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防车的牵引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6:1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消防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车的牵引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前述的牵引救援装置的功用主要但并非绝对限于清除影响救援、影响道路通行的障碍物,障碍物包括人为设置的各种桩柱墩杠和诸如由地震、山体滑坡之类的情形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山体滚石、树林偏倾或横卧,等等,如果不能及时地将障碍物清除,那么毫无疑问会耽误抢险救灾的宝贵时间以及影响抢险救灾的效果。又如,如果缺乏专用的牵引救援装置清障,那么只能由人力清障,一方面清障效率低,另一方面清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再一方面同样会延误抢险救灾的时机。由前述可知,清障属于救援范畴。
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大量见诸与消防车的清除装置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255388y(道路清障车)、cn2443991y(雪路清障车)、cn201442539u(一种新型清障车托具)、cn201626792u(清障车卷物自动控制装置)、cn102211539b(微型道路牵引清障车)、cn201970910u(带滚动体的平板清障车)、cn203020152u(用于道路的清障车)、cn103074911b(消防车的道路清障装置)、cn104175938a(火灾现场清障车)、cn104190027a(消防车的清障装置及消防车)和cn204319583u(设有电动牵引装置的消防车),等等。
4.典型的如cn104724621b推荐的“消防车的电动绞盘装置”,该专利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三个方面的技术效果并且还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的长处,但是存在以下缺憾:由于在清障时由牵引绞盘通过牵引绳直接牵引障碍物,因而所需牵引力大,需由足够功率的绞盘机构(也可称“绞车机构”,以下同)电动绞盘电机支持,于是不利于减小功耗;由于在清障牵引过程中,牵引绳与静态设置的导绳辊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一方面会致使牵引绳以及导绳辊两者俱损,另一方面清障牵引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清障牵引方式只能表现为车尾牵引(即后牵引),因而对不同情形下的障碍物的清除方式具有挑剔性。鉴于前述状况,仍有改进的必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小绞车机构的功率而得以节省能耗、有利于显著减小牵引绳在牵引过程中与过渡导向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而得以良好地保障牵引绳的使用寿命、有益于依据障碍物的所处位置合理选择清障牵引方向而得以体现良好的清障灵活性的消防车的牵引救援装置。
6.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消防车的牵引救援装置,所述的消防车包括一车架前大梁和一车架后大梁,该车架前大梁与车架后大梁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平行;一尾保险杠,该尾保险杠的前端左侧以及后端左侧各通过一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分别与所述车架前大梁以及车架后大梁固定连接;所述清障装置包括一引绳座固定架、一绞车机构、一引绳机构、一滑轮机构、一牵引绳限位机构和一组导绳机构,引绳座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车架前大梁与车架后大梁的右端之间,并且还与所述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的相向一侧固定,绞
车机构设置在引绳机构上,引绳机构固定在引绳座固定架上,滑轮机构设置在引绳座固定架的右侧,牵引绳限位机构与所述引绳座固定架的前侧左端固定,一组导绳机构位于牵引绳限位机构的左侧并且以间隔状态与所述车架前大梁固定。
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车架前大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车架前大梁副梁,而在所述车架后大梁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车架后大梁副梁;在车架前大梁副梁与车架后大梁副梁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固定有一副梁连结横梁;位于所述尾保险杠的前端左侧的所述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的左端与所述车架前大梁的右端前侧固定,而位于尾保险杠的后端左侧的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的左端与所述车架后大梁的右端后侧固定;所述引绳座固定架包括一固定架底板、一固定架前侧板、一固定架后侧板、一固定架右侧板和一蔽护横梁,固定架底板固定在固定架前侧板与固定架后侧板的相向一侧的下部之间,固定架前侧板的上部与所述车架前大梁的右端前侧下部固定,固定架后侧板的上部与所述车架后大梁的右端后侧下部固定,固定架右侧板在对应于所述固定架底板的长度方向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固定架前侧板与固定架后侧板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并且在该固定架右侧板上开设有一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和一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蔽护横梁对应于固定架右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上方,并且该蔽护横梁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大梁的右端后侧固定,而蔽护横梁的后端与所述车架后大梁的右端前侧固定,其中,由所述固定架底板、固定架前侧板、固定架后侧板以及固定架右侧板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引绳机构腔,该引绳机构腔的左侧以及上部形成敞口;所述引绳机构连同所述绞车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引绳机构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底板上;所述滑轮机构在位于所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与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右侧板的右侧;所述牵引绳限位机构与所述固定架前侧板的左端固定。
8.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引绳机构包括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引绳辊筒支承架、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架滑轮、引绳架和引绳轮,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在所述引绳机构腔内与所述固定架底板固定,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在对应于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的后方的位置同样在引绳机构腔内与固定架底板固定,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固定在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的右端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在该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的长度方向的右侧构成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配合腔,并且在该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引绳辊筒支承架设置在引绳辊筒支承架配合腔内并且通过设置在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的右侧面的引绳辊筒支承架固定块与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固定,在引绳辊筒支承架的右侧并且循着引绳辊筒支承架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腔,并且在引绳辊筒支承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该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与所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相对应,在引绳辊筒支承架的所述引绳辊筒支承腔架内以纵向平行状态转动地设置有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该对牵引绳引导辊筒分别位于所述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的两侧,并且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清障牵引绳限位导向腔,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固定在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引绳架滑轮在对应于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引绳架滑轮座上,而该引绳架滑轮座与引绳架的左端固定,引绳架的右端同时与
所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以及引绳辊筒支承架的长度方向的中部铰接,在引绳架的中部构成有一引绳轮腔,引绳轮通过引绳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引绳轮腔内;所述绞车机构设置在所述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的上部之间。
9.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绞车机构包括绞车前支座、绞车后支座、绞车轴、液压油马达、减速机、上挡绳辊、右挡绳板和清障牵引绳,绞车前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的顶部固定,绞车后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的顶部固定,绞车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绞车前支座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绞车后支座上,液压油马达与消防车车载液压油路控制系统油路连接,该液压油马达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绞车前支座的前侧并且与减速机控制连接,而减速机固定在绞车后支座的后侧,并且与绞车轴传动连接,上挡绳辊以水平状态对应于绞车轴的左上方,该上挡绳辊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上挡绳辊前支架上,该上挡绳辊前支架固定在上挡绳辊支架座的前侧上部,上挡绳辊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上挡绳辊后支架上,该上挡绳辊后支架固定在上挡绳辊支架座的后侧部,并且该上挡绳辊支架座的下部固定在绞车前支座与绞车后支座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右挡绳板以水平状态对应于绞车轴的右侧并且该右挡绳板的前端与绞车前支座的右侧固定,而右挡绳板的后端与绞车后支座的右侧固定,清障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绞车轴上,中部卷绕或退出绞车轴,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依次途经所述的引绳轮、所述清障牵引绳限位导向腔、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所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开设于所述固定架右侧板上的所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所述滑轮机构、开设于固定架右侧板上的所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所述牵引绳限位机构以及所述的一组导绳机构后固定有一清障牵引绳钩子,在处于非清障状态下,该清障牵引绳钩子临时钩置在消防车的车头部位。
10.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滑轮机构包括滑轮支承架、上锁板、下锁板、牵引滑轮、牵引钩环连接座和牵引钩环,滑轮支承架在对应于所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与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之间的位置以纵向状态与所述固定架右侧板的右侧面固定,并且在该滑轮支承架的右侧以垂直于滑轮支承架的状态水平固定有一上锁板铰接座和一下锁板铰接座,该上锁板铰接座和下锁板铰接座彼此上下对应,在上锁板铰接座的右端后侧开设有一上锁板插销槽,而在下锁板铰接座的右端后侧并且在与上锁板插销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下锁板插销槽,上锁板插销槽以及下锁板插销槽与外界相通,上锁板的一端通过上锁板铰接销轴在位于所述上锁板插销槽的一侧的位置与上锁板铰接座铰接,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上锁板插销孔,在该上锁板插销孔上配设有一上锁板插销,该上锁板插销的下端与开设在上锁板铰接座上的并且位于上锁板插销槽的另一侧的上锁板插销连接孔固定连接或解除固定连接,下锁板的一端通过下锁板铰接销轴在位于所述下锁板插销槽的一侧的位置与下锁板铰接座铰接,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下锁板插销孔,在该下锁板插销孔上配设有一下锁板插销,该下锁板插销的上部与开设在下锁板铰接座上的并且位于下锁板插销槽的另一侧的下锁板插销连接孔固定连接或解除固定连接,牵引滑轮通过牵引滑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牵引滑轮轴上,该牵引滑轮轴的上端以及下端同时与所述上锁板插销槽以及下锁板插销槽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并且由所述上锁板以及下锁板同时限定或解除限定,牵引钩环连接座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牵引滑轮的上下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牵引滑轮轴上,并且由限定螺母限定,该牵引钩环连接座的一端构
成有牵引滑轮腔,牵引滑轮的一侧对应于该牵引滑轮腔,另一端对应于上锁板铰接座与下锁板铰接座之间,在牵引钩环连接座的另一端延伸有一牵引钩环铰接耳,在该牵引钩环铰接耳上开设有一牵引钩环插销孔,牵引钩环通过牵引钩环插销在对应于牵引钩环插销孔的位置与牵引钩环铰接耳连接或解除连接;所述清障牵引绳套置在牵引绳轮上。
11.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绳限位机构包括横向限位轮架、纵向限位轮架、纵向限位轮和一对横向限位轮,在横向限位轮架的前侧构成有一对横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而在横向限位轮架的上部左侧构成有一横向限位轮架左折边,一对横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在对应于所述固定架前侧板的后侧左端的位置与固定架前侧板固定,并且在横向限位轮架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横向限位轮腔,纵向限位轮架的中部构成有一自纵向限位轮架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纵向限位轮腔,在纵向限位轮架的右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纵向限位轮腔的右腔口的前侧以及后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纵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该纵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的上端与所述横向限位轮架左折边固定,下端与延伸构成于固定架前侧板的左端下部的固定架前侧板固定耳固定,纵向限位轮通过纵向限位轮销轴转动地设置在纵向限位轮腔内,并且在对应于该纵向限位轮的下方设置有一牵引绳限位挡杆,一对横向限位轮各通过横向限位轮销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横向限位轮腔内,所述清障牵引绳依次途经一对横向限位轮之间以及纵向限位轮与牵引绳限位挡杆之间。
12.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导绳机构各包括一导绳轮架固定板、一导绳轮架和一导绳轮,导绳轮架固定板与所述车架前大梁固定,导绳轮架与导绳轮架固定板的下部固定,并且该导绳轮架构成有一导绳轮腔,导绳轮通过导绳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导绳轮腔内,所述清障牵引绳途经所述导绳轮。
13.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绳辊筒支承架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轴配合孔,所述的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各通过牵引绳引导辊筒轴承转动地设置在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轴的中部,而该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牵引绳引导辊筒轴配合孔相配合。
14.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绳辊筒支承架的上部和下部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铰接轴配合孔,在所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的上部和下部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铰接轴配合孔,该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铰接轴配合孔与所述引绳辊筒支承架铰接轴配合孔相对应,在所述引绳架的右端延伸有一对引绳架铰接耳,在该对引绳架铰接耳上各设置有一引绳架铰接耳轴,该引绳架铰接耳轴同时与所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铰接轴配合孔以及引绳辊筒支承架铰接轴配合孔铰接。
15.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引绳辊筒支承架的两端各开设有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螺栓孔,在所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螺栓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螺栓通过孔,在所述的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固定块上各配设有一对固定块螺栓,该对固定块螺栓依次穿过一对螺栓通过孔和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螺栓孔并且由旋配在一对固定块螺栓上的螺栓限定螺母限定。
1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使用了引绳机构以及滑轮机构,因而可显著减小绞车机构的功率而得以节省能耗;之二,由于作为清障牵引绳的过渡导向部件的引绳机构的引绳轮、滑轮机构的牵引滑轮在牵引过程中是转动的,因而可以显著减小
清障牵引绳在牵引过程中的摩擦力而得以良好地保障清障牵引绳的使用寿命;之三,由于当要进行车尾清障时可将滑轮机构的结构体系的牵引滑轮、牵引钩环连接座以及牵引钩环与滑轮支承座分离,因而既可进行车头牵引清障,又能实施车尾牵引清障而得以体现清障选择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引绳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19.图3为图1所示的滑轮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21.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2.请参见图1,示出了消防车的结构体系的一车架前大梁1和一车架后大梁2,该车架前大梁1与车架后大梁2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平行;一尾保险杠3(也称“后保险杠”),该尾保险杠3的前端左侧以及后端左侧各通过一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31分别与前述车架前大梁1以及车架后大梁2固定连接。
23.示出了前述清障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引绳座固定架4、一绞车机构5、一引绳机构6、一滑轮机构7、一牵引绳限位机构8和一组导绳机构9,引绳座固定架4固定在前述车架前大梁1与车架后大梁2的右端之间,并且还与前述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31(有一对)的相向一侧固定,绞车机构5设置在引绳机构6上,引绳机构6固定在引绳座固定架4上,滑轮机构7设置在引绳座固定架4的右侧,牵引绳限位机构8与前述引绳座固定架4的前侧左端固定,一组导绳机构9位于牵引绳限位机构8的左侧并且以间隔状态与前述车架前大梁1固定。
24.由图1所示,在前述车架前大梁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车架前大梁副梁11,而在前述车架后大梁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固定有一车架后大梁副梁21;在车架前大梁副梁11与车架后大梁副梁21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固定有一副梁连结横梁12;位于前述尾保险杠3的前端左侧的前述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31的左端与前述车架前大梁1的右端前侧固定,而位于尾保险杠3的后端左侧的尾保险杠固定连接臂31的左端与前述车架后大梁2的右端后侧固定。
25.前述引绳座固定架4包括一固定架底板41、一固定架前侧板42、一固定架后侧板43、一固定架右侧板44和一蔽护横梁45,固定架底板41固定在固定架前侧板42与固定架后侧板43的相向一侧的下部之间,固定架前侧板42的上部与前述车架前大梁1的右端前侧下部固定,固定架后侧板43的上部与前述车架后大梁2的右端后侧下部固定,固定架右侧板44在对应于前述固定架底板41的长度方向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固定架前侧板42与固定架后侧板43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并且在该固定架右侧板44上开设有一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441和一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442,蔽护横梁45对应于固定架右侧板44的长
度方向的上方,并且该蔽护横梁45的前端与前述车架前大梁1的右端后侧固定,而蔽护横梁45的后端与前述车架后大梁2的右端前侧固定,其中,由前述固定架底板41、固定架前侧板42、固定架后侧板43以及固定架右侧板44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引绳机构腔46,该引绳机构腔46的左侧以及上部均形成敞口,也就是说引绳机构腔46的左侧形成敞口,上部也形成敞口;前述引绳机构6连同前述绞车机构5在对应于前述引绳机构腔46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固定架底板41上;前述滑轮机构7在位于前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441与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442之间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固定架右侧板44的右侧;前述牵引绳限位机构8与前述固定架前侧板42的左端固定。
26.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引绳机构6包括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引绳辊筒支承架63、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64、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引绳架滑轮66、引绳架67和引绳轮68,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在前述引绳机构腔46内与前述固定架底板41固定,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在对应于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的后方的位置同样在引绳机构腔46内与固定架底板41固定,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固定在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的右端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在该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的长度方向的右侧构成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配合腔651,并且在该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652,引绳辊筒支承架63设置在引绳辊筒支承架配合腔651内并且通过设置在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的右侧面的引绳辊筒支承架固定块631与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固定,在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右侧并且循着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腔632,并且在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633,该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633与前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652相对应,在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前述引绳辊筒支承腔架632内以纵向平行状态转动地设置有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634,该对牵引绳引导辊筒634分别位于前述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633的两侧,并且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63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清障牵引绳限位导向腔6341,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64固定在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引绳架滑轮66在对应于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64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引绳架滑轮座661上,而该引绳架滑轮座661与引绳架67的左端的左侧面焊接固定,引绳架67的右端同时与前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以及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铰接,在引绳架67的中部构成有一引绳轮腔671,引绳轮68通过引绳轮轴681转动地设置在引绳轮腔671内,并且由旋配在引绳轮轴681的末端的锁定螺母6811锁定;前述绞车机构5设置在前述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的上部之间。由图所示,前述的引绳轮681纵向设置。
27.在清障过程中,在清障牵引绳58的作用力下,引绳架67的左端连同引绳轮68会出现前后偏动乃至向上翘起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则由引绳架滑轮66在引绳架滑轮座661的槽内起导向作用,并且由支承座固定架左固定连接横梁64对引绳架滑轮66进行上部限位。
28.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向前折弯有一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折边611,在该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折边611上开设有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折边螺孔6111,由图中未示出的固定螺钉在对应于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折边螺孔6111的位置将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折边611与前述固定架底板41上的固定架底板螺孔411固定,
从而将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固定在前述的引绳机构腔46内。由于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的结构以及固定方式与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29.继续见图1,前述绞车机构5包括绞车前支座51、绞车后支座52、绞车轴53、液压油马达54、减速机55、上挡绳辊56、右挡绳板57和清障牵引绳58,绞车前支座51的底部通过绞车前支座螺钉511与前述绞车前支承座固定架61的顶部固定,绞车后支座52的底部通过绞车后支座螺钉521与前述绞车后支承座固定架62的顶部固定,绞车轴53(也可称“绞盘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绞车前支座51上,而后端转动地支承在绞车后支座52上,液压油马达54与消防车车载液压油路控制系统油路连接,该液压油马达54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绞车前支座51的前侧并且与减速机55控制连接,而减速机55固定在绞车后支座52的后侧,并且与绞车轴53传动连接,上挡绳辊56以水平状态对应于绞车轴53的左上方,该上挡绳辊56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上挡绳辊前支架561上,该上挡绳辊前支架561固定在上挡绳辊支架座5611的前侧上部,上挡绳辊56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上挡绳辊后支架562上,该上挡绳辊后支架562固定在上挡绳辊支架座5611的后侧部,并且该上挡绳辊支架座5611的下部固定在绞车前支座51与绞车后支座52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右挡绳板57以水平状态对应于绞车轴53的右侧并且该右挡绳板57的前端与绞车前支座51的右侧固定,而右挡绳板57的后端与绞车后支座52的右侧固定,清障牵引绳58的一端固定在绞车轴53上,中部卷绕或退出绞车轴53,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依次途经前述的引绳轮68、前述清障牵引绳限位导向腔6341、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633、前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652、开设于前述固定架右侧板44上的前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442、前述滑轮机构7、开设于固定架右侧板44上的前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441、前述牵引绳限位机构8以及前述的一组导绳机构9后固定有一清障牵引绳钩子,在处于非清障状态下,该清障牵引绳钩子临时钩置在消防车的车头部位。
30.由于前述液压油马达54与减速机55的配合形式即前述控制连接的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并且由于液压油马达54的进出油是可以换向而得以通过减速机55使绞车轴5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31.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将液压油马达54改用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将电机与相应的减速机55传动连接,并且由减速机55连同电机设置在前述绞车前支座51的前侧或绞车后支座52的后侧,前述绞车轴53与减速机55传动连接,电机与消防车载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连接。
32.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滑轮机构7包括滑轮支承架71、上锁板72、下锁板73、牵引滑轮74、牵引钩环连接座75和牵引钩环76,滑轮支承架71在对应于前述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441与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442之间的位置以纵向状态通过滑轮支承座螺钉713与前述固定架右侧板44的右侧面固定,并且在该滑轮支承架71的右侧以垂直于滑轮支承架71的状态水平固定(焊接固定)有一上锁板铰接座711和一下锁板铰接座712,该上锁板铰接座711和下锁板铰接座712彼此上下对应,在上锁板铰接座711的右端后侧开设有一上锁板插销槽7111,而在下锁板铰接座712的右端后侧并且在与上锁板插销槽71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下锁板插销槽7121,上锁板插销槽7111以及下锁板插销槽7121与外界相通,上锁板72的一端通过上锁板铰接销轴721在位于前述上锁板插销槽7111的一侧的位置与上锁板铰接座711铰接,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上锁板插销孔722,在该
上锁板插销孔722上配设有一上锁板插销7221,该上锁板插销7221的下端与开设在上锁板铰接座711上的并且位于上锁板插销槽7111的另一侧的上锁板插销连接孔71112固定连接或解除固定连接,下锁板73的一端通过下锁板铰接销轴731在位于前述下锁板插销槽7121的一侧的位置与下锁板铰接座712铰接,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开设有一下锁板插销孔732,在该下锁板插销孔732上配设有一下锁板插销7321,该下锁板插销7321的上部与开设在下锁板铰接座712上的并且位于下锁板插销槽7121的另一侧的下锁板插销连接孔7122固定连接或解除固定连接,牵引滑轮74通过牵引滑轮轴承741转动地设置在牵引滑轮轴742上,该牵引滑轮轴742的上端以及下端同时与前述上锁板插销槽7111以及下锁板插销槽7121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并且由前述上锁板72以及下锁板73同时限定或解除限定,牵引钩环连接座75的一端在对应于前述牵引滑轮74的上下方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牵引滑轮轴742上,并且由限定螺母751限定,该牵引钩环连接座75的一端构成有牵引滑轮腔752,牵引滑轮74的一侧对应于该牵引滑轮腔752,另一端对应于上锁板铰接座711与下锁板铰接座712之间,在牵引钩环连接座75的另一端延伸有一牵引钩环铰接耳753,在该牵引钩环铰接耳753上开设有一牵引钩环插销孔7531,牵引钩环76通过牵引钩环插销761在对应于牵引钩环插销孔7531的位置与牵引钩环铰接耳753连接或解除连接;前述清障牵引绳58套置在牵引绳轮74上。由图所示,前述的牵引滑轮74水平设置。
33.前述牵引绳限位机构8包括横向限位轮架81、纵向限位轮架82、纵向限位轮83和一对横向限位轮84,在横向限位轮架81的前侧构成有一对横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811,而在横向限位轮架81的上部左侧构成有一横向限位轮架左折边812,一对横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811在对应于前述固定架前侧板42的后侧左端的位置通过螺栓与固定架前侧板42固定,并且在横向限位轮架8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横向限位轮腔813,纵向限位轮架82的中部构成有一自纵向限位轮架82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纵向限位轮腔821,在纵向限位轮架82的右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纵向限位轮腔821的右腔口的前侧以及后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纵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822,该纵向限位轮架固定折边822的上端通过螺钉与前述横向限位轮架左折边812固定,下端通过螺钉与延伸构成于固定架前侧板42的左端下部的固定架前侧板固定耳421固定,纵向限位轮83通过纵向限位轮销轴831转动地设置在纵向限位轮腔821内,并且在对应于该纵向限位轮83的下方设置有一牵引绳限位挡杆832,一对横向限位轮84各通过横向限位轮销轴84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横向限位轮腔813内,前述清障牵引绳58依次途经一对横向限位轮84之间以及纵向限位轮83与牵引绳限位挡杆832之间。
34.继续见图1,前述的一组导绳机构9各包括一导绳轮架固定板91、一导绳轮架92和一导绳轮93,导绳轮架固定板91通过螺栓与前述车架前大梁1固定,该导绳轮架固定板91的形状呈l字形,导绳轮架92优选以焊接方式与导绳轮架固定板91的下部固定,并且该导绳轮架92构成有一导绳轮腔921,导绳轮93通过导绳轮轴转动地设置在导绳轮腔921内,前述清障牵引绳58途经前述导绳轮93。
35.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前述牵引绳限位机构8以及一组导绳机构9转移到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方并且分别以固定架后侧板43以及车架后大梁2为载体设置,那么毫无疑问是等效的技术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36.在前述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上部和下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轴配合孔635,前述的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634各通过牵引绳引导辊筒轴承
6342转动地设置在一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轴6343的中部,而该对牵引绳引导辊筒轴634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前述牵引绳引导辊筒轴配合孔635相配合。
37.在前述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上部和下部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引绳辊筒支承架铰接轴配合孔636,在前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的上部和下部的居中位置各开设有一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铰接轴配合孔653,该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铰接轴配合孔653与前述引绳辊筒支承架铰接轴配合孔636相对应,在前述引绳架67的右端延伸有一对引绳架铰接耳672,在该对引绳架铰接耳672上各设置有一引绳架铰接耳轴6721,该引绳架铰接耳轴6721同时与前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铰接轴配合孔653以及引绳辊筒支承架铰接轴配合孔636铰接。
38.在前述引绳辊筒支承架63的两端各开设有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螺栓孔637,在前述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65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螺栓孔637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螺栓通过孔654,在前述的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固定块631上各配设有一对固定块螺栓6311,该对固定块螺栓6311依次穿过一对螺栓通过孔654和一对引绳辊筒支承架螺栓孔637并且由旋配在一对固定块螺栓6311上的螺栓限定螺母限定。
39.由图1的示意可知:前述的清障牵引绳58的一端与绞车轴53固定,中部绕覆(即“收绳”)在绞车轴53上或者从绞车轴53上退出(即放绳),另一端依次经引绳轮68的下方、清障牵引绳限位导向腔6341、引绳辊筒支承架引绳通孔633、支承座固定架右固定连接横梁引绳孔652、固定架右侧板第二牵引绳孔ⅱ442、牵引滑轮74的牵引滑轮导绳槽743的右侧、固定架右侧板第一牵引绳孔ⅰ441、一对横向限位轮84之间、纵向限位轮83的下方和一组导绳机构9的各导绳轮93(也可称“导出轮”),并且将位于绳端的钩子或类似的挂着物临时挂着或称临时寄存于消防车的车头上。
40.当要清障时,由于清障的形式有两种:一为车前清障;二为车尾清障。以前者的车前清障为例,将前述清障牵引绳58的末端即前述临时寄存在车头上的一端从车头上取下并且与位于消防车前方的障碍物固定,在将清障牵引绳58的末端引出障碍物的过程中,前述绞车机构5的液压油马达54反向工作,减速机55同例,使清障牵引绳58从绞车轴53(即为“绞盘”)退出,直至满足退出的清障牵引绳58的长度足够将障碍物束缚。接着,液压油马达正向工作,减速机55同例,绞车轴53转动而收绳,直至由清障牵引绳58将障碍物拖动并且在由消防人员的协助下将障碍物移离,以保障道路畅通;以车尾清障为例,由消防人员拨离上锁板插销7221以及下锁板插销7321,将上锁板72以及下锁板73的自由端转过一个角度,分别开启上锁板插销槽7111以及下锁板插销槽7121,将牵引钩环连接座75、牵引滑轮74以及牵引钩环76在绞车轴53退绳状态下一同移离于滑轮支承座71,并且通过另行的绳索或类似物将牵引钩环76与位于车尾部位的障碍物固定,再如同前述而由液压油马达54工作,减速机55带动绞车轴53收绳,与前述相同方式而将障碍物移离。在该后一种情况下,清障牵引绳58的前述末端的钩子需与车头固定。此外,在前述两种清障情形特别是后一种情形下,由于牵引绳轮74的作用而可使牵引力显著减小。
41.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