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2:5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利用闭回路用液压泵驱动液压致动器的结构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中,节能化成为重要的开发项目。对于工程机械的节能化而言,液压系统自身的节能化是重要的,正在研究通过液压泵将液压致动器进行闭回路连接而直接进行控制的液压闭回路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没有由控制阀产生的压力损失,泵仅排出所需的流量,因此也没有流量损失。此外,也能够再生致动器的位置能量、减速时的能量。因此,能够实现节能化。
3.作为组合了液压闭回路的工程机械的背景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通过将多个可变容量液压泵分别经由电磁切换阀与多个液压致动器以构成闭回路的方式分支连接,能够实现致动器的复合动作和高速动作。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889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回路中,在工程机械的无操作时(发动机运转)或行驶时,需要使闭回路用液压泵的泵容量为零而不排出流量。这是因为,在无操作时或行驶时,连接闭回路用液压泵和致动器的电磁切换阀关闭,假设排出流量,则排出压力上升到溢流压力,高负荷作用于泵而可靠性降低,对发动机的负荷也增加,因此工程机械的节能性降低。
9.作为闭回路用液压泵,一般是可变容量型斜板式液压泵,为了使泵容量为零,需要使斜板的倾转角为零。在该倾转角为零的状态下,泵内的活塞相对于缸几乎不位移,由于活塞自身的离心力而被按压于缸体壁面,因此,若持续该状态,则滑动部的油膜破裂,活塞、缸发生磨损或损伤,可靠性有可能降低。特别是在大型的工程机械中使用的大容量的闭回路用液压泵中,活塞重,而且还要求长期可靠性,因此可以说是大的课题。
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在利用闭回路用液压泵驱动液压致动器的结构的工程机械中,能够防止无操作时或行驶时的闭回路用液压泵的油膜破裂而提高可靠性,得到高的运转率。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具备:闭回路泵,其由具有两个吸入排出口的双倾转型液压泵构成;液压致动器,其呈闭回路状地连接于所述闭回路泵;充油泵;充油管线,其与所述充油泵的排出口连接;单向阀,其设置于将所述充油管线与所述闭回路泵连接的油路,且允许工作油从所述充油管线向所述闭回路泵流入;充油溢流阀,其
设置于所述充油管线;操作杆,其用于指示所述液压致动器的动作;以及控制器,其根据来自所述操作杆的输入来控制所述闭回路泵的容量,其中,所述工程机械具备切换阀,该切换阀设置于将所述闭回路泵的一个吸入排出口与所述充油管线连接的油路,并根据来自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所述控制器在将所述闭回路泵的容量保持为零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打开所述切换阀,并且将所述闭回路泵的容量保持为大于零的预定的容量以上。
13.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在闭回路泵的倾转量为零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通过将闭回路泵的倾转量保持为大于零的预定的倾转量,从而闭回路泵内的活塞相对于缸位移,因此油被引导到活塞与缸的滑动部而确保油膜,因此能够防止活塞或缸的磨损。此外,通过使闭回路泵的排出口经由切换阀与充油管线连通,能够将闭回路泵的排出压抑制为较低的充油压力以下。由此,能够防止燃料经济性的恶化,并且能够提高闭回路泵的耐久性。
14.发明的效果
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在利用闭回路用液压泵驱动液压致动器的结构的工程机械中,能够防止无操作时或行驶时的闭回路用液压泵的油膜破裂而提高可靠性,得到高的运转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17.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液压回路图。
18.图3是闭回路泵的剖视图。
19.图4是表示控制器的卸载控制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20.图5是表示待机时间与发动机转速的相关性的图。
21.图6是表示发动机转速超过预定的转速且闭回路泵的零倾转持续时间超过待机时间时的工作油的流动的液压回路图。
22.图7是表示切换阀卡住的状态的液压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以液压挖掘机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等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24.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25.在图1中,液压挖掘机100具备:下部行驶体101,其在左右两侧具备履带式的行驶装置8;以及上部回转体102,其经由回转装置7能够回转地安装于下部行驶体101上。回转装置7由回转用液压马达(未图示)驱动。
26.在上部回转体102的前侧安装有用于进行挖掘作业等的前部装置103。前部装置103具备:动臂2,其在上下方向上能够转动地与上部回转体102的前侧连结;斗杆4,其在上下、前后方向上能够转动地与动臂2的前端部连结;以及铲斗6,其在上下、前后方向能够转动地与斗杆4的前端部连结。动臂2、斗杆4及铲斗6分别由作为单杆式液压缸的动臂缸1、斗杆缸3及铲斗缸5驱动。
27.在上部回转体102上设置有供操作者搭乘的驾驶室104。在驾驶室104内配设有用于指示斗杆4及上部回转体102的动作的操作杆56a(图2所示)、用于指示动臂2及铲斗6的动作的操作杆56d(图2所示)等。
28.图2是液压挖掘机100的液压回路图。另外,在图2中,仅示出与动臂缸1及斗杆缸3的驱动相关的部分,省略与其他致动器的驱动相关的部分。
29.在图2中,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9与分配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10连接。在动力传递装置10上连接有由固定容量式的液压泵构成的充油泵11、由双倾转型可变容量式的液压泵构成的闭回路泵12、14、由单倾转型可变容量式的液压泵构成的开回路泵13、15。
30.充油泵11的吸入口与油箱25连接,排出口与充油管线90连接。充油管线90经由充油溢流阀20与油箱25连接。充油溢流阀20将充油泵11的排出压力(充油管线90的压力)保持为大致恒定的低压力。
31.闭回路泵12的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3a及缸底侧油路91a与动臂缸1的缸底侧油室1a连接,另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3a及杆侧油路91b与动臂缸1的杆侧油室1b连接。切换阀43a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闭回路泵12通过切换阀43a成为导通状态而与动臂缸1进行闭回路连接。
32.此外,闭回路泵12的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3b及缸底侧油路92a与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室3a连接,另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3b及杆侧油路92b与斗杆缸3的杆侧油室3b连接。切换阀43b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闭回路泵12通过切换阀43b成为导通状态而与斗杆缸3进行闭回路连接。
33.闭回路泵14的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5a及缸底侧油路91a与动臂缸1的缸底侧油室1a连接,另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5a及杆侧油路91b与动臂缸1的杆侧油室1b连接。切换阀45a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闭回路泵14通过切换阀45a成为导通状态而与动臂缸1进行闭回路连接。
34.此外,闭回路泵14的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5b及缸底侧油路92a与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室3a连接,另一个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45b及杆侧油路92b与斗杆缸3的杆侧油室3b连接。切换阀45b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闭回路泵14通过切换阀45b成为导通状态而与斗杆缸3进行闭回路连接。
35.开回路泵13的吸入口与油箱25连接,排出口与排出油路93连接。排出油路93经由泄放阀64与油箱25连接。泄放阀64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使开口面积变化,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全开状态。此外,排出油路93经由切换阀44a与动臂缸1的缸底侧油路91a连接,经由切换阀44b与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路92a连接。切换阀44a、44b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
36.开回路泵15的吸入口与油箱25连接,排出口与排出油路94连接。排出油路94经由泄放阀65与油箱25连接。泄放阀65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使开口面积变化,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全开状态。此外,排出油路94经由切换阀46a与动臂缸1的缸底侧油路91a连接,经由切换阀46b与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路92a连接。切换阀46a、46b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
37.闭回路泵12的一个吸入排出口(与动臂缸1的杆侧油室1b及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室3a连接的一侧)经由分支油路95与充油管线90连接,在分支油路95设有切换阀70。此外,闭回路泵14的一个吸入排出口(与动臂缸1的杆侧油室1b及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室3a连接的一侧)经由分支油路96与充油管线90连接,在分支油路96设有切换阀71。切换阀70、71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信号切换流路的导通和切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成为切断状态。
38.动臂缸1的缸底侧油路91a以及杆侧油路91b经由单向阀37a、37b及冲洗阀34而与充油管线90连接,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路92a以及杆侧油路92b经由单向阀38a、38b及冲洗阀35而与充油管线90连接。闭回路泵12的吸入排出口经由单向阀30a、30b及主溢流阀80a、80b与充油管线90连接,闭回路泵14的吸入排出口经由单向阀31a、31b及主溢流阀81a、81b与充油管线90连接。单向阀30a、30b内置于闭回路泵12,单向阀31a、31b内置于闭回路泵14。
39.在闭回路内的压力下降时,单向阀30a、30b、31a、31b、37a、37b、38a、38b将充油管线90的工作油吸入回路内,防止回路的气蚀。冲洗阀34、35是将闭回路的低压侧与充油管线90连接的低压选择阀,通过将闭回路内的剩余的工作油排出到充油管线90,或者从充油管线90吸入闭回路内不足的工作油,从而保持闭回路内的油量的平衡。主溢流阀80a、80b、81a、81b在闭回路内的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主溢流压)时将工作油释放到油箱25,保护回路。
40.控制器57根据来自操作杆56a、56d的输入和发动机转速、各部压力等传感器信息,向泵12~15和切换阀43a~46b、70、71发出指令。此外,控制器57具备用于进行后述的卸载控制的卸载控制部57a。卸载控制部57a构成为例如控制器57执行的程序的一个功能。
41.图3为闭回路泵12(14)的剖视图。
42.在图3中,闭回路泵12(14)具有外壳301、后壳302、轴303、缸304、活塞305、滑履306、阀板307、斜板308、摇架309、吸入排出口310、311、充油口312、单向阀30a(31a)、30b(31b)。
43.来自发动机9的旋转动力被输入到轴303,与轴303成为一体被收纳于缸304、缸304内的多根活塞305等进行旋转动作。活塞305在与斜板308抵接的状态下旋转滑动,通过斜板308具有角度α而相对于缸304沿轴向位移,例如从吸入排出口310吸入工作油,并向吸入排出口311排出。
44.斜板308以能够经由摇架309倾转的方式设置于外壳301内。斜板308的表面侧成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引导各滑履306的平滑面308a。与此相对,斜板308的背面侧以能够倾转(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摇架309。摇架309位于轴303的周围,固定设置于外壳301。
45.斜板308的倾转角α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调节器和伺服活塞进行调整,在倾斜角α为零的情况下,泵排出流量为零,在倾斜角α为负的情况下,从吸入排出口311吸入工作油,并向吸入排出口310排出。
46.在充油口312连接有充油管线90,当吸入排出口310、311的压力降低至充油压力以下时,单向阀30a、30b(31a、31b)打开,吸入来自充油泵11的工作油,防止闭回路泵12(14)内的气蚀。
47.在以上的结构中,首先说明致动器的动作例。
48.在图2中,在进行动臂缸1的伸长动作的情况下,使切换阀43a、44a成为导通状态,从闭回路泵12和开回路泵13排出工作油。由此,泵两台量的流量流入动臂缸1的缸底侧油室
1a,动臂缸1伸长。从动臂缸1的杆侧油室1b的排出流量被吸入闭回路泵12,但在流量剩余的情况下从冲洗阀34向充油管线90排出,在流量不足的情况下相反地从充油管线90经由冲洗阀34或单向阀30a、37a向闭回路内吸入工作油。
49.在进行斗杆缸3的拉入动作的情况下,使切换阀43b、44b成为导通状态,使闭回路泵12向与刚才相反的方向排出,进而使泄放阀64开口。由此,工作油从斗杆缸3的缸底侧油室3a排出,斗杆缸3进行拉入动作。
50.在作业的待机时等没有来自操作者的杆输入的情况下,将切换阀43a~46b都设为切断状态,即使在如图1那样液压挖掘机100的前部装置103处于空中的情况下,也利用致动器1、3来保持前部装置103不会在自重方向上下沉。闭回路泵12、14将倾转角控制为零,以不产生排出流量。
51.此时,如图3所示,闭回路泵12、14内的活塞305因离心力而被按压于缸壁面304b,且倾转角α为零,活塞305与缸304没有相对位移,因此成为在两者的接触部难以导入作为润滑油的工作油的状况。因此,若持续该状态,则存在接触部的油膜破裂,活塞305、缸304磨损或损伤而可靠性降低的可能性。
5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分支油路95、96设置切换阀70、71,在控制器57具备卸载控制部57a。
53.图4是卸载控制部57a的流程图。在此,对闭回路泵12的卸载控制进行说明,在闭回路泵14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54.首先,控制器57判定向闭回路泵12的要求泵容量是否为零(步骤s1)。
55.在步骤s1中判定为要求泵容量不为零(否)的情况下,活塞305相对于缸304位移,活塞305、缸304不会磨损,因此持续泵容量为零的状态。具体而言,将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设为零(步骤s2),在将切换阀70的指令设为切断(close)的状态下,闭回路泵12的指令容量如要求那样(步骤s3)。
56.在步骤s1中判定为要求泵容量为零(是)的情况下,判定发动机转速n是否超过了预定的转速nhigh(步骤s4)。
57.在步骤s4中判定为“否”(发动机转速n为预定的转速nhigh以下)的情况下,作用于闭回路泵12的活塞305的离心力小,活塞305、缸304磨损的可能性充分小,因此直接持续泵容量为零的状态。即,将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设为零(步骤s2),在将切换阀70的指令设为切断(close)的状态下,闭回路泵12的指令容量如要求那样(步骤s3)。
58.在步骤s4中判定为“是”(发动机转速n超过了预定的转速nhigh)的情况下,对上次的控制周期中的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加上控制周期δt,计算当前时刻的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步骤s5)。
59.接着步骤s5,判定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是否超过了预定的待机时间tlimit(步骤s6)。在本实施方式中,待机时间tlimit被定义为发动机转速n的函数,例如如图5所示,设定为随着发动机转速n大于预定的转速nhigh而变短。这是因为,发动机转速n越大,作用于闭回路泵的活塞305的离心力越大,活塞305与缸304的滑动部的油膜破裂为止的时间越短。
60.在步骤s6中判定为“否”(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为预定的待机时间tlimit以下)的情况下,持续泵容量为零的状态。即,在切换阀70的指令为切断(close)的状态下,闭回路泵12的指令容量如要求那样(步骤s3)。
61.在步骤s6中判定为“是”(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超过待机时间tlimit)的情况下,将切换阀70的指令设为开阀(open),将闭回路泵12的指令容量设为预定的容量vset(步骤s7)。
62.接着步骤s3或步骤s7,向切换阀70及闭回路泵12输出指令(步骤s8),结束该流程。
63.图6表示发动机转速n超过预定的转速nhigh且闭回路泵12的零倾转持续时间tzero超过待机时间tlimit时的工作油的流动。闭回路泵12排出与容量vset对应的流量。如图中实线的粗线所示,从闭回路泵12排出的工作油经由切换阀70向充油管线90流动,通过充油溢流阀20返回油箱25。如图中粗线的粗线所示,经由单向阀30b向闭回路泵12的吸入侧供给充油泵11的排出流量。
64.其结果,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65.通过将闭回路泵容量保持在预定的容量vset以上,泵12内的活塞305相对于缸304位移,因此油被引导到滑动部而确保油膜,能够防止磨损。此外,由于将闭回路泵12的吸入排出口经由切换阀70与充油管线90连接,因此闭回路泵12的排出压力被抑制为较低的充油压力以下,能够防止燃料经济性的恶化,并且能够提高闭回路泵12自身的耐久性。
66.此外,对到开始卸载控制为止的待机时间tlimit进行设置,并且根据旋转速度n使待机时间tlimit变化,因此,例如在发动机怠速时那样的磨损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使待机时间tlimit成为无限大而不进行卸载控制,结果切换阀70、71的动作次数大幅减少,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切换阀70、71的可靠性。
67.此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与充油管线90连接的液压设备中,将单向阀30a、30b、31a、31b配置在最接近充油泵11的排出口的位置,将充油溢流阀20、切换阀70、71配置在比其更远的位置。由此,在卸载控制中,在闭回路泵12、14经由充油泵11吸入油箱25内的温度比较低的工作油,因此能够抑制闭回路泵12、14的温度上升,提高可靠性及耐久性。假设在从接近充油泵11的排出口的一侧依次配置充油溢流阀20、单向阀30a、30b、31a、31b、切换阀70、71,或者按照切换阀70、71、单向阀30a、30b、31a、31b、充油溢流阀20的顺序配置的情况下,从闭回路泵12、14排出的工作油经由切换阀70、71、单向阀30a、30b、31a、31b再次被吸入闭回路泵12、14,工作油不经由油箱25循环,因此工作油温度局部上升,工作油的粘度降低,有可能促进滑动部的磨损。
6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卸载控制用的切换阀70、71仅与液压缸1、3的缸底侧油室1a、3a或杆侧油室1b、3b中的任一方连接,且与前部装置103的自重而产生的高压不作用的一侧连接。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频度高的空中姿势,设想了驱动图1所示的铲斗6来进行暖机运转的场景。在该姿势下,由于前部装置103的自重而产生的高压作用于动臂缸1的缸底侧、斗杆缸3的杆侧,因此,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不作用高压的动臂缸1的杆侧、斗杆缸3的缸底侧与切换阀70、71连接。
69.由此,例如在操作者欲从图1的空中姿势进行微操作的动臂抬升而使切换阀43a开阀的时刻,即使在假设切换阀70以开阀的状态卡住的情况(打开卡住故障)下,动臂2也不会在自重方向上急剧地下降,因此能够抑制操作者的意料之外的动作。
70.在本实施方式中,工程机械100具备:闭回路泵12、14,其由具有两个吸入排出口的双倾转型液压泵构成;液压致动器1、3,其呈闭回路状地连接于闭回路泵12、14;充油泵11;充油管线90,其与充油泵11的排出口连接;单向阀30a、30b、31a、31b,其设置于将充油管线
90与闭回路泵12、14连接的油路,允许工作油从充油管线90向闭回路泵12、14流入;充油溢流阀20,其设置于充油管线90;操作杆56a、56d,其用于指示液压致动器1、3的动作;以及控制器57,其根据来自操作杆56a、56d的输入来控制闭回路泵12、14的容量,其中,该工程机械100具备切换阀70、71,该切换阀70、71设置于将闭回路泵12、14的一个吸入排出口与充油管线90连接的分支油路95、96,并根据来自控制器57的控制信号进行开闭,控制器57在将闭回路泵12、14的容量保持为零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tlimit以上的情况下,打开切换阀70、71,并且将闭回路泵12、14的容量保持为大于零的预定的容量vset以上。
71.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闭回路泵12、14的容量保持为预定的容量vset以上,闭回路泵12、14内的活塞305相对于缸304位移,因此油被导向滑动部而确保油膜,能够防止磨损。此外,通过将闭回路泵12、14的排出口经由切换阀70、71与充油管线90连接,从而将泵压抑制得较低(充油压力以下),因此能够防止燃料经济性的恶化,并且能够提高闭回路泵12、14的耐久性。其结果是,在利用闭回路用液压泵驱动液压致动器的结构的工程机械中,能够防止作为最重要设备的闭路用液压泵的油膜破裂,因此能够提供提高闭回路泵的可靠性、得到高的运转率的工程机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阀70、71设置在动臂缸1的杆侧以及斗杆缸3的缸底侧,但也可以设置于动臂缸1的缸底侧以及斗杆缸3的杆侧。
72.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57随着闭回路泵12、14的旋转速度n变大,将预定时间tlimit设定得较短。
73.由此,根据闭回路泵12、14的旋转速度n,到卸载控制为止的待机时间tlimit变化,因此,例如在发动机怠速时那样的磨损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不进行卸载控制,结果切换阀70、71的动作次数减少,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切换阀70、71的可靠性。
7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充油管线90连接的单向阀30a、30b、31a、31b、充油溢流阀20及切换阀70、71中,单向阀30a、30b、31a、31b配置在最接近充油泵11的排出口的位置。
75.由此,在卸载控制中,在闭回路泵12、14经由充油泵11从油箱25吸入比较低的温度的油,因此能够抑制闭回路泵12、14的温度上升,提高可靠性及耐久性。
7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工程机械100具备具有动臂2及斗杆4的前部装置103,闭回路泵12、14包括第一闭回路泵12和第二闭回路泵14,液压致动器1、3包括驱动动臂2的动臂缸1和驱动斗杆4的斗杆缸3,切换阀70、71包括:第一切换阀70,其设置于将第一闭回路泵12的一个吸入排出口与充油管线90连接的第一分支油路95;以及第二切换阀71,其设置于将第二闭回路泵14的一个吸入排出口与充油管线90连接的第二分支油路96,第一切换阀70及第二切换阀71分别配置于动臂缸1的杆侧且斗杆缸3的缸底侧。
77.由此,即使在假设切换阀70、71以开阀的状态卡住(打开卡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前部装置103在自重方向上急剧地下降的动作,因此能够抑制操作者的意料之外的动作。
78.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详细地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79.符号说明
80.1—动臂缸(液压致动器);1a—缸底侧油室;1b—杆侧油室;2—动臂;3—斗杆缸(液压致动器);3a—缸底侧油室;3b—杆侧油室;4—斗杆;5—铲斗缸;6—铲斗;7—回转装
置;8—行驶装置;9—发动机;10—动力传递装置;11—充油泵;12—闭回路泵(第一闭回路泵);14—闭回路泵(第二闭回路泵);13、15—开回路泵;20—充油溢流阀;25—油箱;34、35—冲洗阀;30a、30b、31a、31b、37a、37b、38a、38b—单向阀;43a、43b、44a、44b、45a、45b、46a、46b—切换阀;56a、56d—操作杆;57—控制器;57a—卸载控制部;64、65—泄放阀;70—切换阀(第一切换阀);71—切换阀(第二切换阀);80a、80b、81a、81b—主溢流阀;90—充油管线;91a—缸底侧油路;91b—杆侧油路;92a—缸底侧油路;92b—杆侧油路;93、94—排出油路;95—分支油路(第一分支油路);96—分支油路(第二分支油路);100—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101—下部行驶体;102—上部回转体;103—前部装置;104—驾驶室;301—外壳;302—后壳;303—轴;304—缸;304a—缸壁面;305—活塞;306—滑履;307—阀板;308—斜板;308a—平滑面;309—摇架;310、311—吸入排出口;312—充油口。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