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4-06 21:1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对虾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的虾类。对虾类是海产虾类中产量大﹑经济价值高的类群,特别是浅海产的对虾属﹑新对虾属等大中型种,鹰爪虾﹑长臂虾﹑白虾属﹑褐虾属等小型种。此外更小的毛虾属在较温暖的近岸海域产量特大。全世界虾蟹渔获总产量达200多万吨。近年来海产虾类如对虾属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褐对虾﹑斑节对虾等;淡水大虾如马来沼虾及其近似种和青蟹等,已经大量进行商品养殖,产量正在迅速增加。
3.传统的对虾饲料以生物饲料为主,对虾生长周期较长,且整体品质较普通,目前市场上出现羽毛粉饲料,但其成分组成少,需要配合其他饲料共同投喂使用,养殖不够方便。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料:蝇蛆粉20~40份、鱼腥草15~30份、羽毛粉3~5份、鱼粉10~30份、酒糟5~15份、水蚤粉5~15 份、大豆磷脂1~10份、复合维生素1~5份、磷酸二氢钙1~5份以及添加剂余量。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配料重量份为:蝇蛆粉35份、鱼粉15份、鱼腥草20份、羽毛粉3份、酒糟7份、水蚤粉7份、复合维生素3份、大豆磷脂2份、磷酸二氢钙1份以及添加剂。
8.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添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诱食剂30~ 35份、免疫球蛋白15~55份、抗氧化剂1~15份、防霉剂1~15份以及粘结剂 1~10份。
9.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添加剂原料重量份如下:诱食剂30份、免疫球蛋白15份、抗氧化剂5份、防霉剂5份以及粘结剂5份。
10.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均等份的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 的混合物。
11.上述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步骤1:准备成品蝇蛆粉、鱼粉、酒糟、水蚤粉、大豆磷脂、复合维生素、磷酸二氢钙和添加剂,鱼腥草晒干后破碎成粉备用,羽毛经处理成粉后备用;
13.步骤2:将蝇蛆粉、鱼粉、羽毛粉、水蚤粉、大豆磷脂、复合维生素、磷酸二氢钙以及三分之二份添加剂倒入混合罐中,先持续干拌10~15min,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搅拌至呈散团状混合物停止,通氧静置;
14.步骤3:将鱼腥草与酒糟于新混合罐中搅拌混合,然后辐照20~30min,辐照后静置
1~5min将剩余份添加剂倒入混合,并持续搅拌;
15.步骤4:将步骤3产物匀速匀量倒入步骤2混合罐中,同时进行搅拌,混合物较干时,加适量水;
16.步骤5:将混合后的物料经热饱和蒸汽充分调制后进入湿法膨化机进行膨化制粒,膨化粒料经烘干机内烘干后控制水分<10%,再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然后称量、打包,即可。
17.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鱼腥草的制备步骤包括如下:
18.步骤31:取新鲜鱼腥草,洗净,然后经太阳自然晒至半干;
19.步骤32:将半干鱼腥草放入静置罐内,添加荚膜红细菌菌株发酵液,至终浓度为3~6
×
107cfu/g,厌氧静置3~5d,荚膜红细菌菌株为 rhodobactercapsulatusr3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1753;
20.步骤33:静置完成后取出继续晾晒,晾晒至水分25~30%时,放入室内通风干燥;
21.步骤34:室内干燥至水分量12~15%时,使用破碎机进行破碎成粉即可使用。
22.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羽毛粉的制备步骤包括如下:
23.步骤21:取干净禽类羽毛置于酶解罐中,加入蛋白分解酶进行酶解反应,酶解温度45~55℃,酶解时间12~17h,ph5~6;
24.步骤22:将酶解产物取出,进行脱水干燥;
25.步骤23:干燥后使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成粉即可使用。
26.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23中,羽毛经粉碎成粉后,加入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培养基粉进行混合,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菌株为 bacillusmethylotrophicushl-4,保藏编号为gdmccno:60002,培养基经灭菌后冷却,然后干燥制成粉。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该饲料适口性好,增进了对虾的采食,提高抗病率、存活率,促进快速生长,蛋白质含量高且易于吸收,进而使其能够代替常规饲料中的鱼粉,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该制备方法具有工序简单和操作简便的优点;
29.2、本发明进一步添加荚膜红细菌菌株,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及产消化酶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海源动物肠道微生物,为利用动物内源性活性菌株用于水产动物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提高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以及改善水质等方面提供新方法,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30.3、本发明中羽毛粉内通过添加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培养基粉,利用芽孢杆菌进一步对羽毛粉中酶解,进一步提高对虾对羽毛粉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对虾粪便排泄量,有利于养殖水质的控制,降低水质对对虾的污染损害。
附图说明
31.图1为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制备方法的制备流程示意简图。
32.图2为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制备方法中羽毛粉的制备流程示意简图。
33.图3为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制备方法中鱼腥草的制备流程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5.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料:蝇蛆粉20份、鱼粉10份、鱼腥草15份、羽毛粉3份、酒糟5份、水蚤粉 5份、大豆磷脂1份、复合维生素1份、磷酸二氢钙1份、诱食剂30份、免疫球蛋白15份、抗氧化剂1份、防霉剂1份以及粘结剂1份;
36.复合维生素为包括均等份的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混合物。
37.上述含羽毛粉的对虾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步骤1:准备成品蝇蛆粉、鱼粉、酒糟、水蚤粉、大豆磷脂、复合维生素、磷酸二氢钙和添加剂,鱼腥草晒干后破碎成粉备用,羽毛经处理成粉后备用;
39.步骤2:将蝇蛆粉、鱼粉、羽毛粉、水蚤粉、大豆磷脂、复合维生素、磷酸二氢钙以及三分之二份添加剂倒入混合罐中,先持续干拌10~15min,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搅拌至呈散团状混合物停止,通氧静置;
40.步骤3:将鱼腥草与酒糟于新混合罐中搅拌混合,然后辐照20~30min,辐照后静置1~5min将剩余份添加剂倒入混合,并持续搅拌;
41.步骤4:将步骤3产物匀速匀量倒入步骤2混合罐中,同时进行搅拌,混合物较干时,加适量水;
42.步骤5:将混合后的物料经热饱和蒸汽充分调制后进入湿法膨化机进行膨化制粒,膨化粒料经烘干机内烘干后控制水分<10%,再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然后称量、打包,即可。
43.鱼腥草的制备步骤包括如下:
44.步骤31:取新鲜鱼腥草,洗净,然后经太阳自然晒至半干;
45.步骤32:将半干鱼腥草放入静置罐内,添加荚膜红细菌菌株发酵液,至终浓度为3~6
×
107cfu/g,厌氧静置3~5d,荚膜红细菌菌株为 rhodobactercapsulatusr3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1753(公开);
46.步骤33:静置完成后取出继续晾晒,晾晒至水分25~30%时,放入室内通风干燥;
47.步骤34:室内干燥至水分量12~15%时,使用破碎机进行破碎成粉即可使用。
48.羽毛粉的制备步骤包括如下:
49.步骤21:取干净禽类羽毛置于酶解罐中,加入蛋白分解酶进行酶解反应,酶解温度45~55℃,酶解时间12~17h,ph5~6;
50.步骤22:将酶解产物取出,进行脱水干燥;
51.步骤23:干燥后使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成粉,加入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培养基粉进行混合,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菌株为 bacillusmethylotrophicushl-4,保藏编号为gdmccno:60002(公开),培养基经灭菌后冷却,然后干燥制成粉即可使用。
52.依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得实施例一的对虾饲料;
53.实施例二: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料:蝇蛆粉40份、鱼粉30份、鱼腥草30份、羽毛粉5份、酒糟15份、水蚤粉15份、大豆磷脂10份、复合维生素5份、磷酸二氢钙5份、诱食剂30份、免疫球蛋白15份、抗氧化剂15份、防霉剂15 份以及粘结剂10份;依据依据实施例一的制备方法制得实施例二的对虾饲料;
54.对虾喂养试验。
55.实验结果采用平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统计数据,当anova显示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时,应用duncan's多重比较以分析组间差异。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
56.配制五种对虾饲料,饲料a:市场购入某品牌对虾基础饲料;饲料b: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上述含羽毛粉对虾饲料;饲料c:市场购入某品牌羽毛粉饲料组;饲料d:实施例一的对虾饲料;饲料e:实施例二的对虾饲料。
57.以上述的对虾配合饲料,喂养初始体重2.03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70天。于室内水泥圆池2.0m3分组进行。养殖水经沉淀后过滤。每池养虾80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保持连续充气。养殖过程水温为19.6~25.2c, 盐度30~31%。
58.饲料b、c、d、e组,都能快速促进对虾的生长。特别地,饲料d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其他组相比,增重率提高35%。
5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