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底护板、电池组件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8:4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底护板、电池组件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甚广,例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会降低电池的性能,但是目前对于电池的热管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底护板、电池组件及用电设备,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电池热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底护板,该电池底护板包括护板主体和热管理部件,护板主体用于安装于电池的底部。热管理部件设于护板主体面向电池的一侧,热管理部件用于调节电池的温度。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电池底护板具有护板主体,可以对电池的底部进行保护,降低电池底部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损坏的风险。该电池底护板具有热管理部件,热管理部件可通过热传导对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温度调节的一致性高,不会因为局部干烧或者其他原因对电池造成安全风险。并且,由于热管理部件设置于护板主体,便于维护,热管理部件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拆除更换,不用对电池本身进行拆解。
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电池底护板还包括抵持件,抵持件设置于热管理部件和护板主体之间,抵持件被配置为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使得热管理部件抵靠于电池。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抵持件,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抵持件能够将热管理部件抵靠于电池,使得热管理部件与电池充分接触,提升热管理部件与电池的换热效果。
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抵持件为设置于热管理部件和护板主体之间的弹性垫。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选择弹性垫作为抵持件,一方面弹性垫具有弹性,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弹性垫的弹性力可进一步作用于热管理部件,以将热管理部件抵靠在电池上,使得热管理部件与电池充分接触,提升热管理部件与电池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弹性垫为柔性结构,使得热管理部件作用于弹性垫时不易损坏,延长了热管理部件的使用寿命。
1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在护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护板主体的投影完全覆盖热管理部件。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热管理部件在垂直于护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护板主体在垂直于护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之内,护板主体可以对热管理部件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降低热管理部件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的风险。
1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热管理部件包括电热件,电热件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电热件被配置为在电池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加热电池。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电池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电热件产生热量,加热电池,使得电池的温度升高。而当电池不再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电热件不再产生热量,电池自然冷却,电池的温度降低。
1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电热件包括多个电热单元,多个电热单元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布,电热单元被配置为在电池为电热单元提供电能时加热电池。抵持件包括多个抵持单元,抵持单元与电热单元一一对应。抵持单元设置于电热单元和护板主体之间,抵持单元被配置为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使得电热单元抵靠于电池。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电热单元,便于在多个位置对电池进行加热。与之相对应地,通过设置多个抵持单元,多个抵持单元与多个电热单元一一对应,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抵持单元将电热单元抵靠于电池,使得电热单元与电池充分接触,增强换热效果。
1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热管理部件包括导热件,导热件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给电池调节温度。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向导热件内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与电池存在温差,因此,热量会从换热介质和电池中温度较高的一者传递至温度较低的一者,进而使得电池升温或冷却,以实现对电池的温度调节。
1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单元,多个导热单元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布,导热单元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给电池调节温度。抵持件包括多个抵持单元,抵持单元与导热单元一一对应,抵持单元设置于导热单元和护板主体之间,抵持单元被配置为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使得导热单元抵靠于电池。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导热单元,便于在多个位置对电池进行换热。与之相对应地,通过设置多个抵持单元,多个抵持单元与多个导热单元一一对应,在护板主体安装于电池时,抵持单元将导热单元抵靠于电池,使得导热单元与电池充分接触,增强换热效果。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上述任一项中的电池底护板。电池与护板主体连接,热管理部件位于电池与护板主体之间。
2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组件。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25.图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26.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27.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的爆炸图;
30.图8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的爆炸图。
32.图标:10-箱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20-电池单体;21-端盖;21a-电极端子;21b-泄压机构;22-壳体;23-电极组件;100-电池组件;110-电池;120-电池底护板;121-护板主体;1211-围体;1212-底板;122-热管理部件;1221-电热单元;1222-散热孔;1223-电插头;1224-导线;1225-导热单元;1225a-连通板;1225b-第一连接管;1226-快插接头;1227-第二连接管;1228-进介质管;1229-出介质管;123-抵持件;1231-抵持单元;200-控制器;300-马达;10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
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1.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42.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电池的性能较差。热管理系统是一种对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系统。目前的热管理系统内置于电池的内部,以对电池进行加热或者冷却。这种热管理系统在对电池(主要是对电池内的电极组件)进行加热时,内置式加热膜存在和电极组件贴合不良的问题,造成加热膜干烧,进而产生安全风险。由此可见,目前的热管理系统对于电池的热管理效果不佳。
43.为了缓解目前内置式热管理系统对于电池的热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申请人研究发现,可以在电池的底护板上设置热管理部件,以调节电池的温度。将热管理部件设置于电池的底护板上,也即设置在电池的外部,电池的电极组件与热管理部件之间通过电池的箱体隔开,这样,即使热管理部件与电池的箱体接触不良,也不会对电极组件造成影响。
44.基于以上考虑,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池底护板,该电池底护板包括护板主体和热管理部件,护板主体用于安装于电池的底部。热管理部件设于护板主体面向电池的一侧,热管理部件用于调节电池的温度。该电池底护板具有护板主体,可以对电池的底部进行保护,降低电池底部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损坏的风险。该电池底护板具有热管理部件,热管理部件可通过热传导对电池的温度进行调节,温度调节的一致性高,不会因为局部干烧或者其他原因对电池造成安全风险。并且,由于热管理部件设置于护板主体,便于维护,热管理部件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拆除更换,不用对电池本身进行拆解。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46.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装置为车辆1000为例进行说明。
47.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100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100的爆炸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包括电池组件100,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和电池底护板120,电池底护板120包括护板主体121和热管理部件122,电池110与护板主体121连接,热管理部件122位于电池110与护板主体121之间。电池组件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1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1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200和马达300,控制器200用来控制电池110为马达3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4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1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49.请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10的爆炸图。电池110包括箱体10和电池单体20,电池单体20容纳于箱体10内。其中,箱体10用于为电池单体20提供容纳空间,箱体1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相互盖合,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1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1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11盖合于第二部分1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1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1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形成的箱体1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50.在电池110中,电池单体2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2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10内;当然,电池11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2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10内。电池11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11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
51.其中,每个电池单体2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20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52.请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20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单体20是指组成电池110的最小单元。如图5,电池单体20包括有端盖21、壳体22、电极组件23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
53.端盖21是指盖合于壳体22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21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2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22。可选地,端盖21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21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20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21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21a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21a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23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20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21b,例如泄压阀。端盖21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21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22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21,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54.壳体22是用于配合端盖21以形成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3、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22和端盖21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22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21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20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端盖21和壳体22一体化,具体地,端盖21和壳体22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22的内部时,再使端盖21盖合壳体22。壳体22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2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2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22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
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55.电极组件23是电池单体20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22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23。电极组件23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23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110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21a以形成电流回路。
56.请参照图6和图7,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12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120的爆炸图。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底护板120包括护板主体121和热管理部件122,护板主体121用于安装于电池110的底部。热管理部件122设于护板主体121面向电池110的一侧,热管理部件122用于调节电池110的温度。
57.护板主体121是安装于电池110的底部,对电池110的底部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其他结构直接对电池110的底部进行剐蹭、撞击和磕碰的部件。可选地,护板主体121包括围体1211和底板1212,围体1211围设于底板1212的边缘,围体1211沿着底板1212的厚度方向延伸,围体1211与底板1212形成防护空间,热管理部件122可位于防护空间内,以便于护板主体121对热管理部件122进行防护。可以理解地,围体1211为多个延伸方向平行于底板1212的厚度方向的侧壁首尾相连而成。底板1212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螺栓穿设,以将底板1212连接于电池110的箱体10。
58.该电池底护板120具有护板主体121,可以对电池110的底部进行保护,降低电池110底部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损坏的风险。该电池底护板120具有热管理部件122,热管理部件122可通过热传导对电池110的温度进行调节,温度调节的一致性高,不会因为局部干烧或者其他原因对电池110造成安全风险。并且,由于热管理部件122设置于护板主体121,便于维护,热管理部件122发生故障时可直接拆除更换,不用对电池110本身进行拆解。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护板主体121的厚度方向上,护板主体121的投影完全覆盖热管理部件122。
60.也可以理解为,在底板1212的厚度方向上,底板1212的投影完全覆盖热管理部件122。或者说,底板1212的尺寸大于热管理部件122的尺寸,以使底板1212在底板1212的厚度方向上完全遮挡热管理部件122。
61.热管理部件122在垂直于护板主体12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护板主体121在垂直于护板主体121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之内,护板主体121可以对热管理部件122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降低热管理部件122与其他结构发生碰撞的风险。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底护板120还包括抵持件123,抵持件123设置于热管理部件122和护板主体121之间,抵持件123被配置为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使得热管理部件122抵靠于电池110。
63.可选地,在将电池底护板120连接于电池110时,底板1212挤压于抵持件123,向抵持件123施加挤压力,挤压力经过抵持件123传递给热管理部件122,以使抵持件123将热管理部件122抵靠于电池110。
64.通过设置抵持件123,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抵持件123能够将热管理
部件122抵靠于电池110,使得热管理部件122与电池110充分接触,提升热管理部件122与电池110的换热效果。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抵持件123为设置于热管理部件122和护板主体121之间的弹性垫。
66.选择弹性垫作为抵持件123,一方面弹性垫具有弹性,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弹性垫的弹性力可进一步作用于热管理部件122,以将热管理部件122抵靠在电池110上,使得热管理部件122与电池110充分接触,提升热管理部件122与电池110的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弹性垫为柔性结构,使得热管理部件122作用于弹性垫时不易损坏,延长了热管理部件122的使用寿命。
67.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部件122包括电热件,电热件用于与电池110电连接,电热件被配置为在电池110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加热电池110。
68.电热件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部件。当电热件不通电时,电热件不产生热量。而当电热件通电时,电热件可以快速产生热量。
69.通过设置电热件,当电池110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电热件产生热量,加热电池110,使得电池110的温度升高。而当电池110不再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电热件不再产生热量,电池110自然冷却,电池110的温度降低。
7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热件包括多个电热单元1221,多个电热单元1221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布,电热单元1221被配置为在电池110为电热单元1221提供电能时加热电池110。抵持件123包括多个抵持单元1231,抵持单元1231与电热单元1221一一对应。抵持单元1231设置于电热单元1221和护板主体121之间,抵持单元1231被配置为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使得电热单元1221抵靠于电池110。
71.电热单元1221同样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部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热单元1221包括电热板,电热板内集成有电热丝,电热丝可以在电热板内蛇形排布,以使产生的热量均匀分布于电热板的外侧。电热件包括多个电热板,多个电热单元1221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布且通过导线1224串连。
72.可选地,电热单元122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222,多个散热孔1222沿着电热单元122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因为电池110不为电热件提供电能时,电热件不产生热量,电池110需要自然冷却,所以通过在电热单元1221上开设多个散热孔1222,以加快电池110冷却的速度。
73.另外,电热件还包括电插头1223,电插头1223通过导线1224与多个电热单元1221连接。电插头1223用于插接于电池110,以快速电连接电热件与电池110。
74.抵持件123包括多个抵持单元1231,多个抵持单元1231沿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抵持单元1231与电热单元1221一一对应,且位于电热单元1221和护板主体121之间。抵持单元1231用于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使得电热单元1221抵靠于电池110。
75.通过设置多个电热单元1221,便于在多个位置对电池110进行加热。与之相对应地,通过设置多个抵持单元1231,多个抵持单元1231与多个电热单元1221一一对应,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抵持单元1231将电热单元1221抵靠于电池110,使得电热单元1221与电池110充分接触,增强换热效果。
76.请参照图8和图9,图8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120的结构示意
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120的爆炸图。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部件122包括导热件,导热件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给电池110调节温度。
77.通过向导热件内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与电池110存在温差,因此,热量会从换热介质和电池110中温度较高的一者传递至温度较低的一者,进而使得电池110升温或冷却,以实现对电池110的温度调节。例如,当需要加热电池110时,则通入高温介质,高温介质的温度高于电池110当前的温度,这样,高温介质会与电池110进行换热,进而加热电池110。当需要冷却电池110时,则通入低温介质,低温介质的温度低于电池110当前的温度,这样,低温介质会与电池110进行换热,进而冷却电池110。
78.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单元1225,多个导热单元1225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布,导热单元1225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给电池110调节温度。抵持件123包括多个抵持单元1231,抵持单元1231与导热单元1225一一对应,抵持单元1231设置于导热单元1225和护板主体121之间,抵持单元1231被配置为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使得导热单元1225抵靠于电池110。
79.可选地,导热单元1225包括连通板1225a和两个第一连接管1225b,两个第一连接管1225b相对布置,连通板1225a连通两个第一连接管1225b。具体来说,连通板1225a内具有第一介质容纳腔,第一连接管1225b内具有第二介质容纳腔,第一介质容纳腔和两个第一连接管1225b各自的第二介质容纳腔连通。第一介质容纳腔和第二介质容纳腔均用于容纳换热介质。通过向第一介质容纳腔和/或第二介质容纳腔内通入换热介质,以实现对电池110的换热。
80.导热单元1225包括多个连通板1225a,多个连通板1225a沿预设方向排布,每个连通板1225a连通两个第一连接管1225b。请参照图8和图9,导热单元1225包括两个连通板1225a,两个连通板1225a在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第一连接管1225b连通。
81.导热件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12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热单元1225通过第二连接管1227连通,为了增大换热介质的行程,多个第二连接管1227和多个导热单元1225形成蛇形。
82.导热件还包括两个快插接头1226、进介质管1228和出介质管1229,一个快插接头1226通过进介质管1228与一个导热单元1225连通,另一个快插接头1226通过出介质管1229与另一个导热单元1225连通。快插接头1226用于插接于介质供应系统,以将导热件与介质供应系统快速连接。
83.抵持件123包括多个抵持单元1231,多个抵持单元1231沿着预设方向间隔排布。抵持单元1231与导热单元1225一一对应,且位于导热单元1225和护板主体121之间。抵持单元1231用于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使得导热单元1225抵靠于电池110。
84.通过设置多个导热单元1225,便于在多个位置对电池110进行换热。与之相对应地,通过设置多个抵持单元1231,多个抵持单元1231与多个导热单元1225一一对应,在护板主体121安装于电池110时,抵持单元1231将导热单元1225抵靠于电池110,使得导热单元1225与电池110充分接触,增强换热效果。
85.在本技术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部件122由导热率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铜、铝和硅等。这样,电池110的热量会经过热管理部件122传递至空气中,进而进行散热。
8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120可对电池110整体进行加热或者冷却,通过箱
体10的传导,再对电极组件23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一致性高,不会因为局部干烧或者其他原因对电极组件23造成安全风险。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护板120便于维护,发生故障直接拆除更换,不用对电池110本身进行拆解。并且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地区和使用场景,针对不同的使用需求,选配不同的电池底护板120,满足不同需求。
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