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7:04: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经检索,中国专利号202021299544.x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涉及一种回收垃圾箱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触摸屏对用户进行有害垃圾回收相关知识普及;进行有害垃圾的分类回收并提供积分或者金钱进入用户账户形成有害垃圾回收行为的正反馈机制。
3.现有技术下,大部分的垃圾回收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实现对有害垃圾电池和其他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离,且居民常常习惯将有害垃圾电池和其他的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倒入垃圾回收箱的内部,造成有害垃圾电池和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的现象发生,当垃圾回收装置被运回垃圾回收站的时候,常常会由工作人员对垃圾中的电池进行分拣,费时费力,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正面可转动的门板,所述门板正面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箱体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进料槽,所述箱体上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可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短杆,所述第一短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可移动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面的底部穿设有第二短杆,所述第二短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可移动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外侧面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面与箱体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表面的内侧套接有可移动的筛分槽,所述限位杆贯穿于箱体和筛分槽,所述筛分槽的左侧面未与箱体左侧的内壁进行接触,所述筛分槽底部内壁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筛分槽底部内壁的右侧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筛分槽下表面的最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外侧面的中部穿设有可转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的最外侧套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连接杆贯穿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箱体右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遮挡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表面与遮挡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遮挡槽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与箱体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表面
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收集盒,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收集盒,所述箱体右侧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
8.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外侧面的底部套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径与限位杆的外径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外侧面套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下表面与遮挡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的厚度设置为一厘米。
12.优选的,所述筛分槽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径与限位杆的外径相适配。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外侧面分别与箱体左侧的内壁和遮挡槽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转轴、传动杆、固定杆、限位杆和连接杆的制作材料均设置为不锈钢。
15.优选的,所述传动块和固定杆的数量均设置为两组,传动块的内径与固定杆的外径相适配。
16.优选的,所述转盘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与转轴的外端套接。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双轴电机带动筛分槽对垃圾进行筛动,使得垃圾碎屑通过通孔落进第一收集盒的内部,电池通过电池槽落进到第二收集盒的内部,而体积较大的垃圾穿过遮挡槽落到箱体底部内壁之上,实现对有害垃圾电池和其他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离,不需要工作人员对垃圾中的电池进行分拣,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好。
20.2、该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筛分槽能对垃圾进行筛动来实现垃圾分离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对通孔和电池槽进行遮挡,造成体积较小的垃圾碎屑和电池无法分别落进第一收集盒和第二收集盒内部的现象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装置在使用时对垃圾的筛分效果,保证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21.3、该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四组限位块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对正在转动中的转轴进行有效的限位,保证了转轴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了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因长时间的晃动,造成转轴出现弯曲甚至折断的现象发生,延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不易造成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剖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25.图中:1、箱体;2、门板;3、把手;4、进料槽;5、双轴电机;6、转轴;7、限位块;8、转盘;
9、第一短杆;10、传动杆;11、第二短杆;12、传动块;13、固定杆;14、固定块;15、限位杆;16、筛分槽;17、通孔;18、电池槽;19、第一连接块;20、连接杆;21、第二连接块;22、遮挡槽;23、支撑板;24、第一收集盒;25、第二收集盒;2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1正面可转动的门板2,门板2正面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把手3,箱体1上表面的左侧开设有进料槽4,箱体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5,通过双轴电机5带动筛分槽16对垃圾进行筛动,使得垃圾碎屑通过通孔17落进第一收集盒24的内部,电池通过电池槽18落进到第二收集盒25的内部,而体积较大的垃圾穿过遮挡槽22落到箱体1底部内壁之上,实现对有害垃圾电池和其他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离,不需要工作人员对垃圾中的电池进行分拣,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好,双轴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可转动的转轴6,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块7,通过四组限位块7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对正在转动中的转轴6进行有效的限位,保证了转轴6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了转轴6在转动的同时因长时间的晃动,造成转轴6出现弯曲甚至折断的现象发生,延长了转轴6的使用寿命,不易造成经济损失,限位块7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轴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转盘8,转盘8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短杆9,第一短杆9的外表面套接有可移动的传动杆10,传动杆10外侧面的底部穿设有第二短杆11,第二短杆1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可移动的传动块12,传动块12的外侧面穿设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内侧面与箱体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传动块12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外表面的内侧套接有可移动的筛分槽16,通过筛分槽16能对垃圾进行筛动来实现垃圾分离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对通孔17和电池槽18进行遮挡,造成体积较小的垃圾碎屑和电池无法分别落进第一收集盒24和第二收集盒25内部的现象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装置在使用时对垃圾的筛分效果,保证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限位杆15贯穿于箱体1和筛分槽16,筛分槽16的左侧面未与箱体1左侧的内壁进行接触,筛分槽16底部内壁的左侧开设有通孔17,筛分槽16底部内壁的右侧开设有电池槽18,筛分槽16下表面的最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9,第一连接块19外侧面的中部穿设有可转动的连接杆20,连接杆20外表面的最外侧套接有第二连接块21,连接杆20贯穿于第一连接块19和第二连接块21,箱体1右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遮挡槽22,第二连接块21的下表面与遮挡槽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遮挡槽22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的左侧面与箱体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23上表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收集盒24,支撑板23上表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收集盒25,箱体1右侧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26。
28.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限位块7与箱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在限位块7外侧面的底部套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框增大了限位块7与箱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限位块7与箱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9.本实用新型为了方便传动块12带动限位杆15沿着箱体1的内部进行移动,因此在箱体1正面与背面的顶部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径与限位杆15的外径相适配,方便了传动块12带动限位杆15沿着箱体1的内部进行移动。
30.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第二连接块21与遮挡槽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在第二连接块21外侧面套接有固定框,固定框的下表面与遮挡槽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框增大了第二连接块21与遮挡槽2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二连接块21与遮挡槽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1.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双轴电机5在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导致双轴电机5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产生硬性的碰撞,造成双轴电机5的下表面出现被损坏的现象发生,因此在箱体1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的厚度设置为一厘米,缓冲层能有效的吸收外力,实现缓冲,防止了双轴电机5在使用时产生的震动导致双轴电机5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上表面产生硬性的碰撞,造成双轴电机5的下表面出现被损坏的现象发生。
32.本实用新型为了方便传动块12带动限位杆15沿着筛分槽16的内部进行移动,因此在筛分槽16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径与限位杆15的外径相适配,方便了传动块12带动限位杆15沿着筛分槽16的内部进行移动。
33.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支撑板23与箱体1和遮挡槽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在支撑板23下表面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外侧面分别与箱体1左侧的内壁和遮挡槽22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架增大了支撑板23与箱体1和遮挡槽2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撑板23与箱体1和遮挡槽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4.本实用新型为了延长转轴6、传动杆10、固定杆13、限位杆15和连接杆20的使用寿命,因此将转轴6、传动杆10、固定杆13、限位杆15和连接杆20的制作材料均设置为不锈钢,不锈钢的硬度较高,不易变形,延长了转轴6、传动杆10、固定杆13、限位杆15和连接杆20的使用寿命。
35.本实用新型为了方便传动块12沿着固定杆13的外侧面进行移动,因此将传动块12和固定杆13的数量均设置为两组,传动块12的内径与固定杆13的外径相适配,方便了传动块12沿着固定杆13的外侧面进行移动。
36.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转轴6和转盘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因此在转盘8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与转轴6的外端套接,固定环增大了转轴6和转盘8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转轴6和转盘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7.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8.在使用时,向进料槽4的内部倒入生活垃圾,使得垃圾进入到箱体1的内部,然后落到筛分槽16的内部,随后启动双轴电机5,双轴电机5的输出端带动转轴6和转盘8沿着限位块7的内部进行转动,同时转盘8带动第一短杆9进行转动,使得传动杆10的顶端沿着第一短杆9的外表面进行转动的同时跟随第一短杆9进行转动,同时传动杆10的底端沿着第二短杆11的外表面进行转动,并且传动杆10的底端带动第二短杆11和传动块12沿着固定杆13的外侧面进行小幅度的上下的移动,同时传动块12带动限位杆15沿着筛分槽16的内部对筛分槽16进行带动,同时筛分槽16带动第一连接块19沿着连接杆20的外表面进行转动,使得筛分槽16对其内部的垃圾进行筛动,同时筛分槽16在对垃圾进行筛动的同时本身是会产生倾斜
的,因此会导致垃圾被筛动的同时还能向右侧进行移动,使得体积较小的垃圾碎屑会经过通孔17落进第一收集盒24的内部,当垃圾中的有害垃圾电池经过电池槽18时,会通过电池槽18落进第二收集盒25的内部,随后体积较大的垃圾会落进遮挡槽22的内部,随后落到挡板26的表面,由于挡板26的阻挡,使得体积较大的垃圾落到箱体1底部内壁之上靠中间的位置,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在遮挡槽22的内部直接垂直的落下,造成垃圾的堆积,时间一久,造成遮挡槽22的下端被遮挡,随后控制把手3将门板2打开,分别将第一收集盒24内部的垃圾碎屑、第二收集盒25内部的电池和处在箱体1底部内壁之上体积较大的垃圾取出,随后对三种垃圾进行分类储存,完成对垃圾内部的有害垃圾电池的分拣。
39.综上所述,该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双轴电机5带动筛分槽16对垃圾进行筛动,使得垃圾碎屑通过通孔17落进第一收集盒24的内部,电池通过电池槽18落进到第二收集盒25的内部,而体积较大的垃圾穿过遮挡槽22落到箱体1底部内壁之上,实现对有害垃圾电池和其他的生活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离,不需要工作人员对垃圾中的电池进行分拣,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好。
40.该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筛分槽16能对垃圾进行筛动来实现垃圾分离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对通孔17和电池槽18进行遮挡,造成体积较小的垃圾碎屑和电池无法分别落进第一收集盒24和第二收集盒25内部的现象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该装置在使用时对垃圾的筛分效果,保证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41.该用于垃圾回收箱的有害垃圾回收装置,通过四组限位块7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对正在转动中的转轴6进行有效的限位,保证了转轴6在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了转轴6在转动的同时因长时间的晃动,造成转轴6出现弯曲甚至折断的现象发生,延长了转轴6的使用寿命,不易造成经济损失。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