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压差变送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7:22: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压差变送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压差变送器壳体。


背景技术:

2.如图1、图2所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微压差变送器产品的壳体,都是在上壳或者下壳上开设一个密封槽,将密封圈或者密封条放置在密封槽内,然后上下壳扣合,锁紧螺丝,利用上下壳配合压紧密封圈或者密封条,来实现产品的密封。
3.这种结构的产品存在以下缺陷:对组装来说,在组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的时候,是瓶颈工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压差变送器壳体,提高组装效率。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微压差变送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口端的端面包覆有第一包胶层,并在该端面上形成凹槽,该凹槽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所述第二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上形成有凸部,该凸部嵌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包胶层密封接触。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壳体上包覆第一包胶层(软胶)在端面上形成与所述凸部相适配的凹槽,并利用该凹槽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凸部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圈或密封条的密封方式,节省了组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7.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与包覆于第一壳体开口端端面的第一包胶层密封接触。利用凹槽与凸部密封接触实现一级密封的同时,利用第一包胶层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端面实现第二级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产品老化和高温情况下也能实现产品密封需求。
8.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形成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所述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之间形成凹部;所述第一包胶层从第一壳体开口端的端面、延第一分叉部延伸至所述凹部,形成位于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之间的凹槽。由于第一包胶层为软胶,受力后容易发生形变,为了保证凹槽与凸部的挤压密封效果,在第一本体上形成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利用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自身的硬度,限制凹槽侧壁的形变量,从而确保凹槽与凸部的挤压密封效果。
9.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胶层还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包覆,确保第一包胶层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黏附。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表面包覆有第二包胶层,所述凸部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当该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相对应接触时,利用两个软胶面之间的密封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该
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不对应接触时,凸部与凹槽配合后能够在多个面上实现密封接触,提高密封效果。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为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端面,利用两个软胶面(第一包胶层和第二包胶层)之间的密封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处的外缘形成有凹陷,方便工具插入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
13.一种微压差变送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上包覆有第二包胶层,形成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部,该凸部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所述凸部嵌入凹槽内,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内壁密封接触。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壳体上包覆第二包胶层,形成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部,并利用该凸部具有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内壁的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圈或密封条的密封方式,节省了组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为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利用凹槽与凸部密封接触实现一级密封的同时,利用第二包胶层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端面实现第二级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产品老化和高温情况下也能实现产品密封需求。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包覆有第一包胶层,所述凹槽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当所述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相对应接触时,利用两个软胶面之间的密封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该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不对应接触时,凸部与凹槽配合后能够在多个面上实现密封接触,提高密封效果。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形成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所述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之间形成凹部;所述第一包胶层包覆于凹部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所述凹槽。利用第一分叉部和第二分叉部自身的硬度,限制凹槽侧壁的形变量,从而确保凹槽与凸部的挤压密封效果。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胶层还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及开口端的端面包覆,确保第一包胶层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黏附。
18.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处的外缘形成有凹陷,方便工具插入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壳体上包覆第一包胶层(软胶)在端面上形成与所述凸部相适配的凹槽,并利用该凹槽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凸部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密封;或者,在第二壳体上包覆第二包胶层,形成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部,并利用该凸部具有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形成的面,与凹槽内壁的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圈或密封条的密封方式,节省了组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21.2、利用凹槽与凸部密封接触实现一级密封的同时,利用第一包胶层和/或第二包
胶层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接触的端面实现第二级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产品老化和高温情况下也能实现产品密封需求,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5.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图3中第一壳体包覆第一包胶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3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9.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微压差变送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开口端(用于与第二壳体装配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包覆有第一包胶层3,并在该端面上形成凹槽4,该凹槽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所述第二壳体2开口端(用于与第一壳体装配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凸部5,该凸部嵌入所述凹槽4内,并与所述第一包胶层3密封接触。具体的,在第一壳体1上包覆第一包胶层3(软胶),在端面上形成与所述凸部5相适配的凹槽4,并利用该凹槽所具有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与凸部5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圈或密封条的密封方式,节省了组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3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壳体2开口端的端面与包覆于第一壳体1开口端端面的第一包胶层3密封接触。利用凹槽4与凸部5密封接触实现一级密封的同时,利用第一包胶层3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接触的端面实现第二级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产品老化和高温情况下也能实现产品密封需求。
31.如图5、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本体1-1,以及形成于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所述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之间形成凹部1-4;所述第一包胶层3从第一壳体1开口端的端面、延第一分叉部1-2延伸至所述凹部1-4,形成位于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之间的凹槽4。本例中,所述凹槽4的底面、靠近第一分叉部1-2一侧的侧面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装配完成后,凸部5与凹槽4之间通过第一包胶层3在多个不同的面上同时实现密封,保证密封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包胶层3为软胶,受力后容易发生形变,为了保证凹槽4与凸部5的挤压密封效果,在第一本体1-1上形成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利用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自身的硬度,限制凹槽4侧壁的形变量,从而确保凹槽4与凸部5的挤压密封效果。
32.本例中,所述第一包胶层3还将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表面包覆,第一壳体1通过模具注塑后,外表自带软胶部分(第一包胶层),由于第一包胶层3整体包覆于第一壳体1表面,确保第一包胶层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黏附。
33.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壳体2表面包覆有第二包胶层6,所述凸部5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当该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与凹槽4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相对应接触时,利用两个软胶面(第一包胶层和第二包胶层)之间的密封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该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与凹槽4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不对应接触时,凸部5与凹槽4配合后能够在多个面上实现密封接触,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第二壳体2开口端的端面为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接触的端面,利用两个软胶面(第一包胶层和第二包胶层)之间的密封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本例中,所述凸部5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
34.本实用新型结构在应用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扣紧后,通过螺丝的锁紧,压紧壳体外表面的软胶部分(第一包胶层和第二包胶层),软胶受压缩来实现密封效果。拆卸时,拧出螺丝后,利用拆卸棒等工具插入所述凹陷7,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离。
35.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范围内,上述微压差变送器壳体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36.一种微压差变送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开口端的端面上形成有凹槽4,所述第二壳体2上包覆有第二包胶层6,形成与所述凹槽4匹配的凸部5,该凸部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所述凸部5嵌入凹槽4内,并通过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与凹槽4内壁密封接触。具体的,在第二壳体2上包覆第二包胶层6,形成与所述凹槽4匹配的凸部5,并利用该凸部具有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与凹槽4内壁的密封接触实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密封圈或密封条的密封方式,节省了组装密封圈或者密封条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37.所述第二壳体2开口端的端面为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利用凹槽4与凸部5密封接触实现一级密封的同时,利用第二包胶层6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接触的端面实现第二级密封,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即使在产品老化和高温情况下也能实现产品密封需求。
38.所述第一壳体1上包覆有第一包胶层3,所述凹槽4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当所述凸部5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与凹槽4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相对应接触时,利用两个软胶面(第一包胶层和第二包胶层)之间的密封接触,能够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当该凸部上由所述第二包胶层6形成的面,与凹槽4上由所述第一包胶层3形成的面不对应接触时,凸部5与凹槽4配合后能够在多个面上实现密封接触,提高密封效果。
39.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本体1-1,以及形成于第一本体1-1上的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所述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之间形成凹部1-4;所述第一包胶层3包覆于凹部1-4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所述凹槽4。利用第一分叉部1-2和第二分叉部1-3自身的硬度,限制凹槽4侧壁的形变量,从而确保凹槽4与凸部5的挤压密封效果。
40.所述第一包胶层3还将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表面及开口端的端面包覆。由于第一包胶层3整体包覆于第一壳体1表面,确保第一包胶层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黏附。
41.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接处的外缘形成有凹陷7,方便工具插入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分离。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