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06:01: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制冷机所使用的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压缩机的轴承的润滑构造。


背景技术:

2.制冷空调装置等所利用的压缩式制冷机构成为封入有制冷剂的密封系统。压缩式制冷机通常将从被冷却流体夺取热量而使制冷剂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的蒸发器、对通过上述蒸发器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而生成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以及用冷却流体对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的冷凝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连结而构成。
3.压缩机具备:用于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叶轮;和支承固定有叶轮的旋转体的轴承。为了抑制轴承的热粘、磨损,而使用油对轴承进行润滑。油通常选定与制冷剂液具有相溶性的油。压缩式制冷机其整体具有密闭构造,泄漏到制冷剂流路的油在溶解于制冷剂液的状态下,与制冷剂液一起在制冷机内循环。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577号公报
5.然而,为了将溶解于制冷剂液的油再次利用于轴承的润滑,需要用于将油从制冷剂液分离并且将分离出的油供给至轴承的构造,制冷机整体的构造变得复杂。另外,若油与制冷剂液混合,则油的粘性下降,油的润滑性能下降。此外,油附着于蒸发器的热交换器,阻碍热传递。另外,在制冷剂液气化时油变成气泡,无法将液状的油供给至轴承,其结果,轴承的润滑变得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润滑剂不与制冷剂液混合的构造的压缩机以及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机。
7.在一个方式中,一种压缩机,用于对制冷机内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其中,具备:叶轮;旋转体,其能够与所述叶轮一体地旋转;滚动轴承,其将所述旋转体支承为能够旋转;润滑剂,其被保持在所述滚动轴承内;轴承壳体,其形成供所述滚动轴承配置的轴承室;气体供给流路,其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用于将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所述轴承室内供给;以及连通流路,其与所述轴承室的外侧的空间连通,并且与比所述轴承室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区域连通。
8.滚动轴承配置在轴承室内,该轴承室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即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填满。轴承室内的压力高于轴承室的外侧的空间内的压力,因此存在于轴承室的外侧的制冷剂液无法浸入到轴承室内,从而不与被保持于滚动轴承的润滑剂接触。作为结果,润滑剂不与制冷剂液混合,制冷剂液以及润滑剂能够发挥各自的功能。此外,由于能够省略润滑油向滚动轴承供给用的油循环管线,因此能够将结构大幅简单。另外,由于未产生油向制冷剂侧的泄漏,因此不需要油与制冷剂的分离机构。
9.在一个方式中,还具备对所述轴承壳体与所述旋转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件。
10.密封件能够使来自轴承室的制冷剂气体的泄漏为最小。作为结果,轴承室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差变大,能够可靠地防止制冷剂液向轴承室内的浸入。
11.在一个方式中,所述压缩机还具备将面向所述滚动轴承的两侧的两个空间进行连接的均压通路,所述两个空间处于所述轴承室内。
12.均压通路能够使在滚动轴承的两侧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均衡。因此,能够防止由压力差引起的润滑剂的偏移、流出。
13.在一个方式中,所述均压通路形成于所述旋转体。
14.在一个方式中,所述均压通路形成于所述轴承壳体内。
15.在一个方式中,所述均压通路连接于所述轴承壳体。
16.在一个方式中,所述滚动轴承具备多个转动体和配置在所述多个转动体的两侧的润滑剂保持环。
17.润滑剂保持环具有使润滑剂留在滚动轴承的内部的功能。因此,润滑剂保持环不仅能够维持滚动轴承的性能,还能够防止润滑剂混杂于制冷剂液。
18.在一个方式中,所述润滑剂为半流动状的润滑剂。
19.半流动状的润滑剂(例如润滑脂)与流动状的油不同,难以从滚动轴承流出。因此,能够不需要以往所需的油循环机构。
20.在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制冷机,使制冷剂在内部循环,其中,具备:蒸发器,其使制冷剂液蒸发而生成制冷剂气体;上述压缩机,其对所述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以及冷凝器,其使压缩后的所述制冷剂气体冷凝而生成所述制冷剂液。
21.根据本发明,实现一种润滑剂不与制冷剂液混合的压缩机。
附图说明
22.图1是表示使制冷剂在内部循环的制冷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的压缩机的放大剖视图。
24.图3是第一滚动轴承以及第一轴承壳体的放大图。
25.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26.图5是表示第一均压通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27.图6是表示第一均压通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28.图7是表示第一均压通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29.图8是表示第一均压通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30.图9是第二滚动轴承以及第二轴承壳体的放大图。
31.图10是表示制冷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32.图11是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33.图12是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
34.附图标记说明:1

压缩机;2

蒸发器;3

冷凝器;4a、4b、4c、4e

制冷剂配管;11、11a、11b

叶轮;12

旋转体;13

电动机;13a

马达转子;13b

马达定子;13c

马达壳体;14

叶轮外壳;16

导流叶片;17

压缩室;18

制冷剂喷嘴;21、22

膨胀阀;25

第一滚动轴承;26

第二滚动轴承;31

第一轴承室;32

第二轴承室;35

第一轴承壳体;36

第二轴承壳体;40

制冷剂液输送管;41

制冷剂泵;45

制冷剂液回流管;51

第一
气体供给流路;52

第二气体供给流路;61

角接触轴承;61a

转动体;61b

润滑剂保持环;65

润滑剂;68a、68b

密封件;70

第一均压通路;81

角接触轴承;81a

转动体;81b

润滑剂保持环;85

润滑剂;88

密封件;90

第二均压通路;95

经济器;97

中间吸入口;99

分支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6.图1是表示使制冷剂在内部循环的制冷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是具备离心式压缩机1的离心式制冷机。如图1所示,制冷机具备:使制冷剂液蒸发而生成制冷剂气体的蒸发器2;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以及使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冷凝而生成制冷剂液的冷凝器3。压缩机1的吸入口通过制冷剂配管4a连结于蒸发器2。压缩机1的排出口通过制冷剂配管4b连结于冷凝器3。在从冷凝器3向蒸发器2延伸的制冷剂配管4c安装有膨胀阀21。膨胀阀21是以其开度能够调整的方式构成的促动器驱动型流量控制阀,例如由开度可变的电动阀构成。
37.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由单级离心式压缩机构成。更具体而言,压缩机1具备单级的叶轮11、能够与叶轮11一体地旋转的旋转体12、以及使旋转体12及叶轮11旋转的电动机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2为旋转轴,叶轮11固定于旋转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叶轮11也可以与旋转体12一体地构成。旋转体12被轴承25、26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25、26配置于电动机13的内部。更具体而言,轴承25、26分别配置于在电动机13内形成的轴承室31、32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也可以是具备多级的叶轮的多级离心式压缩机。
38.在压缩机1的吸入口配置有调整制冷剂气体向叶轮11的吸入流量的导流叶片16。导流叶片16位于叶轮11的吸入侧。导流叶片16以放射状配置,各导流叶片16以自身的轴心为中心相互同步地旋转规定的角度,由此变更导流叶片16的开度。从蒸发器2输送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导流叶片16,之后,借助旋转的叶轮11而升压。升压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配管4b而输送至冷凝器3。
39.蒸发器2从被冷却流体(例如冷水)夺取热量而使制冷剂液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压缩机1对利用蒸发器2生成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冷凝器3利用冷却流体(例如冷却水)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由此生成制冷剂液。制冷剂液通过膨胀阀21从而被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液被输送至蒸发器2。这样,制冷机构成为封入有制冷剂的密封系统。
40.制冷机还具备:从制冷剂配管4c分支的制冷剂液输送管40;和连接于制冷剂液输送管40的制冷剂泵41。制冷剂液输送管40从制冷剂配管4c经由制冷剂泵41而延伸至压缩机1的电动机13。制冷剂液输送管40连接于配置在压缩机1的电动机13内的制冷剂喷嘴18。制冷剂喷嘴18朝向电动机13的马达定子等构成要素配置。
41.在制冷剂配管4c中流动的制冷剂液的大部分被输送至蒸发器2,但在制冷剂配管4c中流动的制冷剂液的一部分流入制冷剂液输送管40,并被制冷剂泵41输送至制冷剂喷嘴18。制冷剂液从制冷剂喷嘴18向电动机13的内部喷射,对电动机13的内部进行冷却。电动机13的内部通过制冷剂液回流管45与蒸发器2的内部连通。更具体而言,制冷剂液回流管45的一端连接于电动机13的底部,制冷剂液回流管45的另一端连接于蒸发器2。从制冷剂喷嘴18
喷射的制冷剂液在电动机13内被收集,并通过制冷剂液回流管45返回至蒸发器2。
42.图2是图1所示的压缩机1的放大剖视图。压缩机1具备:叶轮11;收容叶轮11的叶轮外壳14;能够与叶轮11一体地旋转的旋转体12;将旋转体1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滚动轴承25及第二滚动轴承26;以及使叶轮11及旋转体12旋转的电动机13。在叶轮外壳14内形成有压缩室17,叶轮11配置在压缩室17内。
43.电动机13具备:固定于旋转体12的马达转子13a、包围马达转子13a的马达定子13b、以及收容马达转子13a及马达定子13b的马达壳体13c。马达壳体13c连接于叶轮外壳14。制冷剂喷嘴18固定于马达壳体13c并朝向马达定子13b及马达转子13a。制冷剂液从制冷剂喷嘴18向马达定子13b及马达转子13a喷射,对马达定子13b及马达转子13a进行冷却。制冷剂液通过与马达壳体13c的底部连接的制冷剂液回流管45而返回至蒸发器2。
44.旋转体12由配置在马达转子13a的两侧的第一滚动轴承25及第二滚动轴承26支承。第一滚动轴承25被第一轴承壳体35包围。更具体而言,第一轴承壳体35在其内部形成第一轴承室31,第一滚动轴承25配置在第一轴承室31内。第一轴承壳体35被叶轮外壳14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壳体35与叶轮外壳14构成为分体部件,第一轴承壳体35固定于叶轮外壳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壳体35也可以与叶轮外壳14为一体。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壳体35也可以被马达壳体13c支承。例如,第一轴承壳体35可以固定于马达壳体13c,或者与马达壳体13c为一体。
45.第一轴承壳体35与旋转体12非接触,在第一轴承壳体35与旋转体12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一轴承室31通过第一气体供给流路51而与配置有叶轮11的压缩室17连通。第一气体供给流路51形成于叶轮外壳14的里侧壁14a。被旋转的叶轮11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大部分通过制冷剂配管4b被输送至冷凝器3,另一方面,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从压缩室17通过第一气体供给流路51而流入第一轴承室31,第一轴承室31被制冷剂气体(高压气体)填满。
46.第一轴承壳体35配置在马达壳体13c内。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空间)与比第一轴承室31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区域连通。更具体而言,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空间)通过制冷剂液回流管45而与蒸发器2连通(参照图1)。由于蒸发器2仅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连通,因此蒸发器2内的压力比第一轴承室31内的压力低。因此,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空间)与第一轴承室31内的压力相比为低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空间连通并且与比第一轴承室31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区域连通的连通流路由制冷剂液回流管45构成。
47.根据上述结构,第一轴承室31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高于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空间)内的压力。因此,作为冷却液从制冷剂喷嘴18喷射的制冷剂液无法浸入到被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填满的第一轴承室31内,因此不与第一滚动轴承25接触。
48.第二滚动轴承26被第二轴承壳体36包围。更具体而言,第二轴承壳体36在其内部形成第二轴承室32,第二滚动轴承26配置在第二轴承室32内。第二轴承壳体36固定于马达壳体13c。第二轴承壳体36也可以与马达壳体13c为一体。
49.第二轴承壳体36与旋转体12非接触,在第二轴承壳体36与旋转体12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轴承室32通过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而与冷凝器3(参照图1)连通。冷凝器3通过制冷
剂配管4b(参照图1)而与压缩机1的排出口连通,在冷凝器3的内部存在被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冷凝器3内的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通过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而输送至第二轴承室32内。第二轴承室32被制冷剂气体(高压气体)填满。
5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从冷凝器3延伸至第二轴承壳体36,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也可以从制冷剂配管4b延伸至第二轴承壳体36。在该情况下,在制冷剂配管4b中流动的、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通过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被输送至第二轴承室32。
51.与第一轴承壳体35同样,第二轴承壳体36也配置在马达壳体13c内。在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空间)存在比第二轴承室32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制冷剂。
52.通过上述结构,第二轴承室32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高于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空间)内的压力。因此,作为冷却液从制冷剂喷嘴18喷射的制冷剂液无法浸入到被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填满的第二轴承室32内,从而不与第二滚动轴承26接触。
53.图3是第一滚动轴承25以及第一轴承壳体35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轴承25包括同轴排列的两个背面组合角接触轴承61。两个角接触轴承61以未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相互接触。由于在角接触轴承61之间没有间隙,因此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不进入角接触轴承61之间,因而不会在第一轴承室31内产生不期望的压力变动。此外,同轴排列的背面组合角接触轴承61具有以下优点。
54.1)由于转动体的接触角倾斜,因此能够支承较大的轴向载荷。
55.2)通过管理内部间隙,从而能够施加预压来提高轴刚性。
5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轴承25也可以仅包括一个角接触轴承,或者包括三个以上的角接触轴承。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角接触轴承而设置有深沟球轴承等各种滚动轴承。
57.各角接触轴承61在其内部保持润滑剂65。润滑剂65为半流动状的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具有比润滑油高的粘性。半流动状的润滑剂(例如润滑脂)65与流动状的油不同,难以从第一滚动轴承25流出。因此,能够不需要以往所需的油循环机构。
58.各角接触轴承61具备多个转动体61a、和配置在多个转动体61a的两侧的润滑剂保持环61b。润滑剂保持环61b被各角接触轴承61的外圈(固定圈)保持,且与各角接触轴承61的内圈(旋转圈)非接触。润滑剂保持环61b例如由环状的金属板、或者环状的树脂板等构成。润滑剂保持环61b具有使润滑剂65留在第一滚动轴承25的内部的功能。因此,润滑剂保持环61b不仅能够维持第一滚动轴承25的性能,也能够防止润滑剂65混杂于制冷剂液。
59.压缩机1具备将第一轴承壳体35与旋转体12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68a、68b。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68a、68b是作为非接触密封件的一个例子的迷宫密封件。密封件68a、68b配置在第一滚动轴承25的两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马达转子侧的密封件68b。
60.如图3所示,被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叶轮侧的密封件68a而流入第一轴承室31内,并填满第一轴承室31。制冷剂气体通过马达转子侧的密封件68b而向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一点一点地流出。密封件68a、68b能够使来自第一轴承室31的制冷剂气体的
泄漏为最小。作为结果,第一轴承室31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差变大,能够可靠地防止制冷剂液向第一轴承室31内浸入。从使来自第一轴承室31的制冷剂气体的泄漏为最小的观点来看,密封件68a、68b也可以是接触式密封件,但接触式密封件不适于高速运转。
61.压缩机1还具备将面向第一滚动轴承25的两侧的两个空间连接的第一均压通路70。上述两个空间处于第一轴承室31内。第一均压通路70形成于旋转体12。更具体而言,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形成于旋转体12的外周面,这些槽形成第一均压通路70。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均压通路(槽)70绕旋转体12的轴心以等间隔分布。第一均压通路70的数量及排列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均压通路(槽)70。
62.第一均压通路7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滚动轴承25的轴向的长度。因此,各第一均压通路7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承室31内的两个空间连通。换言之,面向第一滚动轴承25的两侧的两个空间通过第一均压通路70而连通。被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叶轮侧的密封件68a而流入第一轴承室31内,并在第一均压通路70中流动而填满第一轴承室31整体。第一均压通路70能够使在第一滚动轴承25的两侧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均衡。因此,能够防止由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差而引起的润滑剂65的偏移、流出。
63.第一滚动轴承25配置在第一轴承室31内,该第一轴承室31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即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填满。第一轴承室31内的压力高于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空间(即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内的压力。因此,存在于第一轴承室31的外侧的制冷剂液无法浸入到第一轴承室31内,因而不与被第一滚动轴承25保持的润滑剂65接触。作为结果,润滑剂65不与制冷剂液混合,制冷剂液及润滑剂65能够发挥各自的功能。此外,由于能够省略油循环管线,因此能够将结构大幅简化。另外,由于未产生油向制冷剂侧的泄漏,因此不需要油与制冷剂的分离机构。
64.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均压通路70只要与面向第一滚动轴承25的两侧的两个空间连通,则也可以是形成于旋转体12内的孔。此外,第一均压通路70也可以形成于第一轴承壳体35内。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均压通路70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轴承壳体35的内表面的槽。或者,虽未图示,但第一均压通路70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轴承壳体35内的孔。如图8所示,第一均压通路70也可以由两端连接于第一轴承壳体35的配管构成。
65.图9是第二滚动轴承26及第二轴承壳体36的放大图。未特别地说明的结构及效果由于与参照图3及图4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动轴承26包括同轴排列的背面组合角接触轴承81。两个角接触轴承81以未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相互接触。由于在角接触轴承81间没有间隙,因此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不进入角接触轴承81之间,不会在第二轴承室32内产生不期望的压力变动。同轴排列的两个角接触轴承81的有益效果与在角接触轴承61中说明的有益的效果相同,因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6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滚动轴承26也可以仅包括一个角接触轴承,或者包括三个以上的角接触轴承。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角接触轴承而设置深沟球轴承等各种滚动轴承。
67.各角接触轴承81在其内部保持润滑剂85。润滑剂85为半流动状的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具有比润滑油高的粘性。各角接触轴承81具备多个转动体81a、和配置在多个转动体81a的两侧的润滑剂保持环81b。润滑剂保持环81b被各角接触轴承81的外圈(固定圈)保持,
与各角接触轴承81的内圈(旋转圈)非接触。润滑剂保持环81b例如由环状的金属板、或者环状的树脂板等构成。润滑剂保持环81b具有使润滑剂85留在第二滚动轴承26内部的功能。
68.压缩机1具备将第二轴承壳体36与旋转体12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88。密封件88是作为非接触密封件的一个例子的迷宫密封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2的端部处于第二轴承室32内,因此密封件88仅设置在马达转子侧。被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从冷凝器3通过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而流入第二轴承室32内,并填满第二轴承室32。制冷剂气体通过马达转子侧的密封件88而向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一点一点地流出。密封件88能够使来自第二轴承室32的制冷剂气体的泄漏为最小。密封件88也可以是接触式密封件,但接触式密封件不适于高速运转。
69.压缩机1还具备将面向第二滚动轴承26的两侧的两个空间连接的第二均压通路90。上述两个空间处于第二轴承室32内。第二均压通路90形成于旋转体12。更具体而言,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槽形成于旋转体12的外周面,这些槽形成第二均压通路90。多个第二均压通路(槽)90绕旋转体12的中心以等间隔分布。第二均压通路90的数量及排列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二均压通路(槽)90。参照图5至图8说明的第一均压通路70的各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于第二均压通路90。
70.第二均压通路9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滚动轴承26的轴向的长度。因此,各第二均压通路9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承室32内的两个空间连通。换言之,面向第二滚动轴承26的两侧的两个空间通过第二均压通路90而连通。被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二气体供给流路52而流入第二轴承室32内,并在第二均压通路90中流动而填满第二轴承室32整体。第二均压通路90能够使在第二滚动轴承26的两侧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均衡。因此,能够防止由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差引起的润滑剂85的偏移、流出。
71.第二滚动轴承26配置在第二轴承室32内,该第二轴承室32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即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填满。第二轴承室32内的压力比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空间(即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内的压力高。因此,存在于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制冷剂液无法浸入到第二轴承室32内,不与保持于第二滚动轴承26的润滑剂85接触。作为结果,润滑剂85不与制冷剂液混合,制冷剂液及润滑剂85能够发挥各自的功能。此外,由于能够省略油循环管线,因此能够将结构大幅简化。另外,由于未产生油向制冷剂侧的泄漏,因此不需要油与制冷剂的分离机构。
72.图10是表示制冷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未特别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参照图1至图9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制冷机具备配置在冷凝器3与蒸发器2之间的经济器95。制冷剂配管4c具有从冷凝器3延伸至经济器95的上游侧配管4ca、和从经济器95延伸至蒸发器2的下游侧配管4cb。
73.经济器95通过制冷剂配管4e连结于压缩机1。经济器95是配置在冷凝器3与蒸发器2之间的中间冷却器。在从冷凝器3向经济器95延伸的上游侧配管4ca安装有膨胀阀21,在从经济器95向蒸发器2延伸的下游侧配管4cb安装有膨胀阀22。膨胀阀21、22是其开度构成为能够进行调整的促动器驱动型流量控制阀,例如由开度可变的电动阀构成。
74.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由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构成。更具体而言,压缩机1由二级离心式压缩机构成,具备第一级叶轮11a、第二级叶轮11b以及使这些叶轮11a、11b旋转的电动机13。导流叶片16位于第一级叶轮11a的吸入侧。从蒸发器2输送来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导
流叶片16,之后,借助旋转的叶轮11a、11b而依次升压。升压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配管4b被输送至冷凝器3。
75.蒸发器2从被冷却流体(例如冷水)夺取热量而使制冷剂液蒸发来发挥制冷效果。压缩机1对利用蒸发器2生成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冷凝器3利用冷却流体(例如冷却水)对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由此生成制冷剂液。制冷剂液通过膨胀阀21而被减压。存在于减压后的制冷剂液中的制冷剂气体被经济器95分离,并被输送至设置在压缩机1的第一级叶轮11a与第二级叶轮11b之间的中间吸入口97。通过经济器95后的制冷剂液通过膨胀阀22而被减压,并进一步被输送至蒸发器2。
76.图11是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1所示,分支配管99从将经济器95与压缩机1连结的制冷剂配管4e分支,并延伸至第二轴承室32。第二轴承室32通过制冷剂配管4e及分支配管99而与经济器95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被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第二轴承室32内供给的气体供给流路,由制冷剂配管4e的一部分及分支配管99构成。由经济器95分离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配管4e及分支配管99而向第二轴承室32内输送。第二轴承室32被制冷剂气体(高压气体)填满。
77.图12是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如图12所示,制冷剂液回流管45的一端连接于电动机13的底部,制冷剂液回流管45的另一端连接于经济器95。从制冷剂喷嘴18喷射的制冷剂液在电动机13内被收集,并通过制冷剂液回流管45而返回至经济器95。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一轴承室31及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空间)通过制冷剂液回流管45而与经济器95连通。经济器95内的压力比第一轴承室31及第二轴承室32内的压力低。因此,第一轴承室31及第二轴承室32内的压力比马达壳体13c的内部空间(即,第一轴承室31及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空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轴承室31及第二轴承室32的外侧的空间连通、并且与比第一轴承室31及第二轴承室32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区域连通的连通流路,由制冷剂液回流管45构成。
78.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存在于轴承室31、32的外侧的制冷剂液也无法浸入到轴承室31、32内,因而不与被保持于滚动轴承25、26的润滑剂接触。作为结果,润滑剂不与制冷剂液混合,制冷剂液及润滑剂能够发挥各自的功能。此外,由于能够省略油循环管线,因此能够将结构大幅简化。另外,由于未产生油向制冷剂侧的泄漏,因此不需要油与制冷剂的分离机构。
79.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以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知识的人能够实施本发明为目的而记载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例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记载的实施方式,而是根据由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技术思想而得到的最大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