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细胞侵袭实验用细胞侵袭小室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8:5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侵袭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取膜的细胞侵袭实验用细胞侵袭小室。


背景技术:

2.transwell技术主要用到细胞侵袭小室(即transwell小室,又叫transwell chamber或transwell insert),transwell小室的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但无论是何种形状,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的。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为0.1~12微米,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transwell小室在使用时是将其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为上室,培养板内称为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具有通透性,因此下室内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3.transwell侵袭实验是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最常用的实验方法,其是利用半透膜(一般常用聚碳酸酯膜)将高营养的培养液和低营养的培养液隔开,细胞放在低营养的培养液里,为了寻找营养,细胞会往高营养的培养液里面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主要是模拟细胞分泌蛋白酶消化细胞外基质并转移至其他组织的过程,由于只有具有侵袭能力的细胞才可进行transwell侵袭实验,因此在实验结束后具有侵袭能力的细胞会通过半透膜并贴在其下层;为了便于观察和后续的实验操作,通常需要将下层的半透膜切割下来。
4.现有没有专门的切膜装置,一般操作时是先用棉签将transwell小室上室内的基质胶等搔刮下来,防止位于上室的细胞在切膜之后对下层细胞形成干扰,然后再用刀片等利器将半透膜从transwell小室上切割下来并进行后续处理。整个过程手工操作较多,切割过程极易造成利器损伤操作人员,并且搔刮上室内基质胶的细胞时,只用棉签擦拭可能会依然留存很多细胞在半透膜上,导致半透膜切割下来后上下膜细胞混合,导致实验精确度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膜的细胞侵袭实验用细胞侵袭小室。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胞侵袭实验用细胞侵袭小室,包括小室本体,所述小室本体上具有一上开口的培养液盛载室,小室本体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培养液盛载室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上封固有半透膜;还包括:
8.切膜部,适配封盖于所述小室本体底部的所述通孔上,所述切膜部上具有切割所述半透膜的切割刃;及
9.清洗部,其具有一上盖板、一连接杆、一刮板及一冲洗通道;
10.其中,所述上盖板适配扣合于所述小室本体的开口上,所述连接杆垂直固连于所述上盖板底面中心处,所述刮板垂直固连于所述连接杆下端,刮板的下沿为与所述半透膜上表面相贴合的棉刮层,所述冲洗通道穿设于所述连接杆内,冲洗通道的上端为开设在所述上盖板上的冲洗进液口,其下端为开设在靠近所述刮板处的连接杆侧壁上的冲洗出液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小室本体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台形结构,其下部呈与锥台形结构底部直径一致的圆柱形结构。
12.进一步的,在所述小室本体的上部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加液通孔。
13.进一步的,在所述小室本体的上口沿上设置有环形卡边,在所述上盖板的底面上同心开设有与所述环形卡边适配卡接的环槽。
14.进一步的,所述刮板的长度与所述小室本体下部的内径长度一致。
15.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柔性冲洗球囊,所述柔性冲洗球囊的出液端与开设在所述上盖板上的所述冲洗进液口适配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切膜部为连接口朝上的切膜盖,在所述切膜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位于所述小室本体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螺接的外螺纹。
17.进一步的,所述切膜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切割刃的转动轨迹内侧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顶起所述半透膜。
18.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为小室本体配套专用的切膜部和清洗部,从而在小室本体细胞侵袭实验完成后,能够快速的冲洗搔刮小室本体内的培养液,并快速的切割掉半透膜,以便于后续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搔刮和切膜均非常的方便且准确,有效避免了切割过程中利器划伤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切割下来的半透膜上表面附着的细胞,减轻半透膜上、下表面的细胞混合所造成的观察困难,提高后续的实验精度。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切膜部的俯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胞侵袭实验用细胞侵袭小室,包括小室本体1、切膜部及清洗部。
24.其中,小室本体1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台形结构,其下部呈与锥台形结构底部直
径一致的圆柱形结构,小室本体1下部的圆柱形结构应与培养板上的板孔相适配;小室本体1上具有一上开口的培养液盛载室2(即上室),培养液盛载室2也与小室本体1结构一致,上部呈上大下小的锥台形腔、下部呈与锥台形腔底部直径一致的圆柱形腔;在小室本体1底部开设有一与培养液盛载室2相通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应与培养液盛载室2下部圆柱形腔的横截面直径一致,并且在通孔上还应封固有一半透膜3,该半透膜3上具有孔径为0.1~12微米的微孔,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利用半透膜3的通透性,使位于小室本体1外(及培养板板孔内)的低营养培养液中的细胞向小室本体1内的高营养培养液迁移,进而附着在半透膜3的底面上。另外,为便于向培养液盛载室2内加样,还可在小室本体1的上部沿周向开设多个加液通孔。
25.切膜部适配封盖于小室本体1底部的通孔上,具体的,切膜部为连接口朝上的切膜盖4,切膜盖4的底壁上表面上具有一用于切割半透膜3的切割刃5;另外,在切膜盖4的内侧壁上还应设置有内螺纹6,同时在小室本体1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6适配螺接的外螺纹7,从而使切膜盖4螺接于小室本体1底部;当切膜盖4紧固螺接在小室本体1底部时,切膜盖4的底壁上表面会贴附在小室本体1底部的半透膜3上,此时切割刃5刚好在半透膜3上转动一圈,从而将半透膜3切下。进一步的,为避免被切割刃5切下的半透膜3贴附在切膜盖4的底壁上表面上难以取出,还可在切膜盖4的底壁上表面上设置一位于切割刃5的转动轨迹内侧的凸起8(即凸起8到切膜盖4底壁中心处的距离小于切割刃5到切膜盖4底壁中心处的距离),通过该凸起8能够在切割刃5转动切割半透膜3时将其顶起,有效防止半透膜3贴附在切膜盖4的底壁上表面上。
26.清洗部是由一上盖板9、一连接杆10、一刮板11及一冲洗通道12构成。其中,上盖板9为圆形盖板,适配扣合于小室本体1的开口上;连接杆10为直杆,垂直固连于上盖板9的底面中心处;刮板11水平设置,其中心处与连接杆10下端垂直固连,刮板11的下沿为与半透膜3上表面相贴合的棉刮层13,防止刮破半透膜3,并且刮板11的长度应与小室本体1的培养液盛载室2下部圆柱形腔的直径一致;当上盖板9扣合在小室本体1的开口上时,上盖板9、连接杆10应与与小室本体1同轴,而刮板11的两端则是刚好贴合在培养液盛载室2下部的圆柱形腔侧壁上,从而使转动上盖板9时,刮板11能够沿其中心处水平转动,搔刮半透膜3上表面,使半透膜3的上表面能够尽可能的被搔刮干净,避免半透膜3上表面留存较多细胞造成后续观察困难;冲洗通道12穿设于连接杆10内,冲洗通道12的上端为冲洗进液口14,开设于上盖板9的上表面中心处,冲洗通道12的下端为冲洗出液口15,开设于靠近刮板11处的连接杆10侧壁上,通过开设在上盖板9上表面中心处的冲洗进液口14可直接连接注射器,从而向培养液盛载室2内注入冲洗液,或抽吸培养液盛载室2内培养液,提升对半透膜3上表面细胞的清洗效果;当然,最优选的是配备一专用的柔性冲洗球囊16,该柔性冲洗球囊16为橡胶球囊或硅胶球囊,柔性冲洗球囊的下端为尖细的出液端,能够适配插入冲洗进液口14内,进而与冲洗通道12相连通,通过挤压柔性冲洗球囊16来将事先抽吸于其内的洗液挤出,进而经冲洗通道12来冲洗培养液盛载室2。
27.另外,为使上盖板9贴合在小室本体1的开口上水平转动时更加稳定,还可在小室本体1的上口沿上设置环形卡边17,并在上盖板9的底面上同心开设与环形卡边17适配卡接的环槽18。
28.使用时,首先按照常规的transwell侵袭实验在小室本体1内装入高营养的培养
液,然后放入盛有低营养培养液或含有趋化因子培养液的培养板板孔内进行侵袭实验;待培养板板孔内的细胞迁移附着到半透膜3下表面上后,便可取出小室本体1,在小室本体1上扣合清洗部,转动清洗部进而搔刮半透膜3上表面的高营养培养液及细胞,同时还可利用柔性冲洗球囊16随时对半透膜3上表面进行冲洗;待半透膜3上表面的基质胶和细胞被冲洗搔刮干净后,便可在小室本体1的底部螺接切膜盖4(即切膜部),通过切膜盖4上的切割刃5轻松将半透膜3切割下来,之后便可取出被切下的半透膜3进行后续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简单高效,有效避免了切割过程中利器划伤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切割下来的半透膜上表面附着的细胞,减轻半透膜上、下表面的细胞混合所造成的观察困难,提高后续的实验精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