外部,手柄4231呈匚型状结构且手柄4231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连接连接座4232的两端,具体的,偏心连接槽4233的截面成扇形状结构设置,偏心连接槽4233的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在移动座421的枢轴。
47.如图8~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4232呈枢轴状结构设置,连接座4232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一限位槽,连接座4232沿其径向方向设置有一偏摆活动槽,偏摆活动槽的一端与限位槽的一端连通,偏摆固定座41靠近连接座4232的端部穿有偏摆滑槽;一锁紧件424滑动适配在偏摆滑槽内,锁紧件424的锁舌端往复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和偏摆活动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偏摆活动槽和限位槽呈l形状结构分别,偏摆滑槽沿连接座4232的直线方向设置,锁紧件424包括锁紧驱动块4241、移动块4242和抵接块4243,移动块4242滑动连接在偏摆滑槽内,锁紧驱动块4241固定设置在移动块4242的端部且锁紧驱动块4241的一端穿过偏摆滑槽延伸至偏摆固定座41的外侧,抵接块4243固定设置在移动块4242远离锁紧驱动块4241的一端且能够活动连接在限位槽和偏摆活动槽内,例如滑动适配或间隙适配。
48.当需要调节座椅的座椅靠背320和前后调节装置高度时,使用者通过锁紧驱动块4241推动移动块4242往偏摆活动槽的方向移动,使移动块4242位于偏摆滑槽的端部,抵接块4243位于偏摆活动槽和限位槽之间,此时偏摆活动槽与偏摆滑槽连通,驱动手柄4231使连接座4232旋转至预设位置后,限位槽与偏摆滑槽错位设置,抵接块4243位于偏摆活动槽
的远离限位槽的一端,由于偏摆座422抵接气门开关,使用者可以按捺或抬升座椅的座椅靠背320和前后调节装置至预设位置。
49.调节完毕后,驱动连接座4232旋转复位,抵接块4243随连接座4232旋转复位移动至限位槽和偏摆活动槽的连接位置,此时偏摆活动槽与偏摆滑槽错位设置,限位槽与偏摆滑槽连通,通过锁紧驱动块4241推动抵接块4243沿限位槽复位,抵接块4243通过限位槽的侧壁干涉在连接座4232的旋转路径。
50.如图8~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块4242上设置有与偏摆滑槽内壁卡接适配的导向肋,同时,移动块4242与偏摆滑槽阻尼滑动连接。
51.如图8~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座421包括连接杆4211和弹性复位件4212,连接杆4211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与驱动源423和偏摆座422连接,偏摆固定座41上设置有连接块,弹性复位件4212的两端分别于连接杆4211和连接块连接,其中,弹性复位件4212始终驱动连接杆4211往偏摆座422或驱动源423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4212为拉簧,两组连接杆4211之间成型有用于包覆偏摆座422的自由端的包覆槽结构。
52.如图8~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座421还包括连接梁4213,连接杆4211和连接梁4213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连接杆4211的间隔设置,两组连接梁4213依次间隔连接在两组连接杆4211之间,弹性复位件4212的端部与连接梁4213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4212通过连接梁4213始终驱动连接杆4211往偏摆座422的方向移动,对应的,连接块位于连接梁4213和偏摆座422之间,同时,为了提高弹性复位件4212的驱动强度,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复位件4212的数量为两组。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保险锁扣机构330包括活动扳手件331和锁扣抵接块332;活动扳手件331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一翻转主轴333铰接于靠背插接座321上;锁扣抵接块332固定在翻转主轴333上。具体地,保险锁扣机构330使用方便,在保险锁扣机构330将靠背插接座321锁紧在安装滑轨311上的过程中:通过向下拨动活动扳手件331,锁扣抵接块332同步转动,由于锁扣抵接块332呈偏心设置,进而使得该锁扣抵接块332的外周端面抵持在安装滑轨311上,完成靠背插接座321与安装滑轨311之间的锁紧。由此可见,保险锁扣机构330结构简单,调节过程当中无需要使用辅助安装工具,无需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效率大为提高。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锁扣抵接块332延伸设置有摆块3321,锁扣抵接块332绕其旋转中心轴旋转时,摆块3321做圆周摆动运动。具体地,锁扣抵接块332通过设置摆块3321进而构成偏心结构,利用偏心锁紧原理,锁扣抵接块332的锁紧力度更加大,实现了靠背插接座321与安装滑轨311快速的刚性连接,结构稳定可靠。
5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翻转主轴333的外周端面上间隔设置有旋转滑块3331,靠背插接座321上设置有与旋转滑块3331弧度相适配的弧形滑槽3211,旋转滑块3331滑动设置在弧形滑槽3211中。具体地,翻转主轴333与靠背插接座321之间通过旋转滑块3331和弧形滑槽3211的相互配合可以相对移动,进而减少翻转主轴333与靠背插接座321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确保翻转主轴333在靠背插接座321上的稳定转动。
5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弧形滑槽3211中凸出设置有用于限制旋转滑块3331滑动的到点限位块3212。具体地,在活动扳手件331上下拨动的过程中,通
过到点限位块3212分别抵持间隔设置的旋转滑块3331,以实现对活动扳手件331翻转角度的限制,结构设计巧妙,避免了活动扳手件331旋转不到位或者旋转过度。
5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锁扣抵接块332与翻转主轴333可拆卸连接,翻转主轴333上设置有嵌设槽3332,锁扣抵接块332安装在嵌设槽3332中并通过一螺丝固定在翻转主轴333上。具体地,由于锁扣抵接块332属于易损件,通过将锁扣抵接块332可拆卸固定在翻转主轴333上,在锁扣抵接块332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使得座椅靠背320无需整个更换,只对需要的锁扣抵接块332进而更换,非常灵活实用,减少了维修投入,节约了成本。
5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滑轨311沿其高度方向阵列排布有若干组用于与保险锁扣机构330相配合抵接的锁扣凹陷槽3111。具体地,由于每一组锁扣凹陷槽3111对应为一个高度,因而在调整座椅靠背320高度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将保险锁扣机构330抵紧于对应那组锁扣凹陷槽3111上,即可达到快速调整座椅靠背320高度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
5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靠背插接座321上朝向于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的一侧向外凸出设置有滑台3213,安装滑轨311内部中空设置有与滑台3213相适配的滑道3112,滑台3213滑动插装于滑道3112中。具体地,靠背插接座321与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之间通过滑台3213和滑道3112的相互配合可以相对移动,简化了靠背插接座321和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使得靠背插接座321在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上滑动平稳,可靠性好。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在安装滑轨311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封闭该安装滑轨311开口的防脱抵持座312。具体地,通过设置防脱抵持座312,避免了靠背插接座321从曲轴偏摆控制开关400脱出的情况出现,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16所示,还包括背靠硬度调节装置;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靠背端与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固定端铰接;背靠硬度调节装置200的首末两端分别与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靠背端和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固定端连接,以调节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靠背端的硬度,进而应对不同使用者对腰背缓冲需求。
62.进一步地,背靠硬度调节装置200包括背靠驱动机构21、连接套22和弹性件23,背靠驱动机构21包括导向组件231、驱动套232和驱动件233,导向组件231的一端与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固定端转动连接,驱动件233连接在导向组件231的自由端且能够沿导向组件231的直线方向移动,驱动套232与驱动件233驱动连接;连接套22转动连接在靠背高度调节装置300的活动端上,连接套22的自由端与驱动套232的自由端滑动连接;弹性件23设置在连接套22和驱动套232之间,弹性件23的两端分别于驱动件233和连接套22抵接。
63.具体地,座椅靠背320与靠背插接座321铰接。当需要增加座椅靠背320的弹性缓冲硬度时,通过驱动套232驱动驱动件233沿导向组件231的引导方向往连接套22方向直线移动,对弹性件23进行挤压,使弹性件23的弹性势能增加。如此,有效应对不同使用者的腰背缓冲需求,有效的提高该座椅的实用性。
64.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椅靠背320与靠背插接座321的上端转动连接,连接套22转动连接在座椅靠背320的自由端,导向组件231转动连接在靠背插接座321的侧
壁上,背靠硬度调节装置200调节完毕后,使用者的腰背与座椅靠背320抵接挤压后,由于弹性件23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弹性件23形变范围与背靠硬度调节装置200调节前的形变范围改变,
65.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组件231包括旋转座2311和连接杆2312,旋转座2311转动连接在靠背插接座321上,驱动套232的一端与旋转座2311转动连接,连接杆231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旋转座2311上,连接杆2312的另一端穿过旋转座2311并延伸至驱动套232内,连接杆2312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驱动件233穿设有螺纹孔,驱动件233螺纹连接在连接杆2312上,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座2311互为相对的两端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旋转座2311设置有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光孔,连接杆2312呈螺纹杆结构设置,第一端面上成型用于限位螺纹杆的螺帽结构的固定槽,安装孔2313成型于第二端面上。
66.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233包括螺杆2331和抵接座2332,抵接座2332固定设置在螺杆2331上,螺纹孔成型于螺杆2331和抵接座2332上,螺杆2331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连接杆2312上,抵接座2332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23的限位槽,弹性件23的一端与限位槽的内壁抵接。
67.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23为弹簧,连接套22的底壁设置有延伸至连接套22内孔的连接柱221,弹性件23的一端套设在连接杆2312上,弹性件23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柱221上。
68.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套232包括旋转套2321和滑套2322,旋转套2321转动连接在连接杆2312上,旋转座231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2313,旋转套232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安装孔2313内,滑套2322固定设置在旋转套2321上,滑套2322沿连接杆2312的长度方向往连接套22的方向延伸,滑套2322的端部与连接套22滑动连接,旋转套2321与驱动件233键连接。
69.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套2321的内壁和螺杆2331的外侧壁均设置有凸肋结构,旋转套2321靠近安装孔2313的端部往该旋转套2321内部凸出设置的凸环结构,凸环结构与连接杆2312转动连接,旋转套2321和护套由金属材料铸造一体成型。
70.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滑套2322靠近连接套22的端部设置安装槽,安装槽有至少一组背靠限位块2324,所有背靠限位块2324安装在安装槽内,背靠限位块2324的端部延伸至滑套2322的内孔的开口位置,所有背靠限位块2324之间成型有与连接套22的端部滑动连接的限位滑孔,连接套22延伸至滑套2322内孔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环222,限位凸环222靠近安装槽的端面与背靠限位块2324的端部抵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套22靠近滑套2322端部有锥形导向槽,锥形导向槽的槽径沿连接套22的长度方向逐渐收窄。
71.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组件231还包括止挡螺母2314,止挡螺母2314螺纹连接在连接杆2312上且位于驱动套232的内壁和驱动件233之间,止挡螺母2314与驱动套232的内圈键连接,具体的,止挡螺母2314与螺杆2331的外径相等。
72.如图13~1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套232上紧配连接有驱动环2325,驱动环2325的外侧壁上有用于增加摩擦系数的防滑纹,驱动套23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环2325的连接槽。
7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还包括设置于底座60上的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具有固定底座60的固定状态和释放底座60的固定解除状态,以固定移动后的底座60。
74.进一步地,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包括驻动安装座110、驻动刹车板120、驻动驱动机构130和驻动踏板140;驻动安装座110设于座椅的底座上;驻动刹车板120活动设置于驻动安装座110的底部并用于驻动刹车;驻动驱动机构130设于驻动安装座110内,且驻动驱动机构130与驻动刹车板120连接并驱动驻动刹车板120上升或者下降;驻动踏板140与驻动驱动机构130活动连接并驱动驻动驱动机构130工作。
7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式座椅驻动刹车装置,使用时,用户坐在座椅上,无需离开座椅,用脚部踩踏驻动踏板140,驻动踏板140促使驻动驱动机构130工作,驻动驱动机构130的底部安装有一个驻动刹车板120,那么驻动驱动机构130就可以驱动驻动刹车板120上升或者下降,那么驻动刹车板120下降的时候,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接触,使得座椅上的轮子被升起一段距离,这样座椅上的轮子就会和地面分离,座椅上的轮子没有接触到地面,这样座椅就不容易晃动,当需要坐在座椅上时,用脚部再一次踩踏驻动踏板140,驻动踏板140促使驻动驱动机构130工作并且驱动驻动刹车板120上升,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分离,座椅上的轮子又和地面接触,这样座椅就可以实现自由移动,在本装置中,用户只需要坐在座椅上即可完成驻动和行进状态的切换,无需离开座椅对轮子进行锁紧,便于用户使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7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驱动机构130包括驻动驱动座131、驻动驱动轴132和两个驻动连杆133;驻动驱动座131活动设置于驻动安装座110内,驻动驱动轴132活动设置于驻动驱动座131内,且驻动驱动轴132的底部设有驻动刹车板120,两个驻动连杆133的一端均与驻动安装座110转动连接,两个驻动连杆133的另一端均与驻动驱动座131活动卡接。具体地,由于驻动安装座110是固定在座椅的底座上的,那么用脚部踩踏驻动踏板140的时候,驻动踏板140就可以驱动驻动驱动座131上下移动,驻动驱动座131内安装有一个驻动驱动轴132,驻动驱动轴132的底部又安装有一个驻动刹车板120,那么用脚部踩踏驻动踏板140的时候,就可以实现驻动刹车板120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的接触和分离,两个驻动连杆133都和驻动驱动座131活动卡接,卡接的位置分为高处卡接和低处卡接,当两个驻动连杆133和驻动驱动座131的高处卡接时,驻动驱动座131相对于座椅上的底座下降,那么连接在驻动驱动座131内的驻动驱动轴132也就向下移动,从而控制驻动刹车板120下降,这时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接触,座椅处于驻停状态;当两个驻动连杆133和驻动驱动座131的低处卡接时,驻动驱动座131相对于座椅上的底座上升,那么连接在驻动驱动座131内的驻动驱动轴132也就向上移动,从而控制驻动刹车板120上降,这时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分离,座椅处于可移动状态。
7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安装座110内开设有若干均用于导向驻动驱动座131的驻动导向槽111;驻动驱动座131上对应各驻动导向槽111的位置分别设有驻动导向块1311,各驻动导向块1311分别与各驻动导向槽111活动连接。具体地,驻动安装座110的内壁上开设有四个平行设置的驻动导向槽111,驻动驱动座13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四个驻动导向块1311,四个驻动导向块1311分别和四个驻动导向槽111匹配,那么驻动驱动座131上下移动的时候,能够沿着四个驻动导向槽111的直线路径方向移动,
防止偏移和滑脱。
7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驱动座131通过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弹性设置于驻动安装座110内,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一端均与驻动安装座110弹性连接,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另一端均与驻动驱动座131弹性连接。具体地,驻动驱动座131和驻动安装座110之间安装有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分别设置在驻动安装座110顶部的长度方向两端,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一端均卡接在驻动安装座110顶部实现一端的支撑固定,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一另端均向上伸出并和驻动驱动座131弹性连接,这样就实现了驻动驱动座131和驻动安装座110的弹性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来改变驻动驱动座131相对于驻动安装座110上的位置,当驻动驱动座131相对于驻动安装座110向下移动的时候,驻动驱动座131就会将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进行压缩,两个驻动连杆133就会和驻动驱动座131的高处卡接,由于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本身具有弹力,那么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就会将驻动驱动座131向上顶,那么驻动驱动座131和两个驻动连杆133就会锁紧,从而控制驻动刹车板120与地面接触并实现驻停功能;当驻动驱动座131相对于驻动安装座110向上移动的时候,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就会将驻动驱动座131向上顶,这样两个驻动连杆133就会和驻动驱动座131的低处卡接,那么驻动驱动座131就会控制驻动刹车板120缩回,从而控制驻动刹车板120与地面分离,有利于控制驻动刹车板120的上升和下降,便于用户使用。
7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安装座110内还设有两个分别用于卡接定位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驻动定位柱112;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分别套设于两个驻动定位柱112上。具体地,驻动安装座110顶部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驻动定位柱112,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一端分别套设在两个驻动定位柱112上从而实现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的一端的支撑固定,防止两个驻动第一弹簧150松脱,保证传动效果。
8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驱动座131上对应两个驻动连杆133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驻动卡接槽1312,两个驻动连杆133分别与两个驻动卡接槽1312卡接适配。具体地,两个驻动连杆133分别和两个驻动卡接槽1312活动卡接,两个驻动卡接槽1312内均设有一个驻动定位块,当驻动连杆133卡接在驻动定位块的顶部的时候为高处卡接状态,当驻动连杆133卡接在驻动卡接槽1312的底部的时候为低处卡接状态,如此,控制两个驻动连杆133的卡接状态即可实现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接触或者分离。
8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驱动轴132通过驻动第二弹簧160弹性设置于驻动驱动座131内,驻动第二弹簧160的一端与驻动驱动座131弹性连接,驻动第二弹簧160的另一端与驻动驱动轴132弹性连接。具体地,驻动驱动座131和驻动驱动轴132之间安装有一个驻动第二弹簧160,驻动第二弹簧160的一端和驻动驱动座131的内壁抵接,驻动第二弹簧160的另一端和驻动驱动轴132的顶部弹性连接,这样就实现了驻动驱动座131和驻动驱动轴132的弹性连接,当驻动驱动轴132相对于驻动驱动座131向下移动的时候,驻动驱动轴132就会驱动驻动刹车板120向下移动,此时驻动刹车板120与地面接触并实现驻停功能,由于驻动刹车板120和地面之间具有反作用力,那么地面就会持续对驻动刹车板120施加外力促使驻动刹车板120缩回驻动驱动座131内,如果驻动刹车板120受到地面的回弹力较大并且缩回驻动驱动座131内的时候,这样驻动刹车板120就无法与地面良好接触,驻动刹车的效果将会减弱,通过在驻动驱动座131和驻动驱动轴132之间增加一个
驻动第二弹簧160,驻动第二弹簧160能够顶紧驻动驱动轴132从而减少地面对驻动刹车板120的回弹力,从而提高驻动刹车的效果,便于用户使用。
8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驱动座13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避位驻动驱动轴132顶端和底端的顶部避空槽1313和底部避空槽1314;顶部避空槽1313设于驻动驱动座131的顶部,底部避空槽1314设于驻动驱动座131的底部。具体地,驻动驱动座13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一个顶部避空槽1313和一个底部避空槽1314,顶部避空槽1313和底部避空槽1314连通,驻动驱动轴132安装在顶部避空槽1313和底部避空槽1314之间,那么踩踏驻动踏板140来驱动驻动驱动座13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驻动驱动轴132也不会和驻动驱动座131发生碰撞。
8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20所示,驻动驱动机构130还包括用于防止驻动驱动轴132掉落的驻动固定座170;驻动固定座170与驻动驱动座131固定连接,且驻动固定座170上开设有用于避空驻动驱动轴132的驱动轴避空槽171。具体地,驻动驱动座131的底部安装有一个驻动固定座170,驻动驱动轴132的一端设置在驻动驱动座131内,驻动驱动轴132的另一端向下伸出,穿过驻动固定座170的避空槽之后和驻动刹车板120连接,驻动固定座170可以防止驻动驱动轴132从驻动驱动座131的底部掉落松脱。
8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26所示,前后调节装置50包括坐垫52以及调节机构51;调节机构51具有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活动端;坐垫52与调节机构51的活动端可拆卸连接;调节机构51的固定端固设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
85.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调节机构51包括调节固定件512、调节活动件513以及调节固定模组511;调节固定件512固设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调节活动件513与调节固定件512可滑动连接,坐垫52与调节活动件513可拆卸连接;调节固定模组511设置在调节固定件512上;其中,调节固定模组511具有固定调节活动件513的固定状态和释放调节活动件513的固定解除状态。
86.具体地,调节固定件512装设在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上。使用时,调节调节固定模组511,以使调节活动件513可活动,接着移动调节活动件513,从而带动坐垫52沿前后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调节坐垫52位置的目的,以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将坐垫5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处时,再次调节调节固定模组511,以固定调节活动件513,避免其乱动。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固定件512和调节活动件513均装设在坐垫52内部,以避免其遭到破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当然,调节固定件512和调节活动件513的一端均突出坐垫52与外界接触,以方便安装调节固定件512和方便使用者调节调节固定模组511。调节活动件51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坐垫52实现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可单独更换坐垫52和调节活动件513,大大提高了实用性。此外,升降装置70的活动端的带动下,坐垫52以及调节机构51均能沿高度方向移动,大大提高了实用性以及灵活性。
8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26所示,调节固定模组511具有沿一预定方向移动的活动端;其中,拉动调节固定模组511的活动端,使得调节活动件513可相对调节固定件512滑动,调节固定模组511的活动端复位,使得调节活动件513固定在调节固定件512上。
8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拉动调节固定模组511的活动端,以使其往前直线移动,从而解除调节活动件513的固定状态。当坐垫52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处时,松开调节固定模组
511的活动端,或者向后推动该调节固定模组511的活动端,以使其复位,从而达到固定调节活动件513的目的。相对于通过转动动作来固定调节活动件513或者解除调节活动件513的固定状态,直接通过推拉动作,能够使消费者更快、更容易地调节坐垫52的位置。
8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调节固定模组511包括调节拉动块5111、调节连接件5112以及调节转动件5113;调节拉动块5111与坐垫52可滑动连接;调节转动件5113与调节活动件513可转动连接;调节连接件5112的首末两端分别与调节拉动块5111和调节转动件5113铰接,调节拉动块5111通过调节连接件5112与调节转动件5113联动连接;其中,调节转动件5113具有固定调节活动件513的固定状态和释放调节活动件513的固定解除状态。
90.具体地,调节拉动块5111位于调节活动件513和调节固定件512的前侧,调节拉动块5111位于坐垫52的底部,该调节拉动块5111的后端面为弧面,以适应消费者的手指,从而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更舒适地拉动该调节拉动块5111。使用时,拉动调节拉动块5111,以使其向前直线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带动调节连接件5112,进而带动调节转动件5113转动,最后使得调节活动件513可相对调节固定件512移动。该方式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调节速度。
9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调节固定模组511还包括转动固定座5114;转动固定座5114固设在调节活动件513上,调节转动件5113与转动固定座5114可转动连接;转动固定座5114和调节转动件5113均为一体注塑成型。
9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固定件512和调节活动件513均采用钢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制作,以提高其强度。而转动固定座5114和调节转动件5113则采用塑胶制成,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设置转动固定座5114,有利于降低调节固定件512的复杂程度,同时也能避免调节转动件5113在金属制品上转动,从而降低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9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调节转动件5113通过一扭簧5115与转动固定座5114可转动连接。具体地,调节转动件5113通过转动轴与转动固定座5114实现可转动连接;扭簧5115套设在该转动轴上,扭簧5115的两端分别与调节转动件5113和转动固定座5114抵接。扭簧5115为一种现有技术,其具有弹性。通过设置扭簧5115,使得该调节转动件5113能够自动复位,从而带动调节连接件5112,进而带动调节拉动块5111向后移动并进行进行复位。如此,实现自动复位,并对调节活动件513进行固定,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使用。
9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调节固定件512上开设有若干个调节卡槽5121;若干调节卡槽5121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任意一个调节卡槽5121均用于供调节固定模组511穿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转动件5113的后端上具有能够与调节卡槽5121卡合的调节穿插部。使用时,该调节转动件5113转动,使得调节穿插部向外移动逐渐远离调节卡槽5121,当调节穿插部完全脱离调节卡槽5121时,调节活动件513便能相对调节固定件512滑动。当调节活动件513移动至消费者所需的位置时,松开调节拉动块5111,调节转动件5113在扭簧5115的弹力作用下反向转动以进行复位,此时,调节穿插部穿过另外一个调节卡槽5121,这样一来,在调节卡槽5121内壁面的限制作用下,调节转动件5113以及调节活动件513均被固定,无法移动。该固定方式较为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以及装配难度。
9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调节拉动块5111上固设有至少一个调节滑块51111;坐垫5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调节滑槽;调节滑块51111与调节滑槽滑动适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滑块51111固设在调节拉动块5111的顶面,调节拉动块5111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调节滑块51111,所有调节滑块5111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相应地,调节滑槽开设有四个,且与四个调节滑块51111分别一一对应。如此,在调节滑块51111和调节滑槽的导向作用下,使得该调节拉动块5111在水平面上仅能沿前后方向移动,避免调节拉动块5111左右偏摆,导致调节转动件5113无法正常转动,从而导致调节活动件513无法正常固定和活动
96.进一步地,各调节滑块51111的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上均设置有调节凸起,该调节凸起抵压在坐垫52的内壁面上,以支撑该调节拉动块5111。此外,调节凸起同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以避免调节拉动块5111上下偏摆,从而确保调节转动件5113的正常转动。
9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调节拉动块5111上开设有第一调节腰型孔51112;第一调节腰型孔51112沿前后方向延伸;坐垫52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限位件,第一调节限位件与第一调节腰型孔51112滑动适配。
9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26所示,调节固定件512上装设有第二调节限位件5122,调节活动件513上开设有第二调节腰型孔5131,第二调节限位件5122与第二调节腰型孔5131滑动适配。
9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