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智能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4-07 00:1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磁继电器的校正,具体是一种全智能化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2.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3.目前针对继电器的多个动簧片多个静簧片的校正都是人工进行的,方法是将继电器插在调试仪的对应插座,通过按压动簧片绝缘部分,依靠人眼看测试灯是不是同时灭或者同时亮来判断是否同步,不同步时就需逐个调整;然后在继电器失电释放状态,用手持测力计检测n个动簧片与一一对应的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之间接触时的压力,在继电器通电吸合状态,用手持用测力计检测n个动簧片与一一对应的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之间接触时的压力。人工校正的方法较为繁琐,有触电风险,且人眼看同时亮起或者同时灭掉比较困难,误差很大,人工调整动簧片时也会损害折弯动簧片,效率不高,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智能化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装置和方法,本发明智能化和自动化校正动簧片,误差小,效率高,成本低,校正精度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智能化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装置,包括,
6.推拉伺服电机;
7.推拉针,固定于所述推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
8.所述推拉针的自由端侧面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容纳包裹所述动簧片,且随着所述推拉伺服电机的动作进行顶推或者回拉所述动簧片。
9.进一步地,所述推拉针的自由端部的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动簧片之间的距离;所述缺口的间隙略大于所述动簧片的厚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包裹所述动簧片的根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入口的两个侧边均为圆角结构。
12.进一步地,还包括,
13.横移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推拉伺服电机横移,其中,横移方向为n个所述动簧片的排列方向,以驱使所述推拉针上的所述缺口移动到所述动簧片的前端,或者驱使所述缺口包裹或离开所述动簧片。
14.一种全智能化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方法,包括,
15.检测压力:检测n个动簧片与一一对应的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之间接触时的压力,
检测n个动簧片与一一对应的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之间接触时的压力;当任一压力值不符合压力条件时,进行校正动簧片步骤;
16.校正动簧片:启动所述推拉伺服电机,使得所述推拉针在所述缺口的作用下带着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向满足压力条件的方向运动,所述推拉针复位后,重复检测压力,直至该压力值符合条件;
17.检测同步性:利用光电检测回路,检测n个测试灯亮起的时间差和灭掉的时间差,当任一时间差不符合条件时,判断为不同步,重复检测压力和检测同步性步骤,直至两个时间差均符合条件,判断为同步,完成校正。
18.进一步地,在所述校正动簧片步骤中,所述带着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向满足压力条件的方向运动包括以下子步骤:
19.所述横移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推拉伺服电机,使得所述推拉杆自由端部位于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的根部的左前方或者右前方;
20.所述推拉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推拉杆伸出使得所述缺口正位于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的根部侧边;
21.所述横移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缺口包裹住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的根部;
22.所述推拉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推拉杆伸出或者缩回,以使得所述动簧片绕着根部进行正方向或者负方向旋转;
23.所述满足压力条件的方向为:当该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所述推拉针带着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向着靠近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常闭静簧片或者所述常开静簧片的方向运动。
24.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同步性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25.事先将n个所述动簧片、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n个测试灯形成n个光电检测回路;
26.将n个所述动簧片同时压向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此时,光电检测回路均断开,该回路中的n个所述测试灯断电灭掉;
27.记录首先断电灭掉的和最后断电灭掉的测试灯的时间点t1和t2,计算时间差t’;
28.当时间差t’大于t0时,判断为断电不同步;
29.以及,
30.将n个所述动簧片松开,在弹力作用下n个所述动簧片压向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此时,光电检测回路连接,该回路中的n个所述测试灯上电亮起;
31.记录首先上电亮起的和最后上电亮起的测试灯的时间点t3和t4,计算时间差t”;
32.当时间差t”大于t0时,判断为上电不同步。
3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方法的步骤。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所述的方法。
35.综上所述,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36.1、本发明利用推拉针设置一个缺口,配合两个伺服电机实现校正,代替人工,精度较高,在根部校正不会损害动簧片,保证动簧片不会弯曲;
37.2、本发明自动检测压力、同步性,配合推拉针的校正,完整的将动簧片的校正形成一个流程工艺,校正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配合自动上料和下料,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38.3、本发明利用伺服电机的精度、时间点和时间差的精度计算,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减小误差。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n=4时的继电器中动簧片与静簧片的主视图;
40.图2是图1中沿着箭头方向看去的示意图;
4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正装置示意图;
42.图4是推拉针的缺口未完全包裹动簧片的示意图;
43.图5是n=4时的继电器中动簧片与静簧片的侧视图;
44.图6是推拉针的缺口包裹动簧片的过程示意图;
4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校正方法示意图;
46.图8是实施例3中推拉针的缺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实施例1:
54.如图1所示是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是从图1汇总箭头方向看去的侧视图。
55.一种全智能化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56.推拉伺服电机1;
57.推拉针2,固定于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的输出端;
58.所述推拉针2的自由端侧面开设有一缺口21,所述缺口21用于容纳包裹所述动簧片7,且随着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的动作进行顶推或者回拉所述动簧片。
59.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校正开始前,推拉伺服电机1驱动推拉针2伸出或者缩回,伸出时缺口21位置靠近动簧片,缩回时缺口21位置远离动簧片,在校正开始后,缺口21容纳包裹住动簧片,此时,推拉伺服电机1驱动推拉针2伸出或者缩回,伸出时缺口21的后侧壁211推着动簧片向前运动,也就是顶推动作,缩回时缺口21的前侧壁210拉着动簧片向后运动,也就是回拉动作。顶推或者回拉,能够让动簧片形成一定的位移,利用该位移实现动簧片的校正。
60.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推拉针2的自由端部的宽度x2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动簧片之间的距离x1;所述缺口21的间隙x3略大于所述动簧片的厚度x4。在此结构下,上文中所述的所述缺口21用于容纳包裹所述动簧片7是指:在动簧片7保持位置不动的情况下,缺口21去包容动簧片7,形成如图4所示的形式,此时,由于x3略大于x4,使得缺口21正好能够卡在动簧片7上,又不会使得二者之间太过空旷,利于推拉针2的顶推和回拉动作。
61.进一步地,所述缺口21包裹所述动簧片7的根部,根部可以由图2中看出,在图2中的弧形箭头的右侧箭头附近即为根部,在根部控制动簧片7的位置,可以整体控制动簧片7的角度、位置,如果在中部或者自由端部的话,会让动簧片7在半截就会弯曲,影响动簧片的使用。
62.进一步地,所述缺口21的入口的两个侧边均为圆角结构,如图4所示,推拉针2的自由端部附近的棱角均采用圆角设置,防止尖角划伤动簧片。
63.再进一步的,横移伺服电机3,用于驱动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横移,其中,横移方向为n个所述动簧片的排列方向(在图3中即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以驱使所述推拉针2上的所述缺口21移动到所述动簧片的前端,或者驱使所述缺口21包裹或离开所述动簧片。此时,前端是指相邻两个动簧片7之间的空位的前方,也就是说,推拉伺服电机1控制缺口21位置到达动簧片7前方,然后横移伺服电机3让缺口21位置偏移一点,便于后续推拉伺服电机1控制缺口21位置伸进到相邻两个动簧片7之间,或者伸进到最边上两个动簧片的外部,总之,是便于缺口21位置包裹动簧片。
64.其中,横移伺服电机3和推拉伺服电机1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滑轨等等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65.再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中心(未图示),用于通过红外线、激光等等方法检测推拉杆2的自由端面距离待校正动簧片7之间的距离x5,用于根据x1、x2、x3、x4、x5控制横移伺服电机3和推拉伺服电机1的动作,以及,用于接收动簧片与常闭静簧片8之间接触时的压力和时间点、接收簧片与常开静簧片9之间接触时的压力和时间点,进而控制动簧片的移动。
66.当校正完一个动簧片时,再将推拉针横移到另一个动簧片旁边进行校正。
67.伺服电机转动一圈,推拉针前进回缩一个单位的距离,由于伺服电机的精度很高,因此,半圈、一圈拿的动作可以提高校正的精度。
68.实施例2:
6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全智能化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片校正方法,包括s100-s500:
70.s100、校正基础面:校正n个常闭静簧片,使得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处于同一平面上,以该平面为基础面;
71.s200、校正调平面:校正n个常开静簧片,使得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所处的平面与所述基础面平行;
72.如图5所示,图5可以看做是图3中z-z处的剖面,以n=4为例,4个常闭静簧片,8、4个常开静簧片9、4个动簧片7,由于基础面和调平面是继电器生产时根据生产工艺所做出的的,因此,常闭静簧片8和常开静簧片9有一定的厚度,其位置和平面度也是调节好的,因此,此时只需检测是否平行即可,如果不平行则利用顶针校正,在此不再赘述。
73.s300、检测压力:检测n个动簧片与一一对应的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之间接触时的压力,检测n个动簧片与一一对应的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之间接触时的压力;当任一压力值不符合压力条件时,进行校正动簧片步骤;
74.在此过程中,分为如下几个子步骤:
75.s310、将n个所述动簧片同时压向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检测所述常闭静簧片与所述动簧片接触时的压力值,作为常闭压力值组pa{p1,p2...pn};
76.当所述常闭压力值组pa{p1,p2...pn}中的任一压力值pi小于等于预设值pa0时,向所述常闭静簧片方向顶推该所述动簧片,再次检测该压力值pi,直至该压力值pi大于预设值pa0,其中i=1,2...n。
77.在该步骤中,将n个所述动簧片同时压向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是指,如图2所示,n个动簧片7的根部固定在同一个部件上,压制动簧片可以使得n个动簧片同步运动。将n个所述动簧片同时压向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后,动簧片7和常闭静簧片9之间接触时会有一个压力值,在继电器的生产要求中,要求该压力值大于一个特定值pa0,如果小于这个特定值就会导致动静簧片之间的接触不稳定,如果过分大于这个特定值会让动静簧片之间发生弯曲,因此,压力大于该也特定值进一步也可以说是在一个压力范围内。检测n个压力值,可以是利用在动静簧片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探针等等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78.将n个压力值组成集合pa{p1,p2...pn},控制中心判断这个集合中的数值有哪些是符合的,有哪些是不符合的,将不符合的压力值对应的动簧片作为不合格动簧片,当然不合格是指压力不合格。由于常闭静簧片是出厂时设定好的,因此,二者之间压力不符合时绝大部分原因出现在动簧片上,本实施例仅说明原因出在动簧片上的情况,其余不在本实施例的考虑范围内。
79.控制中心确定哪些是不合格动簧片之后,发出信号按照步骤s400去校正这些动簧片。
80.s320、将n个所述动簧片松开,在弹力作用下n个所述动簧片压向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检测所述常开静簧片与所述动簧片接触时的压力值,作为常开压力值组pb{p1,
p2...pn};
81.当所述常开压力值组pb{p1,p2...pn}中的任一压力值pj小于等于预设值pb0时,向所述常开静簧片方向回拉该所述动簧片,再次检测该压力值pj,直至该压力值pj大于预设值pb0,其中j=1,2...n。
82.此种情况与步骤s310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83.s400、校正动簧片:启动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使得所述推拉针2在所述缺口21的作用下带着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向满足压力条件的方向运动,所述推拉针2复位后,重复检测压力,直至该压力值符合条件;
84.基于步骤s300,控制中心确定哪些动簧片需要校正后,开始校正:
85.s410、所述横移伺服电机3驱动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使得所述推拉杆2自由端部位于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的根部的左前方或者右前方;左前方或者右前方是指相邻两个动簧片7之间的空位的前方,便于步骤s420的操作;
86.s420、如图6左侧所示,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驱动所述推拉杆2伸出使得所述缺口21正位于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的根部侧边;
87.s430、如图6右侧所示,所述横移伺服电机3驱动所述缺口21包裹住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的根部;此时,缺口21的深度x7、缺口21内壁与动簧片直接接触的壁深x5、动簧片7宽度x6满足:0.5x6《x5,且x7《x6,此种结构下,满足推拉针2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相邻的动簧片,同时,0.5x6《x5能够保证推拉针与动簧片之间的接触占据动簧片宽度的一大半,如果是占据一小半的话,会由于推拉针的力度导致动簧片的弯曲变形,因此,占据大半能够保证动簧片的完整性和平整性。
88.s440、所述推拉伺服电机1驱动所述推拉杆2伸出或者缩回,以使得所述动簧片绕着根部进行正方向或者负方向旋转;正负方向的旋转也就是对应着伸出和缩回,可以这么理解,以图2为准,沿着图中弧形箭头向左(逆时针)为反方向旋转,对应着伸出,沿着图中弧形箭头向右(顺时针)为正方向旋转,对应着缩回。
89.在步骤s400中,所述满足压力条件的方向为:当该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所述推拉针2带着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向着远离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常闭静簧片或者所述常开静簧片的方向运动,也就是压力值过大,让动簧片远离静簧片;当该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所述推拉针2带着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动簧片向着靠近该不符合压力条件的所述常闭静簧片或者所述常开静簧片的方向运动,也就是压力值过小,让动簧片靠近静簧片。当然,与上文中所述的一样,这里所述的“预设压力”指一个压力范围。
90.在步骤s410-s440结束后,控制推拉针2复位,复位是指让推拉针远离继电器,只要不影响压力的检测即可。然后进行压力检测,即重复步骤s300,如果有不合格的压力再一步重复步骤s400,直至压力合格,进行下一步s500。
91.s500、检测同步性:利用光电检测回路,检测n个测试灯亮起的时间差和灭掉的时间差,当任一时间差不符合条件时,判断为不同步,重复检测压力和检测同步性步骤,直至两个时间差均符合条件,判断为同步,完成校正。
92.在步骤s500中,光电检测回路是指将动簧片、常闭静簧片、常开静簧片、电源、测试灯形成一个回路,一个动簧片对应一个回路,当然可以共用电源,此为简单的测试电路,在此不再赘述。灭掉的情况为:当n个动簧片同时关闭(压向常闭静簧片)时,合格(满足同步
性)的产品应该是n个测试灯同时断掉灭掉的,当然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应该在毫秒级别,不合格(不满足同步性)的产品的n个测试灯是先后灭掉的,举例,n=4时,此处以1、2、3、4代表4个测试灯,同步时,4个测试灯在满足误差的情况下同时灭掉(毫秒级别的误差是人眼区别不了的,因此满足误差即可),不同步时,灭掉的顺序可能是1、2、3、4,或者2、1、4、3,或者4、2、1、3等等很多种情况。亮起的情况与灭掉情况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为了找出亮起不同步或者灭掉不同步情况下哪些是需要校正的哪些是不需要校正的,本实施例采用时间差的方法确定,包括以下子步骤:
93.s510、事先将n个所述动簧片、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n个测试灯形成n个光电检测回路;
94.s520、判断同步:分为a断电和b上电:
95.a100将n个所述动簧片同时压向n个所述常闭静簧片,此时,光电检测回路均断开,该回路中的n个所述测试灯断电灭掉;
96.a200、记录首先断电灭掉的和最后断电灭掉的测试灯的时间点t1和t2,计算时间差t’;
97.a300、当时间差t’大于t0时,判断为断电不同步;
98.以及,
99.b100、将n个所述动簧片松开,在弹力作用下n个所述动簧片压向n个所述常开静簧片,此时,光电检测回路连接,该回路中的n个所述测试灯上电亮起;
100.b200、记录首先上电亮起的和最后上电亮起的测试灯的时间点t3和t4,计算时间差t”;
101.b300、当时间差t”大于t0时,判断为上电不同步。
102.步骤a和步骤b的顺序可以调换,在步骤a300和b300中,时间差t’大于t0、时间差t”大于t0是指:第一个亮起的和最后一个亮起的相差的时间,这个时间的差值如果太大,就说明n个测试灯在亮起时能够人眼看出明显不同步、不在误差范围内,或者第一个灭掉的和最后一个灭掉的相差的时间,这个时间的差值如果太大,就说明n个测试灯在灭掉时能够人眼看出明显不同步、不在误差范围内,这两种情况都属于不同步。
103.进一步地,当判断不同步后,在步骤a中,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104.a400、记录n个所述测试灯断电灭掉时的时间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组成ta{ta1,ta2...tan;n=n},其中,ta1=t1,tan=t2;
105.a500、选取ta中m个连续的时间点为基准,将剩余的n-m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所述动簧片作为不同步动簧片,m=1,2...n;
106.a600、重复校正动簧片步骤,继续校正n-m个不同步动簧片,再执行检测同步性步骤,检测n个测试灯是否同步,直至t’小于等于t0,判断为断电同步,其中,t’=t2-t1=tan-ta1;
107.在此实施例中(断电情况),例如,以时间0为起点,n=4,集合ta{0.01,0.015,0.02,0.06},时间差t’=0.06-0.01=0.05,此时限定t0为0.02,那么,t’》t0,则判断断电不同步。以前三个数值为基准,m=3,剩余的为不同步动簧片。这个例子中是最简单的情况,复杂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找出哪些动簧片不同步的步骤,如下子步骤a700-a800:当然,说在之前,m的数值会随着不同的情况变化,可以是1个、2个、8个、任意连续的若干个,值得注意
的是,m个是连续的,因为集合ta是由时间长短顺序排列的,因此,m一定是连续:
108.a700、在ta{ta1,ta2...tan;n=n}中,将位于m个连续的时间点之前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所述动簧片作为断电太快动簧片,在校正该断电太快动簧片时,所述推拉杆2拉着该断电太快动簧片的根部回缩,使得该断电太快动簧片向着远离其对应的所述常闭静簧片的方向运动;
109.a800、在ta{ta1,ta2...tan;n=n}中,将位于m个连续的时间点之后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所述动簧片作为断电太慢动簧片,在校正该断电太慢动簧片时,所述推拉杆2拉着该断电太慢动簧片的根部前进,使得该断电太慢动簧片向着靠近其对应的所述常闭静簧片的方向运动;
110.举例说明,ta{0.01,0.035,0.035,0.038,0.042,0.05,0.08,0.085},时间差t’=0.085-0.01=0.075,因为0.075》0.02(t0),因此,该集合数据不同步,挑选出该集合中前后差小于to的连续的数值,即挑选出q{0.035,0.035,0.038,0.042,0.05},其中,集合q中的时间差t’=0.05-0.035=0.015《t0=0.02,因此此时将集合q作为同步的数据,将挑选出来的集合q作为基准,即m=5,剩下的0.01和0.08、0.085为不同步的,其中,0.01对应的动簧片为断电太快动簧片,0.08和0.085对应的动簧片为断电太慢动簧片,就需要将太快调慢一点、将太慢调快一点,也就是将0.01对应的动簧片远离常闭静簧片,将0.08和0.085对应的动簧片靠近常闭静簧片,使得这三个调整过的断电的时间点符合时间差t’=t2-t1=tan-ta1《t0,校正的过程按照步骤s400。当然在校正之后,其测试断电时会产生新的集合ta,新的集合ta按照上述步骤继续寻找不同步的动簧片,直至满足压力值、满足断电时间差,完成校正。
111.步骤a400-a800是断电的测试时间点的情况分析,上电的测试时间点的分析与步骤a400-a800相似:
112.b400、记录n个所述测试灯上电亮起时的时间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组成tb{tb1,tb2...tbn;n=n},其中,tb1=t3,tbn=t4;
113.b500、选取tb中s个连续的时间点为基准,将剩余的n-s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所述动簧片作为不同步动簧片,s=1,2...n;
114.b600、重复校正动簧片步骤,继续校正n-s个不同步动簧片,再执行检测同步性步骤,检测n个测试灯是否同步,直至t”小于等于t0,判断为上电同步,其中,t”=t4-t3=tbn-tb1;
115.b700、在tb{tb1,tb2...tbn;n=n}中,将位于s个连续的时间点之前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所述动簧片作为上电太快动簧片,在校正该上电太快动簧片时,所述推拉杆2拉着该上电太快动簧片的根部前进,使得该上电太快动簧片向着远离其对应的所述常开静簧片的方向运动;
116.b800、在tb{tb1,tb2...tbn;n=n}中,将位于s个连续的时间点之后的时间点所对应的所述动簧片作为上电太慢动簧片,在校正该上电太慢动簧片时,所述推拉杆2拉着该上电太慢动簧片的根部回缩,使得该上电太慢动簧片向着靠近其对应的所述常开静簧片的方向运动。
117.在步骤b400-b800中,分析情况与步骤a400-a800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118.完成校正。
119.实施例3:
120.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推拉针2的主体结构改变,如图8所示,推拉针2的自由端部类似于f型结构,各个尖角处采用圆角。
121.此种结构相较于实施例1,减轻整个推拉针2的重量和成本,让推拉针2结构更简洁,较细的位置不会碰触到继电器的其他结构。
122.在此结构中,其相对应的校正方法仍旧如实施例2所述。
123.本发明的推拉针2的材质采用硬质、绝缘的材料,例如陶瓷等等。
124.控制中心作为一种集成单元,用于控制整个流程,提高自动化。
125.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格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26.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