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器件、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4-02 05:22: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设备中用作显示的部件(比如显示屏)在显示时通常会发出光线,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较长时间之后,会导致眼睛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包括:
4.承载基体,所述承载基体内设有多个收容腔;
5.多个变色件,所述变色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可在所述收容腔内转动,所述变色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以及
6.多个第一导电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且每个第一导电件对应一个变色件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的显示。
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包括:
8.承载基体;
9.多个变色件,所述变色件承载于所述承载基体内,且可相较于所述承载基体转动,所述变色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子本体部及第一颜色层,所述第一子本体部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颜色层具有第一颜色且具有第一极性,所述第一颜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颜色,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子本体部,所述第二子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子本体部相连;
10.每个变色件可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转动,并使得所述显示器件进行显示。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11.壳体;以及
12.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承载于所述壳体,用于对所述壳体进行装饰。
13.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器件。
14.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15.提供第一子承载基体,所述第一子承载基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及第一收容层,所述第一收容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
16.提供第二子承载基体,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基材及第二收容
层,所述第二收容层背离所述第二基材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凹槽;
17.提供多个变色件,所述变色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且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18.将所述多个变色件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内,将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对应第一子承载基体设置,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形成收容腔,所述变色件可在所述收容腔内转动;以及
19.将多个第一导电件设置于承载基体,且每个第一导电件对应一个变色件设置,其中,所述承载基体包括第一子承载基体及第二子承载基体。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变色件本身并不发光,而是依靠外界的光线(比如太阳光、室内照明灯等)照射至所述变色件,变色件反射外界的光线,而呈现出颜色。具体地,所述变色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变色件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极性,因此,所述第一导电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的第一部分朝向显示器件的显示面而呈现出第一颜色,或者控制变色件的第二部分朝向显示器件的显示面而呈现出第二颜色,所述多个变色件相互配合,以使得显示器件进行显示。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器件并不发光,借助反射外界的光线而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器件显示内容时较为柔和,可减小甚至可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进而减小甚至避免观看显示器件造成的眼睛疲劳。此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每个第一导电件对应一个变色件设置,使得所述显示器件可进行精度较高的显示,即,本技术的显示器件具有较高的显示精度。此外,相比于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显示屏而言,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器件不发光,依靠外界的光线(比如太阳光、室内照明灯等)照射至所述变色件,变色件反射外界的光线,而呈现出颜色,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的功耗更低。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23.图2为图1中沿着i-i线的剖视图。
2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中变色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中变色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27.图6为图5中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28.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29.图8为图7中沿着iii-iii线的剖视图。
30.图9为图2中的第一导电件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1.图10为图9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2.图11为图9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
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3.图12为图6中的第一导电件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是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4.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5.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6.图1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
37.图16为图15中沿着iv-iv线的剖视图。
38.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均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39.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且未加载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40.图19为图17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41.图20为图17所示的显示器件中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42.图21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且未加载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43.图22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44.图23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
45.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
47.图2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图。
48.图27为图2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49.图2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图。
50.图29为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51.图30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的电路框体图。
52.图3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53.图32为图31中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3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10的流程图。
55.图34为图33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56.图35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20的流程图。
57.图36为图35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58.图37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30的流程图。
59.图38为图37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60.图39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50的流程示意图。
61.图40为图39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62.图41为经过s152之后的俯视图。
63.图42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的流程示意图。
64.图43为图42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65.图44为经过s152之后的俯视图。
66.图45为经过s154之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6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70.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着i-i线的剖视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100,所述显示器件100包括承载基体110、多个变色件120以及多个第一导电件130。所述承载基体110内设有多个收容腔110c。所述变色件12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c内,且可在所述收容腔110c内转动,所述变色件120包括第一部分120a及第二部分120b,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且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120b具有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且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变色件120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
71.所述显示器件100的形态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膜状、片状、板状等,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器件100的形态不构成对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器件100的限定。
72.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可透过所述承载基体110。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基体1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00a及第二表面100b,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可经由所述第一表面100a及第二表面100b中的至少一个显露。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可经由所述第一表面100a显露,且无法经由所述第二表面100b显露。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可经由所述第二表面100b显露,且无法经由所述第一表面100a显露。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可经由所述第一表面100a显露且可经由所述第二表面100b显露。当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经由所述第一表面100a及所述第二表面100b中的一个显露时,所述显示器件100为单向显示器件100。当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经由所述第一表面100a及所述第二表面100b显露时,所
述显示器件100可进行双面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基体110为透光或半透光的,以将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的颜色显露。举例而言,所述承载基体11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5%,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基体110的透过率可以大于或等于90%。所述承载基体11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5%时,具体地,所述承载基体11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等。在所述显示器件100中除了承载基体110中的其他部件一定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基体110的透光率越高,所述显示器件100显示的内容越清晰。
7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基体110内的所述多个收容腔110c阵列排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收容腔110c随机排布。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基体110内的所述多个收容腔110c可以排布成预设图案。
74.所述收容腔110c可以为具有规则形状的空腔,比如,球形、椭球形立方体等形状。此外,所述收容腔110c也可以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空腔。只要能够使得所述变色件120在所述收容腔110c内转动即可。
75.所述变色件12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玻璃微珠,塑料微珠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变色件120为球形为例进行示意。所述变色件120可以为实心的,也可以为空心的。对于同一材质,同一外形大小的变色件120而言,当所述变色件120为空心时,所述变色件120的质量较轻,便于转动。所述变色件12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c内,且可在所述收容腔110c内转动。所述变色件120转动的原理稍后详细描述。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变色件120为空心的为例进行示意。换而言之,所述变色件120具有空心腔120e(请参阅图2)。
76.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颜色为黑色,第二颜色为白色,且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所述第二部分120b不携带电荷,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极性电荷为负电荷为例进行说明。
77.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中变色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件120包括本体部121及第一颜色层122。所述本体部121包括相连的第一子本体部1211及第二子本体部12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与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与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为分体结构并通过固定件(如胶水)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具有第一外表面1213,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颜色,且所述第一颜色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213。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包括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及所述第一颜色层122。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极性,具体地,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极性。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具有第二颜色。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包括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也具有第二颜色,当然,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也可具有第一颜色,或者除了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之外的其他颜色,甚至是透光的。只要满足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120b具有第二颜色即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件120结构新颖,便于制备。
78.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中变色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件120包括本体部121、第一颜色层122及第二颜色层123。所
述本体部121包括相连的第一子本体部1211及第二子本体部12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与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与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为分体结构并通过固定件(如胶水)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具有第一外表面1213,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颜色,且所述第一颜色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213。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包括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及所述第一颜色层122。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极性,具体地,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极性。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具有第二外表面1214,所述第二颜色层123具有第二颜色,且所述第二颜色层123设置于所述第二外表面1214。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包括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及所述第二颜色层123。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部121包括第一子本体部1211及第二子本体部1212,且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的第一外表面1213设置有第一颜色层122,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的第二外表面1214设置有第二颜色层123,由此可见,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被所述第一颜色层122覆盖,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被所述第二颜色层123覆盖,因此,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呈现的是第一颜色层122的颜色,且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呈现的是第二颜色层123的颜色,因此,无论所述第一子本体部1211及所述第二子本体部1212的颜色为什么颜色均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变色件120结构新颖,便于制备。
79.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性电荷为正电荷,所述第二部分120b不携带电荷(即为电中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所述第二部分120b带有第二极性的电荷。其中,所述第一极性的电荷与所述第二极性的电荷相反。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性电荷为负电荷,所述第二极性电荷为正电荷;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极性电荷为正电荷,所述第二极性电荷为负电荷。
80.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极性时,所述第一颜色层122具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极性。当所述第二部分120b带有第二极性时,所述第二颜色层123具有第二极性的电荷,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120b具有第二极性。
81.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120b具有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举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颜色为黑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白色。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颜色为白色,所述第二颜色为黑色。或者,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绿色等。换而言之,所述第一颜色可以为黑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等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颜色可以为黑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等中的一种,且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82.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上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直接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上,或者,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间接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上。当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间接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上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可设置于承载基板510上,且所述承载基板51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直接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上为例进行示意。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第一变色件120设置,因此,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均可控制一个第一变色件120转动。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
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
8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基体1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00a及第二表面100b,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或者,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当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510上,所述承载基板51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为例进行示意。
84.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器件100与图1及图2及其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显示器件10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可以理解地,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包括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或者,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当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板510上,所述承载基板51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为例进行示意。
85.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沿着iii-iii线的剖视图。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中的部分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中的剩余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中的部分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包括直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或者通过承载基板51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中的剩余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或者通过承载基板51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
86.综上,无论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相对于所述承载基体110如何设置,只要满足所述第一导电件130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即可。
87.所述显示器件100具有显示面,所述第一表面100a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邻近所述显示面,或者,所述第一表面100a为所述显示面。在接下来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表面100a为所述显示面为例进行示意。
88.请结合图1及图2,并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图9为图2中的第一导电件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时: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由于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相同极性的电荷相互排斥,因此,带有所述第一极性电荷的所述第一部分120a转动至背向所述显示面的一侧,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极性为负极性(-)为例进行示意。
89.请结合图1及图2,并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1,图11为图9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时: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其中,所述第二极性与所述第一极性相反。由于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相反极性的电荷相互吸引,因此,所述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极性为负极性(-)为例进行示意,且以所述第二极性为正极性( )为例进行示意。
90.由此可见,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可控制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或者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当所述显示器件100需要进行显示时,可根据所述显示器件100需要显示的内容,设置各个变色件120对应的第一导电件130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进而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
91.请结合图5及图6,并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3,图12为图6中的第一导电件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是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时: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由于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相同极性的电荷相互排斥,因此,带有第一极性电荷的所述第一部分120a转动至朝向所述显示面的一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
92.请结合图5及图6,并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4,图14为图12中所示的第一导电件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时: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由于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相反极性的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带有第一极性电荷的所述第一部分120a转动至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00b,相应地,所述第二部分120b朝向显示面的一侧。
9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100,变色件120本身并不发光,而是依靠外界的光线(比如太阳光、室内照明灯等)照射至所述变色件120,变色件120反射外界的光线,而呈现出颜色。具体地,所述变色件120包括第一部分120a及第二部分120b,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极性,因此,所述第一导电件13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朝向显示器件100的显示面而呈现出第一颜色,或者控制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朝向显示器件100的显示面而呈现出第二颜色,所述多个变色件120相互配合,以使得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器件100并不发光,借助反射外界的光线而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器件100显示内容时较为柔和,可减小甚至可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进而减小甚至避免观看显示器件100造成的眼睛疲劳。此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100,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变色件120设置,使得所述显示器件100可进行精度较高的显示,即,本技术的显示器件100具有较高的显示
精度。
94.此外,相比于液晶显示屏30或有机发光显示屏30而言,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器件100不发光,依靠外界的光线(比如太阳光、室内照明灯等)照射至所述变色件120,变色件120反射外界的光线,而呈现出颜色,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的功耗更低。
95.请一并参阅图15及图16,图1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俯视图;图16为图15中沿着iv-iv线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件100包括承载基体110、多个变色件120以及多个第一导电件130。所述承载基体110内设有多个收容腔110c。所述变色件12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c内,且可在所述收容腔110c内转动,所述变色件120包括第一部分120a及第二部分120b,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且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120b具有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且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变色件120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所述承载基体1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00a及第二表面100b,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所述显示器件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件140。所述第二导电件14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每个第二导电件140对应一个第一变色件120设置,所述第二导电件140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
9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侧,且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变色件120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00b侧设设置第二导电件140,每个第二导电件140对应一个第一变色件120设置,因此,每个第一变色件120均对应一个第一导电件130以及一个第二导电件140。所述第一导电件130加载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导电件140加载第二控制信号,因此,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相互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
97.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7及图18,图17为图16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均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且未加载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且未加载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17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请参阅图20,图20为图17所示的显示器件中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未加载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
98.由此可见,当所述显示器件100包括第一导电件130及第二导电件140时,具有更多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变色件120。当控制同一变色件120的第一导电件130及第二导电件140中的一者损坏时或者无法接收到相应的控制信号时(比如,第一导电件130无法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导电件140无法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可利用控制同一变色件120的第一导电
件130及第二导电件140中的未损坏的另一者进行控制。此外,当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一起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时,可使得所述变色件120具有较快的转动速度,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器件100由显示第一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时的切换速度,因此,所述显示器件100具有较好的显示质量。
99.请一并参阅图21,图21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且未加载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且未加载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请一并参阅图22,图22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二极性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请一并参阅图23,图23为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中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变色件的状态示意图。当未加载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极性为第一极性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合以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的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
100.由此可见,当所述显示器件100包括第一导电件130及第二导电件140时,具有更多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变色件120。当控制同一变色件120的第一导电件130及第二导电件140中的一者损坏时或者无法接收到相应的控制信号时(比如,第一导电件130无法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导电件140无法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可利用控制同一变色件120的第一导电件130及第二导电件140中的未损坏的另一者进行控制。此外,当利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一起控制对应的变色件120时,可使得所述变色件120具有较快的转动速度,进而提升了所述显示器件100由显示第一内容切换至显示第二内容时的切换速度,因此,所述显示器件100具有较好的显示质量。
10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7中所示的显示器件100的状态示意图仅仅为一种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器件100中均未加载第一控制信号及第二控制信号时变色件120的状态也可以为其他状态,比如,第一部分120a朝向所述显示面,或者第二部分120b朝向所述显示面。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控制时,均以图17中所述的显示器件100的状态为参照进行描述,可以理解地,当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时,对所述变色件120进行第n次控制时,需要根据所述显示器件100需要显示的内容,以及所述变色件120的前一次状态相关,即,和变色件120在第n-1次控制的状态相关。
102.为了减小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对所述变色件120的颜色的遮挡,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为透光的。相应地,为了减小所述多个第二导电件140对所述变色件120的颜色的遮挡,所述多个第二导电件140为透光的。可以理解地,当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双面显示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为透光的,且所述多个第二导电件140为透光的。可以理解地,当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单面显示时,比如,当所述显示器件100的第一表面100a相较于所述第二表面100b邻近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面,或所述显示面为所述第一表面100a时,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为透光的;所述多个第二导电件140是否透光均可。相应地,当所述显示器件100的第二表面100b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100a邻近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面,或者,所述显示面为所述第二表面100b时,所述多个第二导电件140为透光的,所述多个第一
导电件130是否透光均可。
103.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为透光时,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导电且透光的金属氧化物,比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镓锡(igzo)等。相应地,当所述第二导电件140为透光时,所述第二导电件14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导电且透光的金属氧化物,比如,ito)、igzo等。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及所述第二导电件140均为透光时,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的材质可以与所述第二导电件14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不透光时,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的材质可以为导电金属层,比如,铜、铝、银、金等。当所述第二导电件140不透光时,所述第二导电件140的材质可以为导电金属层,比如,铜、铝、银、金等。当所述第一导电件130及所述第二导电件140均不透光时,所述第一导电件130的材质可以与所述第二导电件14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1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为所述变色件120的等效球直径1.1倍至1.3倍,所述变色件120的等效球直径为1μm至100μm。
105.可选地,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d1为变色件120的等效球直径d2的1.1倍至1.3倍,即,1.1d2≤d1≤1.3d2。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与变色件120等效球直径比例过大(大于1.3倍),则当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时,可自所述显示面观察到所述变色件120远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的颜色,影响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效果。收容腔110c当所述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与变色件120等效球直径比例过小(小于1.1倍),变色件120在收容腔110c内的自由旋转受到阻碍,进而降低了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的响应速度,甚至影响到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
106.可选地,在满足1.1d2≤d1≤1.3d2的基础上,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为1.1μm至130μ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μm、5μm、10μm、30μm、50μm、80μm、100μm、130μm等。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过小,增加了制备工艺的难度及成本,收容腔110c的等效球直径过大,则降低了显示器件100的显示面显露的内容的精细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术语“等效球直径”指一不规则外形物体,其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
107.可选地,所述显示器件100还包括润滑剂150,所述润滑剂15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10c内。可选地,所述润滑剂150为透光的,以避免对所述变色件120造成遮挡。
108.所述显示器件100还包括润滑剂150(请参阅图2),润滑剂150设置于收容腔110c,以降低变色件120在收容腔110c内旋转的阻力。润滑剂150可以降低变色件120运动时与收容腔110c内部的摩擦力,使得变色件120运动的阻力下降,提高显示器件100的响应速度。可选地,润滑剂15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固体润滑剂150或润滑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固体润滑剂15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固态油、凡士林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液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液态油、石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润滑剂150为润滑液时,变色件120悬浮于润滑液中,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变色件120运动时与收容腔110c内部的摩擦力,更好的提高显示器件100变换显示内容时的响应速度。
109.请一并参阅图24,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承载基体110包括第一子承载基体111以及第二子承载基体112。所述第一子承载基体1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1111及第一收容层1112,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背离所述第一基材1111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113。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1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基材1121及第二收容层1122,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背离所述第二基材1121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二
凹槽1123,所述第二凹槽1123与所述第一凹槽1113连通,以形成所述收容腔110c。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承载基体111与第二子承载基体112之间可以通过胶水(如oca胶、uv胶、热熔胶等)固定,或者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均可以为光固化胶水层520,例如为紫外光固化胶水层520(uv胶水),此外,还可以为热固化胶水层520。可选地,第一收容层1112由光固化胶水或热固化剂胶水经有具有凸起的模具转印形成第一凹槽11131101并进行光固化形成。相应地,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由光固化或热固化胶水层520经由具有凸起的模具转印形成第二凹槽11231102并进行光固化形成。可以理解地,形成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的材质可以与形成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111.当形成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或第二收容层1122的材质为光固化胶水时,光固化胶水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光固化胶水还包括光引发剂、溶剂及助剂。可选地,光引发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hydroxycyclohexyl phenyl ketone,光引发剂184)、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diphenyl(2,4,6-trimethylbenzoyl)phosphine oxide,tpo)、二苯甲酮(benzophenone,bp)、丙基噻吨酮(itx)、2,4-二乙基硫杂蒽酮(detx)、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光引发剂1173)、光引发剂1000(20wt%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与80wt%的2-甲基-2-羟基-1-苯基-1-丙酮)、光引发剂1300(30wt%的光引发剂369与70wt%光引发剂651(二甲基苯偶酰缩酮,dmpa))、光引发剂1700(25wt%的光引发剂bapo(又称光引发剂819)与75wt%的光引发剂1173)、光引发剂500(50wt%的光引发剂1173与50wt%的bp)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溶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甲醚、异丙醇、丁酮、甲基丁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包括消泡剂、流平剂等。消泡剂可以为有机硅消泡剂、聚醚型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流平剂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有机硅流平剂等。
1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的厚度为变色件120的等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在轻薄的前提下,制备出质量较佳的第一凹槽1113。
11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的厚度为变色件120的等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在轻薄的前提下,制备出质量较佳的第二凹槽1123。
114.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的总厚度为收容腔110c沿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层叠方向长度的1.3倍至1.5倍。以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的厚度为h1,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的厚度为h2,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及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总厚度为h,那么,h=h1 h2,所述收容腔110c沿第一收容层1112及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层叠方向的长度为l,那么,1.3l≤h≤1.5l。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倍、1.4倍、1.5倍等,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的厚度太薄,难以获得需要的收容腔110c的尺寸,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的厚度太厚,增加成本及显示器件100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的总厚度为1.4μm至195μm,即,1.4μm≤h≤195μm。具体地,h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4μm、2μm、1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30μm、160μm、180μm、195μm等。
115.可选地,第一基材1111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基材1111的厚度为30μm至100μ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等。第二基材1121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基材1121的厚度为30μm至100μm,具体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等。
116.当显示器件100应用于3d结构的壳体200以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时,第一基材1111包括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基材1121包括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收容层1112包括丙烯酸酯、聚氨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收容层1122包括丙烯酸酯、聚氨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样使得变色层10可以进行弯曲变形,防止显示器件100在弯曲变形过程中发生开裂,使显示器件100更好的使用3d结构的壳体200。
11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显示器件100应用于3d结构的壳体200以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时,第一基材1111及第二基材1121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第一收容层1112及第二收容层1122均由丙烯酸酯体系胶水形成,这样使得制得的变色层10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可弯折性,可以进行弯曲变形,防止显示器件100在弯曲变形过程中发生开裂,使显示器件100更好的使用3d结构的壳体200。
118.请一并参阅图25,图2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200以及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器件100,所述显示器件100承载于所述壳体200,用于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所述显示器件10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19.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显示器件100通过粘合层300粘结于所述壳体200为例进行示意。粘合层30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oca、双面胶。在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层300的厚度通常大于或等于10微米。当粘合层300小于10微米,粘合层300粘结壳体200及显示器件100时,粘合层300填充壳体200与显示器件100之间孔隙的能力较差,贴合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气泡,进而使得粘结效果不良。因此,粘合层300的厚度选取为大于或等于10微米,因此,粘合层300粘结壳体200及显示器件100的粘结效果较好。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粘合层300的厚度也可以小于10微米,只要能够将显示器件100粘结于壳体200即可。
1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件100也可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承载于所述壳体200。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所述显示器件100可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内表面,所述壳体200对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保护,以防止所述显示器件100被磨损。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件100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外表面,只要所述显示器件100能够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即可。
121.所述壳体200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1。可选地,本技术的壳体200可以为电子设备1的后盖(电池盖)、中框等。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200可以为2d结构、2.5d结构、3d结构等。
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无机玻璃或树脂或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树脂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壳体200是透光的,壳体200的透光率可以大于或等于85%,进一步地,壳体200的透光率可以大于或等于90%;具体地,壳体200的透光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85%、88%、90%、93%、95%、97%、98%、99%等。壳体200当所述显示器件100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内表面时的,壳体200的透光率越高,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效果越好。
123.可选地,壳体200的厚度为0.3mm至1mm;具体地,壳体200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等。当壳体200太薄时,不能很好的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且机械强度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子设备1壳体200的要求,当壳体200的太厚时,则增加电子设备1的重量,影响电子设备1的手感,用户体验不好。
124.请一并参阅图26及图27,图2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图;图27为图2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器件100。所述显示器件10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件100作为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显示部件,以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此外,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中框20以及壳体200。所述中框20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器件100。所述壳体200设置于所述中框20背离所述显示器件100的一侧。
125.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中框20靠近所述壳体200的一侧,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显示器件100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
126.请一并参阅图28及图29,图2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组装图;图29为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器件100。所述显示器件10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件100为所述电子设备1中起到装饰作用的部件。所述显示器件100承载于所述壳体200,用于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壳体200为电子设备1的后盖(电池盖)为例进行示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显示屏30、中框20、电路板40及壳体200。所述中框20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屏30。所述电路板40承载于所述中框20,且所述电路板40包括控制器。所述壳体200设置于所述中框20背离所述显示屏30的一侧,所述壳体200用于承载所述显示器件100,所述显示器件100用于在所述电路板40的控制下进行显示,以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
127.所述显示屏3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液晶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led显示屏)、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屏30(micro led显示屏)、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显示屏(mini led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显示屏)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128.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显示器件100电连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进行显示,以对所述壳体200进行装饰。
129.请一并参阅图30,图30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的电路框体图。所述电路板40包括处理器420及存储器410。所述处理器420分别与所述显示器件100及所述存储器410电连接。所述处理器420用于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所述处理器420还用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相互配合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所述存储器410存储有可读取程序代码,所述可读取程序代码被所
述所述处理器420读取并执行,以控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显示内容。
130.可选地,处理器42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用处理器,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能够处理电子指令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主处理器、控制器以及asic等等。处理器420用于执行各种类型的数字存储指令,例如存储在存储器410中的软件或者固件程序,它能使计算设备提供较宽的多种服务。
131.可选地,存储器41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41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fm)、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132.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100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器件100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前面所述的显示面,相应地,前面所述的显示器件100可由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100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请参阅图31及图32,图3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32为图31中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器件100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s110、s120、s130、s140及s150。s110、s120、s130、s140及s150详细介绍如下。
133.s110、提供第一子承载基体111,所述第一子承载基体1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1111及第一收容层1112,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背离所述第一基材1111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113。请参阅图32中(a)。
134.s120、提供第二子承载基体112,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1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基材1121及第二收容层1122,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背离所述第二基材1121的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凹槽1123。请参阅图32中(b)。
135.s130、提供多个变色件120,所述变色件120包括第一部分120a及第二部分120b,所述第一部分120a带有第一极性的电荷,且所述第一部分120a具有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部分120b具有第二颜色,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请参阅图32中(c)。
136.s140、将所述多个变色件120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1113内,将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112对应第一子承载基体111设置,且第二凹槽1123与第一凹槽1113连通形成收容腔110c,所述变色件120可在所述收容腔110c内转动。请参阅图32中(d)。
137.s150、将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承载基体110,且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变色件120设置,其中,所述承载基体110包括第一子承载基体111及第二子承载基体112。请参阅图32中(e)。
138.可以理解地,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承载基体110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1111背离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的一侧;或者,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1121背离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的一侧;或者,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中的部分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1111背离所述第一收容层1112的一侧,且所述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中的另外部分第一导电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材1121背离所述第二收容层1122的一侧。只要满足每个第一导电件130对应一个变色件120设置即可。
139.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s110、s120及s130依次进行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s110、s120及s130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比如,s120位于s110及s130之前,s130也可位于s110及s120之前。甚至,s110、s120及s130同步进行。
140.请一并参阅图33及图34,图33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10的流程图;图34为图33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s110包括但不仅限于为s111、s112、s113及s114。s111、s112、s113及s114详细介绍如下。
141.s111,提供第一基材1111。
142.s112,在所述第一基材1111的表面刮涂第一光学胶层610。
143.s113,在第一光学胶层610上转印形成多个第一凹槽1113。
144.s114,将所述第一光学胶层610固化,以形成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113的第一收容层1112。
145.请一并参阅图35及图36,图35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20的流程图;图36为图35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146.s121,提供第二基材1121。
147.s122,在所述第二基材1121的表面刮涂第二光学胶层620。
148.s123,在第二光学胶层620上转印形成多个第二凹槽1123。
149.s124,将所述第二光学胶层620固化,以形成具有多个第二凹槽1123的第二收容层1122。
150.请一并参阅图37及图38,图37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30的流程图;图38为图37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s130,所述提供多个变色件120,包括s131、s132、s133、s134、s135、s135及s136。s131、s132、s133、s134、s135、s135及s136详细介绍如下。
151.s131,提供基板510。请见图38中(a)。
152.s132,在基板510的表面设置胶水层520。请见图38中(b)。
153.s133,将绝缘微珠530设置于胶水层520中,并显露出部分,其中,所述绝缘微珠530具有第二颜色。请见图38中(c)。
154.s134,将露出胶水层520的绝缘微珠530的所述部分设置第一颜色的涂层550。请见图38中(d)。
155.s135,去除所述基板510及所述胶水层520,以得到具有部分涂层550的绝缘微珠530。请见图38中(e)。
156.s136,对所述第一颜色的涂层550进行处理以使得所述第一颜色的涂层550携带第一极性的电荷,以得到所述变色件120,其中,所述绝缘微珠530中未被所述涂层550覆盖的部分为所述变色件120的第二部分120b。请见图38中(f)。
15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微珠530即为所述变色件120的本体部121。
158.在一实施方式中,s140具体还包括:将所述多个变色件120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1113内,并往所述第一凹槽1113与所述变色件120之间的间隙内注入润滑剂,将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112对应第一子承载基体111设置,且第二凹槽1123与第一凹槽1113连通形成收容腔110c,所述变色件120可在所述收容腔110c内转动。
159.请参阅图39及图40及图41,图39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s150的流程示意图;图40为图39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经过s152之后的俯视图。s150包括s151、及s152,s151及s152详细介绍如下。
160.s151,将第一导电层710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承载基体111。请参阅图40中(a)。
161.s152,对所述第一导电层710进行蚀刻,以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以及与每个第一导电件130电连接的传输线540a。请参阅图40中(b)。
16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器件10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件130,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件140时,所述显示器件100的制备方法除了包括s151及s152外,还包括s153及s154。请一并参阅图42、图43、图44及图45,图42为图31中的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中的流程示意图;图43为图42中各个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44为经过s152之后的俯视图;图45为经过s154之后的俯视图。
163.s151,将第一导电层710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承载基体111。请参阅图43中(a)。
164.s152,对所述第一导电层710进行蚀刻,以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导电件130以及与每个第一导电件130电连接的传输线540a。请参阅图43中(b)及图44。
165.s153,将第二导电层720设置于所述第二子承载基体112。请参阅图43中(c)。
166.s154,对所述第二导电层720进行蚀刻,以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导电件140以及与每个第二导电件140电连接的传输线540b。请参阅图43中(d)及图45。
16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