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18:5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市政防洪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防洪是根据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研究并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工作。其基本工作内容有防洪规划、防洪建设、防汛、洪水调度和安排、灾后恢复重建等。
3.现有的在发生洪涝灾害时,通常是采用人力搬运沙包,堆积在防洪口,用以减缓洪涝灾害。但是这样的防洪方式不能很好的引水排水,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避免造成洪涝灾害,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包括多个底座和多个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板的端部相互抵触;每个所述防护板上均竖直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上端弯折设置有浮板,并且相邻两个所述浮板的端部相互抵触;所述防护板的上端侧壁竖直贯穿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滑动板的下端侧壁竖直贯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排水孔的连接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洪涝时,利用防护板对洪水进行拦截,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洪水的浮力控制浮板以及滑动板向上运动。此时滑动板上的连接孔逐渐连接防护板上的排水孔,实现上游洪水的自动泄洪和小幅度泄洪,同时也实现洪水的引水排水,避免造成洪涝灾害。
7.可选的,所述浮板上贯穿设置有溢流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缓慢上涨时,洪水将沿着溢流孔慢速溢流,自动实现慢速泄洪。当水位极速上涨时,洪水的张力较大,并驱动浮板上浮,自动实现快速泄洪,避免上游水位出现洪涝灾害。
9.可选的,所述浮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板,所述溢流孔呈竖直设置,且用于连通所述排水孔,所述防护板上开设供所述浮板滑移嵌入的豁口,同时所述浮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所述滑动板上的锁定机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急速泄洪时,将锁定机构解除,并使滑动板和浮板全部嵌入防护板内,并使溢流孔连通排水孔,从而实现上游水位的快速泄洪。同时限制泄洪只能进行一半,防止直接泄洪对下游造成冲击,避免下游水位出现洪涝灾害。当无需急速泄洪上,将浮板和滑动板拉出,并控制浮板翻转,最后对浮板进行固定,实现浮板的复位。
11.可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供所述浮板翻转后抵触的限位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浮板复位时,利用限位条限制浮板的翻转角度,实现浮板的快速固定和复位。
13.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横向设置于所述浮板内,且靠近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贯穿所述浮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供所述锁定杆插接的锁定孔,所述浮板上设置有控制所述锁定杆滑移的驱动机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浮板进行固定时,利用驱动机构控制锁定杆插接滑动板,限制浮板继续翻转,从而实现浮板的固定。当解除对浮板的固定时,控制锁定杆脱离锁定孔,即可解除对浮板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结构简洁,并且操作便捷的锁定机构,实现浮板的快速解除和固定。
15.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复位件,所述驱动杆水平设置于所述浮板内,且长度方向与所述锁定杆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同时所述浮板上贯穿设置有供所述驱动杆水平滑移的驱动孔;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锁定杆上,且用于对锁定杆施加脱离所述锁定孔的作用力,所述锁定杆朝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呈斜面设置,所述驱动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与其相契合的斜槽,以用于对锁定杆施加插接所述锁定孔的作用力。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浮板进行固定时,利用工具推动位于端部的驱动杆水平滑移,此时在斜槽与锁定杆上斜面的作用下,使锁定杆向外滑移,并插接锁定孔,实现浮板的锁定。并且在对浮板进行锁定的同时,驱动杆的两端位于相邻的浮板上的驱动孔内,进而将相邻的浮板进行连接,实现整排浮板的连接固定。当解除对浮板的固定时,将工具移除,此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将控制锁定杆以及驱动杆反向运动,实现锁定杆以及驱动杆的自动复位,从而解除对浮板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具备双重锁定的驱动机构,实现浮板与滑动板的固定,同时实现相邻浮板之间的锁定,保证整个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17.可选的,最端部的所述浮板上水平螺纹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对准所述驱动杆以及所述锁定杆的斜面,且用于推动所述驱动杆水平滑移。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驱动杆滑移时,直接将推杆旋入浮板上,实现驱动杆水平滑移的控制,同时实现驱动杆的快速固定。
19.可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防护板的其中一侧竖直设置有燕尾条,且另一侧竖直贯穿设置有供所述燕尾条滑移嵌入的燕尾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互卡接的燕尾条和燕尾块,实现相邻两个底座和防护板之间的快速拼装和使用。
21.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其中一端翻转设置有挂钩,且另一端设置有供所述挂钩钩紧的挂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挂钩与挂环,增大相邻两个底座和防护板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自动排水的防护板,实现上游洪水的自动泄洪和小幅度泄洪,同时也实现洪水的引水排水,避免造成洪涝灾害;通过设置高速排水的防护板,实现上游水位的快速泄洪,同时限制泄洪程度,防止直接泄洪对下游造成冲击,避免下游水位出现洪涝灾害;通过设置具备双重锁定的驱动机构,实现浮板与滑动板的固定,同时实现相邻浮板之间的锁定,保证整个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燕尾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燕尾槽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浮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燕尾条;12、燕尾槽;13、挂钩;14、挂环;2、防护板;21、排水孔;22、限位条;3、滑动板;31、连接孔;32、转轴;33、锁定孔;4、浮板;41、溢流孔;42、套管;43、驱动孔;44、空腔;45、推杆;5、锁定机构;51、锁定杆;6、驱动机构;61、驱动杆;62、复位件;63、复位板;64、弹簧;65、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
32.参照图1,该防洪排水装置包括多个底座1和多个防护板2,每个防护板2均竖直设置于每个底座1上。
33.参照图2、图3,底座1和防护板2的其中一侧下端侧壁竖直设置有燕尾条11,且另一侧竖直贯穿设置有燕尾槽12。燕尾条11能够滑移嵌入燕尾槽12内,实现相邻底座1与防护板2之间的密封连接和稳定连接。
34.参照图2、图3,底座1的其中一端翻转设置有一对挂钩13,且一对挂钩13分布于防护板2的两侧。底座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挂环14,一对分布于防护板2的两侧,且用于供挂钩13钩紧,实现相邻底座1之间的连接固定。
35.当对洪水进行拦截时,将底座1和防护板2取出,并一字排开。然后将燕尾条11滑移嵌入至燕尾槽12内,实现整排底座1和防护板2的密封拼装。最后翻转挂钩13钩紧相邻的挂环14,实现相邻底座1的固定,以用于对洪水进行阻拦。
36.参照图4,每个防护板2上均竖直设置有滑动板3,滑动板3沿防护板2长度方向设置,且竖直滑动连接于防护板2。防护板2的上端侧壁竖直贯穿设置有排水孔21,排水孔21位于防护板2的中部位置。滑动板3的下端侧壁竖直贯穿设置有连接孔31,连接孔31用于连通排水孔21。
37.当对洪水进行拦截时,洪水的水位将会逐渐上涨,一旦洪水的水面超过防护板2的高度,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溢流,对防护板2的冲击比较大,将会诱发坍塌现象。
38.因此当洪水水位增长迅速时,通过控制滑动板3向上运动,使得滑动板3上的连接孔31逐渐连通防护板2上的排水孔21,使得洪水可以沿着连接孔31和排水孔21流过,实现小幅度泄洪。
39.同时还有一部分洪水能够沿着相邻滑动板3之间的空隙流过,实现双重泄洪。由于泄洪比较缓慢,因此不会对下游造成冲击,也不会诱发上游出现洪涝灾害。
40.参照图4,滑动板3的上端弯折设置有浮板4,浮板4朝向上游方向弯折。相邻两个浮板4的端部与防护板2的端部平齐,且相邻的浮板4相互抵触,以形成密封。
41.参照图4,浮板4上竖直贯穿设置有溢流孔41,溢流孔41呈长条形设置,且位于浮板
4的中部位置处。
42.当洪水水位缓慢上涨时,洪水将会直接沿着溢流孔41慢速溢流,自动实现慢速泄洪。当水位极速上涨时,洪水的张力较大,将会驱动浮板4上浮,从而控制滑板板同步运动,使得洪水能够沿着连接孔31与排水孔21、相邻滑动板3之间的空隙以及溢流孔41同步流动,自动实现快速泄洪,避免上游水位出现洪涝灾害。同时当水位降低时,在滑动板3以及浮板4的重力作用下,控制滑动板3以及浮板4复位,继续对洪水进行拦截。
43.参照图4、图5,滑动板3的两端向外水平延伸设置有转轴32,浮板4的两端设置有套设于转轴32外壁的套管42。浮板4与滑动板3的抵触位置呈内凹状设置,使得浮板4转动连接于滑动板3。
44.参照图4、图5,防护板2朝向上游方向的上端面设置有限位条22,限位条22供浮板4翻转后抵触,实现浮板4最大翻转角度的限位,同时浮板4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浮板4翻转后固定于滑动板3上的锁定机构5。
45.参照图4、图5,浮板4的厚度与滑动板3的厚度相同,防护板2的两侧上端侧壁均开设有豁口,豁口用于供浮板4滑移嵌入,也用于供燕尾条11嵌入后滑移至燕尾槽12(参见图3)内,因此浮板4能够滑移嵌入防护板2内。并且当浮板4嵌入防护板2内时,浮板4上的溢流孔41连通防护板2上的排水孔21。
46.当需要急速泄洪时,先将锁定机构5解除,然后翻转浮板4呈竖直状,随后使滑动板3和浮板4全部嵌入防护板2内。与此同时,浮板4上的溢流孔41连通防护板2上的排水孔21,从而实现上游水位的快速泄洪。
47.同时在泄洪时,能够限制泄洪的程度,即,限制上游的水位,避免下游造成冲击,同时避免下游水位出现洪涝灾害。当无需急速泄洪上,将浮板4和滑动板3拉出,并控制浮板4翻转。直至浮板4抵触限位条22时,对浮板4进行固定,实现浮板4的复位。
48.参照图4、图5,锁定机构5包括锁定杆51,锁定杆51横向设置于浮板4内,并位于溢流孔41的旁侧。锁定杆51靠近滑动板3的一端贯穿浮板4,并且滑动板3上设置有供锁定杆51插接的锁定孔33。
49.参照图4、图5,浮板4上设置有控制锁定杆51插接或者脱离锁定孔33的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杆61和复位件62,驱动杆61用于控制锁定杆51插接锁定孔33,复位件62用于控制锁定杆51脱离锁定孔33。
50.参照图4、图5,驱动杆61水平设置于浮板4内,且驱动杆61的长度方向与锁定杆5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同时锁定杆51对准驱动杆61。浮板4上水平贯穿设置有供驱动杆61水平滑移的驱动孔43,并且当驱动杆61滑移时,驱动杆61的一半位于原始的驱动孔43内,且另一半位于相邻的浮板4上的驱动孔43内,实现相邻两个浮板4之间的连接固定。
51.参照图4、图5,复位件62包括复位板63和弹簧64。浮板4内设置有环绕锁定杆51的空腔44,复位板63固定于锁定杆51外壁,并位于空腔44内,同时复位板63位于锁定杆51靠近驱动杆61的一端。弹簧64套设于锁定杆51的外部,并位于空腔44内,且位于复位板63和空腔44内壁之间。
52.参照图4、图5,位于最端部的浮板4上水平螺纹连接有推杆45,推杆45连通驱动孔43并对准驱动杆61,因此通过旋转推杆45能够推动驱动杆61水平滑移,并且能实现驱动杆61的限位。
53.参照图4、图5,锁定杆51朝向驱动杆61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且斜面朝向推杆45。驱动杆61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与其相契合的斜槽65,因此当驱动杆61滑移时,能够对锁定杆51施加插接锁定孔33的作用力。
54.当对浮板4进行固定时,将推杆45旋入浮板4上,然后利用推杆45控制整一排驱动杆61朝向同一方向水平滑移。此时在斜槽65与锁定杆51上斜面的作用下,使锁定杆51向外滑移,并压动弹簧64压缩后插接锁定孔33,实现浮板4的锁定。
55.并且在对浮板4进行锁定的同时,驱动杆61的其中一端脱离原始的驱动孔43,并滑移至相邻的浮板4上的驱动孔43内,进而使驱动杆61的两端位于相邻的浮板4上的驱动孔43内,将相邻的浮板4进行连接,实现整排浮板4的连接固定。
56.当解除对浮板4的固定时,旋松推杆45,此时弹簧64伸长,并控制锁定杆51向上运动。与此同时,锁定杆51控制驱动杆61反向运动,实现锁定杆51以及驱动杆61的自动复位,从而解除对浮板4的固定。
5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洪排水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出现洪涝时,利用防护板2对洪水进行拦截。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升,洪水的浮力将控制浮板4以及滑动板3向上运动。此时滑动板3上的连接孔31逐渐连接防护板2上的排水孔21,使得洪水能向下游排放,从而实现上游洪水的自动泄洪和小幅度泄洪,同时也实现洪水的引水排水,避免造成洪涝灾害。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